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7:56: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支持师范院校不断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是新时代的要求。通过对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多年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情况分析,总结了以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在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师范生专业认同、改革教学体系方面的优势,以及目前存在的竞赛受众面窄影响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整体提升、竞赛指导老师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等不足,提出了用“课赛”结合的考核模式、组建“梯队式”竞赛团队、打造优秀“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优化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思政专业;教学技能;竞赛;培养方式

本文引用格式:蔡江红.以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5):165-169.

Research on the Way of Cultivating the Teaching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jor Students with Competition as the Carrier

CAI Jiang-hong

(School of Marxism of 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Guangdong)

Abstract: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to support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normal teaching skills competition of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yea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etition as the carrier of cultivating the teaching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jor students in improving the project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enhanc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reforming teaching system,as well as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affected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skills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because of the narrow range of audience,and the unreasonable knowledge ability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instructors etc.In addi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way of cultivating the teaching skil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jo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class competition”,the establishment of“echelon”competition team,and the creation of excellent“double teachers and double ability”teacher team.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ubject;Teaching skills;Competition;Training mode

一 引言

“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源头建设。2019年9月18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及“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源头培养。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相关专业建设,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课程设置,改进培养方式,提升培养质量,培养一大批合格的思政教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源头储备。支持师范院校不断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加大优质思政课教师供给。”地方高等院校肩负着为本区域输送基础教育人才的重任,因而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思政课教师正是现阶段我国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从教育理念看,本专业的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将思政专业的师范生培养成为知识型的教学人才,忽视了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致使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得不到系统提升,造成思政专业师范生毕业后不能很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从教学方式看,长期以来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普遍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对思政专业师范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无论是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的思政专业理论类课程,还是开设时间短、教学任务重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均被忽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效果不佳;从课程设置看,思政专业涉及大量的学科专业理论课内容,但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和课时数不尽合理,所占比重相对比较低,不仅缺少系统的专业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也与中学思政课程设置缺少过渡性和衔接性,不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的真实需求,这给思政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能力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

\

 
近年来,广泛开展的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给思政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是一项提高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赛事,也是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测。惠州学院思政系积极组织思政专业师范生参加系(二级学院)赛、校赛、省赛、国赛等一系列旨在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笔者发现,以竞赛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突破口。本文据此探讨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以教学技能竞赛为载体提高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优势,并结合目前运用竞赛载体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索、优化以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以期促进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 以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优势

(一)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向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有些地方高等院校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对基础教育思政课程的根本任务了解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对思政专业师范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而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能够体现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和对人才的要求,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项目及规则是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的多方调查和衡量之后设置的,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要求及岗位需求密切相关,能够体现基础教育领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及发展走向。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赛项内容对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都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聘请了行业相关专家担任委员,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每一届学生的教学实施效果反馈等,不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向需求相适应。

(二)增强师范生专业认同

学习需要动力,明确的目标就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思政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必须经历一个有计划、有层次、较长时间的训练,在课内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师范生自觉安排课外时间逐步展开训练,只有对思政专业怀有强烈的专业认同,使师范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喜爱中学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进而树立“成为一名优秀中学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与目标,思政专业师范生才能在平时的教学技能训练中将这种专业认同转化为内在动力,提高对教学技能训练的兴趣,加深对教学技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而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能使思政专业师范生对中学思政课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德育教育价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惠州学院每学年开展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从二级学院初赛、复赛时的仿真课堂到校赛时在中学的真实课堂授课比赛,使思政专业师范生深刻体验中学思政课的德育教育功能,对中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从而喜欢上中学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从对历年参赛师范生的回访可以了解到,许多选手都是通过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从而坚定从事中学思政教育的决心。

(三)促进教学体系改革

高校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是以考察和测评思政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理论、技能和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而进行的竞赛活动。无论是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教师教育理论、技能还是学科专业知识都必须由思政专业的教学体系来支撑,通过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能够及时发现师范生知识结构的薄弱点,使思政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更具针对性。

首先,完善课程体系。为应对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要求,惠州学院思政系从17级学生开始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作出了调整,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特别是加大了其中的教师教育实践部分课程的设置,增设了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学思政课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中学思政课教学案例赏析》《课程设计》《名师工作室观摩与实践》等课程,加强与中学思政课接轨,帮助思政专业师范生更好地了解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进程与学科发展。

其次,改革教学内容。为提升思政专业师范生在教学技能竞赛中的竞争力,惠州学院思政专业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改变传统的“学服从于教”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教服从于学”的理念,加大了课程中实践的比例,课程内容设计做到系列化,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主体,学练结合,增强本专业师范生整体培养效果,真正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为与中学思政课程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接轨,惠州学院思政专业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上注重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除沿用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外,还尝试了议题式教学、活动型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开展嵌入式教学,邀请中学一线骨干思政课教师参与思政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举办中学名师进大学校园的系列活动;带领思政专业师范生到中学开展思政课堂教学的教学观摩,并与中学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

三 目前以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存在的不足

(一)竞赛受众面较窄,难以整体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


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需要师范生们的积极参与,才能整体上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水平,达成地方高等院校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但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游离于地方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在各级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系(二级学院)级竞赛虽然参加人数多但层次较低,且没有指导老师进行系统的竞赛培训,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效果一般,而校级以上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由于受参赛名额的限制,竞赛无法在师范生中大面积推广普及,受益面偏小,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以惠州学院思政专业为例,每年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分系(二级学院)、校、省、国家级4个不同级别,一般参加校赛的选手为3人、省赛3人、“华文杯”全国比赛的5人,且校赛选手基本上是省赛或“华文杯”赛的参赛选手,也就是说本专业最多只有8名师范生可以参加两个以上级别的比赛,能接受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系统培训的学生数量很少,比例极低,大多数师范生未能受益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这个平台,这使得教学技能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师范生参与教学技能竞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受到影响。就是在系(二级学院)出台政策鼓励师范生参赛的前提下,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参赛过程中消极、畏难、不满、退缩等情绪蔓延,因此难以从整体上通过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真正提升教学技能水平,达成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二)竞赛指导团队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指导不到位

近年来,惠州学院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非常重视,出台很多鼓励政策,激励了思政专业的老师主动承担竞赛指导任务,竞赛指导团队不断壮大,但整体上师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要求。首先,竞赛指导团队中真正从事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师资力量薄弱。长期以来,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中真正从事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往往只有一名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其次,竞赛指导团队中有部分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他们没有经过师范类专业的、系统的教育,没有中学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对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对中学思政课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再次,竞赛指导团队中有些指导老师虽然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也从事过中学教育工作,但从事的是非中学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对中学思政课的学科教育特殊性不了解,对参赛师范生的指导针对性不足;最后,竞赛指导团队中有些指导老师虽然毕业于师范类院校甚至从事过中学思政课教学工作,但进入高校后长期没有从事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对中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缺乏了解,难以应对时代性特别强的中学思政课学科的发展、变化,因而难以对参赛师范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竞赛指导团队师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竞赛选手教学技能水平的提升。

四 优化以竞赛为载体的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策略

(一)“课赛”结合,推进教学技能竞赛融入日常教学


要用好竞赛这一载体,提升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对地方高等院校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效果,就要改变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游离于地方高校日常教学的现状,变“锦上添花”为“重要内容”,将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与思政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训练融合。如惠州学院思政专业16级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考核中有一项内容是“微课制作”比赛,要求3位学生为一组以中学思政课为内容制作微课视频,竞赛时要求小组成员全部上台合作展示作品并陈述设计理念和思路,比赛评委除了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外还邀请了思政专业教学技能竞赛指导老师参加。同样,《教师书写艺术》、《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教师课堂教学艺术》、《中学思政课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中学思政课教学案例赏析》等教师教育类课程也可以结合课程开展相应的教学技能竞赛。通过这种“课赛”结合的考核模式,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融入思政专业日常教学,既能激发思政专业师范生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兴趣、增加自觉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动力,又让每位师范生都参与到教学技能的竞赛中来。多次、经常性的竞赛训练,能使师范生们的教学技能和竞赛经验都得到切实提高,同时还可以在更高级别的教学技能竞赛中扩大参赛选拔面,有利于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水平,取得更好竞赛成绩。

\

 
(二)组建“梯队式”竞赛团队,激发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的热情

虽然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是以个人为参赛主体,但思政系可以在校级以上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组建“梯队式”竞赛团队,由参赛的选手与低年级同学组成“梯队式”竞赛团队,让低年级同学参加竞赛的训练,甚至现场观摩比赛,以此推动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可持续发展,也让低年级师范生提前了解中学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构成,提高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热情和教学技能训练的主动性。

思政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学科专业理论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两大部分。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低年级师范生以学科专业理论类课程为主,主要学习思政专业的基础理论。这些课程对于思政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使得低年级师范生大多不能深刻理解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后期教学技能实际操作之间的必然联系,不易调动学习的热情,反而因其抽象的理论性特点,学习被动而枯燥,学习效果也受影响,导致许多师范生的思政专业理论素养不高。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吸纳低年级的师范生进入竞赛团队,可以让低年级师范生提前接触到竞赛所需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科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热情。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竞赛团队内部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高年级师范生将比赛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同学,在他们毕业后,低年级同学升入高年级,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学长的经验加以修正再传授给新加入的学弟学妹,从而形成良性互动,构建起一个合理健康的竞赛梯队。

由此可见,引导不同年级的师范生进入相关竞赛项目,不但可以推动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发挥竞赛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作用。

(三)打造“双师双能”型团队,优化教师队伍知识能力结构

通过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学技能竞赛指导团队,切实提升思政专业教师素质,优化思政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团队根据竞赛指导需要主动研究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内容、中学思政课改革和发展走向以及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要求,及时捕捉基础教育思政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学科发展动态,并以此为契机,通过“以老带新”等方式,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青年教师主动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新形成的知识网、教育教学技能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推动下,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定期到基础教育一线的思政课堂进行观摩、开展调研或挂职锻炼,加深对中学思政课发展的了解,及时把握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岗位工作需求,通过与中学一线思政教师的相互交流,不断学习,拓宽思路,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打造出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较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优秀“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整体上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知识能力结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师函〔2019〕
8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10/t20191012_403012.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2]庞海云.师范生教学技能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地方高校思政专业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2-106.
[3]陈文凯,贺建良,陈力航.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式探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8):21-23.
[4]王平瑞,邓可,佟明燕.教学技能竞赛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贵州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2):59-62.
[5]刘琳琪,赵晨曦,李晋波,等.依托化学学科竞赛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11):37-40.
[6]邹丽媛.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供电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6):69-70.
[7]罗丽平.新课改背景下职前初中政治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基于思政专业专科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视角[J].科技资讯,2018(9):159-161.
[8]刘玉凤,王洪波.教学技能竞赛折射下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6(8):109-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