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17 15:55: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摘 要: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对近两年部分开放教育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对开放教育毕业生的年龄分布、专业、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影响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的两大因素是主观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的冲突,客观就业环境与就业能力的落差。并针对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介绍了该校通过完善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行做法。同时提出了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培训与指导、培育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探索开放教育教学新模式等建议,以期帮助开放教育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切实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 + 教育;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On the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Open education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taking gans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Xiaofan1,WEI Ping2

(1.Office of  Research Affairs, Gans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2.Office of  Party and  Governments, Gans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Gans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the tracking survey among the 2018-2019 Open Education Graduates,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ir age distribution,major and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It argues that psychological anticipation an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re the two influential factors of Open Education Graduates’ employment. I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Gans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and proposes several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Open Education Graduates’Employability,hoping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 internet + education; open education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promotion; Gans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一 引言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及教育管理水平是否符合当前就业形势及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一种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手段的在线教育模式,开放教育通过其灵活的学习方式、优质的课程资源、独特的办学体系等特点,实现了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有机融合, 充分凸显了“人人、时时、处处”的终身教育理念。在“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育更多应用性技术人才,真正发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生力军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对近两年部分开放教育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探讨有效提升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二 开放教育毕业生现状分析

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2018 年度至 2019 年度全省电大系统部分开放教育毕业生及所在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共涉及 16 个分校、58 个工作站和教学点,1896 位毕业生。

(一) 入学年龄分布

调查显示,此次调查的开放教育毕业生入学年龄主要分布在 18 ~ 60 岁之间。其中,31 ~ 40 岁的学生最多,占比达 44%;其次是 21 ~ 30 岁的学生,占比达 38%;最少的是 50 ~ 60 岁的学生,占比仅3%。具体情况如图 1 所示。

(二) 专业分布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专业主要涵盖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 9 个学科门类。此次调查的毕业生中,管理
学专业毕业生最多,占比达 29%;其次是法学,占比 14%;理学最少,仅占 1%。具体情况如图 2 所示。

(三) 就业行业分布

在调查的 1896 个毕业生中,有 1612 人处于在职状态,其中内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占比最多,达32%;其次是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占比达 30%;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占比也达到了 18%, 具体情况如图 3 所示。这说明开放教育的学员多为

\
图 1 不同年龄毕业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图 2 不同专业毕业生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
图 3 已就业毕业生所从事行业分布图
 

在职人员,其报名参加开放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历。

另外,调查还发现,已就业学生的年龄分布与入学年龄分布大体一致,集中在 31 ~ 40 岁;而未就业学生年龄则主要分布在 21 ~ 30 岁。

三 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的冲突、客观就业环境与就业能力的落差两大因素。

(一) 主观心理预期与社会需求的冲突

开放教育学生选择广播电视大学就学,出发点多数比较实际,即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就业实力,从而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筹码。尤其是部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他们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目的更加具有现实性,即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构建更宽广的人际关系网,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分量与资本。还有少数学生或出于对某专业的兴趣,或仅仅只是随波逐流、从众心理,或因“学历至上”等原因而选择开放教育来提升自我。通过一段的专业学习,就读学生在时间、精力、资金上付出了一定“成本”,甚至由于工读矛盾而在本职工作和家庭中还会产生一定的额外“成本”,因此对毕业后的就业回报产生了较高的心理预期 [1]。然而,就业机会与社会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就业机会和职位需求可能发生改变,之前对口的职业有可能由于经济影响而不景气,职位与薪水大幅度缩水, 而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岗位可能使之前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心理预期与残酷的社会需求形成的强烈对比与冲突,严重打击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与积极性, 造成了就业难的局面 [2]。

(二) 客观就业环境与就业能力的落差

当前,由于科技发展、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全球化发展等影响世界经济的因素,就业、失业问题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难题之一;尤其是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由于高校的扩招问题,从 2003 年起, 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源源不断的竞争者,到了 2007 年,大学生就业难已到了白热化阶段[3]。在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其他就业群体的就业竞争中,开放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十分恶劣。然而,目前我国开放教育发展还不够完善,部分广播电视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文科与理科占比不均,教学过程缺乏对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再加上学生本身对学习过程的轻视,导致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强,求职技能与技巧欠缺,缺乏就业竞争力 [4]。

四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提升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行做法

针对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紧紧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积极推进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团队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搭建个性化学习服务平台

学校目前制定了智慧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并开展“一平台三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和基础工作。同时依据网络安全等级测评结论,不断推进网络设施和运行环境的改造升级,完善网络安全环境,提升 DC 数据中心功能,以期建成混合云智慧中心。学校还不断推进移动教学及教学管理、移动办公等, 优化云教室功能,强化在线直播技术应用,并积极筹建教学直播间。不仅如此,学校还进一步加大对各分校、工作站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完善面向全系统的远程视频会议技术应用服务。另外,学校正在积极搭建人网、天网、地网相互配合并互为补充、功能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期为高等学校及国内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务,力争将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立足甘肃、服务西部的终身学习基地。

(二)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目前正逐步扩大网络考核改革试点范围, 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利用省开课程考核平台开展100% 形成性考核改革,不断探索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截止 2019 年秋季,已开展 130 门省开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试点,其中 105 门课程进行 100% 形考,25 门课程进行多元化考核。截至目前已有 29 门课程利用省开课程考核平台为学生提供预约考试、随学随考等个性化学习评价服务。同时,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选课人数、课程及格率以及各分校(工作站) 的要求,学校还选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课程责任教师,利用全省已建成的 44 间云教室为各教学点进行教学支持服务,缓解各教学点师资短缺的矛盾。学校还定期召开面向全省的网上教学培训会,就网络教学团队、学习网支持服务规范、国开学习网教学点平台应用、网络核心课程作业批阅、省开课程考核平台应用及学分银行账户注册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三) 组建网络教学团队

学校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强对紧缺专业教师、青年教师等优秀人才培养,支持他们参加进修培训、攻读学位,以期培育更多的优秀教学团队。仅 2019年,学校就新成立了 62 门网络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团队;各课程教学团队严格按照学校网络教学团队管理办法进行考核,有效发挥了团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按照国开网络教学团队建设要求,学校积极组织学科学院教师参与国开网络核心团队、组建国开网络实施团队。另外,学校还筹划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设各类师资团队,力争 50% 以上专职教师加入国家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另一方面,不断拓宽优秀人才引进渠道,向社会灵活引进一批兼职专业建设带头人、技术专家等,以期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建成具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特色的网络教师团队工作机制。

(四) 继续巩固拓展办学规模

学校目前在继续深化“一校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建设,扶持壮大办学规模稳定的分校和办学积极性较高的工作站。同时,增强省校对系统办学的辐射能力,坚持分类指导、全面服务加强沟通联系、完善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制约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学校还根据生源变化情况调整优化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点布局,探索在招生薄弱的县区设立开放教育民办教学点,从而落实教学条件和教学过程。下一步,学校将积极与分校、站开展中高职层次的合作办学,与中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课程开放试点。

五 提升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建议

在客观就业环境恶劣、就业压力巨大的当下, 各广播电视大学如何帮助开放教育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切实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针对部分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与客观就业环境落差较大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专题报告、就业宣传、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毕业生摆正心态, 端正态度,树立先生存、再发展的观念,在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量力而行,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升业务能力,拓展自己的业务人脉,逐步晋升工作职位。同时,鼓励毕业生一专多能,即鼓励学生在就业时不要一味强调专业对口,而是选择一定的就业范围,保证顺利就业 [5]。总之,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就业观,做一个有知识、有专业技能,谦虚好学,吃苦耐劳,综合素质高的从业人员,才能为自己的前途打下良好的基础 [6]。

(二)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培训与指导

针对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与求职技巧欠缺等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的培训。可以建立校园就业指导专题网站, 及时更新就业政策、招聘信息、职业测评、求职技巧、成功案例等内容板块,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针对性强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另外,可以在开放教育课程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在读期间就向学生点滴渗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自己的能力、个性与兴趣,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观念与职业规划,努力提升职业道德与业务素养, 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7]。学校还可以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培训,通过成立网络教育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面授等形式,不断增强开放教育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 培育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市场

针对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环境较差等问题,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积极培育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就业市场。要及时关注国内外经济政治局势变化,根据宏观环境不断调整学校办学定位和教学教育改革;同时积极与企业沟通,实时了解社会需求, 根据市场定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帮助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8]。要加强开放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开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定向人才的订单式教学方式,从而同时解决企业用工、学生就业两大难题。

\

(四) 进一步探索开放教育教学新模式

针对开放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可以实施分类课程设置,加大学生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占比,切实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特长与需求,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从而让学生个性化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为以后的灵活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继续推展“学分银行”建设,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成果存储、认证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认证考试, 为一专多能夯实基础。另外,继续改革综合性考核方式,更加注重以实践能力为主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从而切实提升开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 [9]。

就业是我国的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是从业人员赖以生存发展的“立足之本”。远程教育毕业生要想在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将这三个基本素质有机融合,坚持践行做人、做事的“工匠精神”,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旭升,丁兆叶 . 电大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与思考 [J]. 山东电大学报,2008(3):24-26.
[2] 陈学飞 . 中国高等教育适应观反思 [J]. 教育现代化,2015(5):1-2.
[3] 方翰青,谭明 . 当代青年就业困境与成人教育对策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2):36-39.
[4] 徐超,平凡,王纬 . 远程教育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天津市人大网院和东财网院毕业生为例 [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83-87.
[5] 郭一凡 , 黄凯 .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书”与“育人” 融合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9(44):87-88.
[6] 盐城电大课题组 . 电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84-86.
[7] 张爱梅 .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就业培训中的模式与创新 [J]. 继续教育研究,2016(3):93-96.
[8] 王子靖,杨丹 . 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探析 [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05- 107.
[9] 薛天山 .“互联网 +”时代高等教育中移动学习模式的价值与实现方式 [J]. 教育现代化 ,2019(43):129-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