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国际法课程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30 09:33:00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Project Design in Project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Law Course

ZHAO Bo-xiang ,YU Ju-ping

(Jiaxing University Nanhu College,Jiaxing Zhejiang)


Abstract: Project design is the basis and key link of using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law curriculum project should abide by the  principles of practicality,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ness and openness, and formulate the project content based on simulation, investigation, debate, negotiation, writing and so on.

The project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law curriculum should combine the literacy ability of the specific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curriculum, make clear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focus of the project, pay equal attention to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emphasize innovation should not be simply imitated.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International law course; Project design

一 引言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也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又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其最显著的特点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国际法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在国际法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施的流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讨论; 学生制定计划,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学生自我评估, 教师评价项目;记录归档,应用实践。第一个阶段“教师提出任务”的前提就是教师设计任务,即本文的项目设计。它是国际法课程项目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也是国际法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项目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实现项目化教学的目的 [1-5]。

\

二 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是指教师在设计国际法课程项目时所依据的基本准则。教师在设计国际法课程项目时不能随意确定项目主题、目标、形式和步骤等,而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它们在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的实际操作中是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 [6-8]。

(一)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该项目能使学生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思维成果的正确性。设计项目应该符合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目标,即培养以法律职业为核心,具有法学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时遵循实践性原则,主要体现在通过与学生共同收集、分析、讨论、整理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项目任务和要求,构建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项目设计内容。根据这一原则, 在设计课程项目内容时,要与国际社会发生的事件或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考虑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经历相关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地完成项目任务。

(二)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发挥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设计的各项目之间要具有内在联系,形成体系,力求作到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相结合,构成实现教学目标的认知过程。项目设计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即所有的项目叠加起来要覆盖或支撑法学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并考虑到与相关知识点的密切联系,以实现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社会责任感、独立性、合作能力、自我调整和提高的能力以及决策和规划能力的发展。遵循发展性原则应注意课程项目设计的问题要适应大学生的发展水平, 不可任意降低,也不可盲目滞后,所设计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应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注意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 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时,必须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 充分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设计的项目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教学内容,因而项目的设计要体现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设计者应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各个项目之中。同时,项目设计要有层次性,注意与各课程专业素养能力的有效结合,体现出知识之间、教学过程与学生经验、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国际法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表达能力的整体发展、国际法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结合等。

(四)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时要考虑具有开放性质的措施和形式,以留给学生相当多的空间,去思考和拓展,以达到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设计的项目要能体现学生围绕项目主题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以及评价的多种性和选择性,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展开思维,以使项目具备足够的合作空间。因此在国际法课程项目的设计中,要发挥法学课程的特点,体现灵活性、动态性和开放性,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各种设计目标,将开放性原则渗透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之中。

三 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的内容

基于上述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原则,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将国际法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为包括模拟、调查、辩论发言、谈判、写作等方法为基础的若干项目,称之为模拟项目、调查项目、辩论发言项目、谈判项目、写作项目等 , 它们构成国际法课程项目的内容体系。我们在国际法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中设计和实施了以下项目内容。

(一) 模拟成立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

模拟成立一个国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介绍所成立的国家名称、位置、面积、人口、国家机构、政体等等内容,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国家的概念、国家主权、构成要素、形式、产生类型等理论知识和国家作为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地位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模拟成立一个国际组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介绍所成立的国际组织名称、宗旨、职能、机构、类型、性质和表决规则等等内容,制订该国际组织宪章, 形成国际组织成立的法律文件,从而使学生掌握国际组织的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等有关知识,认识其作为国际法的重要主体的法律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二) 模拟以人权和国家主权关系为主题的联合国大会辩论性发言

模拟联合国大会辩论性发言,设计“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这样一个辩题,让学生组队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正确理解主权和人权的关系,最后提交发言稿件。要求观点明确, 针对性强,语言有力、有效,讲究语言艺术,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气质要好,风度、仪态也要好。通过本项目进行观点和思想的交锋,能力、知识水准高低的较量,从而提高学术水平,提高语言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 模拟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本项目可选择萨德反导问题、暴恐分子问题、伊斯兰国问题、中国南海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热点事件作为模拟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议题,学生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代表,进行磋商和游说、提交议案, 召开安理会,运用安理会的表决规则,形成并表决通过安理会决议。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流程,例如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熟悉联合国安理会的运作方式,了解和分析国际大事,从而掌握安理会的性质、职能和理解安理会表决规则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而对安理会改革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 撰写引渡外逃贪官的立法提案

设计以贪官外逃的治理和引渡立法为主题内容, 通过研究相关国际法和国外实践,针对我国现行立法实际,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有关立法的建议,最后以立法提案的形式完成该项目任务。本项目可以使学生通过实撰写立法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关心国家大事,学以致用。设计要求选题角度要准,题目要求小求准,观点要求深求新,不能过于大,力求具有可操作性,所提建议和对策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表述要清楚、明了、简洁。

(五) 模拟国际法院审理案件

设计一个国际法院具有管辖权的案例,学生分为若干组,充当案件中的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 按照国际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模拟审理该案件, 并且要求学生对各自角色所持的观点进行推理论证, 形成国际法院的判决文件,以掌握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审理程序、法律适用和判决文件的书面表达等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六) 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社会调查

设计国家安全观的社会调查项目,首先要确立主题是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 对大学生国家安全观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在国家安全观问题上的认识水平、内容把握以及对热点事件的理性认识等,探讨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的因素如大学生的身份属性、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效果和实际工作效果以及威胁国家安全的热点事件的发生等,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建议, 最后撰写调查报告。本项目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国家安全的意义、原因以及如何保护国家安全, 获得一定的经验与理性的认识。

(七) 模拟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针对热点时事中涉及到的国际法问题,如钓鱼岛问题、美国军舰闯入南海问题、中日东海石油开发问题、中国渔民跨海捕鱼问题、香港暴乱问题等, 设计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分配主持人、发言人和记者角色,模拟进行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训练学生掌握在国际事务上中国的基本立场,以及从国际法角度对它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 模拟谈判签署一项条约

设计选取恰当的案例如领土划界问题、国家间经济合作问题等,将学生分组扮演国家代表,讨论包含谈判双方背景、谈判团队组成、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谈判目标、谈判程序及具体策略、条约文本起草和条约签署等内容的谈判方案,模拟谈判和签署条约,形成条约文本,从而促进学生对条约法和其他知识的掌握,锻炼沟通能力和法律语言的表达能力。

\
 
四 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明确项目化教学“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的前提下,进行国际法课程项目设计时,要尽可能考虑周全,考虑该任务的目标、内容或主题、思路、角度、侧重点、理论基础、学科知识体系和创新等, 作到心中有数,以便清晰地布置任务,真正落实项目化教学 [9,10]。

(一) 配合知识点的素养能力训练

学生的课程基础知识要扎实,因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缺乏具体知识点的素养能力训练的项目设计,收获的只能是活动本身的体会,不能收到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只有配合课程中具体知识点的素养能力训练,才能实现课程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对接。例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课程国际法具体知识点,国家如何适用国际法是长期争论的问题,各国的做法各异是与时代背景、主流思想、国家利益是分不开的,需要学生深层次思考有关问题,因此,可将其内容设计为联合国大会辩论性发言项目。

(二) 明确项目的思路和重心所在

每个项目涉及的内涵和思路以及项目设计侧重点是不同的。设计者明确了项目的思路和重心,学生才能把握主题,不会使项目学习流于趣味,偏离侧重点和教学目标。例如撰写外逃贪官引渡的立法提案,涉及到如下问题:贪官为什么外逃?为什么集中逃到某些国家?为什么被引渡回来的太少?我国现行有关法律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解决?对此学生往往产生错误理解,思路不清,重点不明。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清楚,思路是从外逃未被引渡的现象想到我国有关立法存在不足,进而提出立法建议, 重点是立法建议。

(三) 实践与专业理论并重

项目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理论知识。教师首先需要通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过程指导和总结来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学生通过设计合理的项目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的提升,才会对有关知识“知其所以然”。例如,以人权和国家主权关系为主题的联合国大会辩论性发言,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辩论,从国家起源、法律性质、权利义务关系和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现实立法内容与目的等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正确认识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四) 不能简单模仿,还要强调创新

项目化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而不在于要求学生顺利模仿成功。如果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一“步骤”进行“验证式”操作,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机械模仿,却不会独立思考,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难有创新。因此,在国际法教学的项目设计时,教师既要考虑操作能力的训练,也要考虑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模拟安理会会议,不能只在于使学生熟悉安理会的组成、职能和会议规则,还应要求学生对其组成和会议规则进行评价或提出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寿斌 . 项目化教学需走出四大误区 [N]. 中国建设报 ,2018- 11-28(006).
[2]薛妮 , 郝兆亮 . 高职院校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 [J]. 知识经济 ,2016(07):106-107.
[3 贵静 .《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项目化设计研究 [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4(03):53-54.
[4]富永真 .“课堂 + 互联网”项目教学在法学课程中应用的探索与实践——以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运输经济法规》课程为例 [J]. 报刊荟萃 ,2018(02):165-166.
[5]刘昂. 高等职业院校法学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5(01):104-108.
[6]薛妮 . 经济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总体设计——基于政法类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J]. 学理论 ,2014(06):228-230.
[7]袁泉 , 多俊岗 . 试论项目教学法在法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J]. 时代教育 ,2015(03):168.
[8]祁云嵩 , 华伟 .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J]. 当代教育论坛 ( 学科教育研究 ),2008(12):119-121.
[9]张秀华 . 项目化教学法在外贸商品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8,5(27):89-91.
[10]陈蓉 , 等 .《国际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J]. 教育现代化 ,2019,6(21):44-46.
[11]杨海涛 . 模块化培养模式下的《国际法》教学评价机制探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25):86-88.
[12]朱彧 . 地方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之国际法案例教学探析 [J]. 教育现代化,2017,4(44):154-1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