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现实情况下,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保证就业率的同时,也要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本研究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了解并分析了用人单位对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持满意的态度,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基本为优秀。这也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质量基本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以及本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有关于人才培养的下一步改进措施。从而为本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等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议[1]。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用人单位;学前教育专业;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杨文雅,等.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45):193-196.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mploy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ertification of Normal Major
——A Case Stud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YANG Wen-ya,ZU Ji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pressure,the employment rat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graduate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majors.While ensuring the employment rate,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nsure whether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meets the needs of employer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this study understands and analyzes the employer's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 graduates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ployer is satisfied with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graduates,and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graduates is basically excellent.This also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graduat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an basically meet the needs of employers,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On this basis,according to the opinions of employers on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me further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alent training are put forward.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teachers construction,teach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reform and so on[1].
Key words: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Employer;Preschool education;Satisfaction
一 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重视学前教育。这也对学前教育的师资以及人才培养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对学前教育专业2014-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表示出“优秀”和“称职”的态度,分别占比例为81.25%、15.63%。本文从研究结果出发,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是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4-2018届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主要涉及32所幼儿园和1所其他,其中21所是公办幼儿园,10所是民办幼儿园。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根据2014-2018届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所在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咨询师范类认证专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毕业要求达成度、总体满意度评价以及人才培养意见共四个部分。其中毕业要求达成度,根据认证标准对毕业生的要求将问卷分为八个维度,分别是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保教知识、保教能力、班级管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本问卷主要采用四点量表法,将选项“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赋予4分、3分、2分、1分,由此来判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程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在回收问卷后,通过现场调研、走访等多种方式,对毕业生所在的幼儿园园长、教学主任等其他领导以及同事进行访谈,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交流并收集了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四)数据处理
对问卷结果整理后,利用EXCEL、SPSS 20.0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据调查结果显示,从就业地区来看,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沈阳,其他多数选择在辽宁省省内就业;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单位流向为中初教育和其他企业,主要以学前教育行业为主,包括幼儿园、早教以及幼儿培训机构;从就业职业来看,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教学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是学前教育行业(含幼儿园、早教及幼儿培训机构),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认同感以及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较高,与专业单位培养人才的标准基本契合。
(二)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选择要求
研究发现,用人单位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排序前三位的要求首先是工作责任心,占比96.88%;其次是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占比68.75%;第三是有亲和力,占比50%。可见用人单位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时最注重考察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由于近年来“虐童”现象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所以用人单位也把师德素养作为选择幼儿园教师的首要要求。
用人单位优秀教师要在“四有好老师”标准基础之上还要具有研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用人单位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幼儿园教师的选择要求,一致认为“四有好老师”是合格教师的基本标准。但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仅仅这些标准是不够的,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还要在此基础上具有研究精神,即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研能力、领导能力以及管理能力[2]。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毕业要求满意度评价
本次调查发现,学前教育本科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满分为4分满意,平均分达到3.68,基本达到满意水平。其中对师德规范与沟通合作两项能力的评价最高,评分分别为3.84、3.72;保教知识、综合育人、学会反思三项能力的评价相同,评分均为3.69;教育情怀、保教能力、班级管理三项能力的评价较低,评分分别为3.66、3.63、3.59。由此可见,毕业生均具备良好的师德规范、沟通合作的能力与专业知识素养等;由于实践性能力的缺乏,导致毕业生在保教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14-2018届本科毕业生综合能力持满意的态度,具体来说,对其综合能力表示“优秀”和“称职”,分别占比例为81.25%、15.63%。
根据访谈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高,无论是园长还是保教主任都一致认为毕业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且具有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远大的教育情怀。与专科生相比,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较强,在未来的发展中,又更高的提升空间和发展空间。但部分毕业生仍然存在专业技能弱、沟通能力差、深度学习欠缺等问题。
可见,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现有的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反思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文化,相信在这种不断反馈与修改的过程中,学院的培养要求会更加契合用人单位与学生的要求。
四 当前学前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发展不均衡
目前,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专业技能知识薄弱。具体表现为对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钢琴、声乐、舞蹈、绘画、环创等技能知识略差一些;另一方面是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知识较强,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由于工作的毕业生包括高中班和中师班两种不同教育环境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的基础不同,所以造成这种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的两极分化严重,这也就需要学院与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减少这种两极分化。
(二)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当前,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与家长沟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首先,沟通的不主动性。一是部分毕业生刚参加工作不久,不好意思与家长沟通;二是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担心在沟通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不专业性,不善与家长沟通;三是面对一些强势的家长,不敢与家长沟通。其次,沟通的不全面性。通常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是有关于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交往等方面的。但由于沟通的时间限制,只是简单的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的流程,而没有沟通或想要表达的重点,忽视了家园沟通的实际意义。最后是与隔代家长沟通困难。当前社会的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部分幼儿的父母忙于工作,那么照顾幼儿的任务就交给了祖辈家长,并担负着教育幼儿的责任。这些家长有着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育儿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分的宠溺幼儿。由于教师与祖辈家长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存在差异,导致教师在于祖辈家长进行沟通时存在问题[3,4]。
(三)缺乏深度学习的能力
当前,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深度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自主学习动机不足。部分毕业生也普遍表示出需要学习和发展,但是毕业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为了要解决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去学习,为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高素质要求而去学习,为了幼儿园对教师的教育培训而去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主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正处于新手教师的适应阶段,在工作中,更多地是在适应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需要适应从组织化、系统化的学校学习方式向自主化、职业化的职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部分毕业生不能自主地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以及有效地利用所处的环境资源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受其他因素的干扰[5]。
五 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满意,这也表明了学院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对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毕业生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要与时俱进且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内容;其次,在课程实施方面,要结合实际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讲授,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尽可能贴近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多给学生锻炼以及实际操作的机会,或者也可以采用“骨干教师进课堂”的课程实施模式,邀请幼儿园的老师为学生讲解教法课等;最后,在课程评价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对所学的课程进行评价时,评价内容应更加全面,不仅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论文的质量,还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多角度的评价学生,如可采用现场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等[6]。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反应学前教育行业知识更新较快,很多新名词、新课程层出不穷,需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并且要扎根到实践中去,幼儿教师既要爱孩子也要懂孩子,还要学会和新时代的家长、隔代家长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园关系。这也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求。首先,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保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并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有关学前教育政策文件的具体内容;其次,增加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密切与幼儿园的联系;最后,合理规划实习,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即可以从见习、研习、实习等多个时间段开展与幼儿园的深度接触,让学生提早接触幼儿,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与生活[7]。
(三)构建多元化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师范教育出现了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学习终身化,教师培养多元化,师范教育层次化,教师素质综合化的新发展趋势,这对我们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鼓励个性发展,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特长。由于学院的课程范围广,内容多,造成了学生专业技能的不突出,所以应该多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培养具有全面发展与专业特长兼备的人才;最后,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教学不再只强调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所以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大学阶段参与教育实践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注重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只有培养出这样的毕业生,才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社会上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8]。
参考文献
[1]张宁.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1):173-175.
[2]夏文斌.引导教师做“四有”好老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9(Z3):76-78.
[3]孙娓娓.家园沟通中的常见认知问题及其改善策略——以信阳市两所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39-43.
[4]王镭璇.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10):43.
[5]严佳晨.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106-112.
[6]焦雅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的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2):73-74.
[7]刘洪超,范玮熠,吴乐.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8):194-197.
[8]李碧荣,刘立明.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7(S2):130-1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