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改革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5:32: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关键能力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它强调跨职业的适应性,关注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跨专业、普适性的能力,是超越专业能力之外的一种综合能力。在“互联网+”这个跨界的时代,职业和岗位的变动比以往更加频繁,因此,关键能力作为一种通用的、可迁移的、对人的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能力,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侧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技能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复合型,因此,以“能力+素养”为核心的关键能力培养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本文以石家庄财经学院为例,重点阐述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效果评价等课程改革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关键能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张永昌等.新时代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改革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2):109-112.

A Prob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Key Ability and Curriculum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ZHANG Yong-chang,ZHENG Yan-hui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Economics,Shijiazhuang,Hebei)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connotation of key abil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rich.It emphasizes the adaptability of cross occupation,pays attention to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ople.It is a kind of ability of cross specialty and universality,and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beyon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In the era of“Internet+”,the changes in occupation and position are more frequent than ever before.Therefore,the ability of key abilities as a universal,transferable and key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However,at present,mos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employment oriented,practical ability centered,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skille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and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key ability”,resulting in the single skills of students and the lack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In the era of“Internet+”,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society is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complex.Therefore,the key 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capability+literacy”has become the core requirement of talents training in the new era.Taking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ocuses on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curriculum reform,such a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effect evaluation,etc.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Internet+”;key abilit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

一 什么是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的概念源于德国,是由德国社会教育家梅腾斯先生于1974年在其《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命题》中首次提出。他认为教育应面向未来,要培养“为明天工作的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关键能力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它强调跨职业的适应性,关注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跨专业、普适性的能力,是超越专业能力之外的一种综合能力。在“互联网+”这个跨界的时代,职业和岗位的变动比以往更加频繁,因此,关键能力作为一种通用的、可迁移的、对人的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能力,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变得尤为重要。

当今国内外对于关键能力的研究学者众多,表述各有不同,但对于关键能力的理解基本达成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沟通表达能力;③学习创新能力;④团队合作能力;⑤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些与专业能力并不直接相关的能力可以帮助劳动者从容应对职业或岗位的变化,快速适应和转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关键能力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现在各高职院校已将“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

 
二 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求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大多高职院校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中心,强调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专业性和实践性,对关键能力的培养还未足够重视,从而造成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的困境,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我们连续两年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其对专业技能、团队意识等几个方面的关注程度,其中:

专业技能: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水平,能够达到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

团队意识:注重团结合作,勇于担当,具有大局意识;

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新变化,做事有想法,能创造性的完成工作任务;

沟通能力:擅于沟通,表达流畅,充满自信;

信息技术: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新技能、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技能是立足之本,是职业人的基本要求。用人单位关注度较高,平均占比达36%,但呈现下降趋势,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2.学习创新能力平均占比35%,且呈现上升趋势,用人单位更倾向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强,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岗位需求的员工,普遍反映当前毕业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差;

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平均占比12%,且呈现上升趋势,充分体现互联网时代特点,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4.团队意识平均占比9%,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目前毕业生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团队意识淡薄;

5.沟通能力平均占比8%,变化不大,但普遍反映高职生的表达能力欠佳,本质上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

 
由此可见,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用人单位关注的不再是具有单一特长的技能人才,而更倾向于那些既有一定专业基础同时兼具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软实力的复合型人才,强调“能力+素养”。在这些软实力方面高职毕业生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人才培养中重点改进,有针对性地提高,这既是高职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关键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加强顶层设计,体现关键能力培养


1.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关键能力培养意识。“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跨界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通过集中备课积极探索关键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开展课外讲座(邀请企业不同岗位的负责人,每学期开展1次),实施课堂5分钟计划(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关键能力的内涵和重要性,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师生对关键能力的认识。

2.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关键能力的培养属于隐性教育,不同于普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立足新时代需求,突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制定了“三三二”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第一个“三”,即学生的识岗、跟岗(1个月)、顶岗(6个月)三段式培养,将岗位意识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目标,有规划,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岗位变化时能够从容应对。第二个“三”即课程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三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增加了《大学生综合素养》(校本教材)、《职业素养》(邀请企业骨干主讲),其中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信息技术、学习创新等能力的训练进行了分模块设计,针对性培养。专业必修课方面以软件专业为例,设置了微信小程序开发、区块链技术等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创新空间,选修课中除了将大、智、移、云、物区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还增加了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课程,与学校的财经特色紧密结合,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的新型软件人才,最终形成了具有“能力+素养”“互联网+专业”两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角度体现关键能力的培养。

(二)重构课程内容,提升关键能力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抓手,为了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需要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等基本要素进行改造和升级。

1.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关键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逐渐获得和提升,为此我们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即以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标准,按照平行或递进原则,校企共同开发真实的工作情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既能提升技能水平,诸如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关键能力也能得以激发和锻炼,从而实现了工作过程与关键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


\
 


如图2所示,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以网络组建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核心,按照递进原则设置不同的工作情境,将课程内容和工作任务相对应,实现对课程内容的重构。

2.落实1+X证书,修订课程标准。“1+X”证书制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增加几个技能证书,而是要从改革教育教学体系入手,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人才评价方式,为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以“Web前端开发”、“云计算系统运维”技能证书为例,我们按照专业群建设思路,统一基础理论,扩展技能领域,将证书所涉及的考核内容融入教材,统一课程标准,实现课证融通,育训结合,成绩可以证代考,两个证书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几个专业通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或岗位的变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关键能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言,“如果用昨天的方式来教育今天的学生,就会剥夺了他们的明天”。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现代职教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有利于关键能力培养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转化成实质性的教学行动。

1.三全育人,齐抓共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学校的有效力量齐抓共管,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我院采取“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员、新生导师、学长、专业教师为保障,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重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三年的学习和生活,齐抓共管,全力提升关键能力。

2.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我院作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共享、创新、跨界、融合”育人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双四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统分结合的“双层”运行管理机制、工学交替分段教学的“双贯通”课程衔接体系、学习场景工作场景相融合的“双情境”教学方式、岗位要点和教学评价“双体系”的课程支撑,实现了企业文化进教室、企业案例进教材、业务骨干进课堂、人才培养进企业,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广东坚朗等知名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能力+素养”并重的新型复合人才。

(四)改革课程评价模式,提升关键能力

1.完善评价内容,凸显关键能力。课程的评价应该能够扩充学生的学习机会才有价值,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外在、结果性评价方式,转向多主体、多角度、过程性评价为主导。课程的评价除了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之外,还应将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品德素质等纳入评价内容,以反映关键能力的提升情况。比如,我们采取的分组教学模式,以工单制教学为切入点,模拟项目团队进行实施,每个环节都进行团队答辩,最终成绩需要将过程分数加权求和,强调过程管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表达等能力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扩充评价主体,体现市场需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能力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称之为真正掌握。我院每个系部推行一个现代学徒试点专业,将现代学徒制育人理念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其中课程的评价增加了企业主体的参与,在课程考核中占比50%,从企业真实需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提出建议,帮助学生加深对关键能力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了技能的无缝链接和关键能力的塑造。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评价水平。互联网时代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与北京中唐方德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定制开发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可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学生状态进行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分析,提高了评价效率和管理的针对性。学生通过线上平台改变了学习方式,扩充了学习时间,通过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为学生将来的自我提升创造了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王彬.如何做好农业类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3(26):265-266.
[3]孙国忠.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7-9.
[4]卢文丰.试述高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9-11
[5]胡昌送,李明惠,卢晓春.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及“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J].大学(研究版),2016,(5):39-45.
[6]林聪.“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54-56.
[7]杨延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6):321-322
[8]吕景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07(07):14-16+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