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与体育达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和矛盾,有些学校已经出现了只重视体育达标,忽略体育教学的现象,这种情况是当前各个学校将体育达标中的考试成绩与学生升学就学选择优秀班级相挂钩的不合理的现实反映。如何让体育日常教学与体育达标测试中的锻炼得到合理的解决,如何实现学生体质素养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体育达标测试与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平衡,成为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变革的关键出发点.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之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达标;体育课程;体育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杨明.体育“达标”与体育课程教学的关系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39):132-134.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Reaching the Standard”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YANG Ming
(Hainan Software Vocational College,Qionghai,Hainan)
Abstract:In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there are obvious conflicts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and some schools have appeared.The phenomenon of only paying atten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ignor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an unreasonable refle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various schools link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tandards with the students'choice of excellent classes when they go to school.How to make the sports daily teaching and exercise reasonable solution to mark in the test,how to realiz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students physical training test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s,become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change the key starting poin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ystem aft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hope to be able to help in sports teaching.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standard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渡的重要节点,体育教学作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学课程之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体育教学存在一个矛盾点,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全面下降的趋势,根据教育部《体质调研》对全国大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抽查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每况愈下,力量、速度、爆发力等各项指标与西方国家同龄阶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扭转这种对全民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带来重大负面影响的局面,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旨在通过体育课堂的针对性达标练习和测试来强制性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综合素质。学生们天性爱玩,爱运动,本身是很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然而这种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中对特定体育运动项目的爱好和兴趣,让很多学生开始不喜欢上体育课,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开展体育课,为了让孩子达到体育测试标准,让孩子机械枯燥无休止地进行与测试内容相关的项目,当学生们带着抵触情绪上课的时候,即使花费再多时间进行强制性的教育,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一些带有趣味性的,能够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由于时间,场地的限制,被很多学校主动放弃了。这样的体育教学既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又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教学兴趣。因此,如何实现学生体质素养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体育达标测试与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平衡,成为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变革的关键出发点。
一 体育教学与体育达标概念阐述
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课程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教学,以实现增强身体素质,陶冶道德情操,锻炼意志品质等目的之过程[1]。体育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仅是影响外在肌肉的力量强度大小和身体匀称性,骨骼发育的完美型,内脏器官的健全性,而且还包括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最终推动学生整体从外在的生理,到内在的心理得到科学、全面、健康、有序的成长。第二,体育教学本身应该愉悦轻松的,教学的过程应该不以成绩为导向,而是以学生过程的积极参与,情感的积极体验,个性的独立解放,同学关系的和谐相处为导向。第三,体育教学要强调体育运动的工具属性,通过学习体育技术达到发展体育爱好和专业知识的目的,推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意识培养,体育精神塑造的形成。
体育达标是用分数量化的形式将体育成绩纳入学生综合学习成绩,展现学生全面性综合性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不断根据学生整体学习发展情况进行调整的反应,体现了教育部门对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关心和重视的责任意识,为的是扭转当下学生身体机能不断下降的严峻现实[2]。体育入学考试制度是中国独特的学校体育评估制度,体现了中国应试教育的国情,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判学生通过学期内的体育学习之后身体各项指标能否符合健康标准的客观依据之一,其适用范围涵盖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阶段。《标准》主要从身体外在生理形态如身高、体重等;身体机能如力量、速度、敏捷性、肺活量;身体素质如耐力状态、反应状态、爆发力状态等三个方面来通过具体的体育测试项目来量化评测学生的体质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基本上每年都会根据该学年的体育达标运动项目进行一次测评,并计入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中,这是评估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体育“达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相冲突的现状
(一)体育“达标”提高了体育工作的地位,却降低了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在实施体育“达标”之前,学校体育工作一直以来都不被重视,只是当做学生放松身心的形式之一,而且经常成为其他课程无偿征用的公共时间资源。在关键时间段(在高中和大学入学考试期间),一些学校不开设这门课程。在体育“达标”实施之后,由于体育“达标”测试也成为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关系孩子能够顺利毕业升学的科目之一,这门教学不仅引起了学生父母,教师和学生本身的关注,更让学校不敢随意违背教育部门关于体育教学的规划和要求。然而,一些学校因为体育“达标”测试结果水平成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依据,这导致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只抓体育“达标”的训练项目,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精神和能力等培养,这就会导致学生机械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容易陷进单调重复,无聊无趣的学习氛围中,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二)体育“达标”是体育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缩影,与《新课标》理念相背离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体育“达标”模式能够让体育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优、良、差的等级评定上升为具体的量化标准,强制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具有客观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片面追求体育分数,会增加学生体育学习的功利性,让应试教育的学习行为同样应用在体育教学之中。而且,体育“达标”的考试时间通常都比较固定,考试的方式也会以抽查的方式,比如一般是从田径、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俯卧撑等测试项目中随机抽取进行,导致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们为了考一个好的成绩,会重点进行测试项目的锻炼,而这些测试项目都属于最基本的身体训练形式,对学生的综合体育技能提升其实有限,尤其是一些竞技类运动项目的人为排除,不仅与《新课标》中关于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们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目标相背离。比如有的学生为了考取好的学校,在体育学习中会临时抱佛脚,突击加强自己在体育“达标”中弱势科目的联系,这样,体育课堂教学原本丰富的内容已经演变为旨在“加强考试”的“训练班”[3]。体育“达标注重体育素质,轻视体育技术教学,追求得分率,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趋势,显然与素质教育通过体育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一致。
(三)体育“达标”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比例的增加不利于立德树人教育之效果
体育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竞赛、测试来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二是通过球类集体性运动来提升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三是体育活动把自身特长体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心情,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加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学生在参与多项体育运动项目中,在经受挫折与失败的磨砺中,学生会产生乐观、满足等的情绪体验,在体育活动中充分感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向上的情感倾向,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些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范围内的积极作用彰显了体育教学对其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三 体育“达标”与体育课程教学关系梳理策略分析
(一)要分清体育“达标”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达标”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共同点不是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体育成绩,而是最终推动学生综合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在体育课堂中应该是体育教学包含体育“达标”相关运动项目,老师要把体育达标测试项目当做一种提升学生基本体育素质的运动体系在整个学期中坚持贯彻下来,比如在每堂体育课的前10分钟将其作为体育达标项目作为学生的热身运动,然后每堂课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新课标》中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下去。老师切忌不能本末倒置,用基于达标测试的项目来代替体育教学[4]。
(二)要突出体育老师的影响力
由于体育教学是在课堂外进行的,学生分散性比较强,这就需要发挥体育老师的组织作用,领导作用和教学协调作用。首先,在体育达标测试中,体育老师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们一直同仁,不能有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另外体育老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花在扎扎实实向学生们进行体育项目运动技术教学,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爱好,不同特长来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对于女生可以教一些技巧性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排球等,而对于男生则可以从球类出发,分成不同的小组来塑造相关专业的体育技能[5]。总之,体育老师要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爱好,让学生掌握体育一技之长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而不是一味地进行体育达标项目的拉练。
(三)要加大体育教学理念创新研究
体育“达标”创建的出发点不是用体育成绩来筛选学生的优劣,而是希望通过这种严格的方式能够让社会主义未来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脆弱的体制得到改观。虽然在应试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各种学科习惯性使用的模式,但是我们要不以分数论高低,要以对学生未来有利的长远眼光来看待。那么如何走出成绩和分数绑架体育达标教学模式呢?那么就应该既考虑体育课程教学中传授运动技术的诉求,也兼顾体育“达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将体育课程教学与体育“达标”在内容上统一起来[6-8]。
四 结束语
体育达标和体育教学都包含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两者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缺一不可,但是学校和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体育教学为主,体育达标测试为辅的关系,切不可在平时把体育达标当做唯一的教学内容,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始终围绕《新课标》中的宗旨来进行。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升学生体质素质和增强学生体育素养相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江元.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学园,2017(18):95-96.
[2]李昊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2017,16(16):143-144.
[3]李真军,戴东辉.基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32-133.
[4]高峰.新版标准下学生体质状况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改革走势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3):145.
[5]蒋佳妮.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体育保健课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6):56-57.
[6]刘鹏.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7):245-246.
[7]王国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延伸与学生实践平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3):118-119.
[8]曾盛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走向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91-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