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A Study on the Way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ANG Jia
(College of Arts,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with a long history. Laun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n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of life, endow them with more powerful spiritual strength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ile carrying forward and inheri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value func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ppli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众所周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其中饱含着大量优秀的文化精华和思想特质,这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不仅是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为了逐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以积极探索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当中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功能概述
(一)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渗透力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积淀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德育理念流传至今,产生了极强的影响力,因此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不仅如此,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构建思政教育体系,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文化内涵与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基于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 必须要重视起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及渗透力。
(二) 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一直以来,爱国主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精神包含着众多方面的内容,是人们的一种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强烈思想情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充分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必须要具备的,这关乎到民族的兴旺,只有团结一心,凝聚强大的力量,才能够保障中华民族良好发展 [1-3]。将爱国主义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 借助中国发展中的所产生的爱国仁人志士故事展开教学,能够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实现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三)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积淀,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引导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和墨家具有重要代表性,其思想观念旨在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以及道德品质,树立更加健全的人格。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当中能够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
二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高校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因素的影响,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往往更为注重的是对技术类专业及外语类专业的教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昨日黄花,并不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及学生发展要求,这样错误的认知,严重影响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现阶段,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应的传统文化课程,但是其课程形式却过于单一化,教学内容传统落后,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应用。
(二) 教育方法陈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发展历史积淀,这是一些非常宝贵的财富。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仍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更为注重的是对于传统思想、知识的说教,生硬的将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不仅如此, 部分教师在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厌烦心理。
(三) 多元文化的冲击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氛围较为宽松,并且其创新精神及思维非常的活跃,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高度的好奇心,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达高校大学生非常热衷于一些新潮的思想及多元的文化,但是由于受到自身局限性因素的影响, 极易导致遭受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导致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不仅如此,当前部分新兴媒体对于多元文化的不同看法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导致思想出现了倾斜及片面性,没有意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作用,盲目的追求一些新朝、多元的文化,这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三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优化对策探讨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应用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首先要重视在思政教育课堂中的应用。在丰富思政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在理论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内容,进而展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对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的融入,创新延伸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课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 充分体现出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作用。举个例子来说,作为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来展开思政教学工作,通过播放“二十四孝” 的视频资料,促使学生将孝道更好的融合于实际生活,对孝道产生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努力在生活、学习当中践行孝道精神 [4]。
(二) 组织大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课外参观活动
在创新改革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过程当中, 要充分重视起对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扩展。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定时定期的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课外活动,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熏陶,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要充分结合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和课外活动两者融合在一起,并定时定期的举办课外参观活动,确保学生全面掌握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对优秀传统文化在理念、精神以及内涵层面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举个例子来说,高校可以开展修参观孔府、孔林、孔庙活动,在参考的整个过程当中,思政教师要为学生们详细的讲解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经典等方面的内容。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充分的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建立正确的思政思维,为接下来的学习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三) 促进学生依据传统文化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高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课外参观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思政认知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的重视对这一方法的应用,在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时,拓展课堂教学范围,构建思政课堂教学和社会的联动体系,以便于帮助该校大学生更好的内化思政意识。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充分结合高校区域实际情况,借助高校和基层政府部门的力量,积极开展传统精神类公益活动,例如:仁爱精神、尊老爱幼精神、奉献精神等等, 通过将这些优秀精神融入到日常公益活动当中, 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化。举个例子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开展社区清洁活动,开展河道清淤活动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社会服务的形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精髓,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
(四) 借助网络途径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宣传力度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不能局限于校园活动,更要注重对高校思政教育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以便于更好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水平。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当中,能够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宣传力度。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将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构建多元化发展平台,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促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道德认知 [7]。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充分的借助课余时间,借助新媒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开展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调查活动,或者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并撰写相应的读后感,在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在更好的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8]。
(五) 创建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队伍
高校思政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 离不开思政教师的大力支撑,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起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队伍的建立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高校要重视起对思政教师的教育培训, 促使其掌握更加先进的理念及优秀的传统文化, 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和其他高校的教师展开交流,互相取经,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同时要加强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的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喜好来制定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更佳的思政教育效果 [9]。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形势下必须要重视起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当前以往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在工作需求。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当中,积淀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体通过做好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 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教育事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
天津教育 : 下半月 ,2018(03):236-237.
[2]王新 , 包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1):291.
[3]黄洁 .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J]. 教育与职业 ,2018(20):57-58.
[4]张健 .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J]. 中国报业 ,2018(14):14-16.
[5]纪晓蓉 . 依托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03):27-28.
[6]李茜茜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初探 [J]. 教育现代化 ,2019(05):157-159.
[7]刘玖玲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J]. 时代教育 ,2017(20):56.
[8]潘惠锦 . 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研究 [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2(S3):480-483.
[9]宋秀清 .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 [J]. 法制与社会 ,2019(33):177-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