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云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推进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27 11:25: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从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国部分城市开始出现,至今(初稿形成时期)全国仍处于疫情防护阶段。为响应号召全面做好防护任务,万众一心砥砺抗战。切实落地“停课不停学”的积极措施,本文将以《色彩构成》这门课程教学为例,关于“如何做好疫情期间线上、线下保质教学”的方法措施开展相关研究。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为各行各业的教学提出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黄霞.“云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推进研究——以《色彩构成》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98):25-27.

Classroom Promotion Research Under "Cloud Education" Mode

             ----With Example Of "Color Composition" Course

HUANG Xia

(Tianfu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ianyang, Sichuan)

       ABSTRACT:Since end of 2019, epidemic of Covid 19 has spread in some cities of  China. Up  to  now(formation  period of first draft), whole country is still at stage of epidemic protection. In response to protection work, we should carry on positive measures of classes suspended, learning continuing during fighting epidemic united as one. With example of "color composition" teaching, the paper researches related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quality teaching during epidemic" Under new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w class teaching mode can put forward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eaching in all walks of life.

        KEYWORDS:"Cloud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eacher teaching

       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新形势下的教师教学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诸多的可能性,线上、线下(后面简称双线型)教学早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可能性, 但在这之前在众多高校里全面依赖它进行完全教学、考核还是为数不多的。因目前形势特殊,要求我们做出如此的短期规划[1]。不得不谈这也许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新进展,是教育成果更直接的呈现与检验,因此本文将以《色彩构成》教学的各个分类部分为例进行一场双线教学模式探究,如有不妥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 研究内容及形式概述

       《色彩构成》是一门偏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讲解理论相对偏少,本文就将以此为范例进行探究。首先我将本课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理论课堂;第二部分、实践练习课堂;第三部分、团队综合鉴赏课堂。大学是大部分学生在正式迈进社会的最后一个校园教学场所,秉承我校狩猎场育人教育理念以及雅典式育人理念,我认为一门大学课程教会学生的应该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技能,更多的我们应该透过一门课程技能的掌握,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学习学习的技巧。时代不断变化,科技不断更新,我们所传授的知识点终将在有一天被更新,而如果我们传授的是如何开展学习的技能,那就将实现古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先见之明。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实现的大学教育。因此在上述的每个部分,我将努力尝试着使用这样的教学理念开展《色彩构成》教学模式研究。

       关于形式,本课程试图采用线上答疑、视频等资源分享、随机题库测试以及学生线上分享等几种形式展开。实现实时答疑解惑、实时把握学习成效,并进行快速追踪、改良措施的方式展开。

\

二 理论学习方法研究

       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门系统的新课程第一堂课程当然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建议第一周、第一堂课程即便是在家里我们也可以实现“相见”。我们可以尝试性地选择一些包容性比较强的软件,开展一场生动的见面课。课程主要传达给学生目前形势下的上课安排、原因,并进行爱国情怀的教育, 坚定学生的爱国情结,培养学生爱国、护国的信念[2]。其次,调动学生之间的力量,请大家一起来线上想办法、支招,为目前形势下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头脑风暴,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建议有困难的学生选择最合理的、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排除上课困难因素。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互帮互助的能力意识,以及将爱国从爱身边人的方式展开,学生团队也会由此更有凝聚力、感染力,并形成传承、互帮的精神。紧接着我们应该将课程布局、阶段检测以及课程要求一一传达, 并及时根据学生的意愿建立一个助教团队,他们需要从课堂学习到课后学习反馈以及学习秩序等方面为大家提供帮助,以便课堂学习和学习成效的提升。我想这是第一堂课应该明确的。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也曾反复强调应守纪律、讲规矩。我想这也是给学生形成秩序和规矩意识的起点。

三 营造团队答疑意识培养

       正如前文所说一门新的课程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尝试着去了解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能用来做什么等等。因此《色彩构成》课程的第一个部分我们将讲到它的概念、意义以及它的溯源等基本的理论。理论知识讲起来相对枯燥,尤其是在线上开展,即便是直播、分屏的情况下,由于涉及班级人数众多导致我们很难时刻把握每个学生的状态,而理论课程我们建议可以尝试性地提前给学生一些关键性的优质视频案例资源(同类型课程中优选国家精品课程案例)、理论资源等请同学们进行预习,再在事先规定好的时间线上进行重、难点讲解、答疑。并重点要求学生根据所接收到的资源学习之后,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固定人数的组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进行问题抛出、主动答疑,其他人进行在线观战。过程中我们主张老师为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问、答疑。这样一来提升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主动积极性,二来能够在学生提问与解惑的碰撞中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最后,教师再根据答疑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嘉奖,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激励,以培养每一次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四 成果检测意识培养

       经过线下预习思考、线上团队激烈论辩的过程,我们基本已经可以将一部分比较积极活跃的学生分子确定下来。(建议在这部分学生中优选比较负责任的作为学习型助教,经过他们的同意将他们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小组,完成学习互助的长期任务。)当然,我相信还有一部分很聪明的同学也对课程内容有疑问,但是他们趋于内敛,那么这样的同学学习成果检测需要如何进行呢? 我们建议可以建立线上阶段性随机题库实施检验[3]。借助平台进行题库建立,然后建立随机题库,要求学生在完成阶段学习之后,限时完成在线随机测试。接着我们只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缺失的同学类型群体进行查漏补缺即可。将他们分类建立学生分组群,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不足点查阅资料,并为队友出几道题目,将小组的所有题目混合打乱,相互查漏补足,并邀请出题人进行题目阐述解疑。这样一来既可以温故补漏,还能提升学生互动、提升团队融合力和学生参与度。

五 实践练习课堂

       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基本完善以后,我们需要建立学生的动手能力,毕竟《色彩构成》课堂中建立学生对色彩理论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色彩的三原色、调和、色彩的混合效应与色彩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节我们先尝试性地讲如何开展双线实践教学。

       首先,除了课前的优质资源以外,教师教学应该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可以提前在线上提供每个章节的优质讲解资源(任何形式的均可,能适应学生接受度即可)。在规定的答疑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教师就将利用实时在线的方式进行答疑(请注意此时的答疑并非理论或者口头的答疑,如果有必要,我们建议可以就具体实操案例进行难点实时展示。如学生无法掌握好色彩调和中如何将两个不同的颜色合理调和成偏暖色调的紫色,那么此时就需要教师在线动态与语音配合展示技巧),当然为了课堂成效佳,条件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同时要求所有在线学生提前准备好素材,可以与教师同时进行演练,演练结束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一起切换分频,展示实时成果,请教师随机抽取学号进行互评等等。以上是关于实操课程的教学把控措施,我相信随着更多的实践开展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更好的方式以供分享[4]。当然,每一次实操和案例分享课程以后我们都将形成或大或小的课程小结作品,我们也可以请学生上传成果平台,最后制作成一张个人集,以影视、实物等形式开全班成果展,也可以邀请同学、家长、教师参加线上展览。以此形式,一是对学生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对比,二是为学生营造学习成果的仪式感, 以成果为导向让学生发自内心地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具有成果荣誉感,从而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意识。

        第一个问题如何检验反馈:学生在上一阶段开展了学习实践,知道了如何应用色彩的各个属性、知道了如何剖析简单的色彩作品,这一阶段我们想培养的是学生通过具体要求设计属于自己的作品,在团队里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然后通过同组的学生理解赏析,来检测自己的成果并进行完善。学生设计作品的过程就是展示其实践应用的能力;学生展示的过程转述为对色彩理解能力的展示;最后的成果检验汇报其实来源于学生团队的反馈和后期完善之后的反馈。过程中的形式我们依旧可以采取线下创作(过程可以录频,保证创作过程真实记录),线上直播阐述分享、答疑。我们也可以在平台讨论区开展个人专区,无记名提议探讨(保证意见的公平性、无攻击性),然后创作者进行小组线下或直播完善,最后每一组派一名同学进行非本人作品最终推优鉴赏,学生本次作业成绩可采用50%本人阐述评分、+50%小组互评平均分综合而成。

       在这过程中我们检验的是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等能力,以及学生本人的色彩构成理解能力、色彩作品创作能力以及市场价值应用等意识能力[5]。

\

六 结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当前形势下的教学,目的也始终只有一个——无论在何种情景下我们都要坚持高效地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更因如此,本文对于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目前仅是初探,但也远不仅止步于此,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吴迪,章刘成,刘思阳.云教育未来发展前景浅析[J].质量探索, 2016,13(02):66-67.
[2]丛丹丹.高校云教育平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7):223-224.
[3]张宝君.云教育:高校德育新平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03):1.
[4]张志辉.基于云教育理念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52):51-53.
[5]刘明花.对分课堂在艺术类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以《色彩构成》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2019,35(05):113-1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