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危机重点个案跟踪反馈机制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28 15:06: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已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因素, 这要求高校不断提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危机防御体系。本文通过对一则躁狂发作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回顾对该名躁狂发作学生的处理经过与相应处理方法,从此次危机处理办法中寻找可遵循的规律,深入探索个案背后的原因,努力构建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与机制,以促进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干预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郝冰清 . 大学生心理危机重点个案跟踪反馈机制探究——以一则躁狂发作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3):156-159.

A Study on the Follow-up and Feedback Mechanism of Key Case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A Case Study of Crisis Intervention for Students with Manic Episodes

HAO Bing-q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xbridge College , Kunming Yunnan )

     Abstract: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various caus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re increasing, has become a promine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ampus harmony and stability, which quir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sound crisis defense syste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manic students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case analysis and review on the processing of the manic student pas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method, from the crisis seeking to follow the laws of the treatment method, in-depth to kill the reasons behind the case, efforts to build a good feasibility, high maneuverability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ode and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dividual body and mind,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strategy

一 引言

      近几年来,各高校都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但即便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增速,也带来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危机日益加剧。[1] 在此背景下, 要求进一步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危机干预的能力和力度,努力让大学生以一个健康的身心来面对当下的压力,提升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3] 以下是对一则躁狂发作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进行回顾,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展和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方式和策略。[2]

二 案例背景

       黄某为某独立学院 2015 级大四在读男生,在一次专业课课堂中,其任课老师发现平时学习态度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异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有时在上课时会情绪激动的自言自语,课后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极不认真,再后来甚至开始旷课。任课老师将学生情况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找黄某进行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当涉及到实习和毕业后的话题时,黄某突然极度亢奋,情绪高涨,自命不凡, 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但实习公司的领导却不懂得赏识自己的才华,自己是怀才不遇,说话时只顾自己所陈述的事情,听不进辅导员的建议和劝导,不能和老师正常的互动沟通。

       辅导员向黄某寝室的同学了解到,近段时期, 其舍友的生活作息已因黄某的反常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怕向辅导员放映反而会进一步刺激到黄某,所以暂时还未把黄某的情况告诉辅导员。黄某自一个多月前去外地实习回来后行为表现开始怪异,脾气暴躁且喜怒无常,到后来越来越频繁。每到临近熄灯前精神都比较亢奋,要求室友跟他一起谈论有关毕业之后的话题。若室友强打起精神陪他聊天,又都听不懂他说的话,一旦拒绝和他聊天,黄某就会变得异常暴躁,轻则口出恶言,在宿舍里来回踱步, 重则摔砸东西来表达不满,有一次甚至在削完水果后对其中一位室友一边恶语相向,一边比划着刀子。室友们无奈只能顺着他的意愿,尽量避免激怒他。辅导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家长,请家长立即到校,向学院、学生处和保卫处的相关领导报告, 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反映学生情况。通过与该生家长深入交流,黄某母亲回忆孩子在高考前后, 精神处于极度紧张,感到压力较大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临近高考经常整晚不睡觉的复习,高考结束后认为发挥水准与自己的预期相差甚远,极度不满意自己的考试成绩,当得知最终被录取的是所三本院校时,情绪波动较大,感到不安和焦虑。当时以为孩子是因为自尊心太强,想法太多而导致压力有些大,家长没太在意。

       随后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在为黄某做心理咨询时,从黄某主诉过程中又得知其父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发雷霆,父母经常吵架,闹得不可开交,自己和父亲起争执后父亲往往会动手打他,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上了独立院校后学费较贵,经济压力增大,虽申请了助学金,经济压力却未得到明显缓解。黄某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在校期间的成绩一直很好,打算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来缓解家里的压力。还在刚上大四时在一位专业课老师的帮助下争取到去知名国企实习的机会。常向母亲和关系较好的同学表示自己要通过努力争取留在实习单位工作, 有一笔理想稳定的收入改变家里的经济情况。但黄某在实习期间却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工作失误,给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单位终止他继续工作,在实习期未满,黄某就回到了学校,这件事对黄某的打击较大,使其久久不能释怀。近来经常睡不着,思虑很多,经常出现过去从没有过的想法;与他人沟通时常因他人的不理解或质疑感到愤怒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现过激行为。在向心理老师叙述的过程中,当提到这些让自己不堪的事情,黄某依然激动得溢于言表,并常伴有言语不能连贯的现象。心理中心的老师评估黄某的行为表现已超出了心理问题的范畴,需转诊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更专业的评估和诊断。于是,在与辅导员征得家长同意后,陪同家长一起将黄某送至省精神病院再次诊断,根据黄某的临床表现,精神科医生诊断其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的躁狂发作,建议住院两周进行观察治疗。

\

三 案例分析

      本个案例中,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黄某目前状态,心理中心的老师初步判断黄某处于躁狂发作的状态。躁狂发作的症状以情感高涨为主,与当事人的实际处境并不匹配,可以从刚开始的高兴愉悦快速过度至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以易激惹为主。轻者社会功能没有损害或轻度受损,严重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4]

(一) 症状表现

        情感高涨:在案例中黄某在与他人交谈过程中始终处于情感高涨的状态,当谈到自己的敏感话题,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或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暴躁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从而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举动。思维奔逸:本案例中,黄某近来常常在夜间出现精神亢奋,迫切希望与他人进行交谈,说话时滔滔不绝,话语主题极易随境转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联想速度较快,内容较丰富,不能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

       伴随症状:睡眠减少,虽然每夜只睡 2-3 个小时,但醒后却感到精神爽快;出现行为不当或失控的情况,如常因早醒或睡不着,找舍友聊天,有时会口出恶言,用刀在室友面前比划。

(二) 严重程度

黄某的社会功能出现轻度损害,如以往遵守课堂纪律,成绩优异却出现多次旷课和不交作业的情况,人际交往出现明显问题,给自己及他人均带来困扰、麻烦和痛苦。

(三) 病程

       整个症状从出现至今,已经符合一个月时间的症状标准。

(四) 排除内容

       黄某至医院检查后结果显示身体正常,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无物质滥用现象,且身体正常,未曾使用过安眠药及抗焦虑的药物,可排除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导致的躁狂发作。

        黄某因临近毕业,就业压力较大,加之家庭经济贫困,在实习期间因工作失误导致实习提前结束, 错失能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的机会,返校后,又因负面情绪和反常表现引发和周围同学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叠加的负面因素不断地发酵,引发该生的心理平衡被打破,处于心理危机状态。

四 处理方案

(一) 完善信息收集


       辅导员从任课教师处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黄某,和其进行耐心细致地谈话,询问该生生近况, 进一步掌握其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和黄某之前实习的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其实习期间的具体情况; 对与其近期所接触的室友、同学和老师等相关人员和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的探询,争取第一时间掌握首要重要资料,为能做出准确判断,提供现实可行的材料依据。[5]

(二) 加强监护

      辅导员得知黄某出现反常表现后,及时召集班长、心理委员和同宿舍同学,成立临时危机干预小组, 对黄某进行轮流看护,密切关注其一举一动,对危机干预小组进行及时的强化训练,避免小组成员在监护过程中刺激到黄某较敏感、易激动的地方,尽可能顺从黄某的谈话意愿,安抚其情绪,以免产生新的爆发点,注意干预的方式方法,在进行干预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

(三) 报告领导,商讨应对策略

       辅导员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和学生处领导汇报特殊学生各方面情况,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同时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特殊学生跟踪备案,对该生情况介入了解和对目前状况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指导。

(四) 家长参与,及时治疗

      在学生出现异常情况后,辅导员就与家长及时联系,告知学生出现的反常表现和目前的严重情况, 并向家长详细了解该生的既往情况,争取家长的主动积极地配合。请家长到校,进一步沟通交流,做好家长工作,并陪同家长立即把学生带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五) 干预效果

        由于发现该生的情况较为及时,并迅速启动了学校的危机干预方案,使学生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规避了之后出现的危机和不确定的风险。

\
 
五 建立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在收到需要作出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后,学校启动了有效快速的危机干预使得以上这例躁狂发作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及时、相对顺利地解决这次心理危机事件。[6] 在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 还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危机评估体系,明确危机预警对象

       自 2004 年开始,全国多数高校每年都会对大学入学新生统一进行心理健康的测评工作。通过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评,在心理测评的基础上, 可以筛查出在测评中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重点关注、预防和干预的高风险学生群体,据此得以提高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预防和干预的效果。因此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工作,就要坚持做好大学生心理测评工作。[7] 针对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要主动进行重点跟踪关注,主动约谈,及时了解情况。除此之外,应不定期地且有针对性地对易发问题学生群体进行抽查。如:加强对适应能力较差的大一新生、学习或经济困难学生、因突发事件产生应激行为学生、毕业生等相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8]

(二)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对心理危机能进行实际有效的干预机制,基础就是心理危机者自己能够依靠自我的力量,在别人的帮助和引导下,达到自己能克服自己的心理危机。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健全学生人格,建立大学生心理保健网络,形成大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应对大学校园心理危机的根本途径。加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题丰富的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 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满足大学生的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这样能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保健意识,使其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引导他们在遇到心理困惑时能主动向心理机构的老师寻求帮助,缓解负性情绪,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帮助他们提高心理调适的能力,增强意志,保持心理健康的水平。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需求考虑周全, 为处在不同阶段出现困难境遇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帮助其度过难关。[9]

(三) 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建构大学生四级干预网络管理机制

      心理危机的发生常常难以预计,不易被发现, 一旦发生,往往又会出乎人意料,若不能及时处理将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影响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和正常秩序。构建大学生四级干预网络管理机制, 是防范危机风险的必要和有效的手段。[10] 一级网络建立在班级和宿舍,定期为学生干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舍长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培训,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以及时发现,预防危机进一步扩散,能够及时提供个体的信息。由各学院建立二级网络, 学院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对一级网络提供的信息,为这些学生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以便能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时情况,密切跟踪关注该类学生,及时为其排解心理问题,调节相关矛盾,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学生处及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为第三级网络,通过每月从辅导员、班主任上报的特殊学生台账记录中密切跟踪问题学生,与这些特殊学生的辅导员加强联系,对各学院无法解决和缓解的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疏导,除了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外,心理中心还需让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定期走访学校各学院,尽可能掌握到全面确切的信息。[12] 由学校、学生处和二级学院领导成立学生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建立主管领导间的信息通道,一旦发现学生学生有心理危机现象,通过信息通道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四级网络工作体系,由校外专门的医疗机构和相关心理专业机构组成,针对在校内被评估为需要转诊的学生,或经学校心理咨询后,情况依然严重的学生,需及时向校外的专业机构寻求更专业的帮助。以上四级干预网络管理机制发挥着重要的危机干预作用,能有效预防大学生因心理风险而导致发生的危机事件。[11]

六 结语

       高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因做到防微杜渐,按照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情况的方向来着力优化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管理预警工作体系,探索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者和相关干预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多种路径不断提高应对危机风险的干预能力, 和社会上的专业机构加强校外的合作与联系,多方合力,健全干预机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健全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晓明, 何星舟, 邱晓雯.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南[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2]何峰 . 对一起学生突发性心理危机干预案例的分析 [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08):165-166.
[3]杨美玲 .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探析——以一则癔症学生的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30(11):105-106.
[4]教育部党组 .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大纲要的通知,教党 [2018]41 号 .
[5]郭念峰 . 心理咨询(二级)[M]. 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7,4(2).
[6]杨 璐 . 大 学 生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机 制 的 构 造 [J]. 昆 明 学 院报 ,2009,2(80).
[7]王 妍 . 大 学 生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策 略 研 究 [J]. 教 育 现 代化 ,2016,3(35):167-168.
[8]董秀娜 , 汤晨杰 , 陆金龙 . 大学生极端心理分析与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6,3(18):138-139+144.
[9]包广华 , 陈雪丹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及心理干预的困境与对策 [J]. 教育现代化 ,2019,6(73):287-288.
[10]边陈琛 .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路径研究——以一则大一学生危机干预工作案例分析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19,6(64):215-217.
[11]童欣 . 大学生心理疾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以 59 例大学生心理疾病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13):58-60.
[12]官巧燕 .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一例大学生心理防御过激案例的处理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5):76-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