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解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思路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02 10:03:20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Analysis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Idea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U Xin-min1, ZHU Fang-lin2, YAO Xing-hua1

(1. Dongfang Colleg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 'an  Shandong; 2.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Tai 'an Shando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author from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o a comprehensive, deep analysi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new requirements, finally explores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education of new ideas.

Key words: New era backgrou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status quo;The new requirements; New ideas

一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

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既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发展机遇不断地突破自我,为提高自身未来发展竞争力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有忧患意识,正确看待即将到来的种种挑战,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出具有创业素养和开创性意识的现代化综合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注重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观念、创新思想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 不断纠正人才培养方向,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与应试教育性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一种实用性教育,能够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与社会需求相比,高校素质教育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教育的目的或者说是任务,归根结底就是要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以高质量人才作为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公众的眼中,中国高校大学生与外国高校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虽然说与中学、小学教育相比高校教育环境更崇尚自由、开放、独立,但是应试教育却无孔不入,高校教育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这也使得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方面仍然不容乐观 [1-5]。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将随之提升。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但是要想真正将国内高校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校,那么首先应该从教育的本质入手,用高质量的人才说服别人,得到国际认可。在考试成绩方面,中国大学生往往要比国外大学生成绩更为优异,但是在与人交往、创新创业方面中国大 学生明显处于劣势。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中 国高校专业文化课程教育质量完全符合一流高校的要求,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去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补短板”,使高校大学生各 方面的能力都均衡成长,变得更加无懈可击。因此, 无论是为了提高高校未来发展竞争力,还是说为了让弥补传统高等教育的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都必须要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且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做出实质性的努力,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

二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其不仅要处理好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 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现代化高校大学生而做出努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打破中国制造现状,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生转变的强有力手段。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其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崛起的希望更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也应该积极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让学生接受系统化、有序化、专业化而创新创业教育而满足其未来发展需求,提高其未来发展竞争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国内各大高校都积极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是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总的来讲,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6-8]。

(一)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度不高

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的关系来讲,我们可以把专业教育当成是双创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后, 他们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保障双创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与此同时,从这个角度来讲, 我们还可以把双创教育看成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因为学以致用是当前高校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同时也是学生发挥自身价值、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效益的关键,更是他们提高未来发展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教育工作者就不能把两者切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要保证两者的统一协调性,实现两者高度统一性和一致性,保障两者能够同步发展。然而,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个问题,习惯于将两者区别开来,导致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度并不高,未能达到双赢的效果。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度不高还产生了一系列其他的后果,比如额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习专业知识与学习创新创业知识的关系,缺乏学习的动力等, 都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二) 教师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事实上,对于专业课程教师而言,在开展专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他们的教学负担,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是被迫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即使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也同样实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只有当他们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时,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工作,并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而做出努力。但是,由于学校现有的教师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很多时候只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工作量却没有将教师的工作量与绩效挂钩,所以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每个学生的根本利益, 而教师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引导者, 其作用必须要体现出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过程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的兴趣促进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必须要建立一个更完善、更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

(三) 缺乏有效的双创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双创教育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双创教育的价值,不仅学校应该加大在双创教育活动中的投资力度,同时教师也应该正确看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双创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不仅能够让教师端正他们的教学态度,而且也可以考察学生在双创教育活动中是否真正地获益,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避免双创教育流于形式情况的产生。然而,事实上虽然国内各大高校都积极响应了国家对双创教育的号召,并开展了多元化的双创教育活动,逐步使双创教育步入了正轨。但是,由于国内开展双创教育活动起步比较晚,而且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一般都只放在了如何开展双创教育环节,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后续的双创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如何高效进行。这就导致一部分教师“挂羊头卖狗肉”“阳奉阴违”,根本就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只是从形式上满足了要求,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

(四)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学生是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主体,所以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最终能够取得的成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所以学校和教师并不能想着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对象都是大一新生,因为他们对于学校而言就是一张白纸,更符合创新创业教育主体的要求。然而,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并不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而且由于大一的课程比较多所以他们当中只有极个别学生会为了那一个或者几个额外的学分而成为创新创业工作室中的一员。但是他们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却是创新创业过程中最不应该有的思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利用好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学生时未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学生不能体会到创新创业教育在他们未来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要注重对教育教学方式的选择,既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其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达到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大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投资力度,多角度开展、多层面保证,切实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比较早,所以很多方面都要比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为完善。与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同,这些达到国家不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育,同时还会要求学生参与到企业、社会组织活动中,而且学校对于教师而要求为比较严格,不仅会对他们进行培养培训,而且也会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去激励他们,使每个教师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仅如此,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主动地承担了监督管理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双创教育形式化情况的发生。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国内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引导国内大学生双创教育步入正轨,同时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其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竞争力做好准备。从高校的要求来讲,其必须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要保证师资力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形势,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从教师的要求来讲,其必须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在提高自身双创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要求来讲,他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同时还要提高对业余时间的利用率,将课上时间与课下时间统一协调起来。总而言之,如果高校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其就必须认真考虑每个创新创业教育的环节,明确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断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四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为了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满足新时代的要求,高校既要意识到当前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完善双创教育结构,保证双创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都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保证双创教育每个环节的有效性。为此,一方面, 教育部门应该要求高校构建双创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既要保证双创教育形式的规范性,同时还要确保教育质量。政府部门要帮助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参与到双创教育活动中。鼓励与支持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通过培养并激励教师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目标。

(一) 提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度

为了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教师必须要提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契合度,从形式和内容上规范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教师要处理好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融入其中,同时还要保证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不能为了将两者融合到一起而影响到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教师要合理选择专业教育内容,不能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要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地添加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普及化; 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课前调研等, 正确、合理地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不能只知道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也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关注的内容,因为学生更相信教师,所以教师必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 构建教师激励机制

教师是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服务的主体,所以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激发教师们工作的兴趣,同时保证绩效考核环节的公平公正性,学校要构建教师激励机制, 用制度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通过有效地激励来带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协商,充分考虑教师对激励机制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教师群体对激励机制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学校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表现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明显的教师,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有保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 我们才能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一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热潮,为扩大学生未来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三) 建立双创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双创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也会对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做出要求。企业每年能够为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渐上升,所以出现了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的问题,对社会稳定性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校除了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外,更应该建立双创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从细节上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每个教师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过程中。为此, 一方面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调研,鼓励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通过全校师生的力量去构建双创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让该评估体系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校为了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而做出的努力。

(四) 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认识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学校以及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多方位、多层面地给学生介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首先,学校要发挥出官网的作用,在官网平台比较醒目的位置设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超链接,方便学生从官网查找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当然,学校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移动通信技术不定期给学生推送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也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所给出的优惠政策,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想;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给学生灌输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并用一些真实的案例举例说明,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自信心;最后,学生也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使命,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义务,珍惜高校提供给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机会,不断提升自己,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来看,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自己都应该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而做出努力,都应该尽自己所能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有效性。由此可知,《解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思路》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梅 .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J]. 市场周刊 ,2019(10):145-146.
[2]李洋 , 秦瑶 , 李梦圆 , 等 . 新时代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J]. 文教资料 ,2019(26):149-150.
[3]何秀霞 .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探究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22):120-122.
[4]索菲 . 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J]. 教育现代化 ,2019,6(73):25-26.
[5]蒲德伦 , 蒲晓璐 , 刘易东 , 等 . 浅谈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微观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J]. 教育现代化 ,2019,6(82):64-66.
[6]李立军 , 崔伟 , 李俊芳 , 等 . 浅析三峡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基于对浙江大学等六所高校调研报告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05):85-86.
[7]苏晨 , 张朋 , 刘娜 . 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改革探究 [J]. 教育观察 ,2019,8(16):48-50+77.
[8]侯波 .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在师范院校教学中的运用 [J]. 教育观察 ,2019,8(04):19-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