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公安高等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5:36: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公安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最根本的落脚点就在于资助育人,以此来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国来说,目前在资助育人的相关体系还比较完善,而且此项工作的开展也显现出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总体上分析,其作用力有待加强,然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资助育人效用的全力发挥,推进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围绕新时代公安院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参阅者提出修改意见。主要针对各大高校能够充分发挥出资助育人的功能做了明确说明,有效地把困和智的帮扶融合起来,并且建立了集国家和学校以及社会与家庭四位一体的发展资助体系,旨在能够实现无偿与有偿资助的有效融合和显性以及隐性资助的有效统一,促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这样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公安高等院校;资助育人;公安铁军;感恩;自信心

本文引用格式:张恩军等.新时代公安高等院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42):88-9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Subsidiz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ANG En-jun,LIU Luan-jing,ZHANG Yi-ran

(Beijing Police College,Beijing)

Abstract: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support and educate people,in order to achieve 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For our country,at present,the relevant system of support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relatively perfect,moreover,the development of this work has also shown a certain degree of effectiveness,but overall analysis shows that its force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However,in order to be able to further realize the full pla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ubsidizing and educating people,and to advance the wor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subsidiz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police colleges in the new era,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This paper mainly makes a clear explanation for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ntribution and education,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help of poverty and intelligence,and establishes a development funding system that integrates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country,the school,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aiming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free and paid funding,and the effective unifica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funding,to promote a virtuous circle of“solving difficulties,educating people,becoming a useful person and giving back”.

Key words:public securit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support and education;public security iron army;thanksgiving;self-confidence

一 新时代下公安院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

(一)思想引导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明确阐述了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大学时期往往是公安院校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那些公安院校的贫困生来说,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党和国家的关爱,那么在解决学生当中的实际性问题的时候,公安院校的思政工作者可以借助对应的资助工作平台,充分融合爱国和爱党教育在一些实际性问题当中,从而进一步深化贫困学生有关党和国家的理性认知,也可以同时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

(二)心理疏导功能

对于那些贫困生而言,在他们身上容易发生抑郁、自卑等情绪问题,而且介于心理压力大的缘故,很多时候也都是独来独往,从性格上往往也都会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敏感。公安院校设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那些贫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学生在参与一些勤工俭学实践活动的时候会拥有更多的与外人接触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扩大交际圈,而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处理事务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学会各种交往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借一步可以将步子迈出那个狭窄的孤独自卑的心境,为今后从事公安工作,服务百姓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品格塑造功能

对于一些公安院校贫困生来说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塑造他们诚实守信以及自强不息的品质品格。而提及诚实守信则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对贫困学生的资格认定以及学生助学贷款的还款环节。提及自强不息,则是将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勤工助学上面。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必须要在勤工助学的过程当中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受到任何影响,借助课余或者是休息的时间参加一些校外体力或者脑力劳动,而在这当中同样要求学生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 公安院校资助育人所面临的问题

(一)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


是不是可以进一步使资助工作有效落实到位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往往和公安院校的资助政策的宣传脱离不了关系,假如这方面工作做的不到位,那么它所表现出的功能就会大大减弱,结合目前公安院校此项工作开展的情况来分析,对于资助育人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开展的规范度还不够,并且缺少对应的保障制度。而在部属院校有关这方面的宣传绝大多数也都仅仅局限于一些政策性文件的通知,不具备具体的知识体系讲解,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其所涵盖的知识面也都比较小,没有借助全国资助系统的相关政策来完善公安院校资助体系。

(二)公安院校资助金来源形式单一,资金有限

当前绝大多数公安院校的资助金都来源于中央或者地方政府(预算),虽然最近几年许多企业在这方面工作中的资助力度也有所增加,但始终都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外,介于很多企业和个人对教育投资了解的不够深入的缘故,他们看不到其中的收益,也就自然不了解教育投资内化的优势,这对于教育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极其不利。

(三)贫困认定程序不够科学,还需进一步完善严密

公安院校贫困生申请资助金的基本程序为:书面申请——生源地民政局或乡镇政府盖章证明——班级评议——上报学院——学院审核——公示结果——上报资助中心。但究竟学生开具的证明是否属实却无从查证,这也降低了贫困学生申请具体情况的真实性。再者比较难以判定贫困生的贫困等级,介于各个地区发展状况不同的缘故,一般城乡之间的差异都比较大,而且无论是家庭收入或者是消费状况等各方面均存在各种差异性。对此,想要判断一个家庭究竟是贫困、特困或者是困难也还需要一个标准体系。

(四)受助学生态度消极,育人途径狭窄单一

公安院校一些贫困生养成了“等、靠、要”的不良习惯,一些受助学生态度消极,不仅没有感恩心理,更是将自己的“贫困”当成拿钱的金招牌。所以,他们习惯了依靠国家和院校的资助金额来生活,不愿意付出努力和行动去寻找摆脱贫困的途径,年纪轻轻却活的毫无斗志,过得如同只求吃喝的老人一般。据研究调查表明,公安院校出现过学生找理由,找借口不进行勤工俭学的案例,其真实原因是因为“勤工俭学太辛苦了,反正院校有资助,饿不死,何必那么累呢?”所以,公安院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资助到了位,育人工作却没有做到位,资助和育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此外,一些公安院校的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害怕麻烦,经常将资助工作等同于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工作,其对贫困学生缺乏深入了解和调查,资助工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最后,公安院校的育人途径也不够全面,其育人工作的内容多是知识竞赛、主体班会、演讲比赛等,育人内容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时代精神,其育人功能难以全面发挥,学生的兴趣也相对较低。

三 公安院校资助体工作如何创新模式

(一)着眼于联动协同的信息实效确认


1.采取多方联动的方式保证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学生递交上来的资料信息逐一与学生进行谈话,充分调动学生管理干部的主动性,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另外,从申请人的同学以及身边的朋友当中了解该名学生的消费情况。再者前往学生食堂查看学生在学校内的伙食情况。最后可以以电话连线的方式对相关的部门进行连线,了解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

2.利用互联网加强信息管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当前有关公安院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都是在各公安院校内完成的,依附的一些基本的资料也都是由学生所在生源地相关部门开具的证明,这当中仍旧存在各种不足和弊端。然而倘若要在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区、县资助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建立起全国性质的贫困学生数据库,并且数据库的管理范围以及管理内容中包含学生的家庭状况、日常消费情况、困难情况、诚信贷款以及诚信消费等这些内容均纳入到此项工作的范围当中。依据国家方面发布的相关有效性执行标准,需由相关民政和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贫困情况进行甄别,进一步确定各个学生家庭状况的贫富层次。这些数据会联合数据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联网,为各个高校以及资助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依据。如此,公安院校方面也可以建立起将定量和定性有效结合起来的学生家庭困难情况认定指标体系,促进此项工作进展效率以及质量两个方面的共同提升,同时又实现了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科学化,尽可能地杜绝出现或发生虚报申请材料的情况。

\

 
(二)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1.在精神上给予学生鼓励,重视扶“志”


由于贫困生家庭困难、经济不周或者是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环境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的缘故,他们的性格都比较沉默寡言,一些学生甚至出现自卑心理现象,这些问题都会很容易造成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当中必须要特别注意到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提升,教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突破自我,接纳自己,要学会主动去适应这个社会,而并非等着社会来迎合自己。必须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产生在大脑中累积的不劳而获的思想理念,使得经济资助得到升华转变成思想资助,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2.搭建“能力发展性资助”为中心的资助育人平台,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资助育人,资助仅仅作为方法,而育人才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除了要帮助那些在家庭经济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又要引导他们从心理、学习或者是立足社会交际等各方面树立起自信。不仅要在物质方面有一定保证,还要提升他们的精神食粮富足,尽可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管干部对那些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建立健全一系列资助扶贫制度,予以贫困学生更加专业化的指导,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学业竞争的综合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并且能够从其中脱颖而出,潜在化提升自我,脱离思想上的贫困。

3.让受助的公安院校学生将爱心带到公安工作当中

在公安院校毕业的受助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将党和政府的关心、享受到的关爱带到公安工作当中,学会感恩,学会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公安工作当中、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方针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使每一名受到资助的学生养成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4.创新扶贫方式

为了让受助学生了解资助的真正意义,改变他们的消极心态,可以尝试将无偿资助变成有偿资助。我国有句古话“斗米恩,担米仇。”其意为,习惯了接受救济,习惯了不劳而获的人会觉得受人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一天你不救济他了,他不仅不会感恩你,反而会记恨你。公安院校的资助工作也是如此,其善良的出发点却滋养了一些学生的“等、靠、要”思想,其生活有了保障,内心却生出了怠惰,精神世界长满了咋吃。所以,要想资助育人工作取得既定的效果,就要重视心理扶贫工作和精神建设工作,就必须创新扶贫方式,立足于现有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多想办法,多多创新,多做调研,加强实践,拓展扶贫方式的形式和渠道。对此,笔者认为,以责任教育为主导,以公益活动为载体,组织受助学生在活动中奉献自己的力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扶贫方式。

四 结语

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候,公安教育的规模呈现出一个稳定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资助育人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对此,在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进程当中,需要要求公安院校正确认识到自身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或改进,不断对贫困生的资助育人认定标准进行完善,另外,还要尽量建立起多元化的勤工俭学的工作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公安院校资助育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这些家庭经济不佳的贫困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回报党和人民,真正做到将感恩之心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史凌芳.“扶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29-31.
[2]梁国平,胥海军,杨驰.高校资助育人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黄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63-65.
[4]李营,赵玉娟.浅析中国大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J].文化学刊,2010(03):106-109.
[5]邓云涛.新资助政策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89-91.
[6]刘振军.基于能力导向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6):28-30.
[7]王新,孙芳.构建“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的高职大学生资助体系[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04):75-76.
[8]王训兵.研究生多元化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99-100.
[9]王伟平.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公安高等教育始终[N].人民公安报,2018-09-02(003).
[10]高士杰,许明珠.公安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8,34(07):79-82.
[11]杨生树,马洪根.浅析公安高等院校校训的文化价值取向、凝炼及培育[J].公安教育,2018(06):69-72.
[12]李大伟.公安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3]孙漪,杨继全,安思澎,尚艳杰,郭亚东.我国法医学本科生课程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40-141.
[14]闫胜钧.提高公安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4):75-79.
[15]李志荣.公安院校《专业证书》教育中实施导师制的研究[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8,38(02):53-57.
[16]马文海,赵荣生.公安高等院校智慧校园构建与思考[J].公安教育,2018(02):70-74.
[17]赵晓凡.公安高等院校数据挖掘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01):39-42.
[18]王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公安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6):226-227+231.
[19]周文慧.基于职业化教育的公安教育途径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30(06):117-122.
[20]刘允杰.行业公安期刊的发展路径研究——以《森林公安》办刊为例[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7,19(06):125-128.
[21]罗熹,刘绪崇,鄢喜爱,童宇.公安类高等院校开展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南警察学院“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20,39(13):7-8.
[22]从均广.警校学员警察职业精神之培养[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9,19(03):77-81.
[23]于彬.高素质公安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专业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06):25-27.
[24]曹礼海.推动“四个思政”改革全面提升“三全育人”水平[J].公安教育,2019(06):62-65.
[25]梁曦.“双一流”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索——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5(01):50-53.
[26]杨生树,马洪根.公安高等院校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径初探[J].公安教育,2019(01):55-59.
[27]康杰.公安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校园心理,2018,16(06):468-470.
[28]雷成.招录体制改革下公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8(21):145-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