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现阶段,中国 - 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日益凸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围绕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考核以及创新创业四个方面,构建中国 - 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为中国 - 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促进中国 - 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 - 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本文引用格式: 李隽波,等 . 中国— 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53):22-2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 Border E-commerce Talent Cultivation Eco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LI Jun-bo, CHEN Ming-da, QIN Chun-lian, QU Fei
(Business Schoo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s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speeding up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has become a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ross- border e-commerce talent cultivation ecosystem of China ASEAN around four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talent service, talent assessmen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alent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Key words: China-ASEAN; Cross border e-commerce; Talent cultivation; Ecosystem
一 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和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升级,跨境电子商务(下文简称“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具备一定外贸经验又精通网络的专业型人才供不应求 [1]。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 年包括 B2B、B2C、C2C 和 O2O 等模式在内的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 19000 亿元,同比增长 26.7%,而未来三年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相对人才缺口将近 450 万, 大部分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企业面临人才招聘困难、专业人才匮乏、核心梯队人才难建立、优秀人才难保留等问题 [2]。
为推动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持续高速发展,解决人才问题是关键 [3]。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满足市场需求的迫切要求,因此,有必要梳理相关文献,从全新角度出发,探究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思路,促进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稳健发展。
二 文献综述
围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从研究成果数量、研究角度及研究层面来看,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目前国内学者在跨境电商领域关于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范新民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双向驱动人才培养体系 [4];郭海玲提出从培养目标、方式和内容来完善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5];王冬认为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之间的合作是跨境电商教学、实践、项目孵化多阶递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关键 [6]。
二是跨境电商人才考核标准、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王冬提出学校应当改变学习成绩的认定与考核方式,以市场认可度作为评价学生掌握知识与获得能力的标准 [6];计春阳认为电子商务协会、海关等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对职员进行适当的跨境电商课程培训与考核,以及考核相关资格证书 [7]。
三是跨境电商人才服务方面的研究。叶碧琼认为跨境电商人才服务生态圈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绿色通道 [8];周芳提出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人才服务力度,为加入区域跨境电商企业工作的高管或核心人员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险等物质保障,对带有项目落户当地的跨境电商高端人才进行优先扶持等 [9]。
四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为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培养,范新民提出高校应与企业、行业协会多方参与建设创业孵化园区和跨境电商实战创业基地,以及借鉴国外模式,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创新创业能力展示平台等 [4];连远强认为要实现产学研充分对接,可以从课程理论知识、专业见习到综合实训以及创新创业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众创平台 [1];柴畅提出引进真实的跨境电商企业平台,创办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工作室,激发学生在实战中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0]。
关于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崔海涛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家庭教育生态环境以及国际教育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系统构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11];徐莉等立足于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12];王璐瑶等详细阐述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案,促进复合型高质量新工科人才的培养 [13]。
现有研究针对不同专业, 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构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研究的内容主题过于分散,不够全面具体,缺乏系统性,且尚未有学者将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中。因此,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 充分利用资源的协同与整合,构建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是有效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效率、解决人才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
三 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构建
(一) 概念框架
将生态学融入到人才培养的研究中,需利用生态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生态的概念、主要观点和原则以及学科解释,从多个层面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规律和途径方法 [14]。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过程涉及到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政策支持、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多个元素。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在中国 - 东盟共建“电商丝路”的政策红利新形势下,以政府政策支持与跨境电商行业协会联合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围绕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服务体系、人才考核体系、创新创业体系,构建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概念框架,如图 1 所示。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处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位置,体现了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是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其他四个体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才培养体系是人才的“生产工厂”;人才考核体系保证人才质量,培养行业精英队伍;人才服务体系留住人才,并以更高的忠诚度服务于跨境电商企业;而创新创业体系培育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四大体系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切实提高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效率,真正为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实操型人才,有力推动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双边跨境电商企业,主要指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较大的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企业、跨境物流企业、跨境支付企业以及传统电商企业。政府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协会协助是保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平稳发展的坚实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根据行业协会反馈的实时数据,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支持政策;行业协会将政府的政策安排加以推广,积极推动跨境电商行业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面健康发展。政府与行业协会相互协同,联合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人才培育氛围,加快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专业化人才培养。
(二) 框架体系阐释
1.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支撑跨境电商产业稳健发展的主要力量。构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应当以学校教学平台和企业工作平台为主体,以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教学办法、仿真实践环境为手段, 以完善知识结构、突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技术与商务双型高质量人才为培养目标,如图 2 所示。通过中国 - 东盟地方高校与主要跨境电商企业合作,有效培养出了解电商平台、跨境贸易、掌握地方外语及中国 - 东盟市场消费特点的跨境电商人才。

2、跨境电商人才考核体系
人才考核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弥补仅靠校方标准考核人才的不足,使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更能符合企业需求。构建跨境电商人才考核体系应当由学校、企业以及行业协会三方协同递进,如图 3所示。校方采取理论课程成绩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跨境电商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工作绩效考核,行业协会进行相应的资质认证、安排相关证书的考核。通过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三方协同递进式的考核,有效保证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质量。
3、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体系
古语云“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增加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 推动外围跨境电商人才流入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高地,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体系。构建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体系需政府、高校、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四方协同,主要包括政策优待,如住房补贴、贷款减息、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企业提供社会保险保障,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补助等; 行业协会共享实时信息,时刻与人才市场以及跨境电商企业对接,及时提供各类专业人才信息和企业岗位信息,发挥好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体系如图 4 所示。
3、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体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号召下, 创新创业体系应予以高度重视,将其融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应由学校、企业以及政府三方协作,包括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如图 5 所示。地方高校根据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增设创新创业课程,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境电商企业对在职员工进行定期创新创业培训,提高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政府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在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搭建大量创新创业平台,让跨境电商人才得到专业化的实践培养, 并在具体工作运营环境中成长。
四 结论
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新兴经济体,相比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迫切的发展要求,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巨大。随着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人才考核体系、人才服务体系、创新创业体系为核心,利用中国 - 东盟政策支持与跨境电商行业协会联合创造的良好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构建了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框架,为跨境电商专业化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一是针对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实际发展状况, 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以实际岗位需求设定培养目标,以仿真实践环境锻炼专业人才的营运及操作能力,从而有效解决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二是加强跨境电商人才考核体系的建设,从学校到企业,再到行业协会资质认证,建立层层递进式的考核体系,有效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精英队伍;三是建立健全的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体系,增强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度,建设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高地,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四是重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体系构建,提高跨境电商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促进中国 - 东盟跨境电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连远强 . 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研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2):379-380.
[2]张夏恒 .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J]. 当代经济管理 ,2017,39(09):68-72.
[3]陈晓雁 . 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探析 [J]. 教育与职业 ,2017(16):101-104.
[4]范 新 民 . 高 等 教 育 国 际 化 与 跨 境 外 贸 电 商 人 才 培养 : 跨界融合视角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15,17(03):101-107.
[5]郭海玲 . 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跨境电商发展对策——以河北省为例 [J]. 中国流通经济 ,2017,31(05):55-65.
[6]王冬 .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中国高校科技 ,2017(06):81-83.
[7]计春阳 , 汤喆轶 . 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运作机制构建 [J]. 改革与战略 ,2017,33(11):187-191.
[8]叶碧琼 .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宁波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情况为例 [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38(08):25-28.
[9]周芳 . 产业竞争力视阈下区域跨境电商发展路径研究 [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19):122-124.
[10]柴畅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应用型跨境电商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探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17):84-87.
[11]崔海涛 . 论构建与优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环境系统 [J]. 江苏高教 ,2016(01):79-81.
[12]徐莉 , 刘梅英 .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构建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11):70-72.
[13]王璐瑶 , 陈劲 , 曲冠楠 . 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J]. 高校教育管理 ,2019,13(03):61-69.
[14]杨同毅 .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 [D] .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