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07 11:29: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且抽象,采用单调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厌学、弃学心理的滋生,最终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本文根据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的特点, 基于“微课”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

        关键词:微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学习效果;个性化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雷阳 . 微课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3):145-14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LEI Yang

(Fair Friend Institute of Electromech 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involves a lot of abstract knowledge points. The monotonous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easy to cause the bree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of  weariness  and abandonment, and finally seriously affect the learn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in 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Micro cour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meet th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cro course; 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Learning effect;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一引言

       在目前高校以教育信息化为方向的发展背景下 [1], 如何让实验课建设得更好、更为优质,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以及进行个性化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2]。自 2012年 12 月开始举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开始, 基于“微课”的教学方法也逐渐被各大高校所重视 [3]。“微课”相对传统教学手段由于具有教学时间短、针对性强、易于理解和分享等优点 [4],如何将微课应用与高校理论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是本文所需要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二 实验教学背景分析

(一) 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1.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主要载体多为视频,其记录教学者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且完整的教学活动 [5]。“微课”的核心在于“微”,具体表现它是时长一般为 5-10min 的“微视频”,同时包含 “微目标、微内容、微过程和微反馈”等内容 [6]。

        2.微课的特点    
                             
   “微课”主要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7]。

    1.教学目标虽小但明确

     “微课”是基于某一知识点而进行的。所以“微课”的教学目标具有单一性和明确性,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存在接受能力差导致对重难点不易掌握的难题。

     2.教学视频虽短但易掌握

       “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都是针对一个小项目或一个小的问题,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方便学生学习和检查。由于时间较短,更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微课”视频可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重复学习以及自主学习。

       3.方便复习和反思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视频的尾部一般会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同时,通过学习网络平台的发布,可以方便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和巩固,也方便教师的观摩和反思等,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成长。

\

(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特点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机制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配套的实验课有:1. 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2.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3. 常见形状误差的测量;4. 常见位置误差的测量;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等。实验包含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非常抽象,学生难以掌握。课程总安排 52 课时,实验教学约占总课时的 1/4,教师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更优质的完成实验教学是值得深思和解决的。

(三) 基于微课的实验教学可行性分析

       首先,近年来信息化、网络技术等的飞速发展, 为基于“微课”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其次,传统的实验教学所存在的缺点,迫切需要融合信息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修正。传统的教学一般的形式是教师根据书本、参考书或PPT 等对所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授,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调,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和弃学的心理,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微课”是集影像、声音、情景等一体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学习,实现体验式学习,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再者, “微课”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新颖性,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所以,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是可行的。

三 微课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 2019 年浙江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背景下,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相关教材,制定了多个实验教学微课。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测量剖析的微课设计制作实际案例。

(一) 主题选择

       总结长期的实验教学经验,发现常见的形位误差、位置误差及其相互区别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难以理解譬如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平面度和平行度误差、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垂直度和断面圆跳动误差等之间的内涵、联系及差别。其中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内涵即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差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二) 教学设计

      1.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主要包括有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内涵;掌握测量的基本流程)、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规范测量典型零件的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以及数据分析)和素养目标(养成规范的测量习惯;增强自信心)。2) 教学重难点: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的解读和误差测量及其之间的区别。3) 内容分析:学生进行本微课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尺寸误差等知识点。4) 学情分析: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大一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中的形位误差,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理论和实验教学发现,学生对圆度和径向圆跳动的认知不够深入,同时涉及形位误差的知识点也相对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 教学方法: 引导法(问题诱引)、案例分析法(实例分析)、讲解教学法(知识传授)、示范教学法(现场演示)和讨论教学法(思考解决)。

       2.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采用日常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故事引入,增强代入感,引起共鸣;引用工厂生产中的实际项目,用动画形式讲授如何理解圆度和径向圆跳动的内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实验示范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达到“教中学, 学中做”,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强化学生对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的理解;最后设置典型问题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测量误差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职业素养。

       3.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导入

      通过以常用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的车轮若制成不圆而影响其正常行驶的例子代入,并依托工厂的实际生产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解决这个项目为导入。

    (2)实例讲解

      利用工厂的实际案例解析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的定义、内涵及其差异。

    (3)实操示范

      教师利用指示计、偏摆仪等测量仪器对工件的圆度和径向圆跳动误差测量进行示范。

    (4)数据分析

      分别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图表的形式来表示圆度和径向圆跳动的区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5)知识拓展

       对实验测量过程中提出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并告知答案,便于学生自我检测是否正确。

     (6)总结巩固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形成动画, 便于学生巩固理解,鼓励学生多思多学多总结。

\

(三) 视频录制

        根据上述的教学设计对微课进行录制。开始前, 教师应该先熟悉教学的整体流程,和录像者进行沟通和协调,确定全局和局部镜头,设计好每个步骤的录制脚本,合理分配好导入、讲解、示范、总结等的镜头时间。

(四) 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直接影响微课的质量,首先从全局上观察时长、大体内容是否和原设计的存在差异,其次从细节上看要观察和斟酌视频画面内容和言语是否能够衔接上,还有微课的片头、片尾以及必要的字幕、背景等。通过编辑、剪辑、处理、美化视频, 使其质量最优化。

四 结束语

基于微课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微课的实际应用,认为微课对于提高理论课程尤其是实验部分的教学是有效的。在对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地提高师生双方掌握信息化手段的水平,这样才能设计和制作出更多、更优质的微课,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晓宏 .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要素及意义 [J]. 高等理科教育 , 2006(04):38-41.
[2]田贞.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电子测试, 2013(24).
[3]田小梅 , 胡灿 . 全国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现状与思考 [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35(6):146-150.
[4]陈君 . 基于微课理念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中旬 ), 2015(4):76-77.
[5]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 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2014)[EB/OL].[2014-07-29].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 news/pdf_0011.html.
[6]桂 耀 荣 .  微 课 及 微 课 的 制 作 和 意 义 [J]. 化 学 教 与 学 , 2013(5):41-42.
[7]刘义侠 , 刘辉 . 浅谈微课的特点与应用 [J]. 河北教育 ( 综合版 ), 2016(Z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