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7 13:55: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设一支结构优良、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本文研究团队共建培养“双师型”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与同仁分享。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双师型;团队共建

本文引用格式:张孟,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38):69-72.

Discussion on the Co-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of"Double Type"Teachers'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ANG Meng,WANG Rong-jun,LI Er-jun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Hefei Anhui)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double teacher”teacher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to build a team of teachers with excellent structure and rich experience,it is the main force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tea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co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of“double teacher”teachers.Now share with colleagues.

Key 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Double teacher type;Team building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崛起,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摇篮。教师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特色,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是办好高职教育,促成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根本保证,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发展高职教育,教师必须先行。教师尤其“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执行者,承担着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引领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前提,是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证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也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考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教师在本专业的教育和企业实践方面经历,是否达到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标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不仅需要师德高尚、专业知识渊博、教学管理精干的教师,更需要实践技能精湛的师傅。“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的内涵[1]。

1.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条件,即具备师德高尚和高超的群体教育教学能力,能把控高职学生的心理,并具备科研能力等。

2.具有精湛的企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精通企业生产的流程、操作技能,同时对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3.须具备初或中或高等级职业技能,实现与实践操作能力相适应。

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必要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促进学校发展

“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是一种具有突出技能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人力资源,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实践教学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理论联系实践是“双师型”教师特色,是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要求,是保证“理论”与“技能”兼顾的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

(二)“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理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企业技能精湛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规定每位教师都安排二位指导老师,一位是来自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负责“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学习、学术活动与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并安排“双师型”教师听课、观摩教学、试讲、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帮助“双师型”教师熟悉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另一位是来自企业经验丰富、实践技能精湛的技能教师,负责“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指导和技能训练,安排“双师型”教师接受企业技能教师的指导,定期到企业锻炼,积累企业实践经验,培养周期为二年。指导老师要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校内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和企业实践技能精湛的技能教师,能够帮助“双师型”教师更加系统的、全面的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经过专业化的系统训练,“双师型”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提升。


\

 
(三)“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团队共建培养要充分发挥来自校内本专业的责任心强、理论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的优势。校内指导老师要根据“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课前、课时、课后培训计划,对“双师型”教师必须经过二年的系统化指导,才能适用教学岗位,课前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书写教案、如何把握授课的重点难点,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方面的培训,其重点是教学能力的培训;课时可以安排“双师型”教师随堂听老教师课,并学习老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技巧;课后认真总结分析课前培训、课时听课时产生的疑惑,校内指导老师要详细解答。经过课前培训、课时听课、课后总结等方面的培训,最后指导老师通过“双师型”教师试讲、课堂讲授、随堂听课,及时纠正“双师型”教师授课时的不足。校内指导老师“传、帮、带”的作用,必能及时、高效地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去解决企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就是要发挥企业指导老师的优势,企业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精湛的实践技能,全面负责“双师型”教师实践指导和技能训练,定期带领“双师型”教师进入指导老师所在企业实践,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

(五)“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

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义不容情的责任。“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其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等技能型人才。仅有理论知识而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是人才培养的保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要的特色。

(六)“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理论联系实践对加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十分必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研讨会,掌握教科研研究的基本方法,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申报,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兴趣。指导教师文献检索、资料检索、撰写教科研论文等,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促使“双师型”教师有效提高教科研能力。

(七)“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改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以笔者所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招生人数逐年增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已成为极其突出的矛盾,尤其是新兴、紧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学校每年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作为“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

(八)“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双师型”教师不足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理论教师只能传授理论知识不能指导实践经验,实践教师只会教学生实践技能,缺乏理论依据,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提高。

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的现状

(一)高职院教师资引进渠道较为单一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企业管理为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不单纯是理论课教学,更重要是兼顾实践教学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教师。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主要有,一是每年从本科院校选拔优秀的毕业生作为“双师型”教师,他们专业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薄弱;二是来自企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实践技能与操作经验精湛,但是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点等进行教学,缺乏课堂驾驭能力;三是本校的专业教师,教学能力高,但实践技能老化,新技术新技能不能及时更新,缺乏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教育工作模式。

(二)高职院教师缺乏实践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的经历,现阶段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刚刚起步。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设置层出不穷,而专业教师的数量永远不能满足新专业的需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合作企业也比较困难,这就导致专业课教师很难进入企业实践,另一方面,企业的前沿技术和经验,不可让职业学院教师所掌握,导致产学研结合不足,不能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撑[4]。

(三)缺乏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评价机制,教师的职称评审、考核评定、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聘用与考核等方面从来没有把职业技能作为评价依据,也没建立职业技能方面的激励机制,过于重视教师学历和教师资格证,无法激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四)缺乏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大,只能应付每天上课,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实践,而且学校对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没有硬性要求。常常会导致专任教师“能教不会做,能讲不会教”的现象。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重视教师团队的建设,将两者的优势结合,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五)校企合作团队共建培养“双师型”教师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团队共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仍不够,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与教师之间、与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教师之间、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双方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发挥团队共建培养的优势,企业对“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的热情不高,同时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相关的激励机制[5]。

五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的途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论教师,而且又是企业实践的专家能手,具有高技术高技能工程师,所以校企合作团队共建培养“双师型”教师更具可行性。

\


 
(一)构建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共享平台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

校企合作协同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校企合作共享平台,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员工优势互补,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学到新技术、新经验,企业员工从书本里学到新知识、新理论。互利互赢,利用高职院校的优势有效弥补企业缺陷,同时利用企业的优势有效弥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企业应该主动承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长效机制,拓宽“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

高职院校应大胆引进既懂理论教学,又精通实践教学的复合型教师,通过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加入教师团队[6],走校企合作的团队共建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建立一套更加客观、合理的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和培养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目前“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技能方面的优势,教师在晋升、成果评选、考核评定、职称聘用与考核等方面应该把职业技能水平作为评价依据,重视“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经历,积极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7]。

(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

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体制,要求高级“双师型”教师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中级“双师型”教师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初级“双师型”教师每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个。同时制订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合作研发等,掌握企业经营、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技能,以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

(五)建立校企战略联盟对接模式

高职院校讲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要在理论教学、教学改革、实践实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对接,建立长效校企教学团队对接模式,双向交流,取长补短,相互补充,高职院校讲师帮助企业技术人员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企业技术人员传授高职院校讲师实践技能和经验,帮助讲师掌握企业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通过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8]。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可以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流程和管理经验,并将企业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方法编写到实训教材内容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实践知识,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对接模式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的长效机制,将自始至终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完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9]。

(六)建立校企教学督导对接模式

建立校企教学督导对接模式有利于校企共建培养“双师型”教师,因此,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建立“双师型”教师教学督导和评价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确保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双方聘任教学经验丰富教师、技能精湛的企业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教学督导和评价组,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督查,以达到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校企双方还要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的相互协调机制,准确定位企业和学校、技术人员和教师之间的角色与地位,保障“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建培养的各个环节顺利实施[10]。

参考文献

[1]杨公科,伍宏捷,罗惠娜.试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43-46.
[2]邵泽强,任玮.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分析[J].职教通讯,2014(23).
[3]王军.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79-80+137.
[4]龚波.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6):78-81.
[5]罗将道.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建设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000(039):83-84.
[6]陶红,单丽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2):18-24.
[7]黄林毅.“双师型”视域下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6):24-26.
[8]刘翔,武晓慧,刘珺琛,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7):115-116.
[9]张劲松.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青年教师培养探析——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5(31):130-131+155.
[10]杜思逸.基于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设[J].教育现代化,2018,5(53):140-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