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专业课程思政具有独特的隐性教育优势,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已经取得诸多进展,主要分布在课程思政价值内涵研究、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手段以及条件建设等方面,然而如何从专业层面建构课程思政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当前有必要建立专业课程思政规范,形成闭环的教学过程,为施教者开展教学提供基本的遵循,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政素养。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标准;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陈建岭 .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评述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2):111-114.
a Review on study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EN Jian-li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Engineeri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Abstract: Major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w special merits of implicit education. It is meaningfu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ing good ideological moralities. According to our reviews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e find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with many advances mainly focus on the value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dentifi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support conditions. However, it is still waiting for a deep study on how to build a system of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rom the aspect of major.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the standard of major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losed-loop teaching procedure at present time. It provides a baseline for teacher’s teaching which brings college students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ies.
Key words: Major cours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ndard; Evaluation
一 引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当今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特殊的网民群体,相当一部分还属于独生子女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较早年代的同龄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 专业课程思政的作用
思政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专业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相比于公共课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隐性教育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业课系统丰富的专业知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二是专业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的共同命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职业道德;三是专业课的实践性、技术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四是加强专业思政教育,对于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国内外同类研究状况
我们以“思政”+“德育”+“课程”为关键词, 主要检索了近五年的 CNKI 期刊数据库,通过梳理文献,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一) 国外思政教育状况
在国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在英国、加拿大、德国被称为“政治教育”,在美国、法国被称为“公民教育”,并都有相关的实施政策或法律 [1]。美国大学德育十分讲究途径的多样化和渗透性,即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各类活动、大众传媒等途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美国建立了规范的研究生诚信制度体系,包括以荣誉制度为特色的学术诚信教育体系、标准化的学术规范体系、多方参与的学术诚信保障制度以及程序化的学术违规处理制度 [3]。日本在二战后就将德育建设贯穿教育始终,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要求在制定各门学科的大纲时,必须有德育教育目标,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恰当的德育指导 [4]。有学者认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开放的全球观念,重视其政治功能,扩充其教育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5]。
(二) 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研究
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意义和规律等理论建构研究已经比较清晰,为具体实施提供了纲领性的理论依据。有研究提出,应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其价值引领、浸润、深化和拓展作用 [6]。而“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不能缺少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7]。从内涵上,道德和信仰兼具知识和价值的双重属性,是知识性和价值性可以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内在根据, 也反过来成为导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发展的基本向度 [8]。理工类专业的价值属性表现为:讲政治、人文情怀、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热点问题和名家引领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三种路径 [9]。
“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四个误区: 一是“课程思政”重在育人,不应“泛思政化”;二是不应弱化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地位;三是切忌搞形式主义;四是不应忽视论文写作 [10]。实施课程思政,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如情理交融规律、因材施教规律、按需施教规律、环境制约规律、教管结合规律、全员全程规律、内化外化规律、知行合一规律等 [11]。要统筹专业、学业、就业、职业和事业,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感 [12]。
(三)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研究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跟专业和课程的类别属性有密切关系,选材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在《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探求问题根源,找出本质 [13];《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教学中渗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处理问题的做法 [14];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精神、工程伦理、团队合作等思政元素 [15];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中融入思政元素 [16]; 挖掘课程学理、价值、伦理等,发挥专业历史和人物教育作用,注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17]。
(四) 课程思政教学手段研究
在具体实施层面,目前研究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呈现过程、呈现形式与呈现方法关注较多,并且开始重视课程思政的考核与评价,课程思政教学逐渐形成闭环的特征。比如,根据电路学科特点总结了引入专题、随机渗透、实践体验和潜移默化四种教学方式 [18]; 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引入科学家事迹、学科发展史,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养成科学精神 [19];基于比较案例教学,运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多维度比较中外的宏观经济发展历程,培养大学生的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20];《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极限思想体现了量变到质变规律,可将其迁移到品德养成方面,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小德才能成大德 [21];《品牌服装商品企划》课程教学将品牌定位延伸到人生自我定位、人品贵于商品、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社会责任和团队协作 [22];从教师和研究生、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和分组报告三个方面,在研究生网络安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23];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建立土建类专业全课程“思政考核”体系 [24]。
(五) 课程思政教学条件建设研究
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性的特点,要求尽可能有比较充分条件,比如制度建设、课程资源、师资、场所等方面。组织、经费和制度是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保证 [25]。要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用学生喜闻乐见和参与体验的传授方式, 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步,润物无声 [26]。导师要培养研究生重视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注重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 [27]。研究生专业实践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建立“教室(第一课堂)+ 基地(第二课堂)+ 互联网(第三课堂)”的多方位育人载体,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场景 [28]。
综上可知,针对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已经取得诸多进展,主要分布在价值认识、重要性、方式或途径等较为宏观的层面,然而如何从专业角度建构课程思政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并在具体内容上进行精细研究。
四 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展望
我们认为,当前有必要建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规范,为开展教学提供基本的遵循,以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素养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的毕业生,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规范的基本框架包括专业思政目标及达成要求、专业课程思政标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达成评价以及持续改进,如图 1 所示。
图 1 专业课程思政规范的基本框架
(一) 制定专业思政目标及达成要求
以专业为对象,基于思政教育理论,从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专业维度,建立专业学科属性、社会属性和思政属性的联系,制定出专业思政目标, 进而解析出支撑该目标的基本要求。
(二) 制定专业课程思政标准
首先是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建立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基本要求的联系,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次,建立课程知识图谱,提取知识及学习过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经过梳理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参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设计出课程思政目标达成要求,并明确教材选择、教案编写、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师资等要素与环节的基本要求,从而建立一套可参照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标准体系。
(三)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
坚持习总书记“八个统一”原则,建立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加强专业教师思政修养,建设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发专业课思政网络资源平台,研究理论讲授、情境体验和实践感悟等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形成校园与基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多场域相融合的思政生态教学环境。
(四)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达成评价机制研究
参照有关教学质量标准,根据课程思政基本要求的非技术性属性,探索建立以价值判断和思辨能力为目标,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课堂考核与日常行为考核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
(五) 持续改进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反馈到以上各环节,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及时改进。
五 结论
通过对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提出应从专业角度建构专业课程思政规范,为开展教学提供基本的遵循。其基本框架包括专业思政目标及达成要求、专业课程思政标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达成评价以及持续改进。这对于建设高校专业思政体系,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飞 .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J]. 学理论,2016(04):245-246.
[2]叶婷, 王超. 国外德育实践对我国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J]. 求实 ,2010(S1):286-288.
[3]李嘉莉 . 美国研究生学术诚信制度及其启示研究 [D]. 山西大学 ,2012.
[4]黄锐 . 日本德育教育对中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J]. 文教资料 ,2011(35):113-115.
[5]伍林生 .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J]. 时代教育 ,2015(23):50-51.
[6]高德毅 , 宗爱东 .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01):43-46.
[7]高燕 .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11-14.
[8]董雅华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识性与价值性 [J].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2):12-19.
[9]孙志伟 . 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01):93-97.
[10]刘明旭 .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J]. 教育现代化 ,2019,6(47):282-283.
[11]梁焰 .“课程思政”在理工科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 FPGA 原理与应用设计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9,6(04):159- 161.
[12]高平发 , 李婷婷 . 职业生涯规划视阈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08):65-67.
[13]赵志宏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思政元素的探讨 [J]. 智库时代,2019(23):77-78.
[14]张美霞,吴文军 .《发电厂电气主系统》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J]. 中国电力教育,2018(12):25-26.
[15]李占芳,等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9,6(45):248-249.
[16]钱浩然,蔡永乐 . 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育探讨—— 以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为例 [J]. 内蒙古教育,2019(1):41-42.
[17]孙晓青 , 薛秋芳 , 秦新强 . 新工科形式下“课程思政”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体现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3):48-49.
[18]効迎春,王国伟,宿忠娥 . 电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0):82-84.
[19]夏雄平,曹雪丽,卓亚琦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 [J]. 科教导刊,2018(34):113-114.
[20]吴万宗,潘瑞姣 .“比较式”案例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以《宏观经济学》课程为例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6):15-16.
[21]王亚凌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探索 [J]. 教育现代化,2019,6(64):224-225.
[22]戴淑娇 , 曾真 . 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 以《品牌服装商品企划》课程为例 [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48(Z1):48-49.
[23]刘亚 , 袁健 . 网络安全专业课贯穿德育教育的思考 [J]. 计算机时代 ,2018(03):82-84+88.
[24]赵志峰 , 赵炜书 , 陈昌禄 , 等 . 土建类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教改模式探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05):91-92.
[25]卢佳 , 王文晶 , 常忠信 . 探析地方理工科高校“课程思政”必要性及践行之路——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 [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12):100-101.
[26]余有贵 , 王放银 , 伍强 , 等 . 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中把好“三道关” —— 以《酿酒工艺学》为例 [J]. 高教学刊 ,2019(04):194-196.
[27]罗娇 . 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J]. 教育现代化,2019,6(11):152-154
[28]王方艳 , 刘兴华 , 邹剑 . 实践环节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中旬刊 ),2014(08):309-3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