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期下环境专业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初步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6:10: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立足于目前环境专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以高职高专院校中环境专业开设的课程为例,就新时期下环境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践过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初步探索了新时期下环境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内发展的趋势及改革的方向,旨在促进环境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新时期下环境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得以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叶舟,等.新时期下环境专业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初步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5):93-95.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

YE Zhou,LI Chao

(Materi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u Anhui)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ajors at home and abroad.Taking the courses offered by environmental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examples,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pth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majors in the new period.And initially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form direction of environmental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aim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environmental major courses.It also provides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New period;Environmental major;Teaching model;Reform and innovation

一 引言

环境工程一词在欧洲最早由美国环境工程学会(AAEE)定义为“应用工程原理进行环境管理,以保护人类健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并改善与人类生活质量相关的环境”[1],该定义也强调了环境专业知识教育的广泛性及学科交叉性。美国环境工程协会(AEEP)在1984年就已经统计过在美国约101所大学设有环境工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2]。日本某些高校为使学生的教育和研究内容适应社会需要,于90年代对环境专业原有课程科目进行了更新与重组,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环境部门用人单位需求最大的是具有广泛技能而不是仅具有某一特殊技能的毕业生[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明确强调将“生态”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明一道列入我国的五位一体发展规划中,至此,我国将环境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各领域建设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日益提升,助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进而对环境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据2012年相关材料统计,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中有308所院校开设了环境类专业,而高职院校中有297所开设类似专业。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因培养目标不同而体现出它特有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实践性[4]。

环境专业在我国设立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办学基础差、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等劣势[5]。但是就局部小范围来看,环境专业在高校里发展还是较快,但是在教学与实践方面仍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探讨解决[6],本文也旨在以高职院校环境专业教学与实践过程出现的突出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对问题作出分析并进行深层次探讨,以期为新时期下高职高专院校环境专业更好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 新时期高职院校环境专业教学及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布局


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环境专业师资队伍布局未尽合理,基本表现在年龄、性别、学历及职称等层次上面,可能原因是环境属于新设专业,归口院系在教师人员配置上未进行及时安排与分配;传统的“教授治校”可能更偏向本科及更高层次院校,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止于仅对教师在高校教师专业技术系列职称评聘上进行考量。

\

 
(2)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安排

课堂讲授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专业课的主要方式,这种授课模式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传统课堂浇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最终无法实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目的;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水十条”颁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湖(河)长制”等相关政策的实施给传统环境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要求和改革方向,目前环境专业所授内容大部分侧重于污染物的检测、控制及削减上,已无法匹配大环境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然也无法满足当前流域环境治理的需要。

(3)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及技能提升

当下,稍多高职院校教师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之外,尤其在取得较高层级职称之后,不再进行其他途径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提升,这会导致个人教学素养与所授专业脱节,长期会产生“师生矛盾”;多数教师在环境专业教学及实训过程中仍在沿用前人的成果,缺乏属于自己研发的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自我创新能力及进取精神明显不足。

(二)实践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实验课程配置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外在因素影响仍然陷于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思想。虽然课程设置中安排了实验课教学过程,但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难以与教学过程相匹配,一些专业的实训基地的设施只能停留在理论验证或操作演示上,匮乏的教学资源也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使得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要求层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2)专业实习环节的设置

高职院校实习经费较为有限,而且大多数企业认为学生实习过程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正常工作的开展,也鉴于考虑学生实习过程中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相关对口企业也很少给予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工作的支持。这样一来,经费的匮乏与企业的顾虑导致高职院校专业实习基地数量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实习内容较为单一,无法达到人才方案中所预期的培养目标。

(3)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安排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多数情况是以老师选题为主,学生处于极为被动状态,可能会厌倦研究课题,从而无法真正提升个人的专业基本素养。而且,一个老师面对的是多个学生,在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面无法做到精确定位。部分青年教师可能因为经验缺乏,凭空捏造题目,导致毕业论文(设计)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很多老师甚至沿用前几年已研究过的陈旧课题,致使课程设计对学生的锻炼目标难以实现。

三 高职院校环境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吸引力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相关专业知识点进行优化与整合,突出重点、强化难点以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同时加强不同地貌形态的湖泊、河流、沟渠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合理处置、土壤污染安全防范等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技术的教学。将现有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改革成以课堂讲授、问题讨论和探索性学习综合教学模式,其中课堂讲授为主,问题讨论和探索性学习为辅,严控教学时间,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完成相关章节和内容的讲授任务后,按照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形式分发给每组成员。通过小组协作寻求问题答案,小组成员推荐一名组长以PPT形式完成结果汇报工作[7]。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强化学生专业素质

制定“混合制”教学方案,教师队伍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系列职称,职业院校应该考虑到技能的要求,院系教师队伍要配置工程系列职称及相关技能等级人员,如工程师、技师等。各兄弟院系教师间要进行合作交流,共享相关成果。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能力的提升,学校要给学生设置一些创新型专业项目,学生可以自建队伍申请项目,选取导师作为指导,并尽量在自己独立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结题工作,最终以成果的形式汇报至院系或学校科研部门。

(三)实践实训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合实际需求

实行“导师制”,传统模式下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一对多)现象显著,导师的精力和实际情况不允许,新形势下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不仅注重理论素养的提升,更加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7]。强调互相监督,导师与学生间进行互评,且互评结果可作为本年度教师职业能力提升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论文的选题也是尤为重要,改变传统选题方式,本着学生自主选题为主,教师选题为辅的原则,教师起到监管把控的作用,规避传统思路,拓宽选题角度,根据不同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选题,比如继续深造人员可以选择偏理论研究方面的题材、直接赴企业就业人员可选择偏实践操作方面的题材、对相关领域尤为感兴趣人员可选择自己兴趣领域进行研究,但是原则不要超过所学专业范畴。

院系要拓宽实习渠道,提高实习质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岗位实习,要以轮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锻炼,让学生们了解甚至接触到每个工艺流程,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各阶段工艺流程、污水中控平台操控方法、废水各项指标的监测方法、废水处置报告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等流程都要熟悉掌握。

\

 
(四)结合区域特色开展专业教学活动,提高生活契合度

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且河湖众多,地表、地下水污染、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密切关注,尤其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极为显著。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已逐步扩散到流域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领域。结合这一现实背景,需要在环境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环境治理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家政策、高校教育和产业发展三者之间内在联系[8],紧密结合我国和区域目前的污染控制行业热点问题与前沿技术,对课堂知识加以有效补充与拓展,有效保持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同时,应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鼓励专业课老师赴企业、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8],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方法。如定期邀请环境专业大咖、学术带头人、企业优秀员工、优秀毕业生等相关人员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院系学术委员会要定期开展学术大讨论活动,讨论可涉及到理论研究、工程运用等各相关专业应用领域,利用此项活动渲染专业学术氛围。

四总结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新时期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教学只有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特色,结合当地区域发展情况,实时对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过程进行改革,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环境专业的办学水平[9]。根据高职高专育人核心理念,培养出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新时代技能型、应用型环保人才。

环境专业是我校适应“生态文明”及“绿色环境”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一个应用型专业。笔者根据环境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结合其他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环境专业作出新思考,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改革方案。对环境专业课程体系剖析及对实践实训教学过程的探讨和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在环境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探索与完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新时期背景下专业建设要求和易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更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加强环境专业国际化教育,始终做到与国外优秀资源进行交流与共享,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环境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沈耀良,黄勇.欧洲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J].高等建筑教育,2001(04):72-74.
[2]庞天海.美国环境工程教育动态[J].环境科学动态,1988(02):30-35.
[3]赵丹,沈耀良.日本和德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介绍[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01):57-60.
[4]王世娟,彭波.高职环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坛,2012(05):17-18.
[5]张旭红,崔玉静.我校环境专业发展的一些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报,2006(04):19-21+18.
[6]汤波.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江西化工,2013(01):62-63.
[7]董亚荣,陈婧,金泥沙,等.社会需求驱动下环境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策略探讨[J].科技风,2017(10):123.
[8]王龙飞,李轶,牛丽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概论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15-17.
[9]陈萌山.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建设进入新时代[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1):7-9+2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