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优化问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24 09:42:05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utors

LIU Yu, CHEN Xue-qing,DONG Jun, LIU Hui, LU Biao, YANG Bei, WANG Huan, WANG Zeng-gu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national emphasi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gradually changing.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graduate students are gradually changing into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Therefore, graduat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are gradually welcomed. The tutor is  the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utors. First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statu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utors, then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utors,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tutor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utor; Tutor team; Structure optimization

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性

研究生导师承担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责任,兼有学生的思想素质及社会行为的指导。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高校来说,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和培养质量提高的保证,也是高校学术地位的主要表现。因此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 , 导师队伍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在提炼导师素质能力特征基础上 , 通过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完善导师机制、加强团队领头人建设、提升导师创新实践能力等具体措施 , 积极创新导师队伍的准入、培养及监督评价机制 , 全面提升导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

在我国研究生学位培养过程中,长期以来,主要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是学术型研究生,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之下,比较注重研究生的科学理论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程度重视不够,而对于研究生来说,解决社会问题是高学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而高学历人才不单单要具有充分的理论能力,还要有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学术型的研究生阶段,这种对于社会实践的能力的要求还不够 [1]。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和升级,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也多种多样,不但要理论知识丰富,还要具有超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就变得非常重要,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导师非常重要,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处于初步阶段,尚缺乏系统完善的建设和管理机制。而导师是否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除了要看导师的能力以外,还和导师队伍的结构有关,因此需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探索新形势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模式,对于保证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 没有系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

合理的师生比与教育质量正相关,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必须建立起一支数量足、素质高、业务精的专业化导师队伍,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高校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时间还比较短,因此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没有系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学术型多、实务型少,许多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都是由学术型的导师兼任的,这样一来,就不能达到专业化的目标, 同一个导师带领不同类型的学生,针对性不够强,指导起来也就没有那么专业 [2]。学术型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擅长研究宏观政策问题,而对实践应用型课题研究甚少,往往对微观操作层面的问题把握不够到位。专业学位研究生进校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写作,潜移默化中受到导师重学术轻实践的影响,就会只关注理论研究,极少关注专业实践,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师资结构失衡问题已成为制约各高校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的一个瓶颈。

(二) 导师聘任制度及职责不明确

高校教师由于专业和擅长领域不同,有些承担较多课时任务,有些科研任务较多,这两种类型的教师在高校分别被统称为专业类教师和学术类教师,由于任务有所区分,导师的职责可能不清晰,无论是对于学术型的导师来说,还是专业型的教师,这两种类型的教师都没有针对研究生的特点进行培养,尤其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他们与其它学生不同,但是这种没有清晰的区分来要求导师如何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来培养专业研究生,一般来讲,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无论是在入学考试的分数、学校学习内容,培养方式、毕业证书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就显然对他们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很多导师为了简化培养方案,在选择研究生时大多选择学术型,对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来说非常不公平 [3]。

(三) 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健全,考评标准不合理

对于高校来说,针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并没有针对性的体系,整个考核流程非常固定化,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并为制定单独的考评机制,这就造成导师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只能在培训方案上不断的向学校整体考评办法靠拢,可能会有所侧重的完成工作,但是这种侧重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会导致重科研应用、轻教学实践的问题发生,比如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可能比较重视成果的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实践或者理论教学就没有那么重视,这样很容易背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4]。

虽然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差异明显,但是由于学校对于两种类型学生的导师的考核机制是一致的,比如很多学校都是按照导师发表论文级别、数量,科研项目的参与情况等,很明显这样的考核制度是侧重于学术型的研究生导师的,对于专业型导师没有竞争优势,这样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专业学位教育。

(四)“双导师”的失败管理模式

为了改变上面所说的侧重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多学校提出“双导师”管理模式,即每一名专业型研究生可以选择一名学校内导师和一名学校外导师,学校内导师侧重学术型研究,学校外导师侧重生产实践,这样可以并行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是通过制度的试行表明,该制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双导师沟通渠道不畅通, 并不能综合制定适合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同时对于校内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但是对于校外导师的考评机制无法建立。

\

三 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队伍的基本要求

(一) 理论知识储备丰富,素质良好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对导师队伍的要求也较高,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来说,不但要求导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所研究领域特别擅长,这就是说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纪要具备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实操水平,才能够培养出在某一专业技术领域优秀的专业研究生,使其专业素质过硬。

(二) 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操水平

对于专业类型研究生的要求与学术型研究生并不相同,他们除了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根基外,还要能够动手解决实际生产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为了培养优秀的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对于其导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校内研究生导师对于所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非常擅长,同时能够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所研究的方向一直处于本领域的最前沿,但实践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实操水平,并将这些技能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5]。

(三) 能够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完成专业指导

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在学校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需要能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实践经历,对相关方向就业有清晰的认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将生产需求作为科研方向的着眼点,提高职业素养。

(四) 较强的实践能力

专业型的研究生的导师的要求明显要高于普通的学术型导师,因为该种类型的学生并不是要求具有科研能力,而是要具有实践能力,能够满足工作需求,这就倒过来要求其导师的时间水平过硬,尤其是很多专业型研究生的导师除了承担科研任务外,还承担生产项目, 直接与生产单位对接,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能力,这种类型的教师时间能力较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五) 提高科研水平,转化科研成果

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大纲要实时的进行修订, 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科研水平,在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将生产项目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传授给学生,或者直接让学生参与到生产项目中来, 锻炼其动手能力,还要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加强科研攻关能力,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中。

综上所述,专业型研究生在入学时要明确培养的宗旨是什么,即在校期间要学习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量,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通过灵活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这是目前在工作中要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从学校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同时,这种类型研究生对于导师的要求极高,导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能够言传身教,同时承担科研项目和生产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生产项目中来,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研究生导师在完成培养研究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提高科研实际价值, 将科研成果不断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四 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措施

(一)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聘用制度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优化问题来说,首先就要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聘用制度,导师准入条件多样化,从而打破不合理的聘用制度,对于导师年龄、学历等硬性要求要有灵活性的改变,加大对于导师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这样能保证导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长远提高,对于专业硕士导师,不应该只看中其专业素养,因为对于专业硕士培养有特殊目的性,所以应该更注重看中导师的实践等能力,对于确实十分满足培养专业硕士需求的导师,适当放宽其各项限制,丰富导师队伍,使得导师队伍能更加满足培养专业硕士的需求。

(二) 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激励制度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来说,完善的考核制度可以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并且能够保障导师的长远发展,在新的考核激励体制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需要主动关注行业的最新动向,充分提升自身,并且时刻了解实际应用需求和职业能力需求,将实际的科研成果进行有效转化。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考核也要一分为二的进行,也就是考核其质和量 [6]。考核工作量时不应该只是考核论文数量、经费额度等硬性指标,更应该考察培训方案、教学内容及过程控制等涉及到培养的各个环节。对于质来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状况、研究情况等,都可以加入到教师的考核中,从而鼓励导师积极的进行工作。

(三) 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评聘制度

在培养硕士研究生方面,起到至关重作用的无疑是导师,而如何提升导师的素质,如何保证导师能充分 起到培养专业硕士的作用,无疑是需要每一个高校应该 深入考虑的问题。对于硕士导师而言,其学术的权威性 及专业性毋庸置疑,对其评价只能通过层次更好的专业 人士来进行,高校管理层面想要合理客观评价一个专业 硕士导师的学术水平难度十分困难,尤其是目前采用的 “双导师”制度,对于校内和校外导师评价难度更巨大, 校内导师由于受控于学校,因而对其评价可以采用刚性 制度约束,聘请一些国内外在其专业领域较为权威的专 家学者对其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校外导师,由于校内导 师和校外导师在培养专业硕士时候的侧重点不同,两者 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对于共性,可以通过同样的方 式方法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而对于差别,应该分开评价, 尤其是校外导师在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 培养的情况下,对于校外导师评价应该侧重于对其培养 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就要求对其培养的学生制定 相应的毕业评价标准,充分考察其综合素质及能力,这 样就能起到对校外导师评价的作用。

(四) 发挥高效环境建设的作用

专业学位硕士和一般高等职业教育不同,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于实践培养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一定要从高校环境建设方面来加强,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对导师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在教育层次、理论深度还是技术专业来说,高校都需要加强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建设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 [7]。高校需要建设能够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的实习实践基地,充分提供优良的环境,对于导师的培养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后的就业来说也有很大帮助,加强导师培训, 支持导师集中案例学习、定期举办学术交流讲座、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积极开展和推进产学研项目。

(五) 培养单位应充分发挥作用

专业硕士不能等同于一般的高职教育及普通职业教育,其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虽然与学术硕士在专业性上有一定差别,但是其实践性要远远超出学术硕士, 鉴于此,相关专业硕士的培养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责任,制定相应的政策并给与其宽松的培养环境,为导师培养专业硕士夯实基础。

(六) 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培训

现阶段我国对于专业学位硕士导师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校内导师,一种是校外导师,又由于导师培训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及规章都不太成熟,按照理解,校内导师主要应该承担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及相关政策讲解的职责,这就要求加强对校内导师这方面内容的培训,而对于校外导师,其主要职责应该是加强对专业硕士特点及规律的认识,并且也应该承担相应的政策讲解职责,校内和校外导师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共同点,这种特点让我们在对导师进行培训时,要注意共性及差别,针对共性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培训的 效率,并且有助于校内校外导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产生新的思想,对于差别点,应该针对各自的特点采取单独的培训,选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培训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而高校在选择培训单位及地点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培训的特点及需求,要满足培养各个阶段的实际要求,例如应该有充足数量的实验室,或者对于特定的培训应该具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如果选择的培养单位及地点能满足培训的各个需求,那么应该考虑与其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避免因为经常更换培训地点而导致培训的效果降低,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导师之间的沟通联系,互相交流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为培养专业硕士进一步夯实基础,为了使得培训作用能落到实处,应该加强培训的环节把握及过程控制,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保证在培训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质控,还应该建立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在培训的各个环节派专人对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进行评价打分,最终评价本次培训的效果。针对培训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应予以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培训能真正有效。

五 结 语

导师在培养专业硕士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导师专业素养高,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综合能力高的专业硕士人才,因此 ,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导师团队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管理层要处理好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不能让行政管理分担过多导师的精力,让导师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中去, 并且不应该过多干预导师的行为,给予导师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导师干得快乐,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导师的责任心,让导师能全身心的为提升学生素养而努力工作。 

导师对于专业硕士而言,是其学术的指明灯,为其学术研究引路,是学术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导师队伍是否合理也对导师的教学效果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专业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其重要性有目共睹,与学术硕士一样,相应的激励措施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必须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建设一个优秀的导师队伍,充分发挥每一个导师的作用,改变传统的单向培养方式,改革创新,采用新的培养方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 青 .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导 师 队 伍 建 设 研 究 [J]. 教 育 评论 ,2015(02):82-84.
[2]巴青松 , 李峰 , 邓道贵 , 等 . 地方院校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与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18,5(35):86-87+105.
[3]李明忠 , 褚照锋 , 邵攀 , 等 . 我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群体特征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37(07):33-44.
[4]韩家新 , 王潇潇 .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J]. 福建电脑 ,2018,34(01):89-90.
[5]李炎芳,但昭彬 .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J]. 教育研究,2002(12):65-69.
[6]吴文莉,邬志辉 .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研究 [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3):12-16.
[7]王丽群 .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J]. 教育现代化 ,2019,6(64):114-115.
[8]罗海燕 , 邓立普 .“5+3”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J]. 湘南学院学报( 医学版),2017,19(03):57-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