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内涵、诉求与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6 15:00: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有效课堂提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力手段。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主体参与为表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有其应然诉求:“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坚持“生本”取向;“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坚持“科学”原则;“以主体参与为表现”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坚持“互动”意识。为了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应然诉求,可以在课堂提问中践行以下策略:紧扣学习目标,选准提问节点;创设良好情境,营造提问氛围;推敲问题设计,明确提问指向;着眼深度思考,控制提问节奏。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罗开文等.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内涵、诉求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48):41-44.

Teacher’s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Connotation、Demands and Strategies

LUO Kai-wen,JIANG Hong-l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Abstract: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 powerful mean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students'creativity.The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s an organic unity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 as the carrier,the subjective participation as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tudents'development as the go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have their own prerequisites for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taking students'development as the goal”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adhere to the orientation of“students”in classroom questioning;“taking teaching content as the carrier”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science”;and“taking subjective participation as the expression”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insist the consciousness of“interaction”.In order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we can practic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in classroom questioning:close to the learning goal and select the right node of questions;create a good situation and build an atmosphere of questions;review the question design and clear the direction of questions;focus on in-depth thinking and control the rhythm of the question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classroom questions;effectiveness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原点,问题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有效课堂提问是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力手段。[1]2019年8月14日,为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必须要关注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有效课堂提问?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有哪些诉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有效课堂提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内涵

要界定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首先需要对课堂提问和有效课堂提问进行界定。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进行提示刺激,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方法。[3]对于有效课堂提问的概念,国内外专家围绕提问的目的、内容、形式、特征、技巧等角度进行了探讨。有效课堂提问的对立面是低效提问甚至无效提问,是能够让学生想做某件事,但却不能马上知道如何行动,于是乎便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4]。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尝试,要么对既有知识进梳理整合,要么对现有知识进行发散拓展,其结果必然促使学生的思维由片面孤立走向全面联系、由混沌无序走向清晰有序,由粗放疏漏走向严谨精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最终目标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基于课堂提问和有效课堂提问概念的分析界定,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界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对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进行提示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全面发展。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有效课堂提问是突出重点和击破难点的关键。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精彩的课堂提问于学生而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果;而对教师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利于及时了解学情,促进课程内容的持续性生成和转化,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最优化。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诉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主体参与为表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在这三个方面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应然诉求。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坚持“生本”取向

人们的行为是受一定价值取向指导的,课堂是人的课堂,有了人才有课堂[5],而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最终目标指向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首先要考虑和观照的是学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以学生的差异为本。一个班的学生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即便是分层教学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学生的个体差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尽可能兼顾不同的学生。第二,以学生的需要为本。课堂提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必须考虑的内容,只有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提问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需要思考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以及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二)“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坚持“科学”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依托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提出真正有效的问题,必须要教师坚持科学的原则。首先,要科学把握教学内容。教师要真正吃透教学内容,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困惑点在哪里了如指掌,否则以己之昏昏是不可能提出使人昭昭的问题。其次,要科学把握教学内容间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材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内部的教学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有效课堂提问需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固有逻辑关系。再次,要科学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科学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既有知识和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度,才可能恰当提出问题,真正启发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以主体参与为表现”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坚持“互动”意识

教师课堂提问之后,课堂中的学生要么启而不发,教师自问自答,要么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追求的课堂表现形式显然是后者,而这种课堂表现形式的得来需要教师在课堂提问行动中坚持课堂主体互动意识。首先,要坚持教师与学生互动意识。课堂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提问也不是教师自问自答的自我娱乐,而是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与精神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意识,依托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发展,运用一定的提问技巧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让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其次,要坚持学生之间相互互动意识。高效的学习不同于“死记硬背”,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坚持学生之间相互互动意识,问题的设置会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启发和追问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 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有效课堂提问也有自己的应然诉求,因此,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探讨既符合思维逻辑,也是现实的需要。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的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根据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教学技能展示的经验,拟以“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微型课为例,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策略进行探讨。

(一)紧扣学习目标,选准提问节点

朱德全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定位是以目标为导向展开教学,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6],这与《意见》的问题导向不谋而合。课堂提问作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理应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在什么地方提问,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选准课堂提问的关键节点,因为只有打通课堂教学的关键节点,才能让整个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的关键节点应该是教学知识的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和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例如,在“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微型课教学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既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疑点,同时也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要弄清这一问题,必须注意三个关键节点,即矛盾双方可否转化、转化方向怎样以及转化如何发生。所以我们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前提下,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矛盾双方是否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不难,学生通过探究容易回答;在学生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基础上,部分学生会思考矛盾双方怎样转化的问题,于是我们便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矛盾双方是如何转化、向什么方向转化的呢?”在学生弄清楚矛盾双方是向其对立面转化即相互转化之后,再提出第三个问题:“矛盾双方的转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呢?”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三个问题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抓住关键节点,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了很清晰的知识逻辑条理: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是向其对立面转化的,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

(二)创设良好情境,营造提问氛围

课堂氛围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发生作用的重要前提是营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否则,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毫无疑问,课堂提问需要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意见》对于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出要基于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身问题情境之中,让问题的提出有背景、有趣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圆满达成教学目标。

\

 
例如,在“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微型课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中国李宁牌服装在国际舞台上的时装展示视频抓住学生的眼球(学生对潮流很感兴趣,体现了“三贴近”原则),然后画风一转,PPT展示李宁服装产业自1990年以来从盈利高峰到亏损低谷再到新的盈利高峰的变化,学生很自然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于是我们顺势提出问题:沉寂多年的中国李宁产业为什么能够涅槃重生,其中又蕴含了什么哲学原理呢?”在学生想知道答案时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仅顺利导入了新课,同时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埋下了伏笔。

(三)推敲问题设计,明确提问指向

推敲问题设计是对问题本身质量的要求,我们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明确,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问题不能不知所云,让学生不知所措;二是在遇到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时,提问要有适当的坡度,让学生能明白问题指向,教师由浅入深步步提问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接近并认知核心问题。[7]

例如,“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条件”这个知识点有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贸然提问,学生会因为难以理解而在思考时陷入茫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借助创设情境,对问题的设计进行了坡度处理。首先提出问题:

“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李宁为什么会遭遇失败?”根据情境材料学生会比较容易发现是因为李宁公司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品牌定位不清晰、库存积压严重,才使得公司惨遭失败。在此基础上借助创设情境提出第二个问题:“中国李宁又是如何实现涅槃重生的呢?”学生会借助情境材料发现李宁融入年轻人的各种互动中,了解消费者;仔细分析市场、对品牌重新定位;积极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实施多品牌战略、拓展销售渠道等等从而实现公司扭亏为盈、由败转成。在学生已经把握李宁公司由成功转向失败,由失败涅槃重生的现象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中国李宁从成功走向失败绝非偶然;由失败转化为成功,更需要李宁公司上下齐心,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学生能够轻松回答出“条件”二字。通过问题的坡度处理,让一个有难度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变成了系列指向明确的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条件”这个有难度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着眼深度思考,控制提问节奏

课堂提问是要形成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可见,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课堂提问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自主学习才是落脚点。学生的思考有一个先后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遵循思考的规律,适当控制提问的节奏,既要注意不能提问频度过密,把课堂教学变成“满堂问”,也不能提问进度过快,让学生“赶不上趟”。[8]

例如,“文化创新的源泉”微型课是通过播放《功夫熊猫》片段创设情境,在“剖析案例,讲授新知”环节,在学生理解“创新”含义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功夫熊猫》是怎样实现创新的呢?”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在情境材料中寻找《功夫熊猫》的创新过程,实际上也为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为探究“实践”的含义奠定了基础。在具体探究实践的含义时,提出“社会实践的主体是谁”和“动物的活动是不是社会实践呢”两个问题,提的问题不多、问的进度不快,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可以轻松得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新时代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最终的落脚点在课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与对话,真正形成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3]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65-70.
[4]陈亮.课堂提问之惑[J].人民教育,2016(17):48-50.
[5][美]古德(Good,T.L.),[美]布罗菲(Brophy,J.E)著;透视课堂[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6]朱德全,李鹏.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J].教育研究,2015(10):90-96.
[7]郑友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2009(11):57-60.
[8]张燕霞.论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28,5(32):221-2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