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升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中,需要致力于培养和加强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其能够获得更加完备的专业素养,进而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新时代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优化培养分析,能够使其发挥更加有效的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李秀馨.新时代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J].教育现代化,2020,7(40):35-37.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of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in New Era
LI Xiu-xin
(Linyi Normal School,Dezhou Shandong)
ABSTRACT:With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there ar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In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new era,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with complete professional quality,who may play positive role in future work.This article analyzes professional quality optimization training of preschool normal students in new era,to display theie effective value.
KEY WORDS:New era;Preschool education;Professional quality;Training
切实有效的加强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在投入工作中能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效规范。这不仅能够促使学前教育师范生自身得到一定的优化和提升,并且可以实现我国教育的综合化发展。
一 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的误区
目前许多的师范院校对于学生的师范教育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进而阻碍其良好的发展。这种形态表现为师范院校将重点发展放在培养型的学前教育教学上,都是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这就造成了与实际目标具有一定的偏差,因为大多数的师范生毕业所从事的都是幼儿园的工作,然而这种导向形的教育教学会促使学生无法获得专业知识的有效深入,并且难以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培养师范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时,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充分的考虑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来提升其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只有切实把握人才培养的合理定位才能促使学前教育发展出更具价值的形态[1]。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欠缺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我国这方面制度也未做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导致我国诸多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安排上会有一定的问题。其过于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理论性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课时明显不足,受办学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便院校设置了专业技能培训课程,但整体的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在这种形态之下会使得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教学一定的下降。对于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以此来提高教学的优化目标,如果不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提升和完善来适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有力培养,便会促使其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我国各大院校针对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并且通过完善和调整来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表现在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无法做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能力的相互结合,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得师范生在入职后难以获得更高标准的专业素养,进而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优化发展。
(三)学生基础不够扎实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基础知识培养欠缺一定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难以在就业后发挥其优势作用。受到高职院校生源扩张的影响,师范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无极大程度提升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难度。并且有部分学校放弃了对师范生入学前期的基本素养测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专业素养的不完善,进而使得教师在展开学前教育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学中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可以说基础知识是学前教育师范生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切实有效把握基础知识的储备才能促使师范生进一步的参与学习并且掌握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方法,以此来实现服务学前教育事业的终极目标[2]。
二 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多方面有效的途径来进行改革,促使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得到财力、物力、人力等各个方面的支持,但是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其可以有效的发展必须实现学校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着有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要求有关教师要做到相关的重视并科学合理的分析其问题欠缺来进行有效的解决,加强对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重难点课题的研究力度,将一些先进的核心技术和成果引入到教育过程中。除此之外关于我国要积极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行之有效的避免课程体系的欠缺以此来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工作是一项意义非凡的事情,因此需要不断的强化措施促使其能够散发出更具价值的形态[11]。
三 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丰富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的内涵
要切实有效的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这就需要教师要积极合理的探索和实践,促使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专业知识的应用。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充分的考虑当下的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态势和岗位教学要求,对原有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得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相互融合,进而产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其次,需要重点构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内容加强比如:绘画、跳舞、弹琴、观察幼儿等基本技能,也可以充分的把握当下的整体教学发展趋势,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使得其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有效的培养师范生的活动导入和组织能力,为师范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和实训的机会,通过熟练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引导技能、衔接过渡等因素来切实提高专业技能。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技能课程设置,以强化师范生专业优势并突出课程特色增加师范生突出的专业优势和特色[3]。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其属于幼儿的启蒙教育是整个教育教学的重要开端,因此具有这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师范生要想获得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必须行之有效的做到自我眼界的开拓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促使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前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师需要在加强培养的过程中提倡学生思维的发展,并有效的让学生成为学习当中的主体,促使其能够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练习为以后的教育工作任务奠定一定的基础。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来进行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在这种丰富素材的直观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并且教师也要注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吸收和借鉴有价值的学前教育培养计划,促使师范生能够对本专业有更加综合全面的认知和感悟。并且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情景教学,并引入诸如翻转课堂微、慕课、微课等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师范生在良好的体验过程当中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切实的案例,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实践来解决,使学生更好的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技能,以此来促进其在学前教育中的专业素养发展[4]。
(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课程同实践课程的发展
在不断优化我国学前教育课程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要进行切实有效的课程构成设定促使能够培养出更具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高校可以积极展开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学、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理论课程等内容的综合学习,并且有效的加强师范生的语言教学使得皮在数学教育、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当中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教师要积极有效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学习的实践课程,促使其在自我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中能够加强专业素养的优化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是能够积极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基础点,因此其必须行之有效的成为师范生所关注的重点。教师在知识教育之余也要积极培养师范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客观、公正姿态来对待每一个师范生,加强对其心理和学习、生活的关注,从实际问题出发来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指导,使每一个师范生都能够保有良好的心态。也可以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贯穿师德师风的培养,引导师范生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使得其能够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并且具备高尚的品格,以此来促使学生树立学前教育从业的良好精神财富,使得师范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效果。这种有效课程的开设,是积极的提倡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其在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当中构建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积极创造、努力开拓、不断优化属于自我意识良好发展的专业素养储备[5]。
(三)创新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
受到传统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师范生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和敬畏心理[6],虽然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固有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按自身的课堂活跃度相对较低,且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仅会使师生关系逐渐僵化,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基于此,教师需积极的进行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引入,充分考虑师范生的兴趣倾向和学习诉求,不断的丰富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形态来不断加强师范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促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掌握专业知识的特色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媒介形式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实现有效的参与和直观的体验来获得更多的专业素养储备[7-9]。此外,教师可在原有的教学体系当中导入小组合作学习,以分层教学为核心和指导,科学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构建良好的学习竞争和比赛,也能让竞争意识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得师范生在培养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中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实现这种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形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展开系列的活动,让师范生在绘画展览、手工制作、教材设计比赛、自编舞蹈、故事演讲等多方面,来加强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使得其获得良好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此来不断优化整个教学的氛围。这种创新模式的有效发展能够致力于打破传统模式下教学的单一性和固化性,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专业学习效率[10]。实现优化课堂的参与度,来提升师范生良好的专业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需要通过良好的模式创新和建设促使学前教育师范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必备的专业素养,使其在努力践行不断发展的今天发挥出更具意义的形态,促使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7]。
参考文献
[1]张慧丽,亚力坤江·艾思格.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专业认同现状调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105.
[2]张鹏,蒋荣辉,何为.基于扎根理论的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8(4):48.
[3]张鹏,蒋荣辉,何为.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要素构成与培养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1):45-50.
[4]李娜.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4(10):122-123.
[5]张燕子.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探索——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57-58.
[6]张晓同.论学前教育师范生现代法律素质的培养[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51-53.
[7]李宁婧.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192-193.
[8]李玲,蔡永辉.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素养内涵及培养途径——基于STEAM视域[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6):80-83.
[9]许倩.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171-172.
[10]张鹏,蒋荣辉,何为.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要素构成与培养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1):39-44.
[11]于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问题与对策[D].鲁东大学,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