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前存在如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教师课改动力不足、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诸多问题。BOPPPS 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是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优势。探索 BOPPPS 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可以从此种教学模式的六要素中的学习目标设置、参与式课堂活动两个关键要素着力,作为实现主体教学有效性探索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BOPPPS 教学模式 ; 建构主义 ; 学习目标 ; 参与式课堂 ; 主体性
本文引用格式:张云丽 , 等.BOPPPS 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运用[J]. 教育现代化,2020,7(32):191-193.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bOppps in 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ZHANG Yun-li, LI Xiao-lu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vagu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lack of motivation for teachers'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mode of BOPPPS, originated from Canada, is based on the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and operability.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BOPPPS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e can focus on two key elements of the teaching mode, namely, the setting of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participatory classroom activities, as an attempt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ain teaching.
Key words: Teaching mode of BOPPPS;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objectives; Participatory classroom; Subjectivity
一 引 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注重语言魅力、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迅疾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如何调整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问题。而实际上诸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教师课改动力不足,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质量低效等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在 2018 年 11 月24 日在第 11 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报告中,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1],课程是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问题,消灭水课、建设“金课”,成为高等学校乃至社会的一种共识。可见打造富有活力的、有利于合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BOPPPS 教学模式以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学习,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为核心特征,因其高效而有迹可循的教学模式目前获得国内诸多高校的认可。本文旨在以汉语言文学的重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 探索 BOPPPS 教学模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作为实现主体教学有效性探索的一种尝试。
BOPPPS 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目前在国内诸多高校开始实践探索。BOPPPS 教学模式的 6 个环节包括导入 ( Bridge in)、目标 ( Objective or Outcome)、前测( Pre-assessment )、参与式学习 (Participatory Learning) 、后测 ( Post-assessment) 、总结 ( Summary)。这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一是灵活性强,6 个环节既可以用于一节课的学习,也可以用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二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可操作性强,对学习目标重新设置, 调动教师反向思考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在 BOPPPS 教学模式的 6 个环节中, 最关键也是最不易把握的两个环节是目标环节、参与式学习环节。因此,本文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改变传统教学的思路及教法。
二 基于建构主义:重建教学目标
(一) 传统意义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师期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达到的结果。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所需课时,还可以用“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最终检验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高于一切,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 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2]。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 如讲授作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章节,我们通常意义上会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沈从文的生活阅历、人品性格、文学立场及主要创作情况,理解沈从文创作的美学理想及风格特点,重点把握《边城》等小说及《湘行散记》等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这种含混笼统的教学目标一般适用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从老师的角度而言,只需要用滔滔不绝的演讲完成知识点的讲授即可,学生只需做一名台下的听众,把大脑当作知识的容器,至于旨 在“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3] 的“金课”的“高阶性”要求难以实现。
(二) BOPPPS 教学模式对学习目标的设定
BOPPPS 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形成的,“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4]。”因此教师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 掌握一定的赏析评价方法。教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督促学生在课前阅读文学文本与文史资料,进行有目标的阅读和准备,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 ,“教学设计通常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 , 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 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5]。以现当代文学课程中老舍《茶馆》的学习为例,学习目标大致可分为:(一)赏一赏,说一说:最能体现老舍风格的第一幕的艺术魅力。从第一幕中选择 1-2 个戏剧冲突分析语言魅力,可以从人物语言潜台词,人物心理,风俗文化等方面展开。
(二)评一评,写一写:1、结合拓展资料,分析《茶馆》中的小人物的出场和剧情的串联方式(结合《答复有关 < 茶馆 > 的几个问题》)。2、以对王利发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创作一首诗。3、结合拓展资料分析主题的多义性。这样具体的学习目标设定可操作性强,注重学生分析和评写能力的培养。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在分组合作中展示学习成果, 使学生的学习评价有迹可循。学习目标刚开始教师可以自己设定,逐渐可以放手指导学生自己参与设定。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仅仅停留在“复述”“描述”的层面,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逐渐增强,要符合布鲁姆认知发展六层次,因此可以逐层增加学习难度, 达到运用、迁移,形成自己的学术性话语方式。
三 基于建构主义:创建参与式课堂
(一) 传统意义的课堂活动
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四个要素互相关联,应形成充满活力、互相呼应的场域。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现场看,教师注重“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上台讲课下课走人”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术性交流匮乏,教师不注重课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散漫缺乏指导性。课堂活动只集中于上课时间,以“讲”为主,以“问” 为辅,教师的角色依然是“传道授业”者,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学生呈“休眠”或“待机” 状态,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传统讲授课堂模式并不排除提问式、对话式的师生互动,但因为零散破碎的问题并没有给学生多余的思考整合时间, 学生的思维也始终是在教师的主导之下被动地迁移, 又因为问题的主动权在老师而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很难得到发展。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文学史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 只需学生考前集中背背教材便可以过关。长久以来,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课堂整体教学活动效能低下,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二) BOPPPS 教学模式的参与式课堂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特别注重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认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学习者对新事物的理解与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有关 [6]。正是人的主体参与才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效果 , 教学目标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才能真正实现。BOPPPS 教学模式依旧致力于教师角色的改变,通过多样课堂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除了 通常意义的小组讨论、开展辩论,还有“现场求助”、“一分钟汇报”“脑力激荡”“旋转木马”“智慧站点”等互动技巧,并利用便利贴,A4 纸等书写工具,现场进行表达能力展示,快速书写能力展示。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很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种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以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批评能力、各种文体写作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如何创设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变得尤为重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是较为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采用以学习任务为目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组织展示的方式,使学生收集文献资料、组织课堂、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活动设置也应注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一门写作课程负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从毕业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来看,这种只局限于一学年或一个学期的写作训练还远远不够, 这就需要在其他相关课程讲授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其中现当代文学是由现代汉语精炼而成的文学形态,理应担负一定的写作能力培养任务,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旧集中在文学史的讲授,应适当在教学环节中增加“写”的环节。比如,在进行三十年代散文教学中,六个作家的六篇经典散文品评之后,可以让学生以“颁奖词”的形式评选出最有内涵作品、最具审美性作品、最喜欢的作品等等,在此可以发便利贴让学生书写,最后课堂展示,还可以作为学生过程性材料上交收集。“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以某一个作品中的人物为视角写一首诗,对某一文学现象做评价和总结,教师可以做方法论的指导,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迅速提炼观点的能力。
四 总结
BOPPPS 教学模式只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表面似乎是要求教师掌握 6 个环节教学技巧,其实背后支撑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无论何种理论建构下的课堂模式,教师要发挥自身主体性,就应进行教学情感、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的自我建构 [7]。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就可以不断尝试和探索多样的教学方法,只要教师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角色转换,重新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讲授式教学“一言堂”的局面,就可以构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课堂图景。
BOPPPS 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可以促使教师由仅仅仰仗经验积累渐渐过渡为工具自觉, 最终实现理性的自我建构。正如钱理群所言实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与要求,必须使“使教师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现代教师”[8]。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只有教师主体性确立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中,真正把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融合起来,学生才能建立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自信。
参考文献
[1] 吴岩 .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育 ,2018(12):4.
[2] 何克抗 .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80.
[3] 吴岩 .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育 ,2018(12):5.
[4]何克抗 .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5.
[5]何克抗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 电化教育研究 ,1997(3):9.
[6]何克抗 .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 电化教育研究 ,1997(3):5.
[7]王升 . 主体性教学性探索 [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189.
[8]钱理群 .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师 [N]. 中国教师报 ,2014.9.10, 第010 版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