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工程化实验实训平台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15 10:42: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般体现在以实践环节为载体的实验实习和设计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以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对实验中心进行工程化改造,并按建筑产业链引进企业入驻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工程化实验实训平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

       关键词:工程化;创新能力;实验实训平台;校企合作

       本文引用格式:韩珏 , 等 . 基于工程化实验实训平台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2):5-7.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talents based on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raining platform

HAN Jue, ZHAO Quan, MA Qian-qi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Henan)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generally refle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practice and design with practice as the carrier.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s not high,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n which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is transformed into an engineering center.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hain,the enterprises are set to be introduced into the school so as       to jointly build an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raining platform with industry enterpris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o form a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and school-enterprise interaction". We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serv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with industrial enterpris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bility; Experimental training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一 引言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2016 年 6 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 [1,2]。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互联网 +”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3-5]。本文以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当前学生实践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的提出了“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推进我国地方性本科高校工程化教育改革进程。

二 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环节缺乏工程背景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应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目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工程教育离散化、缺乏整体性与连贯性”等问题 [6]。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般体现在以实践环节为载体的实验实习和设计中,实验形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处在“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的阶段。实践教学内容孤立, 缺乏系统性、独特性、新颖性。学生做实验仅仅是重复一些机械的工作,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实验课内容一般是用来验证理论课程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记忆和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内容安排上缺乏必要的企业工程和应用背景,地点也多在实验室,少部分工地实习也因时间短,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未能全身心实地实践感受。此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效果较差。

(二)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健全

       由于工地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大多不愿意接纳学生到现场实践学习。因此,大部分高校土木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仅仅是局限于“认知实习”。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参与感,无法真正地认识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更遑论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此种现实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急需建立体系健全的实践教学平台。

\

三 试验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目标

        针对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目标。

(一) 依据工程教育特征,提升实验教学理念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华盛顿协议》提出的毕业生素质要求为基础,符合国际实质等效要求。总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传统的实验教学同实际工程联系不足,实验设计太多理想化, 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由此,提出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验设计面向工程;实验选题及设计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探索精神、创新 意识的培养; 建设鼓励教师探索和自主实践的实验教学模式。

(二) 面向产业行业企业集群需求,制定实验课程总体规划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孤立,缺乏系统性、独特性、新颖性的问题,提出按产业链岗位群规划实验课程与项目集群;校企合作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实验教材。

(三) 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力度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引进网络平台及 APP 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选择实验内容时,注重实验内容先进性、工程性、前瞻性、应用性。

(四) 建设优秀的实验教学队伍

       充分发挥教师资源,推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兼备;形成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引入企业资源,打造校企混编的实验教学团队。

四 试验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措施

(一) 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2016 年土木工程学院已经建设完成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质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专业机房虚拟仿真实验室、土工实验室。设备总资产 882 余万元,仪器设备 1700 余台 ( 件 ) 数, 实验室面积 2100 余平方米,实验教学环境优良。并成功申报、获批建设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将原有实验室进行工程化改造,实现教学条件和实验组织方式的转型,满足实际工程实验的需要;近五年1200 余万元补充了大量工程化实验设备,例如地质雷达、钢绞线松弛试验机、新型万能试验机、混凝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测定仪、超景深显微镜、光纤光栅传感分析仪、光纤光栅传感分析仪等设备。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同时可以同企业协作承担具体工程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 加快实验课程整合,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课程面向行业、产业、企业集群及产业链岗位群;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对毕业生的需求等,收集企业对实验室建设的意见,结合专业特点,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整合实验课程,遵循“系列化、模块化、立体化、层次化”原则,进行系列化改造, 形成系统性的实验课程体系。

(三)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试验仪器数量、试验种类、试验层次的不断增多,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之配套;设专人负责试验课程体统的运行管理及仪器的维护与操作讲解;建立完善的试验体系评价指标,并按时完成试验课程体系的教学评价;制定详细制度以保障试验教学质量;引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促使管理科学化、制度系统化、体制标准化。
引导教师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并完善改革思路及方案;将学科竞赛融入实验教学,以赛促学,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建立力量雄厚,结构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

       建立系统性的试验实训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对于理论教学颇有心得,而对于实践教学这方面经验并不足。一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因此,首先引导学院理论经验较丰富教师深化对实验实践教学的认识,从自身所授专业课程的角度,完善课程相关实验课程实施方案。其次,吸引和稳定高水平教师投身实践教学工作,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教学有丰厚的经验和较深的认识,可考虑让这些老师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相关工作,或者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再次,加强学术交流和师资培训, 邀请试验实训教学做得好的高校专家来校交流,同时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方面业务的培训。

(五) 加强经费持续投入,保障实验室建设和运行

       试验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资金。校院两级提供专门的设备维护费用和材料耗损费用,学校对具有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筹措专项经费予以支持。

五 试验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成果

(一) 教学理念


       通过前期调研及对外交流,结合专业特点及学院实际情况,形成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基础试验,强化工程实践” 的教学理念。

(二) 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已与多家施工、设计、检测、监理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三层次、三平台、三基地的新型立体实验教学体系。分别见图 1、图 2。较好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体系的内容分散、体系碎片化、与行业脱节、与企业隔离等方面的不足。

\

图 1 试验教学三层次体系
 
\

图 2 试验教学三平台体系
 
       建立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设计性、综合型实验项目,减少验证型、分散型实验项目,体现“做中学”的实验教学理念。
 
\    
 
(三) 教学内容与方法

    (1)试验教学内容

      面向实际工程需求,重新规划设计了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将工程项目、应用型科研项目转化为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使实验项目更贴近工程实际。加强实验教学内容与工程应用、科学研究的密切联系。

    (2)试验教学方法

      已实现的教学方法有信息化辅助教学、项目化教学、分层次教学、问题引导法教学、以练促学、以赛促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四) 试验实训平台运行效果

      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每年平均考研录取率 20%;承担了 4 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工程结构性能监测与控制科研团队获得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结构工程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大学生在全国“高教杯”“BIM 技术大赛”“结构信息建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奖。

六 结语

       本文以工程教育及应用型本科教育为背景,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对传统教学实验设备进行工程化改造,建立工程化实验实训平台。以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详细阐述了工程化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措施及建设成果。以期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及工程化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 , 教高司函〔2017〕6 号 .
[2]梅林 , 杨丽君 , 孙玲玲 , 等 . 基于 OBE 模式的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8, 35(1): 218-220.
[3]张大良 . 因时而动返本开新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J]. 中国大学教学 , 2017(4):4-9.
[4]顾佩华 . 新工科与新范式 : 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7(6): 1-13.
[5]周静 , 刘全菊 , 张青 .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8, 35(3): 165-168,176.
[6]苏海佳 , 张婷 , 刘骥翔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大化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J]. 北京教育 ( 高教 ),2019(Z1):19-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