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雨课堂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16 10:12:45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Biochemistry Teaching
MA Jing, XU Dan

(Kunm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Kunming Yunnan )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basic required courses for three-year higher vocational clinical specialty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the following professional courses.With the help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design of rain classroom, this paper carries out comparative teaching research in two clinical clas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can obviously improve students’general evaluation results, increas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help students form good study habitsand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Teaching design; Rain class; General evaluation results; Learning habits and interests


\



一引言

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主要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代谢转变的规律,是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要用、要考的知识。其课程内容有多、难、杂、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特点,对基础知识薄弱、无良好学习习惯的高职生来说学懂、学好且会用异常艰难,加之大部分高职医学院校一直沿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听”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授本门课程,进一步阻碍了该门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国家信息化教学改革政策的指引下 [1],雨课堂自研究应用以来以其便捷、实用、可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一直备受青睐 [2-4], 笔者将其应用于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以期摸索出一套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教学内容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2018 级三年制高职临床 1、2 班学生(均为普通高考统招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


择班级分为两个组,1 班为对照组,2 班为实验组,两个组人数均为 108 人。通过统计,两组学生在入学成绩、年龄、性别等资料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 2018 年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物化学部分考试大纲,以何旭辉、吕士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生物化学第二章至第八章、第十六章为授课内容,开展本次研究。两个组的教学任务由同一老师负责。

(二) 研究方法

教师事先关注雨课堂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创建生物化学课程实验组、对照组班级,邀请对应学生加入班级完成对目前生物化学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如表 2)。调查显示近 70% 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繁多,物质结构及反应复杂,教师讲授方式单调,与临床知识联系并不紧密,大部分知识听不懂,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针对以上问题,对照组依旧采用教师主讲,课后布置作业,学生做的传统方式完成本次教学任务。实验组则利用雨课堂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开展后续的教学实践。

基于雨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讨论确定相应章节主要的教学方式,例如第三章酶与维生素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法,第四章糖代谢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随机将实验组 108 名学生分成

12 个讨论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若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授课,教师将提前寻找相关病例的视频或与知识点相关的健康生活小常识,制作成微课,如介绍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蚕豆病或孕妇在孕期为什么要服用多种维生素的微课 [5,6]。将微课以课前预习任务的方式发布到雨课堂,要求每位同学观看后,认真思考、参与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结合教学目标设定的问题,如从血红蛋白的功能与结构的角度说明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发病原因,并将讨论结果上传到雨课堂。
若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亦可借助雨课堂平台发布项目任务,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现行的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方法,并实地调查常见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学生可讨论现行检测方法制定的依据,是否存在缺陷,人为什么要食用蛋白质等问题,并将调查和讨论的结果上传到雨课堂。
以上两种方式,教师均会适时参与学生的线上互动,答疑解惑,逐步引导他们不断开阔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教师分析学生上传的调查和讨论结果, 根据学生预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确定课堂上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和讲授的方式,做好开展课中教学活动的准备。

(2)课中教学。课中线上线下教学同步进行,学生用微信扫码课程邀请码,进入线上课堂,教师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方式在线下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线上的痛风病案学习尿酸来源与分解的过程,理解尿酸升高会引发痛风等疾病。教师在线下详细讲解人体内糖代谢过程、糖尿病发病原因的知识,学生理解后,结合课前线上医生诊断糖尿病的流程,在线下开展模拟糖尿病诊断的活动,做到活学活用;学生通过分析线上多位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检测报告,讨论确诊糖尿病要检测的指标,学会看懂检测报告;学生阅读教师在线上分享的糖尿病研究进展的文献,获得治疗糖尿病的最新手段等知识,开阔眼界, 培养深入钻研的精神。
与此同时,教师还尝试将复杂、枯燥的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游戏当中,如将甘油三酯的分解流程做成闯关游戏发布在雨课堂上。学生学习完这部分内容后, 便可以在线上闯关,每填对一步分解就能闯过一关, 待闯过十关,游戏胜利,学生便熟知了甘油三酯分解的整个过程。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还认真详细地讲解学生在课前、课中不易弄懂的知识,并及时在雨课堂上发布随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教师还会对课前收集的讨论结果或小组完成调查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点评与总结,褒奖表现好的小组,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督促敷衍的小组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

线上和线下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系统,教师的监管更及时、全面。这种设计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又增强了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课后总结。课后,教师会以多种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做好反思、改进工作。例如:教师及时发布融合了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真题的章节测试题或让学生完成本章的知识点思维导图或根据课前收集、课中分享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 [7],如高血脂的研究进展,来检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知识点框架是否正确及书面表达能力等。根据雨课堂平台的反馈结果(包括学生答题正确率、课堂参与率、活动完成质量等),结合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环节的认真回顾和思考,教师会罗列出后续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和复习的知识, 需留心和辅导的学生,应改进的教学设计及自身要加强的方面,并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咨询、解答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最后做好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的工作。

(三) 评价方式

教学开展期间,两组学生均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数及质量、课后完成作业数及质量) 占总评成绩(百分制)20%;平时设置 4 次单元测试各占总评成绩 5%;期末由教务处根据课程标准出卷(百分制),统一进行理论考核,该部分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60%(结果如表 1)。课程结束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表两次发出均为 216 份, 回收 216 份,回收率 100%(结果如表 3、表 4)。

三 结果统计

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学生总评成绩采用 t 检验,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用百分比统计。两组对比以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总评考核成绩结果
表 1 总评考核成绩对比
\
                            注:t=55.582,P<0.01
 
(二) 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表 2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

\



表 3 雨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

\
                             注:t=67.436,P<0.01
 
(三) 实验组学生对雨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评价
 
表 4 实验组学生对基于雨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
\
 
四 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的学生总评成绩与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借助雨课堂平台,实验组大部分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学习生物化学的乐趣,还增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 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等。

20 世纪以来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医学飞速进步,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学、必考、必用的学科,虽然内容多且难,但辅之以恰当的教学设计,可以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显示雨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一) 雨课堂使线上线下教学紧密结合,并有助于其它教学手段顺利实施

传统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开展,而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活动能将线上线下的教学紧密结合。教师既可在线上布置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还可把线下的课堂活动也搬到线上同步开展,使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由点及面,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逐步让学生学懂知识,同时培养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在此过程中雨课堂还能自由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 [8-10],且有助于它们的顺利开展,如课前的微课预习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堂学习,提高了掌握知识的效率;线上互动讨论能增加课堂参与率,便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课后在线上完成复习巩固,既节省时间又便于教师监督,考查形式也更加全面合理。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积极性等。

(二) 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内容

从只在课堂上讲授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紧密结合,教室、图书馆、宿舍均可进行学习,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变得更系统、灵活。学生本人也可以是老师,大家相互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课本上定性的知识,还可能是临床的诊断报告、科学发展的过程或科学家的某一实验,这种改变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改变学习方法 [11]。

(三) 雨课堂助力形成性评价的顺利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形成性评价是本校一直推崇的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方式,依靠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推行难度大,而且评价的结果出错概率高,现借助雨课堂不但提高了实施效率,还能更便捷地将学生课堂参与度、知识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因素列入考核范围,同时利于单元测试的开展和成绩统计,教师能及时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 并根据测试结果适时调整授课方案和进度,且可在线答疑 [12],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 雨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大胆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尤其在本次研究中,部分老师真切体验到了信息化技术改革给教学活动带来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激励更多教师为适应社会发展,切实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坚持终身学习。
综上,雨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虽然在平台应用过程中存在学生抄袭作业,不参与课前讨论和课后反馈等现象,但以上问题可通过平台功能完善和教师加强监督解决。信息化教学改革已经在全国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 [13],我们的研究说明将雨课堂引入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对于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J]. 评价与管理 ,2010,8(3):1-17.
[2]孙利宏 . 雨课堂— 慕课时代的中国创新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5(1):72-73.
[3]李宁 , 王顺 , 杨菁 , 等 .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物化学脂代谢教学中的应用 [J]. 基础医学教育 ,2018,20(6):491-493.
[4]谢芳 .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37(1): 63-64.
[5]杨宇虹 . 微课在高职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J]. 智慧健康 ,2017,12(41):109-111.
[6]黄卉 . 微课在高职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36(2): 112-113.
[7]蔡玉华 , 蒋武 , 袁星 . 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 生命的化学 ,2018, 38(6):899-904.
[8]刘玉坤 . 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以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J]. 山东高等教育 ,2017,3(6):78-81.
[9]李翔 , 曾智文 .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机电教育创新 ,2019, 7(1):102,128.
[10]尚喜雨 , 曲震理 , 李怀晶 , 等 .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7(2):153-154.
[11]多依丽 , 付晓岩 , 海军 .“雨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J]. 大学教育 ,2017,2(12): 153-155.
[12]欧阳方丹 , 郭霞 . 过程性评价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J]. 职业教育 , 2018,9(127):199.
[13]赵玉强 , 张瑞娟 . 信息化背景下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21):230-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