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6:18: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扩大。本文剖析了当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从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具有较强工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移动互联人才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为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课程群、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实验体系以及建立面向产业链各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三个方面。旨在使培养的移动互联网人才可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进行移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与应用的开发和推广,具有移动互联网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具备在本专业领域建立和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以及研发和二次辅助开发设计的能力。该研究不但对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群

本文引用格式:方琼等.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2):99-101.

Research on the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obile Interne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FANG Qiong1,LI Wen-jun1,XIA Zhuo-qun1,GAN Shu-ling1,CHANG Fu-rong2

(1.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2.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Abstract: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demand for mobile internet professional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under the guidance of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though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cultivate mobile talents with strong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bility,it includes three aspects:Setting up the course group for the required courses,constructing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experiment system,and establishing the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for each link of industry chain.The purpose of the training is to make the mobile Internet talents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to develop and promote the mobile Internet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to have the ability of mobile Internet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to establish and track new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in this professional field,and to have the ability of R&D and secondary auxiliary development and design.This research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mobile internet professionals,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professionals.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talent training;course system;course group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CNNIC)2018年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量已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数为7.53亿,占手机上网人数的97.5%,手机及移动终端使用量持续增长,并不断挤占了其他非移动端的市场。移动互联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出行方式。其中,移动支付正在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打车、外卖、购物基本不需要现金,电子商务快捷便利,数字经济繁荣。生活缴费逐步由水、电等扩展到公共交通、高速收费、医疗等领域。“万物互联”时代来临。至2017年底,有102家互联网企业上市,77家网信独角兽企业,592家人工智能企业相关企业。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流量较2014年以来连续大幅度增长,手机App的应用也蓬勃发展[1-2]。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需求的迅速扩大。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已经深入到贸易、消费、制造、保险、物流运输、服务、医护、能源等各行各业。目前,我国对于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而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甚少,本科院校大多以软件工程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托开设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方向[3]。与此同时,全国有140多所职业院校开设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由此可见,对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4-7]。

一方面,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很重要。但是,作为教学方法的主要载体之一的课程体系也很重要。另一方面,陶行知还说过:一流的教育家,“一是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另一个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勇于实践和探索。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拓精神。”因此,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现阶段,对于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能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系统性不足的缺点。因此,探讨移动互联网专业课程新方案体系建设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8-10]。

\

 
一 以工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建设

本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为专业必修课设置“课程群”、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实验体系以及建立面向产业链各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三个方面。

(一)为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课程群”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专业主干课程一般包括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相关的课程,如: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概论、算法分析与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概论、接口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

对于传统课程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这样不但决定了课程与课程之间很难做到“无缝连接”,即缺乏连贯性;而且会导致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冗余的现象。例如,在学生学习移动计算前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以及安卓开发的课程,但是安卓开发一般都不是必修或者限选课程。最终造成部分学生在还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移动计算的课程,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又如,折半查找算法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这一算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这三门课程里面都是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多门课程的内容之间存在冗余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现象必然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在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迫切。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将课程内容有重叠的多门课程融合为一门课程,并把该课程分成几个子课程,每一子课程分不同的阶段教学。也就是有针对性对多门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即设置“课程群”。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多门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又降低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冗余性。

对于移动互联网专业,根据各课程的内容以及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移动互联网的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三个课程群,即面向问题求解课程群、面向计算机系统课程群以及面向移动应用课程群(见图1)。

\



三个课程群是以培养适应产业需求具有较强工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移动互联网人才为目标,逐层深入的进行“教”与“学”。其中,面向问题求解课程群由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三门课程组成;面向系统课程群由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技术及操作系统五门课程组成;面向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群由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软件工程概论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四门课程组成。

(二)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实验体系

教学实验体系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计算机学科的课程体系与实验体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以原理验证型、综合分析型、设计探索型、研究创新型等实验单元构成的多层次实验体系。专业实验主要包括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综合实验、移动互联网组建与管理综合实验、传感网络传感器基础实验、电路板设计综合实验、嵌入式系统应用综合实验、移动互联网系统集成项目等。

对于实验环节,可以在课程内进行。每门实践性质较强的课程都配套实验课程,特别是重要的基础课、专业课都可以配套独立实验课程。实验的场地安排在机房、研讨教室,配备教师进行小班实验。这样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交流。对于基础的实验课程,实验的结果可以通过类似于OnlineJudge的平台进行及时的评测,并在系统中留下评测过程。而对于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则可以利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检验。

(三)建立面向产业链各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

移动互联网行业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际工程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要求很高,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对于实习、实训的环节,则需要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与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合作,实现师资共享、教学资源更新,通过学生见习、实训、实习等方面长期深入的合作模式,保障学生能够进行高水平的认知、实训的机会。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产品的开发流程、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能有很大提升。

此外,建设或者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践教学平台能对实践课程体系的有效落地起到积极作用。可以在已有的工程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及学科竞赛平台基础上,增设移动互联网开发、大数据分析、智慧系统开发等多个实践方向,开展多个层次的创新实践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学科竞赛平台,鼓励学
生参加高质量赛事,提高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开发能力。

二 小结

本文研究了如何建设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从为必修课程设置课程群、对选修课程实行“套餐”选课制度、构建多层次的教学实验体系以及建立面向产业链各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的研究是对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做出的有益探索,对移动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能起到积极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广播,2018:9.
[2]肖志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电信科学,2009(10):36-42.
[3]石文玉.“互联网+”移动学习在网络工程专业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8(09):36-37.
[4]赵蒙成.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23-29.
[5]向诚,黄宗明,张云怀.打破学科专业束缚按行业大类定位培养复合型专业学位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2):29-34.
[6]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8):4-8.
[7]吴春雷,李克文,俞继仙,等.行业特色高校信息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4):45-49.
[8]秦发兰,陈新忠,汪华,等.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56-60.
[9]张泳,颜晖,吴明晖,等.软件工程专业移动互联网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5(05):53-55.
[10]王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13):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