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叙事教学理念下,教师通过“去专家化”的心态,以“故事”为媒介,合理设定教学活动,营造情境,以角色扮演、分享、见证等方式去贴近学生。叙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心态的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深化理解,这些需要在一定的时间与教学活动空间范围内不断地磨练与实施。
关键词:叙事教学;审计学;最近发展区
本文引用格式:王春兰.叙事教学理念下《审计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5):100-102.
The 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 Audit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Narrative Teaching
WANG Chun-lan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Abstract:Under the concept of narrative teaching,teachers keep a de-expert mentality in mind,use stories as a medium,set up teaching activities reasonably,create situation:role-playing and sharing witness to get close to students.The ke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narrative teaching lies in the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teachers’and students’mentality,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iculum content.These need to be honed and implemented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within the spac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Narrative teaching;Auditing;Recent development zone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审计工作在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审计学》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线,讲述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审计过程、审计目标与审计取证程序等。学习中需要学生有较综合的知识储备,如果前期会计学、财务管理、税法等基础课程掌握不牢,会极大地影响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由于专业入门课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习本课程时难度较大。这里并不全是《审计学》的内容有多难,而是在一开始学习时,学生有了抵触的心理,有会计难学、学不会的负面自我暗示,加之缺乏师生、同学间的沟通,课外时间不能有效利用等情况,社会现实对人才的需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形成矛盾。
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审计学》的教学组织活动,既消除学生在学习时的自我阻抗心理,弥补前期基础的不足,又学习了新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情操?实践发现,引入心理学相关知识,采用叙事教学理念,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拥有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在教学定位、理解学生、师生沟通、有效传授知识等方面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叙事教学的概念与应用现状
叙事,简单来说,就是说故事。世界上叙事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各异,以几乎无限的形式遍布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1]。今天,人们对故事的兴趣依然未减,由对故事的兴趣发展出一门日益兴盛的学科—叙事学以及形形色色的叙事理论。难以计数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对故事和叙述有着浓厚兴趣。到2O世纪8O年代,叙事学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2]。
叙事教学成为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外语教学。熊沐清教授阐述了他的观点:“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将教学的某一过程及教材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的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语言学习情境,充分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力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3]。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主题搜索“叙事教学法”,共搜索出84篇论文,其中叙事教学法多集中应用于英语、汉语言、护理、思想政治、历史等课程的教学中,叙事教学应用于专业课教学的还比较少见。如何将叙事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的教学实践,笔者在实务中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借鉴与尝试。
三叙事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鉴于叙事教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可参考的范本较少,笔者在实践中借鉴了一些著名的叙事心理治疗师行之有效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在这里做以下归纳。
(一)迈克尔·怀特的叙事治疗理论
在心理治疗领域,后现代叙事治疗创始人之一澳大利亚的迈克尔·怀特,在实践中受维果斯基的学习发展理论影响,发展出支撑性对话,将其理论推广到叙事治疗的各个阶段[4]。
维果斯基主要对儿童的早期发展感兴趣,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强调学习不是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社会合作的结果。他观察发现,在社会合作中,儿童的学习方式受其监护人以及其他更老成的同龄人的影响,从他们已知的和熟悉的状态,从日常的成就向他们可能理解和可能实现的成就状态变化。这个学习中跨越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跨越这个空间是个重要的任务,因为这要求儿童从自己直接的感知中抽离。
他认为,整个任务不是儿童可以胜任的,因此要将这个任务分成几个小步骤来做,孩子的监护人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负责“建构阶梯”,帮助孩子完成发展。这种“建构阶梯”鼓励孩子开动脑筋、运用想象,以完成其学习任务,而不是要求孩子完成不能达到的目标,使孩子感到疲惫和挫败。
维果斯基认为,这种改进的“启发式”教育可以是儿童的认知脱离自己所熟悉的、直接感触的事物,从而形成“联想的链条”,建立与本来在他们的世界里面混沌未分的事物之间的关联。他将这种发展定义为“复杂式思考”,这种复杂式思考为儿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概念的发展为人们管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了基础,有目的地影响自己的行为,在自己的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事物的发展、解决问题。
虽然维果斯基主要研究的是儿童早期发展,迈克尔·怀特认为他所提出的关于发展和学习的研究结论,可以推广到任何阶段、任何年龄的群体,其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发展有效的治疗实践。
(二)吴熙琄后现代思潮下的叙事教学理念
台湾吴熙琄老师将叙事疗法带入台湾、带入大陆,作为将叙事疗法在华发展的第一人,她认为叙事治疗原本是在治疗领域中的实践性思维,但因为其在教育界的培训、顾问和督导的工作,体会到叙事教学的运用很值得推广与创造。叙事非常珍惜人们的故事,从更宽广更多元的视野[5],看到故事的被说与被听,就可带来很多的流动与可能性。当人们受到叙事的影响再去教学时,开启的教学空间就会很不相同。吴熙琄让教师思考如何邀请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能有机会表达对学科的感想故事,包括:质疑、问题、喜欢、不确定,和别的学科的连结、矛盾等,创造一个多元声音可以同时被听见的教学空间;在分享、讲述许多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看到学生的想法和反思也是同等重要、有价值、被尊敬的;思考如何创造去专家化的教学环境,反思学科的知识是否压迫学生的声音,相信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与专家;教师陪伴学生探索适合学生本身的学习,如何贴近学生的脉络去开展教学工作。叙事教学会带动学生更多的创意、信心、动力和参与感,因为学生会在此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建议老师们试着带着这些视野进入班级去教学。
四《审计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
《审计学》实践性较强,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本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分为:审计理论与实务两大模块,其中审计理论部分涉及的知识点通过讲授、案例分析来理解掌握,实务部分通过对企业的审计模拟与作业来掌握。
传统教学方法下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把事先组织好的教学内容,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再经过学生反复、机械的练习从而逐渐掌握知识[6]。学生学不会一般认为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引起。借鉴叙事心理治疗的做法,笔者在课堂教学组织活动中尝试以下改变。
(一)教师降低讲课语速
传统意义上的“叙事”是指一种话语形式,而随着叙事研究向各学科深入,现今的“叙事”概念已扩展到非语言层面,泛指一切人类行为。一个人的举止、面部表情、姿势、手势和其他动作都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有关他情绪和思想的线索。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对他人的理解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言语信息。权威研究表明,只有7%的沟通信息来自口头语言内容,另外37%来自于语音语调,其他的55%都是来自对肢体语言的感知[7]。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于要传授的知识性内容上,更应关注传授知识的方式。其中,语速适中甚至放慢,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接受专业词汇时有一个理解、接收到的过程。教师也许已经是多次授课,对专业内容相当熟悉,但学生是第一次,也许是唯一的一次学习这门专业课的机会。放慢语速,看似不起眼,但事半功倍,能让学生容易焦躁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课堂教学活动范围的重新设定
《审计学》教学活动中借鉴“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于确立教学活动的区域上,既不可一味迎合学生、在学生现有的低水平上重复;又不可过高,一味停留在课本的理论知识上,使学生觉得不可触及、提前放弃。教师要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关注到学生的状态,教师搭建框架与阶梯,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来,一步一步地与学生一起学习、陪伴学习,在“最近发展区”内共舞。教学活动范围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教师教学心态的调整
将学习的主权归还给学生,不是事无巨细地包办学习上的一切;贴近当时学生独特的文化,愿意去看见学生不在主流文化框架认可下的闪光点故事,以去病理化、去专家化的心态从事教学活动;老师愿意去检视自己原来对学生和当老师的期待,允许教室里学生多元的声音存在;教学活动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不是教师单纯为完成教学任务去教学,而是为学生理解、掌握、转化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形”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法上的多样与灵活
通过使用影视、音频等多媒体资料,通过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尽可能还原审计工作的原貌,对真实工作场景进行演示,让学生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践机会;划分学习小组,到讲台上陈述,对于一些可以演出来的教学内容,一个或几个同学,同组或组间结合,甚至老师也可参与其中,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台下倾听的学生书写反馈,形成见证人团队,在倾听与观察其他成员展示小组活动的成果时,从多个角度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循环、深入地探索。
课堂中已作为角色扮演的案例有:南海公司案例、毕马威与施乐公司案例、普华永道与外高桥审计案例等;以内部控制的环节为例,销售与收款循环中角色可以划分为:接受订单、批准赊销、按单供货、发运货物、开具发票、会计记录、收回货款、坏账准备提取、冲销坏账、销售退回与折让等;采购与付款循环中角色划分为:请购、批准、验收货物、储存、编制付款凭单、付款、会计记录;货币资金中的角色可分为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出纳员等。在对以上角色的展示中,加入两名注册会计师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从而完成学生对审计过程与程序的理解。角色扮演结束后,请每位学生分享在此中的个人体验,未参与的学生作为观察员分享所看到的。
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共同演练,教师反思多年的教学[8],可以说以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也没有感觉,为考试而学习,考试完不知道学习了些什么。
叙事教学,通过立体化的方式,让教师知道学生懂与不懂之处,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什么?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打开自己?将审计程序与会计程序、经济业务及其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有层次地展开,对众多的人物角色如:董事长、总经理、各部门经理、注册会计师、投资人、债权人等有所感知,分清会计与审计。以上这些,需要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审计活动有真正的理解与把握,而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文字的解读上。
多年的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让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情境,叙事教学创造空间邀请学生不同的声音出现,允许学生质疑学科知识,相信学生是思考自己学习的主人与专家,对学生影响非常大和深远。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情绪处理能力与沟通能力,教师的情商、内在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磨练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付昊.论叙事教学法[J].卷宗,2015(7):162-162.
[3]熊沐清,邓达.叙事教学法论纲[J].外国语文,2O10(6):104.
[4]迈克尔·怀特.叙事疗法实践地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5]吴熙琄.熙琄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长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6]王惠,曹课兴.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叙事教学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5(1):82-85.
[7]罗伯特·博尔顿.人际关系学—如何保持自我、倾听他人并解决冲突[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8]刘秋成.叙事教学法视域下英语教师叙事意识的培养[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5-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