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两学一成”为牵引,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6:30: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创新性地把大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为“两学一成”的教育目标并阐释了其内涵本质,然后,以此目标为牵引,提出了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两学一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方蕾,等.以“两学一成”为牵引,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52):138-141.

Expl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Based on“Party Building Studies”

FANG Lei,SUN Xi-Hao

(Wuxi Taihu University,Wuxi Jiangsu)

Abstract:This paper creatively divides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educational goal of“Party Building Studies”and explains its essence.Then,guided by this goal,it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Key words:Party building studies;College English;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strategy

一 引言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中,面临的诱惑和困惑较多,对待社会热点或网络舆情常常难以准确辨析。因此,在大学阶段,引导大学生正确分辨西方文化,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洋为中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每所高校的主要教育任务,也是每位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1]。在高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恰恰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履好职尽到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方法和手段。然而,高校要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当前,既没有可照搬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就如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也是众说纷纭,各有特色[2-4]。为此,本文尝试从“两学一成”的教育目标出发,来探究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

二“两学一成”与课程思政

纵观大学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细化之,作者以为就是“两学一成”的教育目标,也即,“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一)“两学一成”的内涵本质

学会学习,是指通过大学教育,学会分析推理,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知识取舍,学会融会贯通,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四个特质: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包括勤奋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终身学习观;二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三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四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交流,是指通过大学生活,在与亲朋沟通,与同学相处,与老师探讨,以及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掌握说话技巧,具有良好的表达方式,能快速准确地和对方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主张观点。有责任心是指一个人能对自己负责,对亲人尽责,对社会有责。一个人学会学习,就拥有了立身之基;学会交流,就打通了立身之路;富有责任心,就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所以,学会学习是根本,学会交流是关键,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是终态。

(二) 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形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其核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指引下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和激发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5]。因此,课程思政重在思政,关键在教师,基础是教材,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6]。

\

 
(三)“两学一成”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两学一成”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牵引性和可操作性。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政工作理念,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和各方面,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三维课程的统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7]。因此,围绕立德树人,“两学一成”是具体化的目标,有指导性。课程思政是可实施的做法,有方法性。以“两学一成”教育目标为牵引,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策略,将为高校深入广泛地推行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三 课程思政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

课程是思政的载体,思政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效结合,达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每一门课程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大学英语课程在传授语言的过程中,必然带有观念的输出[8]。作为高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技能,了解相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9]。大学英语课具有覆盖广、跨度大、学时长等特点,是大学生与国外思想文化碰撞最为激烈、最易受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的课程之一[10]。为此,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融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在这之后,各高校纷纷都把大学英语课堂当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阵地,集思广益,在教学内容里挖掘融入很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最新思政知识内容,发挥出协同育人的功效,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奠定扎实基础。综观当下高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可谓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成效明显[11,12]。但梳理归纳后可以发现,大量的研究成果都是围绕课程思政的概念,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以及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设想、模式或路径探讨等方面。从具体化大学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入手,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落在“两学一成”的教育目标上,以此目标为牵引,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探讨,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目前还未发现有类似的研究文章。

四基于“两学一成”教育目标,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策略

立足于“两学一成”的教育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根据大学生的培养要求,把脉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本文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打造过硬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开展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关键是教师。2018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对照此要求,显然,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差距比较明显。因此,要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推向深入,首要的任务是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训练有素的英语教师队伍。

(1)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可按“分类组建、跨界组合”的原则来实施。所谓“分类组建”是指,根据学生的专业类别,分类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例如针对工科类学生、商科类学生和人文类学生,分别成立工科英语教学团队、商科英语教学团队和人文英语教学团队。所谓“跨界组合”是指,教学团队的成员构成中,除了英语教师这一主体,可适量邀请或吸纳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校内外政工干部充入其中,优化人员组成,实现协同育人效应最大化。

(2)建立正规有序的课程思政学习培训机制。一是以教学团队为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课程思政学习交流研讨班,可安排在两个假期中的适当时机。主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熟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特征和规律,分析学情,研讨细化“两学一成”教育目标的内涵、本质要求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落脚点,交流探讨课程思政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心得,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育德能力。二是积极鼓励英语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学术研讨会议,启迪思路,拓宽视野,博采众长,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3)建立合理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岗位轮训机制。对于新入职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本职岗位工作满一年后,可安排去担任辅导员工作,时间以一年为限。对于其他大学英语教师,可轮流安排他们担任兼职班主任,时间以半年或一年为限。通过这种方式,旨在让英语教师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熟悉学情,找准“两学一成”教育目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契合点,从而有助于英语教师找到合适的方法,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使大学英语教师具备三种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能力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能力。

\

 
(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体系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涵盖的内容和比重排列,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和学习结果。当前高校英语教材缺乏思政内容,没有涉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意识形态内容,弱化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所占比例严重失衡。相关研究表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占比平均大约为2%[13]。因此,编写与主教材配套的辅助教材或讲义迫在眉睫。辅助教材由各教学团队负责编撰,内容要体现思想政治引领,以“两学一成”为牵引,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例如,在编写与《新世纪大学英语》配套的辅助教材时,第一单元主题是“大学生活”,可选用“学会学习”的一些经典事例作为其内容的补充。如代表勤奋学习的“头悬梁,锥刺股”,自学成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等等。并把“两学一成”目标作为大学生涯规划的一个讨论专题。在“父母和孩子”这一单元里,可选取中国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作为辅助教材的内容。在“文化冲击”的单元里,可选择中国的传统文化,如端午节,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地域优秀文化(比如吴文化—苏绣)等等作为辅助教材的内容。通过辅助教材的知识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会比较,学会取舍,坚定文化自信,具备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 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在完善教材体系的基础上,要按照“两学一成”的目标要求,通过开发教材,精心做好课程设计,巧妙安排课堂内容。一是要将课文中隐藏的文化元素、人生观与价值观内容进行提炼并结合当前热点问题或社会现象,转化成生动具体且为学生喜闻乐学的教学内容。二是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要求,选配恰当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例如,对工科类学生,教师应根据课本知识点突出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对商科类学生,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则应强化诚信教育。三是要选取一些代表中国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既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情感认同,也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创新教学模式。

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演绎,故事描述,游戏引导,互动探讨,案例再现等形式嵌入思政教育精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知识并树立正确的三观。二是开展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先将包含思政元素的相关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课上进行集体讨论,课后撰写提炼自己的心得。(四) 开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既要根植于课堂教学之内,更需拓宽到课堂教学之外。因此,必须开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第二课堂。一是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和自主学习平台,对学生开展教学管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二是按照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要求,开展英语角、辩论赛等小型活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定期举办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兴趣偏好有机融合的校级活动,如以优秀地域文化等为主题的英语竞赛,演讲比赛等等,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开展好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教育,还必须建设好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按照立足国情、比照国外、挖掘史料、把握时代、关注人文、面向未来的思路,结合学生特点,追踪社会热点问题,从人文、社会、自然等方面提炼出“思政教育、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教学资源,作为自主学习内容,充实到自主学习平台,为实现学生“两学一成”的目标以及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撑。

(五) 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真正提高育德能力,最终达到以评促思政,以评促学习的目的。

五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要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还应当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依据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原则,建立多元化、思政化的评价体系。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使评价体系更能体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特征,发挥出其杠杆作用和导向功能,推动英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提高育德能力,最终达到以评促思政,以评促学习的目的。

五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然而,如何依据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和本质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出大学英语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有待高校英语教师的齐心协力和不懈求索。本文也仅是从一个角度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初浅的探讨,若能抛砖引玉,则幸莫大于此也。

参考文献

[1]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99-103.
[2]黄河,林芸.《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1):154-155.
[3]郭爱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5):138-140.
[4]王双.“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教学途径探讨——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43):183-184.
[5]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8(3):64-69.
[6]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专题讨论,2017(7):10-14.
[7]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8]蒋婷婷.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丽水学院学报,2019(6):121-124.
[9]雷思雨.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J].决策探索,2019(8):50-51.
[10]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121-126.
[11]张若琳 “.课程思政”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J].智库时代,2019(41):123+127.
[12]张玉玲.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24.171.
[13]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84-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