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转型的背景下,强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紧密结合,是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需要,不仅能够彰显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支撑,阐述了专业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具体要求,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思路和措施,为专业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其他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 王旭东 , 等 . 面向新工科的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2):17-19.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automotive service engineering for New engineering
WANG Xu-dong, YANG Zhi-yu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major for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t is the need of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to strengthen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he teaching system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The transformation can not only highlight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ersonal training mode,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ecialty and personal training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cation major, the particular reform ideas and 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re presented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pecialty,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majors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major; Automotive service engineering; Personal training model
一引言
“新工科”自 2016 年提出以来,教育部组织高校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以及《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显然,新工科不是局部考量,而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从高职专业升格而来的本科专业,其本身的特色就是以应用为基础。基于这一特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于 2016 年成功申报并获批了重庆市应用型转型专业 [1,2]。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 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本文从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现状出发,结合新工科和应用型专业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详细论述了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的建设思路和举措。
二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服务是以汽车为载体创造服务价值的各类动态性服务活动。它不仅具有服务的一般特性,而且带有高技术应用密集的明显特征。其服务范围涵盖了汽车物流、贸易、使用、维修、二次交易性能评价和回收利用等过程汽车服务业为实现汽车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及保护汽车消费者权益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支撑 [3,4]。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扎实的汽车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汽车技术服务和汽车市场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工程素质,熟悉汽车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汽车服务专业实践能力和“懂技术、会经营、善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可到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能够在汽车制造业、汽车运输业、汽车商贸及售后服务业从事汽车检测、营销、保险理赔、贸易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五年之内应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履行并承担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求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2)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在汽车服务工程及交叉学科领域开展与职业相关的工作,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可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并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3)能在汽车服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较强的生产与工程组织管理能力,成为所在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科学研究骨干和管理中坚力量。
三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 专业现状
汽车服务工程作为工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主要关注的是从汽车下线进入用户群开始到整车成为废弃物为止的全过程,是目前异常活跃的一个教学研究领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也使得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它工科专业都有一定的区别 [5,6]。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隶属于机械工程学院,其相关专业是学校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本学院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了“汽车与拖拉机”的本专科人才培养,后来由于国家专业调整该专业合并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我院一直保留着“汽车制造与应用”方向。通过多年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庆市培养了大批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每年就业率和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关联度在重庆工商大学名列前茅,毕业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直供不应求。
但是在专业学科交叉、教育理念发展、与地方产业经济结合、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思考和建设得还不够。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汽车服务工程的应用型专业转型建设,发挥专业在汽车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及地方高校发展对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结合新工科的建设背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为理念,将我校传统优势经管学科与工科相结合,通过将新工科和应用型转型两者的建设思路有效融合,旨在探索出能够培养多元化、系统性、创新性卓越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教育模式。
(二)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借助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根据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牢固确立培养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坚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及人才培养定位,为此,通过将汽车服务专业转型为应用型专业作为继续深化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从而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背景,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科交叉。依托我校的经管学科优势,又考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汽车市场营销、汽车企业管理、汽车国际贸易、汽车市场分析、消费心理学、汽车金融等经管类课程,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汽车技术理论相关知识后,又能具备必要的汽车营销、金融等方面知识,确保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多元化,满足新工科发展的需要。
2.建立“汽车服务校企合作联盟”,发展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汽车服务专业教研室和科研团队,参与其制定应用型汽车服务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转化为专业学习的综合学习目标 , 以实现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3. 结合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专业转型的需求, 转变培养方式,实现由教师以“教”为主到以学生“学、做”为主的转变。通过基于问题导向的学习、项目和案例教学、师生互动主题研讨等教学方式的改变 , 达到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纳入讨论环节,丰富授课方法,形成以翻转课堂为主多方式结合的讲授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4.转变考核方式,实现由单一的、一次性考核学生知识为主向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多形式、多阶段、多模式考核方式的转变。为配合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 , 对学生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相应的也进行改革。例如 , 在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学科考核的过程中,开展项目制的评价方式 :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可通过项目制的形式 , 如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核 , 建立以“学”为基准的学生考核标准,改变以“教”为基准的倾向,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5.加大应用性课程的比例。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适度增加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同时,增加应用性课程的课时数,并加强与应用性课程配套的试验及实践课程,以深化对已有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性。实践环节本身就是工科专业的核心内容,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转型过程中,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应用性课程的强化,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驱动,开展顺应行业发展的实践学习活动, 最大程度缩小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之间的差距。
6.理论研究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从理论课程讲授到毕业设计指导,都不同程度的引进企业人员进入教学指导过程中,通过外聘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人员进入课程, 使得理论实践能够更加高效地结合。
7.教学和实践内容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形式设置。各门课程教学和实践内容、目的、顺序的安排、效果的检验等围绕工程项目来进行设置与检验,形成拉动式教学模式,并使其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中接受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工程意识,提升工程素质和能力。强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各个实践环节内容和方式, 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每一步都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来夯实实习的内容,严格落实实习的各个环节的考核要求。
8.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创建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汽车产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而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要点,又是重庆各个汽车企业目前较为关注的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实践教学系统由于成本较高,在高校开展起来较为困难。鉴于此,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围绕科技发展方向, 设置电动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新材料等相关课程,并以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作为基础开展虚拟仿真平台建设,通过虚实结合方式, 使得人才培养体系与地方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四 结论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较强的工科专业, 其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践环节就必须足够扎实, 结合新工科的建设思路,将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有效地融入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才能保证毕业学生满足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结合我校汽车专业的现状,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按照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详细提出了我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转型的建设思路,为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转型中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1]黄玮,高婷婷,台晓红,等 . 应用型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18):269-270.
[2]胥小丽,曾媛 . 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J]. 江西化工,2018,4:136-137.
[3]牛华,丁亚利 . 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6):159-160.
[4]张永辉,赵炜华,吴玲,等 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J]. 高教学刊,2019,(2):51-53.
[5]郑利民,刘树伟,张忠洋,等 .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建设研究 [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 21(1):108-110.
[6]刘剑 , 阳国橙 . 车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8,5(45):8-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