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时代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带来的机遇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2 15:07: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知识数据量达到空前高度,高新技术平台利用愈发普及,“互联网 +”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正借助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变化。“互联网 +” 有如一把双刃剑,在开拓创新发散思维、帮助科研数据分析、成果呈现和师生交流等方面为研究生科研水平发展带来助力,但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学术简化、学术功利、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产生,给当代科研学术环境造成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孙凤,俞鸿飞 , 胥辰卉 , 等 .“互联网 +”时代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2):15-18.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era of “Internet +” to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Research Ability

SUN Feng, YU Hongfei, XU Chenhui, HE Lian

(Yangzhou University,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Jiangsu)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Internet +”, the amount of knowledge data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height, and the use of high-tech platfor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Internet +” mod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is also chan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ternet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in terms of developing innovative and divergent thinking, helping to analyze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presenting results and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tc., it has helped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but inevitably, it also brings some problems, such as academic simplification, utilitarian, academic misconduct and other issues, which have an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environ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internet +”; graduate stu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training

一 引言

       随着世界进入 21 世纪,各国都把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储备作为本国发展的战略选择 [1]。近几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数量不管从报考人数还是招生规模都屡创新高,研究生培养数量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研究生综合科研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2]。但是目前大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础弱,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培养结果不容乐观。并且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 +”时代,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日常的生活娱乐已经基本离不开互联网,而且大数据、云计算、在线平台等新型信息产业的发展,显著影响了现代教育模式,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工作学习方式。在新时代响应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随 着“互联网 +”影响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日渐成熟, “互联网 +”时代给高校研究生科研水平发展带来助力的同时,也对当下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环境、能力激发和培养质量产生诸多干扰影响,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科研能力拓展方向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当前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下对研究生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二 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 自主学习能力弱


       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基础能力和科研水平提升度 [3]。一项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问卷显示 [4],由于近几年经济上行较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58% 的学生并非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而选择攻读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而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由于缺乏主观能动性,致使学生对专业课程和实验研究兴趣不高,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对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低,不愿在困难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自主学习的意愿较弱。

(二) 学习畏难心理强

       对于初涉科研的研究生来说,由于在本科阶段接受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授受式教学,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习惯于教师有层次,逐渐拓展教学内容,习惯于在没有研究和挑战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独立自主的参与研究性学习。导致部分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对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产生了畏难心理。很多研究生怕动脑、怕动手、怕吃苦,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以及在研究生培养课程中的考试取得不错的成绩。还有部分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初期对研究性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但随着研究的开展和实践体验的辛苦,起初的新鲜感减弱,此时一旦遇到研究上的困难,如查找资料困难、操作方法复杂、仪器不会使用等,就容易退缩,产生畏难心理, 不主动迎难而上,不寻求解决方法,而是等待他人的帮助,这对研究生的能力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三) 创新意识不足

       多年来,国内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学术研究方面的课题大多来源于导师,科研创新视角的开拓则直接来源于导师启发讲解和前人研究总结,缺乏在自身科研工作中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目前,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学科的整体性还不够,考核形式趋于理论化, 而且,而且目前部分高校存在“唯论文”现象 [5], 一味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把一定数目的论文作为获得研究生学位的硬指标,这导致学生盲目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质量,甚至有编造数据、抄袭等现象的出现。

(四) 针对性引领缺乏

       优秀的导师对研究生科研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的重视态度、培养方式和能力启发水平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影响颇大。近年来, 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这对导师培养学生的时间付出和能力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由于研究生导师资源的相对短缺,时常出现一位导师同年指导多位学生的现象,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则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仔细引导每一个学生,导致研究生与导师沟通交流学习时间不够, 导师也不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互联网 +”时代为研究生科研水平发展带来的助力

(一) 海量信息、数据共享、软件辅助便利研究生学习,促使科研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

       “互联网 +”时代下,通过图书馆查阅获取资源的方式已成过去,大量数据平台的出现,在线云服务功能的逐渐强大,使得资源获取更为便捷, 文献资料下载利用更为高效。尤其是国内外学术和商业机构合作,针对相关科研领域研究成果, 在互联网上搭建的各种数据共享平台,极大方便了科研人员对相关资料的获取需求。此外,现在每所大学都购买了一些出版社的下载许可,并且在校园网中,或者在校外登陆校内账号便能免费下载,满足了研究生随时随地查阅获取文献的学习需求。

       基于“互联网 +”时代带来的平台便利,许多科研界的资深专家、具有权威代表的科研机构或是对科研积极探索的成功学者,都在微信、微博等各种平台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与公众分享相关领域的科研知识,如讲解最新成果、普及冷门知识等;也会介绍研究人员经常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推荐文献阅读、演示课题申报、分析软件使用等 [6-7]。这对研究生的科研学习来说, 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不仅有助于研究生了解自己领域的科技前沿,而且为日常实验中遇到难题,导师无法时刻提供帮助的学生提供了自行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拓展。

        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已不能完全应付当今科研数据分析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软件应运而生,并且软件的使用方法,借助互联网也可以方便快捷的学习到。这些软件的产生,为研究生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省下大量宝贵的时间,把抽象的数据具象为图片的形式,使得科研结果的呈现更为方便、准确。

(二) 网络平台增加师生沟通交流机会,促使研讨形式多元化

       “互联网 +”时代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沟通交流技术手段 [8]。这些技术应用的开发运行不仅对普通用户的日常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研究生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师生间以往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沟通和电话式即时沟通。这些传统的交流方式往往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所表达的信息是稍纵即逝的,这些信息通常需要学生在沟通后及时加以记录总结,形成备忘录。但在“互联网 +” 时代下,大量即时沟通软件开发出来,这些软件不仅支持导师与学生之间文字类的沟通交流,还可以进行实时语音、视频、共享屏幕、多人会议等功能,令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日常培养可以消除空间和时间上的不便,增强师生间的联系。

       “互联网 +”时代下的沟通交流不仅方便师生间日常信息的交流,还具有以往交流方式中没有的优势,如师生交流中的指导信息类型,尤其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具有丰富的内容形式,涉及许多不能用简单语言描述清楚的信息类型,如各类图纸、符号等,但是利用互联网辅助图像呈现技术,对于这些语言中描述不清楚的内容,便可以更加方便的展现出来;此外,师生间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指导和交流, 可以使以往的内容具有可追溯性,即使经过一段时间,校方和师生都可以查看一些以前的计划和实施情况,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指导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清晰的了解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情况 [8]。

四 “互联网 +”时代给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带来的挑战

(一) 海量数据处理分析要求提高,需强化计算机水平,融入科技浪潮


       “互联网 +”时代下海量的数据信息和高新的技术手段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如何正确高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受专业方向和培养时间的局限,多侧重于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实验操作的提升, 往往忽视了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软件技术利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独立获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使用数据分析软件撰写论文与绘制图表的能力和效率[7]。在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中,对学生的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却对科研数据的分析能力、科研成果的展现形式要求不甚明确,导致研究生无法熟练地运用软件进行常规的数据统计分析或图表制作,,不能高效快捷地撰写出直观、美观、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这大大影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拓展和科研质量的提升。

\
                           
        因此,在“互联网 +”时代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更注重研究生课题研究内容以外的能力拓展和提升,应在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基础上,培养研究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和强化研究生图表的呈现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二) 疏于实践、怠惰过程,需克服学术简化心理,实践出真知

       “互联网 +”时代下,各类数据、资料获取渠道的畅通,科研成果产出速度的提高,使得科研信息成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共享趋势。这种数据共享模式虽然可以加快研究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速度,了解他人的研究进展,推动科研进步,但也逐渐带来诸多弊端。在网络技术背景下,科研数据结果的获取不再单纯依赖于实验室操作和实地调研,互联网成为提供基础研究数据的间接平台。部分研究生在科研调研过程中习惯将他人总结整理的第二手资料信息当作参考文献来阅读与研究,甚至有些研究生直接挪用前人综述总结或分类归纳的研究成果充当自己的研究发现或学术创新 [7,9]。这导致在科研过程中,很多研究生疏于研究、疏于实践、思维懒怠、产生科研惰性,在科研工作中不尊重事实、缺乏严谨态度、难以持久攻坚,产生了学术观点单一化、学术成果不严谨等问题。这种现象对研究生来说看似搭上了科学研究的顺风车,实则在探求研究对象本质的道路上南辕北辙,不仅造成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缺失,而且容易导致科研结论的偏差,甚至对其他研究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造成误导。

       面对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培养研究生克服学术简化心理,在互联网上获取数据,查阅文献的同时,必须重视基础实验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同时,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也要不断引导和鼓励研究生自主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研究,采取一定措施有效避免和杜绝学术不良行为。

(三) 投机取巧、急功近利,需克服功利心理,严谨科研态度

        互联网上时刻充斥着“金钱至上”等不良理论,许多人在网上传授所谓的“成功学”,且在“互联网 +”的助力下,这些歪理被无限放大。比如在部分理念下,专业型硕士比学术型硕士更受关注, 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更受追捧,导师背景比研究生培养更为重要,成果转化比后续研究更体现价值,高薪回报比科研岗位更具吸引力等等 [9]。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研究生对于学术研究的态度已不再单纯,不愿意为科研出力,甚至很多研究生仅把获取研究生学位作为目标,以便日后的求职工作。部分研究生存在着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功利心理,而不是脚踏实地、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直接导致我国研究生培养竞争力的下降。不仅使科研软实力丧失连续性和创造性,更使得科教兴国战略滞后。

        在“互联网 +”时代下,解决研究生不良学术心理问题,要克服功利心理、严谨的科学态度, 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品格,不仅要提高学术能力,更要升华学术道德。面对“互联网 +” 时代,应加强研究生的学术知识和个人品格培养。培养研究生具有开拓进取、刻苦学习的意识,具有坚忍不拔、求真务实的品格。

五 结语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数据信息时代的共享理念,让知识传播更加便捷,数据获取更为简单;在于高新技术、功能软件的开发运用,为研究生处理大量实验数据提供了便捷,使科研结果更容易呈现;在于为师生提供了新的沟通交流平台,消除了以往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挑战,在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导师的能力要求不断加强,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利用水平需要不断提升;还在于新时代研究生科研学习过程中对于学术简化、学术功利等不良心理与行为的克服能力需要正确引导。这要求高校在研究生利用互联网丰富资源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科研拓展素养,坚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科技浪潮的引领下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新要求、符合新形势新发展的高质量研究生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勇 , 谢雪梅 . 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特色分析与定位 [J]. 教育现代化 ,2015(1):31-38
[2]李昌新 , 李雪芹 , 卢玲 , 等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J]. 高等农业教育 , 2012,(2):75-77.
[3]孙宁 , 朱箭荣 , 刘佶鑫 , 等 . 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18,5(48):52-53,61.
[4]王玉如 , 丁欣欣 , 白孟琦 , 等 . 环境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20,(6):115-116.
[5]张应强 .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及其治理——基于对“唯论文”及其治理的思考 [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04):24-34+117.
[6]许江波, 余洋林, 包含, 等.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2019,6(36):79-80,94.
[7]罗韬 , 姚小红 , 时雨 , 等 . 大数据时代下肿瘤病理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J]. 安徽医药 ,2020,24(1):210-212.
[8]张辉 , 缪芸芸 , 朱成顺 , 等 .“互联网 +”技术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与研究 [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25(3) :1-6.
[9]苗丰盛 , 王勇 .“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学术心理浅析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21):326-3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