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国内高校正探索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组织学生进行海外实践,感受“一带一路”国际项目,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培养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开拓视野、锻炼能力,更有效的传播中国文化、实践中国制造,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践支队赴厄瓜多尔暑期实践项目为例,阐述海外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和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实践;教学探索;厄瓜多尔
本文引用格式:徐梦珍,等.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6):16-19.
Explor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XU Meng-zhen,FU Xu-dong,JIN Feng
(Depar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Abstract: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being explored by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Organizing students to practice one overseas and feel one belt,one road international project is an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way of teaching.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how to let students better develop their vision,exercise their ability,more effectively spread Chinese culture and practice made in China is a big challenge for college educators.In this paper,Tsinghua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practice team to Ecuador summer practice project as an example,elaborated the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f overseas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Overseas practice;Teaching exploration;Ecuador
一引言
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1]。
二“一带一路”和高等教育
“一带一路”是2013年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项目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人才问题,人才因素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训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配合企业走出去;同时建设一批“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2]。
“一带一路”战略在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也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战略机遇[3]。为响应“一带一路”关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新使命和高要求,清华大学改革传统教学实践方式,充分鼓励学生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加社会实践,将参加社会实践与服务国家战略结合,培养具有广阔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法律法规,未来在沿线项目起到主力作用的高素质人才。在此战略目标引导下,清华大学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中石化五建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海外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共同推进“一带一路”人才培养。2017年暑期,清华大学全校共60余支队伍参加了学生海外实践,其中包括大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以色列、柬埔寨、泰国等。
“一带一路”为新时代背景下水利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了重要机遇[4]。2018年,清华大学水利系组织了海内外共9支暑期实践支队,分赴中国、厄瓜多尔、泰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如图1所示,海外支队参与度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主,实践人数占总人数的43%,尤其是厄瓜多尔,参与人数占比高达28%。这既体现了清华大学对“一带一路”国家实践教学的重视,也体现了清华师生前往“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带领的实践支队在调研期间积极展开讨论、思考总结,及时分享成果,获得了包括中国青年网、长江水利网、清华新闻网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媒体的报道。在清华大学2018年1100多个实践支队中脱颖而出[5],被授予“2018年清华大学水利系社会实践年会最好故事奖”、荣获“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全球胜任力金奖支队”,作为带队老师,笔者也因此被评为“2018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本文希望通过对实践教学的综合分析以及对实践项目成功经验的思考和总结,为清华大学乃至中国高校学生海外社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三 实践教学成效分析
对这次参与海内外实践的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专业认知、国际视野、综合能力、使命感和责任感等多个维度去了解和分析实践成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升度满分设为5分,对全部学生的平均值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展示的结果可以看出,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明显提升学生多维度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海外实践活动,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锻炼国际化能力。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一带一路”国家相对处于发展落后地区,但实践教学的效果毫不逊色,尤以厄瓜多尔较为突出,其实践效果综合来看还要优于日本,与美国处于伯仲之间。
具体而言,海外实践教学的效果体现如下。
(1)专业认知。将专业学习与文化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国际工程在我国对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有了更为准确的认知,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通过参观可尼尔防洪工程,学生感受到水利工程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解决了大量居民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了解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流程,认识到海外工程项目通常具有较复杂的融资关系和人员管理体系,必须重视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国际视野。陌生的海外环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年轻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环境进行深刻体会和思考,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实地考察“一带一路”上的工程项目,对国际合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国际视野和国际整体发展战略眼光。这些都对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充分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教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3)综合能力。海外实践对提高学生快速适应、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方面具有较大帮助。海外实践行程紧凑,适应当地生活的时间有限,学生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帮助,以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他们会遇到一些从未遇到过而又必须解决的困难,既考验了精神抗压能力,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技能。
(4)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亲身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能更多地感受全球化步伐,更深刻地认识我国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奋战在海外一线的对外公司所起到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培养学生更博大的家国情怀。
四 实践项目成功经验
(一)重视实践定位和顶层设计,提前谋篇布局
清华大学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每位本科生都有机会参与海外实习或研修。
(1)实践定位准确。准确匹配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者的要求,将跨文化交流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贯穿文化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实现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双重目标定位。
(2))顶层设计正确,执行到位。学校及各院系整合校内教学经费资源、海内外杰出校友资源、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签署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在完善的顶层设计框架下,实践基地切实提供各项保障,是海外社会实践工作长久有效开展的基石。以厄瓜多尔等南美海外实践基地为例,在清华大学与三峡集团签署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下,三峡集团全资子公司中水对外公司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为在南美地区开展深入、有序、安全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队伍构成合理,前期准备充分。以厄瓜多尔实践支队为例,成员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大四学生担任队长,形成良好的梯队。赴实践基地前,队员开展系统的调研与资料收集,定期进行师生讨论、头脑风暴,策划细致可行的实践方案,预演规定实践内容及可能遇到的困难。队员分工协作,外联、宣传、后勤、技术等安排专人负责,保障实践基地及相关参访组织联系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带队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负责海外实践项目的教学者,需具备高水平的跨语言、跨文化、跨专业的教学和交流能力,除应具有一定的海外生活和工作经历外,还应具有使用外语进行专业授课的能力[6]。在厄瓜多尔实践过程中,带队教师在工程现场为学生讲授水工结构、河流演变、河流生态等专业知识,与学生分享海外交流的经验,在访问大学的时候与当地师生进行学术报告交流,在工厂考察时带领学生与工程师交流技术问题,探讨国际标准等。
(二)优化实践内容,注重专业和当地实际的结合
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无疑对整个实践的成效起决定性作用,在内容设计和行程安排上需要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的综合考量。战略上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和学校育人目标,战术上考虑实践地的政局及社会稳定性、参访对象及社会资源、交通路线、日程安排等,确保实践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厄瓜多尔海外实践内容涉及水利工程海外实施中的社会风险管理、健康安全环保(HSE)培训、海外投融资分析、中西标准及文化差异、属地化经营策略等社会、制度、法规、文化、标准等多个主题。
(1)中国企业承建工程考察。考察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承建中的厄瓜多尔最大的民生工程圣埃伦娜水利工程、已成功交运的政府筹码可尼尔防洪工程、因资金及技术问题陷入困境的TP水电工程等,听取工程管理部门分享成功与失败经验,思考水利工程海外实施中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不同法律法规、社会文化背景下工程施工、管理、运营中的关键问题。
(2)厄瓜多尔政府公司座谈。与厄瓜多尔水利部下属水务公司(EPA)座谈,公司副总经理David Ortiz是厄瓜多尔上一任交通部长,从政府高层的角度介绍了公司已建、在建以及规划中的项目情况。了解到中方企业在厄方政局动荡、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承担相关民生项目,为改善厄瓜多尔用水安全、防灾减灾作出重要贡献,在支持中国水利走出去的同时,也支持了外交事业的发展。
(3)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访问。访问中国驻厄瓜多尔大使馆,与王玉林大使、屈浔参赞以及中国主要水电开发企业代表等交流。玉林大使从高层角度,分析国家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定位,拉美地区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并详细介绍了厄瓜多尔的基本国情及中厄双边关系,以及中厄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4)高等院校技术交流。参访了瓜亚基尔当地最顶尖的公立大学ESPOL,该校注重发展以技术为主的应用学科。土木工程学院接待了实践支队,院系主要领导与教授分享了学科发展以及正在开展的研究,支队带队老师报告了中国河流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5)高等院校文化交流。参观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的孔子学院,感受中国文化在厄瓜多尔的传播与发展。校园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元素,开设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学科,以及太极、武术等课程。孔子学院老师是来自国内的无私奉献的文化使者,学生是当地热爱中华文化的民众,尤其是精英阶层,他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6)华人商会组织座谈。商会作为华人在海外的非政府组织,也可以看作是华人企业家的朋友圈,同时,也是海外华人华侨发挥中华软实力展现中国国际形象的民间铭牌。与当地华人商会交流,感受到华商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加强中厄贸易往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实践总结,及时分享实践成果
厄瓜多尔实践结束后,支队第一时间进行了总结。经反复讨论,提炼出多个主题,完成10篇小论文,内容涉及社会融入、属地化管理、人员培训、投融资等多个热点问题。从施工、设计、监理各方角度,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策略框架,对中国水利行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和社会管理具有参考价值。同时,支队成员利用实践过程中采集的视频、音频与图片等素材,制作了实践总结视频、明信片套装等,通过系内新生分享会、微信推送、新闻网投稿等形式宣传实践成果,让校内外人士了解到水利行业与基建工程在海上丝绸之路延伸线“走出去”的现况。
五 结论
参照国际经验,我国教育目标应匹配“21世纪技能”或关键能力需要,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海外社会实践对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无疑至关重要。围绕“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海外实践,旨在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开放包容的胸襟、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外语能力的人才。通过海外实践能够让学生深入到“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的工程项目一线,帮助学生熟悉国际规则,了解国际项目在我国对外发展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提升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情怀和全球胜任力。同时,也为增强我国对外影响力,提高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2017-01-10.
[3]陈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5):24-26.
[4]笪步源.“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下的水利院校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2):12-13.
[5]清华大学校团委实践部.在清华看遍世界|2018年学生社会实践联展等你来看![EB/OL].https://mp.weixin.qq.com/s/MMR2P3RA49xamqZ0qe-Fhw,2018-10-25.
[6]吕光洙,徐榛璐,宋官东.试析美国教师教育国际化——以印第安纳大学海外实习项目为个案[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10):64-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