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29 09:20:04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CUI Wei-qun, WANG Qi-tian, SHEN Jia-liang

(Shandong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Rizhao Shandong)


Abstract: It is not only the tas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also the  demand of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lso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great

deficiencies in both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and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

一 引言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广大青年大学生是未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要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注重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所以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家生产建设一线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但事关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高职院校的生存及发展,更是事关我国未来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能否顺利实现的大事。所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考核标准及学籍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富有成效地在高职学生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将创新教创业育融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对促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

二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创新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生命线,是一个组织竞争力的核心。“不创新,就灭亡”是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曾经说过的至理名言。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最新发表的新闻公报中可以发现:2019 年中国在该组织 PCT 框架下提交了 58990 件专利申请,超过美国提交的 57840 件,成为 PCT 的最大用户,其中, 中国华为公司以 4411 件专利申请连续第三年成为企业申请人第一名。从 1987 年成立时只能做国外大公司产品代理,华为用了 30 年左右的时间,到现在成为世界领先的电信巨头,其成功的原因,不但与其独特的“狼性”公司文化有关,更重要的是其特有的注重开放式创新的发展思路:即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迎头赶上,并最终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转变。在当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学生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日益重视。所以高职院校不遗余力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 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人的发展的理想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指人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二是指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生成;三是指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上述理论和观点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即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既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智力因素的综合,反过来又能促进各种智力因素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变现为一种潜能。在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被定义为“高考的失败者”,甚至被贴上“人生失败者”的标签。在这种“失败者”标签的映照下, 其自身所具有的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基本被完全抹杀,自如发挥更是天方夜谭。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他们重新发现自身优势,鼓励他们重拾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开创性的思维方式,为其将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和时代背景,高职院校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其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应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以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育能有效促进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的变革,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大量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今时代,世界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其实也就是创新经济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教育的显著功能之一就是教育的经济功能,创新创业表现为使用知识创造价值,发挥知识的效用, 为知识经济做出诠释,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好架起了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之间联系的桥梁。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换挡回落,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中长期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我国自身内部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也是我国适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创新,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 不但顺应了当前时代和行业发展的潮流,更重要的是可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 高职院校创新实践能力培育现状

(一) 认识不足,教学理念及方法落后

理念决定态度、方法和行动,在国家大力推崇创新教育的时候,学校和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和教学理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创新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但部分高职院校在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高职院校虽然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对创新实践教育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但是,从整体上看, 对创新实践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很多政策和活动仅仅是做做样子,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较为落后,到目前为止,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对在高职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严重偏颇,认为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因为基础不牢固,连专业课学习都困难,根本不可能进行创新,也没有创新的能力,更没必要进行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教育都应该是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事。即使部分老师勉强认同在高职学生中可以开展创新教育,但教学方式及形式单一,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没有实质性改革和突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未进行有效的培养及引导,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实践教育教学质量总体不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强 [1]。

(二) 缺乏科学规划,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中创新实践教育的开展缺乏有效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一些院校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创新实践教育课程的安排上缺乏顶层规划设计和统一领导,不同院系各自为政,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晰、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重复、冲突,与专业难以实现紧密结合;缺乏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考核手段, 考核方式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目的性不强;有限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限制。一些高职院校课程安排仅注重形式,实际工作不深入,空对空的理论课程占大多数,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没有实质性内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水平等均得不到有效提高,适应创新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亟需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亟需重新定位,专业课程体系亟需重构,课程教学资源亟需重建或补充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亟待改革。

(三) 创新相关政策和高新技术引入不足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必须要重视创新政策、先进教学手段及高新技术的引入,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政策促进创新教育、创新活动的开展,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或了解地不够全面和深入,仍持观望态度,很少引入相关政策及技术促进创新实践教育发展;二是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运行周期一直是在不断缩短的,高新技术引入高职课程却相对缓慢、滞后,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 承担创新实践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

由于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晚,且许多高职院校对创新教育不够重视,创新实践教师队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快,高职院校对教师的需求不断加大,很多高职院校创新实践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为此,很多高职院校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甚至后勤人员承担创新实践教育课程教学,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师资力量引进了一些高学历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大多直接来自高校,缺乏社会经验,理论知识丰富,创新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不足,不清楚创新创业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实施,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适合高职教育, 也很难承担起创新教育教学的重任 [2]。

\

四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育策略

(一) 更新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命脉、民族进步的灵魂,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但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建章立制等多种措施和手段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摒弃高职生不可能有创新能力,无法或不能进行创新教育的守旧思维,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大胆探索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深入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

(二) 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是指导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过程的要重标尺,所以,要想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对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重新进行修订,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将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贯彻在各个教学和育人环节中 [3]。另外,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必须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银行,制定详细的创新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兑换制度和兑换标准,这都需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以考虑。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丰富的创新教育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有相当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够有效提高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创新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造成目前各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有效承担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基于此,学校领导层首先要从顶层着手,建立创新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为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进修、交流培训机会,丰富教师的创新教育理论知识储备和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其次, 要鼓励引导教师积极主持或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带领学生或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 [4];最后,学校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合作,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从社会上的行业企业、战略投资者等引进部分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或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人员作为创新创业导师,从整体上快速改善创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这样,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方式, 多管齐下,不断壮大创新师资队伍力量,为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四)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有了正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标准,如何贯穿到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并加以实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关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首先要加强对创新实践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创新实践教育课程,把创新实践教育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提高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其次,学校应该下大力气鼓励教师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开展启发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要根据教学需求的市场变化需要,组织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教材, 从不同的职业技术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合理组织课程设计和形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真正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创新实践中来;最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比赛、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在创新实践和创新项目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 完善创新实践教育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对教和学都起着方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时可以采用 PDCA 循环,借助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创新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层面要创新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和使用导向,把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作为识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并与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挂钩,鼓励教职工广泛参与创新教育 [5];其次,学校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要遵循全面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动态性、代表性、战略导向性等原则, 以便科学合理地评价每个同学的综合创新能力,切实督促学生的学习,保障教学效果;最后,考核方式及评价体系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六) 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硬件支持

创新能力需要在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中进行培养,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创新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同时优选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让学生在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锻炼和强化创新能力。

(七)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高职院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为创新实践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各种媒体对师生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中取得的科研创新、技能竞赛等成就, 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6];其次,在开展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最后,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加强创新知识宣传教育,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帮助。
创新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 高职院校必须要立足自身特点,加大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力度,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育大批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满足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梁晶 .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J]. 中国新通信 ,2019,21(14):189-190.
[2]高 红 星 . 高 职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思 考 [J]. 美 与 时 代( 上 ),2019(08):125-127.
[3]戴卫军 , 袁光华 , 钟燕瑾 .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9,6(04):28-31.
[4]王纳共 . 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 基于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实证分析 [J]. 教育现代化 ,2018,5(34):21-22.
[5]赵书锋 .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中旬刊 ),2019(06):120-121.
[6]郭丽 . 浅析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误区与对策 [J]. 教育现代化 ,2017,4(44):18-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