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探究课程思政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06 10:02: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是实现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思维与个性特点都具备极强的质疑心理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好奇心,同时其在思想理念和认识上也都具有较为理性的观念,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类的高校大学生,由于其理工自然科学的学习使其能够具备较好的应用技术能力和求知、探究的心态,结合“科技强国”思政理念来提高建设效果。本篇文章首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目标进行简要的陈述,并以《大学物理》教学为例提出大学生及课程思政的特点,最后根据《大学物理》教学实际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策略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探究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侯书进,等 . 探究课程思政建设——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4):102-105.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Stro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PCSIE)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Physics Course

HOU Shu-jin1, QIN Jia-qiong2

(1.College of Phys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Henan;2.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Henan)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teaching thought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struction.College students possess strong tendency of questioning,critical-thinking and curiosity, meanwhile they tend to be more rational in epistemology.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as typical type of this kind, have acquire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echniques ability, as well as a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probing.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Stro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PCSIE) for them, the course designer should inject the concept of  strengthening our nation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o the course design so  as     to pursue a good effect. This paper, firstly states the context and objective of PCSIE, then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CSIE  with the case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PCSIE building based on the case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experience.

      Key words: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stro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llege physics 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一 引言

       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是实现教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的过程, 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思想的发言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全国高校得到了全面关注和研究, 人们逐渐意识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说教和理论的灌输,也不是班主任班务会与思政课程的简单提及,其主旨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 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在班主任管理班会上的理论阐述,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不具备较高的建设效果。而通过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建设来提高思政建设效果具有较佳的效果。简单的课堂教学大多是枯燥、沉闷的教学状态,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思政元素会使课程生动、有活力。同时课程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位列之首, 因此建设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除罢常规的思想政政治理论课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把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融入其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做到同向同行,使与其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做法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挖掘能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内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工匠精神、革命传统等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增强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基础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涵盖了物理学的所有知识体系,囊括了物理学最基本的内容, 给学生们系统展示了物理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1]。它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物理》课程是物理类通识教育课程 , 是我国高校各类理工科大学生一门必修课, 因此如何使《大学物理》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 就成为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挖掘潜在的思政元素,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课程中德育和智育协同作用, 让该门课程起到即传授了科学文化知识又从思想上培养了高尚道德品德。但是相对于文科专业而言 , 理工科专业课程在 " 课程思政 " 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 尤其是《大学物理》的 " 课程思政化 " 还需要进一步去深化。

\

二 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主要任务目标概述

(一) 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概述


       2005 年前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上海率先在学校开启了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的重心由中小学扩展到大中专院校一体化德育课程建设上来。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要求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源自于儒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其根源在于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技能和为人之道的教育和培养。现代的教育思想逐渐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冲击,逐渐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同时也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2]。党和国家更是提出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与教育改革意见,也着重的指出既要坚持学术研究,也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加要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言论和行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引领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理念是决定学生成长水平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必须要积极完善教师的师德考核,让老师更加关注和参与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参与思政建设的载体之一,是实现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础,也是其强大教育功能的体现,课程思政也由此成为了新的教育概念和育人理念。

(二)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分析

       课程思政是基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上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以及构建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更加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同时也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载体。从实践教学角度来讲,课程思政建设包含了对学生政治思想、观念认识和学习及正确政治观念等方面的建立和培养;其是将高校课程的教育功能最大程度体现的有效途径,是要将高校所有课程教学价值予以充分发挥的有效方法;其重点强调要将所有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融合教育,以起到课堂育人功能的最大水平发挥。课程思政是借助专业学科进行思想渗透和思想政治的知识化融入,实现教学效果提升和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培养的目的 [3]。通过对课程设计和内容设置的优化以及专业教材的修订,进行教学完善并加强教学管理和梳理各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标准统一,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效果,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同时,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高校教师则应不断提升知识技能从而完善学习指导身份 , 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从而完善行为示范身份 , 并将教书、育人、科研等身份有机的融合起来 [4]。

三 大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阐述

       大学生的特点已经具备较高的思想意识和探究能力,简而言之是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和质疑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对任何知识和思想都敢于去质疑和思考,甚至尝试去改变主观判断的勇气,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大学生。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发展,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受到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影响。而从表象去进行深度的发掘, 并从中逐步建立拥有自身个性和主观意识的思想信念。但不变的是其超强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所形成的严谨态度。就目前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而言, 其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态度仍具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去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 [5]。在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之下 , 大学所有课程教学也要随之变化。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为例,其学科性决定了其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都是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所有课程设计也多为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体系为主,并结合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性特点进行课程教育价值的体现,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能力、思政素养以及思维逻辑惯性和培养模式对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目前,高校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尤其是习总书记在几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重要讲话后,全国各高校都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并结合各高校实际尝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做与之对应的各种教学尝试。例如在我们南阳师范学院,以南阳作为南水北调源头为切入点,学校党委协调全校各个院系和教学教辅部门,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题材,以弘扬南水北调精神为主线,在全校打造一门《大国水脉:南水北调》公选思修课。

       根据以往经验和目前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做好思政课程建设要做好以下主要问题:第一,弄清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和基本规律。认清思政课程建设的意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找到符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实情,符合本门课程的教学规律,这样才能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第二,课程教育管理体制要走在前。各个高校党委要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协调好学校各个管理部门和院系,不断优化教学管理和学生发展设计,做好大思政教学的整体规划 [6]。第三,培养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发挥引领协同作用建立大思政教学团队和平台。教师是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因素,要加大教师培训, 改变他们教学落后的理念,促使他们具体大思政观念、协同授课技能。在思政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上, 要有意识的以思政课程教师为主导、各专业课老师为主题建设共享共惠的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做到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想能够互补。第四,做好学生现状的研究。弄清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时代发展需要和学生所关切的内容 [7], 使之融入到专业课授课过程中 , 让专业课程理性内容讲起价值观和人生哲理,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把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鼓励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国计民生进行联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8]。第五,改革学校的教学体系和晋升评价机制,激励全员参与 [9]。加强学生德育考核,让学生参与老师德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来,促使老师主动参与学生德育教育。

五 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提升—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为例

(一) 利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渗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理念

       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本知识的教学中还是课后的实践教学都离不开《大学物理》课程的学科性和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确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科研态度,并让这种学习与钻研探究的态度始终伴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这其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渗透将以学科的探究性为主要载体去进行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与建立。目前的高校课堂教学也充满了各种现代化的元素,对于学生探究思维和探索理念的培养引导具备很高的难度,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态度方面着手进行思政理念的渗透 [10]。

(二) 应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物理学的知识框架决定了学习物理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严密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也要求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实际的课题研究和原理上的深入了解、推理和掌握; 同时物理的专业性也决定了其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极高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教师在进行学生科研作风的培养过程当中必须要确保能够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生钻研态度的建立,并将其做出必要的思政建设拓展,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方面进行讲授与教育,培养学生勤恳、踏实、严谨的科研作风,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态度,以期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11],从而达到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

(三) 利用《大学物理》课程题材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比如利用四大发明等题材,使大学生再次认识我们国家在古代科学技术比欧洲及其他地区都发达, 让学生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利用通过我国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使科学技术研究在多方面已经达到来国际先进水平,譬如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和航空航天事业;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比如说我国的高铁行业发展,建造桥梁技术, 我国盾构技术等,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穿插这些题材,可以增加同学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发奋图强,努力使自己培养成为国家的一个栋梁。

(四) 结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为学生建立科技强国理念

       为彻底落实关于立德树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术讲授的教育理念,将其转为与思政建设相融入的渗透教育,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将科技强国的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例如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单片机对未来社会建设与科技发展的作用进行凸显, 让学生建立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进而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结合渗透,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 [6]。

       利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挖掘思政元素, 强化育人功能;利用物理学知识科学之美和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性渗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理念; 利用物理学知识体系逻辑严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通过宣明的题材,树立学生的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立科技强国的理念和使命感,从而学生促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 结束语

《大学物理》课程在我国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和基础课,根据学科内容和特性,它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大学物理》课堂上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强化《大学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推动课程中德育和智育协同作用,让该门课程起到即传授了科学文化知识又从思想上培养高尚道德品德,达成课程思政的初衷。

       国家的建设、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增长、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不断的付出和努力。课程思政建设关系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人才的培养。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理念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大学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方法,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创新教学路径,在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挖掘德育育人元素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掌握高水平的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使其具有命担当使命和家国情怀、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高润梅 . 关于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功能和作用的思考 [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3):94-95.
[2]孙杰 , 常静 . 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8(23):15-17.
[3]周月朋 , 丁兆明 . 高校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体作用研究 [J]. 北京教育 ( 高教 ),2018(11):77-79.
[4]段宝海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J]. 教育现代化 ,2019,6(A3):115-116.
[5]赵鸣歧 . 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 [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05):86-90.
[6]高燕 .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11-14.
[7]钟丽 . 浅析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 [J]. 理论与观测 ,2019(5):144-149.
[8]孙志伟 . 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J]. 思想政治与研究 ,2019:93-97.
[9]韩宪洲 .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4(17):1-6.
[10]郑义臣 .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 高校需破解四“关”[J]. 教育现代化 ,2018,5(42):204-205.
[11]李艳 , 何勇 , 徐洋 . 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浅谈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28):2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