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充分把握信息化教学内涵,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结合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探索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思路,提出了“整合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 “线上 + 线下”学习衔接,打造弹性智慧课堂,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等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思路,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推进高等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更深层次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混合式学习;目标导向;课程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谢丹凤 . 信息技术结合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思路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2):194-
196.
exploration on Implementation Ideas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the Goal-Oriented blended learning mode
XIE Dan-fe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Abstract: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support, fully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the paper takes blend learning theory into course teaching.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goal-oriented with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the implementation ideas of blend learning is explored, and the ideas that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design on before class-class-after class, learning cohesion with online and offline, construction of flexible & wisdom classroom, formativ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analysis of learning behavior” is proposed, so as to stimulate the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o promote deeper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lended learning mode; goal-oriented; Course teaching
一 引言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它的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混合式学习是自 2003 年 12 月何克抗教授在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介绍了“Blending Learning”的理念之后,开始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传播的一个概念。目前,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以及应用模式等方面已有一些相关研究。余胜泉教授团队在关于“基于 BlackBoard 网上教学平台的高校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中, 从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以及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方面,构建了网络环境下混合学习的过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学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模式进行了研究 [1]。黄荣怀教授等人对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模型和活动模型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应该从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的混合等角度来理解,并从 2003 年开始, 在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多媒体技术”课程中进行混合式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2]。彭艳妮等提出了一种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混合的基本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基于任务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并以“多媒体技术基础”的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混合式学习实施的具体步骤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策略 [3]。陈卫东、习秋玉等对网络化学习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4]。时立荣等设计了研究性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指标 [5]。吴颖等提倡团队形式的自主学习 [6], 朱捷提出了基于PBL 的学习模式 [7],等等。
三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施思路设计
(一) 开发可视化学习资源,为混合式学习搭建支撑环境
针对专业课程,开发相应的可视化学习资源。这里的可视化学习资源,不仅仅是 PPT、文字等一般性的教学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文本知识图像化、静止知识动态化、组合知识分解化、隐蔽知识显性化等,开发出针对专业课程知识点的系列微课程、案例库,为混合式学习搭建支撑环境。
(二) 优化课堂组织结构,部分翻转课堂过渡
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在课堂内、知识理解运用在课堂外的学习过程,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优化课堂组织结构,选取专业课程中的有代表性知识点,将这部分知识的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 设计预习任务单,采取线上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则是先探讨问题,再分享思考、答疑解惑,也可进行个性化指导,最后由教师总结以及深入讲解。至于如何翻转、围绕哪些知识点进行翻转,初步考虑主要围绕理解与创造而翻转,理解的评定指标分为“领会、应用、分析、创造”四个层次,并非所有的理解都能创造,但是创造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所以将适合“创造”的知识点作为翻转课堂的对象; 在翻转的方式上,不是满堂翻转,而是考虑教学大纲要求、能够完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适合翻转的知识点上,翻转二十分钟左右。实质上,是面授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翻转课堂,而非纯翻转, 是传统课堂讲授与翻转课堂之间的过渡状态。
(三) 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整合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分类,运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立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学习目标,以目标导向教学;并对学习目标设立相应的学习任务, 以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设置有意义的任务情境,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学习任务对应的显性知识点,并进一步探索隐含于任务中的隐性知识点,也就是通过一个个“目标”、“任务”来“驱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以探究目标、完成任务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并不一定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哪些知识点设立相应的学习任务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四) 打造弹性智慧课堂,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方案(线下)
以打造智慧课堂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对每堂课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课前,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预习任务单,创建在线学习的相关资源;课中,进行知识点的讲授、翻转课堂的探究讨论或成果汇报;课后,布置作业或阶梯任务。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中,有些知识点,本身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内部学习动机的驱使; 而有些知识点,比如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若没有外部诱因,很难提起兴趣, 那么就需要外部动机的驱动。怎样才能促进外部学习动机的内化和整合,是亟待思考的。有一种方案可以考虑,就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课前,设置相应任务,强调任务的意义和价值,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课中,讲解知识点,增加课堂的弹性空间,大家一起探讨为了完成怎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 分项成功的喜悦;下一次课,在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成果。课前、中、后的实施方案, 如图 1 所示。
图 1 混合式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后实施方案
课堂弹性空间的增加,给学生留有了思考与展示的机会,外部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会慢慢内化整合为内部学习动机。而且,这种内化过程,并非是因为强迫学习的外在动机驱使。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究其原因,兴趣与成就感使然。因为同样是基于外部动机的学习行为,因强制要求学习、因责任感学习、或是因所学内容价值性与重要性学习, 学习效果和主观积极性是完全不同的。通过打造弹性智慧课堂,创设满足学生兴趣感、成就感、归属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内化外部学习动机。
(五) 学生自主学习 + 在线协作学习方式
促进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良好发展的最有效因素, 是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学生自主学习的元素。对于部分知识点,设立课程系列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情景的创设对学生的认知和行动是很重要的,所以, 在提倡自主学习理念的基础上,以小组协作在线学习为实践方式,即围绕特定的课程专题,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在线自主学习,通过参与、交流、实践等协作学习方式,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六) 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形成性考核评价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很大一部分衡量因素。怎样评价学习绩效、对学习结果进行测评分析呢?我们初步考虑建立以多元化、开放式的全过程学习绩效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由“ 终结性考核”向“ 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 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侧重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形成性考核评价,包括在线测试、网络教学平台参与度考核、个人总结与反思、阶梯任务成果考核、预习任务单考核等, 以促学为目的。考核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等课程教学全过程。
四 结 论
混合式学习模式将会称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主流学习模式,文章探索了信息技术结合目标导向的高校本科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实施思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结合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整合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 与“线上 + 线下”学习进行衔接,融合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文章构建的信息技术结合目标导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效果、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方面,期望起到一定引领、借鉴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 , 路秋丽 , 陈声健 .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10):50-56.
[2]黄荣怀 , 周跃良 , 王迎 .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3]彭艳妮 , 刘清堂 , 李世强 , 等 . 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07):57-60.
[4]陈卫东 , 席秋玉 . 网络化学习模式比较与改进 [J]. 教学探索 ,2013,(1):21-23.
[5]时立荣 , 刘卓然 . 研究型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指标体系设计——以社工行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 [J]. 现代大学教育 ,2015(03):104-111.
[6]吴颖 , 庄秀华 , 马云晓 . 建立团队合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 [J]. 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4,41(S4):210-211.
[7]朱捷 . 研学理念结合 PBL 教学模式的《国际金融》课程改革与实践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9):166-1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