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31 11:27: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殊途同归有着共同的目标。大学生要在二者共同教育的互补中弥补不足、发挥优势,使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内涵获得全面的提升和发展。使之具有健康的人格心理,避免人生陷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个人服务社会、创造社会的能力。使之在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李沐融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9):106-108.

Integration Path Of Mental Health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 Murong

(Jilin Academy Of Arts, Changchun Jilin)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are the same goal in different ways.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make up for their shortcomings and give play to advantages in mutual education of both, and develope cultural literacy a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comprehensively, and clutivate healthy personality psychology, avoid traps,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cultivate ability to serve and create society, broaden thinking space, imagination, and enhance adaptability to society while mast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kill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discusses educational approach combin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一 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使之接受从人生观到专业知识的全方位培养,增强适应能力,在成长中获得心理素质的积极改善,促进思想品德及人生观的健康发展,使之迅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在校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强烈的法律意识。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对未来世界充满渴望,也正因此他们或多或少会对个人生活状态产生不满的负面情绪,对未来充满疑惑进而导致幸福感缺乏带来心理负担。因此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在生活遇到困难、在发展方向遇到瓶颈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思想指导作支撑难免剑走偏锋、一蹶不振,引起思想上的波动影响人生观的形成。面对当下社会中自媒体充斥着五花八门、物欲横流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 难免引起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面对社会高昂的房价和社会生活成本,给人的直觉仿佛幸福的生活离不开金钱,因而导致人们把金钱、名誉、地位的获得当作衡量幸福人生的唯一标准,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从而忽略了精神追求,很容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中迷失自己。事实上,对物欲的索求仅仅是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低级追求,人类获得幸福感的终极目标绝不是物质的丰盈而是高尚的精神追求,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即是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 [1]。

\
                                  
三 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 心理健康的激励作用


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在健康的心理之上。人的思想观念与心理需求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配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给予基础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态度。通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使之建立起正确的公共道德观,通过自我调整能力的提高,形成更加合理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社会认知能力,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前进路径,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自尊自爱不再迷茫。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的社会中,不断汲取积极力量拼搏向上, 使之在面对今后生活的变幻中更加游刃有余 [2]。

(二) 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心理教育亦是如此。正所谓千人千面,由于学生的原生家庭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心理以及性格特点不同, 无论从学习方式方法到生活观念再到心理素质都有千差万别。因此要完成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细致的工作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发现共性,因人施教。制定切和实际的心理辅导措施,运用专业的合理的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心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众所周知,思想工作是人的工作,人的工作重点是攻心,准确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3]。

四 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密切关系

(一) 目的性的关联


       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一代有觉悟、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关乎国家的未来。健康的心理教育开启学生丰富的情感视野和对广阔世界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自觉摆脱狭隘、摒弃偏见, 以客观的目光和心态去面对自己、看待他人,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在健康心理指导下的大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会专业知识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服务社会的良好心态,养成有担当的优良品质,从而达到思想教育所追求的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二) 目标的一致性

       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不能够客观的看待和了解自己,缺乏对世界上各种思潮和现象的正确认知,不懂得批评和自我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化解内心的疑惑,消除心理障碍、社交障碍, 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拥有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树立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以健康的心理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首先能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这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共同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即是配合思政教育使之更容易接近目标,效果也更显而易见。

(三) 心理健康促进思想成长

       大学生处于一个身心不断发展的青春阶段,日常生活中遇见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给他们成长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大学生们了解社会的渠道多种多样,互联网自媒体中真真假假、良莠不齐的信息,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在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改变着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政工作者们应该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正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自尊自信, 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上成熟成长的必要手段 [4]。

五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然而,虽然二者各自发展相对成熟, 但是融合发展却欠缺火候,所以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以及所见所闻所思,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注意阐述,具体如下所述。

(一) 二者结合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我国心理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 在开展心理教育初期,国家就将心理教育内容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这也意味着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但是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二者融合发展却受到诸多阻碍,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学校没有给予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相应的重视, 导致实践过程时常存在顾此失彼问题。第二,国家从政策、体系等方面没有给予明确的实施标准,使得二者融合无法做到依据可依。

(二) 两种教育分离现象严重

       结合高校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在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存在交集较少的问题。具体来说,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普遍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执行相关工作。而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则大多由学校学生处执行相关工作。前者属于学校部门,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后者属于学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虽然两个部门都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履行各自职责,并始终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但是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却没有做好融合工作。

(三) 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大学教育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即使设置了专业课程,也缺乏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心理辅导人才,大多为其他学科兼任心理辅导教师,这也使得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不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一) 国家层面给予相应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原本就归属于国家“大思政”体系中,只是在后续融合发展中越来越分离,违背了国家政策的最初目标。因此, 为了促进二者融合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给予相应重视,国家可以出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相关标准和政策,为二者融合指明方向。

(二) 充分发挥大学心理社团作用

       大学开展心理社团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能力,还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心理社团的作用和价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社团活动, 并融入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

(三) 培养专业师资团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大学生接触信息资源的渠道逐渐增多,在多样化文化冲击和影响下,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产生了巨大改变,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拓展招聘渠道,选拔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才,担任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走入正轨。

七 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

(一) 心理疏导和积极评价


       成长中的大学生由于处在身心发育中心性不稳定,往往会为一点小事发生较大的心理变化。或因为一次活动表现不佳,或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或因为一次失恋而悲观厌世,对生活信心不足导致自卑心理进而引发心理障碍。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悲观心理和抵触情绪,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进行心理调节、自我调节。教师应该适当地在公众面前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受到肯定的鼓舞。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公开肯定和鼓励,不仅能够让学生缓解自卑心理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之看到希望,能够鼓起勇气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专业规范的学习中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 从理论上了解个人心理健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乐于接受心理评估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在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寻求心理疏导,接受心理援助及时走出心理误区,积极地面对生活。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自我心理疏导手段使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获得提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学会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产生心理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长成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有社会担当的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5]。

(三) 合理设置课程

       思政素质与心理素质均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能够为二者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因此,学校需要适当增加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课程比重,使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系统学习思政内容和心理教育知识。从而学会辨别心理问题,明确问题产生原因,并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

\
                                             
八 结语

        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服务社会能力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有着最基础、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可否认人的心理素质是不断改变个人能动性的基础。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务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倡以人为本,以大学生为主体,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下,积极引导并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观,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高洁 , 巩梦丹 .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非通用语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路径研究——以缓解就业焦虑情绪为例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32(18):43-44+47.
[2]吕鸿雁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21(08):125-128.
[3]效志刚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 领导科学 ,2019(09):125.
[4]王太明 .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构建路径[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17(02):43-47.
[5]王雁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展望 [J]. 教育现代化 ,2018,5(07):326-327+3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