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24 11:36: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门学科的相互融合,各种新型测绘技术与方法应运而生,其中, 3S、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使工程测量实现了信息化测绘。现如今,在我国本科教育普及的背景下,人才培养仍然无法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了“卓越计划”。“卓越计划”作为一项推动我国朝向工程强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主要以培养更多的创造力较强和技术型工程建设人才为目标。为此,高校在培养卓越工程建设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改革之前的工程类教学课程,以此来推动课程卓越计划的全面落实。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卓越计划;测量学;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乐美玉 等 . 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42):65-68.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urvey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ce Plan

YUE Mei-yu, OU Zhen-min

(The College of Post and Telecommynication of Wit,Wuhan,Hube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subjects, various  new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have come into being. Among them, 3s and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surveying, so that the engineering survey to achieve the
information-based mapping. Nowaday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stil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train more appli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suitabl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Education has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the“program of excellence”.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ontent to promote China to develop into a powerful engineering country, the excellence plan aims at  training more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strong creativity. To   this end,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alents, universities must reform the previous engineering teaching cour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of excellen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urveying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ce plan.

     Key words: excellence program; survey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卓越计划的实施旨在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随着卓越计划在土建类专业中的执行,为了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测绘工程师能力,文中针对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展开了分析。

一 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工程学测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在采用口头论述、板书释义等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 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效果,甚至还可能打消其学习积极性。与其他课程相比,工程测量学的教学内容更加重视实践操作方面,倘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此门课程的教学, 一定无法达到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另外,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高校均开始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板书效率,然而,随着教学信息量的增加, 却加大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不仅如此, 一些高校在开展工程测量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资金、场地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并没有建设专门的实训基地,只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测量实训教学。

二 课程的定位

       测量学作为非测绘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符合“卓越计划”培养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有关学科知识加以充分掌握,查阅文献, 合理应用新型工程测量技术与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测绘工程问题构建出相应的设计方案;能够运用测绘工程和有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一些繁琐测绘工程的数据,从而获取准确结论;能够立足于多个方面综合评价既存的解决方案,进而形成处理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所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解具体测绘工程问题、小组讨论、课间实验、综合实习和指导教师多元化等教学方法,分解教学内容,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同教学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实行多模式教学。另外, 此门课程还直接决定着学生将来是否能够胜任测绘工程工作,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对其基本理论加以掌握,而且还应该正视各项工程的具体测量工作,解决工程中的测量技术难题,从而为测绘工程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并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服务于生产建设与管理。

三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其知识体系,而且还应该丰富教材内容,另外,还要将理论知识同工程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第一,整合基础理论,对利用板书演算主要公式的过程引起重视。比方说,误差分配原则及其公式的推算;测量深埋双金属管水准基点标石的过程中,怎样通过测量两根金属管的高差并加以改正避免温度变化影响到标识高程;地下工程测量过程中推导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的近似公式等。

       第二,在教学中,将问题与讨论进行有机结合。每堂课开始前,教师提出一至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有关文献资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通过课间讨论,将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 让其在讨论过程中展示自己,赢得认可;另外, 学生也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相关的知识点加以完善。比方说,在学习测距和测角匹配原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何种条件下可以忽视测距误差”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分析定向误差对放样点位所造成的影响,此种教学改革在学生深入理解教学问题方面发挥着有效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理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

       第三,课间实验中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各项课间实习变为综合探究性的课题。实验指导教材中布置相应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 要求他们自主完成部分内容。力求将各个实验项目的选题转化成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只要学生能够对实验课程中需要完成的必要任务加以掌握,就一定能够将后续实际工程中的有关工作做好,从而可以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比方说,全站仪的使用和操作实验,不再以测角、测边、测图等方面为主,而是基于对全站仪内置流程的充分了解,应用在各种类型的工程测量中, 例如:“悬高测量”既能够用于检查建筑物是否根据标准设计高度建造,同时还可以用于规划部门的验收测量;“对边测量”能够及时发现道路施工是否根据设计坡长与坡度进行修筑等。

       第四,对课外练习要求进行改革。在开展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布置和检查时,必须完全根据实际工程测量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内容与格式,一定要保证其兼具合理性与完整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外练习的重视。比方说,已知地面两点 A、B 的三维坐标,试比较 A、B 两点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由 A 点到 B 点是否符合 2% 的自行车上坡爬坡的要求?在解题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计算 A、B 两点之间的坐标差、坡度值、高程差等,还应该引导他们与练习题相结合并融入实际情景进行回答。

       第五,将实际工程案例同课堂教学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多积累实际案例, 并对科研成果和部分特殊测量工程实例加以充分利用,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以此来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比方说,学习如何计算土石方工程量时,教师既应该向学生讲解使用方格网、等高线、断面法计算的原理,同时还应该向他们传授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实验期间, 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结合不同的结果比较各种计算方法具有的优势和不足。

       第六,开设讨论课,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表达能力。首先,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大组,然后再划分若干个小组,课前,教师为各个大组选取相应的课题。课后,每个小组就教师提出的课题, 搜集有关资料,集体展开分析,发现主要问题, 并构建出有效的策略,成果形成以后利用 PPT 将其呈现出来。在开展讨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示,其他学生加以补充, 各个小组的汇报结束后,可以相互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新的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自学能力。比方说,对塔式建筑变形监测措施展开讨论时,主讲人说明了塔式建筑的形式,并对塔式建筑变形情况与监测内容展开了分析,讲解了如何布设监测网,同时结合既存的仪器装置制定了监测措施。在彼此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们一定会积极发言。大量实践教学显示,学生主动学习讨论主题,梳理知识结构, 然后,基于相互交流和教师的评价,能够获取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第七,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繁琐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培养他们仪器操作能力,测绘软件使用能力和计算机编程能力。另外,还应该开展基于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 创建宽松愉悦的课外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测绘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处理繁琐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八,课程成绩的评价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引导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引起重视。根据学生的课间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各次课间实验成果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他们的成绩,然后, 结合比例通过综合评定予以确定,从而不仅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体现了出来,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

       第九,指导教师多元化。在讨论课与实践课中, 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能够将各自研究领域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呈现出多元化。
\

四 课程教学必要保障

       实施改革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他们的能力,以此来确保改革能够得到全面落实,所以,课程教学的必要保障至关重要。另外,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一定要制定完整的知识体系, 并且在重要知识内容体系上能够拓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繁琐工程问题的能力。比方说, 其中的一项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对工程测量中变形监测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加以掌握,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是设计变形监测方案的依据,能够通过分析处理变形监测数据而获取结论,通过学习工程的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重点把握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变形模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变形观测资料整理的成果表达与解释等符合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开放性实验中申请测绘仪器使用。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各个小组最好包含四至五名学生,学生学习小组一定要树立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指导教师指导、点评兴趣小组的成果,并发挥出有效的示范作用;配备相应的教学软硬件,及时更新实验仪器装置、不断完善实习实验场地。教学实训过程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新型测绘装置,展开施工测量精度估计与项目设计,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分析解决施工测量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设计施工测量方案,进而有助于培养其从事施工测量组织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五 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 对教材内容加以优化

       在充分把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基础上,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内容应该与测量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选取好的教材,另外,还应该适当地增减优化教材内容。大部分教材主要包括测量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这两个部分,在测图、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中,合理保留高程、角度、距离和坐标的经典测量装置、原理与方法;就工程应用过程中不再使用的装置与理论而言,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时使用,以此来帮助其了解测量学发展历程;此外, 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的过程中合理增加删减,不受教材的局限,按照测绘专业的要求,补充完善讲义突出测量装置与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从而为学生日后从事工程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 建立健全教学知识体系

       开展教学改革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基于此,要想确保教学改革工作得以全面落实,就一定要针对教学大纲和课堂教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基于重要的知识体系对其加以拓展和延伸,以此来提高学生独立处理繁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

(三) 创造开放性实验条件

        在开展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学校应当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开放性实验条件,另外,还应该采购新型测绘装置。也就是说,应该增加对测量仪器的资金投入,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校园知识的同时对新型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加以充分掌握,除此之外, 还要注重经验的积累,这样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就能够快速地掌握岗位职责。

(四) 教学实训过程与工程实例相结合

        在开展工程测量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注重对测量经验的积累,学校应该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工程项目,让其展开实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在测量精度判断和工程设计方面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从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五)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

      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应该对测量学理论和实践加以考虑,既要强调学习成果,同时还应该对学习过程引起重视。按照出勤、提问、作业、讨论、参加测量教学活动等统计平时成绩;题型以客观题和主观题为主;实习成绩对测量基本技能进行考查,并与出勤、实习报告、仪器操作标准和熟练程度相结合进行评分。基于多元化综合考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升其学习效率。
\

(六)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为了与不断更新的测绘技术相适应,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另外, 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培训,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选派教师到工程单位,参加建设项目的测量工作,以此来培养其测绘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申报科研项目,撰写论文,在测量技术和教学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基于产、学、研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从而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测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同国家实施的卓越计划进行有机结合, 就一定要采用培养能力为主、德育为先的人才培育理念,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整体工程创新能力,另外,还应该构建一套完善的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基于卓越计划的执行,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还应该积极创新教学要求,并对教学方法加以优化,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能够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合。

参考文献

[1]杨永红 , 王金岭 , 赵泽亚 , 等 .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全英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26(04):67-71.
[2]汤俊 , 李长春 . 卓越计划背景下“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测绘工程 ,2017,26(01):77-80.
[3]张仕斌 , 李飞 , 王海春 , 等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计算机教育 ,2016(09):119-122.
[4]陈刚,吴北平,潘雄,等 . 面向“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2):77.
[5]廖孟光 .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 [J]. 教育现代化 ,2019,6(28):56-57.
[6]覃锋 . 应用型本科高校《测量学》教学内容更新优化的探讨 [J]. 高教学刊 ,2017(20):52-53+56.
[7]张宏伟,赵晓利,彭玉平,等 . 应用型本科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学》实践教学提升研究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18):4034.
[8]罗国平 , 朱伟玲 , 李天乐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薄膜材料科学与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J]. 教育现代化 ,2019,6(10):53-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