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其重要内涵是通过对一些旧的教育培养模式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综合改革,例如育人工作理念、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来增加育人效果。目前,在高校的班干部管理上还存在若干问题,如重数量轻质量,重使用轻管理等,这些问题削弱了班干部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选拔办法、组织架构、考核机制、奖惩措施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班干部;管理;精细化
本文引用格式:李纲.三全育人思维下的高校班干部管理精细化探索——以北京某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8):116-119.
Fine Management of Class Cad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Thought of"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Take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LI Gang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Abstract:To promote the work of“three complete education”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focus and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s important connotation is to reflect on the problems exposed in some of the ol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take the problem as the guide,carry out comprehensive reform,such as education work concept,method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to increas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lass cad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ch as the emphasis on quantity rather than quality,the emphasis on use rather than management,which weaken the role of class cadres.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selection method,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asure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lass cadre;Management;Refine
一 引言
通常认为,班干部是高校学生干部中的一种,他们较之于团委、学生会,和同学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进行学生管理的最一线的重要力量,发挥着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生成长历练的重要平台。目前,不少高校,班主任同时也是专职教师,他们一般是负责组织班干部的选拨和使用,但在使用的频率上,远不及辅导员,而且辅导员往往都负责一个或几个年级的班干部使用,所以对于目前班级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比班主任更为清楚,何况作为专职教师的班主任们,工作的重心并不在学生工作上,和学校大多数老师一样,只要是学生的事就应该找辅导员(例如,曾经有一位任课老师,因为觉得自己在上课时学生纪律不好,就直接给学院的书记打电话抱怨,并提出要让辅导员上课的时候来坐镇监督学生)。即便是学生工作中出问题了,往往不具体去找原因,只是简单地把责任归辅导员,或者至少让辅导员去收拾烂摊子。因为拿班主任没有办法。对于班主任没有强有力的权利和义务的约束,这实际是让高校学生工作最后一公里不通畅的原因,是师生关系淡化的原因,但这属于制度问题。随着学生工作越来越细化,对学生各方面的关注要求都提高,就越来越暴露班主任的待遇低和工作量、责任大之间的矛盾,学生工作如果做细致,是非常耗费人的精力的,特别是当一个班出现一个或两个问题学生就要为之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关注,而另一方面,班主任的津贴只有100—
300元每月不等,这个很早之前定的津贴标准似乎一直没有涨过。因此现在出现的二级学院求着本学院的专职教师来当班主任就不足为奇,同时也可想而知,这种求来的班主任,能有什么工作的积极性。这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辅导员,通过在工作中的观察和对一些班干部、普通同学进行访谈调查发现,目前班干部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使用轻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班长和团支书对于班级工作相互推诿或互相干涉,重数量轻质量,笔者甚至见过二十多人的班,班干部有十几个的情况(这里面的原因文章后面会提到),负责的不多,到最后争优秀班干部的不少。这些问题使得班干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而给班风造成了消极影响,削弱了学生工作的效果,阻碍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关于班干部工作情况的访谈得知,这些问题可归纳为组织架构、考核机制、奖惩措施方面配套不足,因而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 为政之道,得人为要
谋事在人,班级管理关键在于选拔出好的班干部。选拔的方向如下,底线是学生端正的品质、态度。班长、团支书,要侧重综合素质强的同学担任,性格上不能太内向和柔弱,性别上以男女搭配为宜。其他班干部则结合某方面特长选拔。此外,必须培训选拔的班干部。关于班干部的培训,有的学校是统一由学生处组织,有的则没有具体要求,所以对于班干部培训的标准化的问题,现在也是一个空白。通过工作中的总结,班干部常常需要以下方面能力的培训例如,明确自身服务者、管理者、班级同学表率的角色定位,学会如何组织班会,日常中收、发、交物品、督促反馈、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学生手册中的相关规定,例如一些常见的学生事务办理的流程,特别是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推优入团等和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内容等等。选拔方式上,原则上是指导下的民主。尤其是考虑到大一新生,在选班干部时,尚入学不就,互相了解不多,因此,一些班主任老师就干脆采用西方选举那样纯粹的民主的方法,把决定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毛遂自荐,在班级发表竞选演说,然后由全班集体投票。但正是因为大一新生刚入学校不久,互相了解不多,就更不能只依靠常见的那种班级民主投票推选(这种推选方式常推选出能不及任的人气之星),而是在给予学生投票决定权之前必须做好引导。引导工作需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在选举前就要对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向同学们说明,班干部是要承担为班级全体同学服务的职责,希望大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选出大家认为品德好、能力强的同学来担任,才能让大家获得最好的服务,千万不要只按和自己的关系远近来选班干部,否则这就成了班级人气之星的竞选,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且将来也一定会影响同学们的切身利益。二是民主投票要按1:2的比例票选出一个班级干部的人选范围,而最终的班级干部确定,要由班主任来进行集中,即由班级按一定比例投票选出班干部候选人,候选人再经班主任辅导员讨论后决定班干部人选,讨论可以依据新生报道、军训、入学教育表现以及新生情况登记表等等来斟酌合适人选,一般而言,即重点关注那些言行中表现出责任心强、自理能力强,喜欢参加公共事务,乐于助人,或在高中阶段有学生干部经历或有某方面特长等,这类人较为适合,这离不开老师有一双慧眼和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但更少不了时间精力的投入艰苦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对那些刚刚步入辅导员工作的老师。大四学生因外出实习,班干部的选拔可从三方面综合考虑,一是能经常在学校的同学为主,二是已考取研究生等无后顾之忧的同学。三是重点在党员或预备党员里面选拔,这样能有党员纪律的约束,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在关键时刻,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考验。这里就需要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协同管理[1-3]。
班干部最好每学年推选一次,原则上没有当过班干部的同学优先,这样能让班干部有紧迫感同时也能避免工作倦怠,认真对待工作,同时让尽可能多的同学通过班干部经历来实现自我提升。其实能否成为一个好的班干部,往往是态度决定一切,青年学生大多都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是他们自己有强烈的愿望去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很快学会,并且做好。归根结底,班级事务没有那么复杂性和专业性。
三 反对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建立责权明确的组织框架
一些高校的老师认为,班干部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也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得到学生干部的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让更多的同学获得班干部身份能约束他们遵纪守规,真是一举多得。实际上,这种主观主义的想法不过是一些老师的异想天开,也是上文里说的,为什么会出现一个二十多人的班,竟然选出了十几个班干部,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首先人的力量关键在组织管理得当,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一盘散沙,数量不少,力量在哪?其次,工作锻炼和身体锻炼一样,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且有老师指导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但是如果班干部太多,而老师的指导精力是有限的,就必然会出现,一方面导致老师指导力度不足,而另一方面学生被分配的工作太少达不锻炼强度。在实践中,现实情况往往是工作集中少数人,其他人没事干。根据和学生干部、普通同学的访谈得知,大部分班级多为九名班干部。即班长、学委、生活委员、心理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有的还有安全委员、信息委员、科技委员等为了增加班干部而造出来的委员),而当问到,你们认为真正负责的干部有哪些时,基本认为是只有班长、团支书、学委三个人,按常见的一个班九个班干部来算,只有三分之一,按那种十几个班干部的,则比例更少。特别心理委员,安全委员,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只是一个挂名虚职,不用干什么事还能获得学生干部在评奖学金中的加分,让人心里不服气。而所谓班干部的身份约束则有些一厢情愿,特别是对那些有职无责的班干部,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就会随着班干部的新鲜劲过去而消失殆尽。
调研还暴露一个严重问题,即对于什么干部负责什么事、班长和团支书都能管理哪些班干部几乎都不明确,基本就是老师找到了谁,就谁去做,这也暴露了许多老师或者是因为对学生工作本身就只是要求这工作有人干就行,是不是培养得当完全不考虑,或者考虑不到,或者就是缺少管理的思考。在各种班干部职务中,除了学委考勤比较明确,团的事情找团支书,但很多事也不明确,例如,有的事班长、团支书似乎都能干,最后的结果甚至就是连一个通知都等着对方去转发或者因为对方发了通知觉得对方在有意突出“表现”自己。因此,要真正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首先是建立责权明确的管理框架。管理的框架设置由班长为核心的班长系统和以团支书为核心的团支书系统组成,同时每个班干部都明确职责。同时改变过去完全一人一职的模式,实行兼职,提升工作锻炼强度,减少班干部人数,提升管理效率。
具体办法如下:班干部岗位数设置限定为班长、学委、生活委员、心理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这六大员。在此基础上,生活委员和心理委员合并为生心委员。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酌情由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兼任(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团支部有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职务,如果把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合并并不一定能得到团委的同意,当然如果团委能够同意的话,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合并。例如,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进行合并,文艺委员和体育委员合并也是可以的),这样就形成了班长下辖学委、生心委的班务系统;团支书下辖、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的团务系统。结合班团一体化要求,班长是副团支书,两个系统就能联系起来,完成班级整体工作上的配合。通过两大系统,一主两副的配比,既明确了隶属关系,也符合学生的管理能力,人员的精简,降低了班主任、辅导员管理难度,方便议事,提高效率。兼职扩大了工作的包容性,使得过去带有交叉性的工作不被推诿。此外,还要考虑到主要的班级干部都可能会有突发急事,无暇顾及班级工作。因此,必须要提前做好主要班干部的人事代理安排。这个代理的办法,就是班长、学委可临时互相代理工作,团支书、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可临时互相代理工作,代理的办法要通过班会在班级里公布。
四 落实分工制度,杜绝“鞭打快牛”
凡主动参与担当班干部的同学,他们中的大多数渴望为班级服务,锻炼能力,获得荣誉,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这种热情,如果不注意落实分工制度上进行保护,那么“鞭打快牛”的现实将很快驱散他们的热情。因此,在建立管理框架后,问题就转移到使用上。如果在具体的使用上不注意落实分工,而是谁好用,就一直用谁。这样看似方便,实际弊端极大。一是经常被安排工作的班干部,也是学生,且大都要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也有自己生活、专业课和政治学习任务,在事情少时还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但事情一多也难以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也容易产生工作倦怠和抱怨,甚至影响学业。二是其他班干部工作积极性被打击,他们因为长期失去锻炼能力和获得荣誉的机会,逐步产生失落感,等哪天有任务需要他们来完成时,他们就会或因心灰意冷,敷衍了事,或因缺少工作锻炼而败事有余。三是工作多的班干部易被其他班干部认为好表现,争荣誉,导致班干部之间不和,削弱班级的凝聚力,加大班级的管理难度。四是不落实分工制度,“鞭打快牛”的现象违背尽可能多的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每个班干部都应该获得建立在一定培养强度(即一定的工作量)上的被培养提高的机会。
这里要警惕的是,少数班主任、辅导员存在当甩手掌柜的思想,并寄希望于可以由所谓能力特强的班长或团支书统领全体班级干部,方便办事的思想。这种想法的不切实际在于,第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学生们平等的同学身份以及限于阅历水平、精力,还不足以让一个学生干部管理住五六个学生干部,具有统筹五六项工作的能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冲在一线的是班级干部,但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的威严,对于班级干部、班级事务所起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不能够替代的,老师在班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中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二,班主任、辅导员过于依赖于某个同学来进行管理的后果是,要么这个同学能不及任,耽误工作或核学习,要么能力较强,工作中可能形成他的小团体,甚至骄傲自大,反而容易走入歧途。综上种种,都是在落实分工制度上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有的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可以多给一些任务,重点培养,但是不能过度,而对能力不算突出的。
五 设置考核体系,建立奖惩制度
没有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学生干部工作就失去标准和动力。而具体的考核体系需要根据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在此我仅仅用某学院对学习委员的考核为例来做说明。这个考核体系包括学委工作职责约法三章、学委工作尽职奖励办法、学委工作失职处理办法。
(一)学委工作职责约法三章
1、如实记录考勤,每周五下午两点前(遇节假日另行通知)按时上报考勤给对应的学习部负责人。2、因故不能完成工作,自行做好交接工作,交接情况提前告知本班级对应的学习部负责人。3、及时查看工作群通知,依照具体要求,做好上传下达。
(二)奖励办法
连续三周能够做到按时保质保量上交考勤的学习委员认定为一星学委,由学习部登记在案,每三周进行一次公示。连续6周按时保质保量上交考勤表的学委认定为二星学委,由学生会的学习部登记在案。以此类推,连续十六周,按时保质保量上交考勤表的学委认定为五星学委。与此相对应,五星学委奖励办法,一是可凭工作记录,向自己班级对应的学习部负责人申请,最后由学习部汇总向学院申请评定为优秀学生干部。二是在符合入党推优推荐条件前提下,也可照上面方法进行申请。三是评奖评优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正常履职一学期的非五星学委,按星级在学期末给予不同程度奖励。
(三)失职处理办法
一次违反约法三章进行批评教育;二次违反约法三章的责成其做出书面检讨。三次违反约法三章的撤职、取消学生干部的附加分,涉及党员发展或推优的暂缓或中止。凡违反约法三章之一,且拒不承认错误或造成重大不良后果者,按最重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干部失职,存在着多方面原因,因此在失职处理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去批评,处分,更重要的事做好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失职的原因,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这样容易让学生对于处理结果心服口服,不会再横生枝节。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便是再对处理结果不满意,那至少老师已经做了全部能做的工作。用奖惩畅通进退通道,一方面让认真负责、点子多、积极勤恳的同学获得奖励,这对全体班干部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另一方面将不负责任、干活敷衍了事的班干部清退出去,是维持班级管理水平高效的纪律保证。做好奖惩,重在平时,依托班主任、辅导员、团委。一是要从班级同学那了解班级干部的工作水平,及时对有不良倾向的学生干部进行教导。二是要采用工作记录本考核方式来考察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平,有据可查,定期公示,方能服人。记录本大致记录内容如:时间、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可以设置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备注,备注主要是记录这次工作中出现的原则性问题,而非一般的问题。例如不按时完成任务,不负责任等。如果要求班级学生干部能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记录,那么班干部的工作水平就基本清晰。三是考核和团委学生组织结合起来,即主要是通过团学干部对班干部的考察来完成,对班干部的评价。例如,生活部对应的就是各年级的生活委员,组织部和实践外联部对应的各年级的团支书,文体部对应的是各班的文体委员,学习部对应各班的学习委员。此外,对于班干部的考核原则上以团委学生组织的考核情况为主要参考。
用好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可以着重从选拔方式,组织架构、考核机制、奖惩措施方面去思考如何让管理变的精细化[4-6]。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形式随时间地点条件,特别是科技条件而变化,例如像现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办公软件,都极大地丰富了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就是说学生管理的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注意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提升管理的效果。但不变的是,任何学生干部中问题,都可以在与学生密切接触过程中,从他们声音里听到问题的实质,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从而不断推进学生干部管理精细化。这就是学生工作路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参考文献
[1][美]肯·布兰佳马克·米勒著,宁凡赖伟雄译.领导者的秘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程志文,罗鹏.高校班干部选拔任用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35-36.
[3]王志英,王东民.学生干部应该轮流担任[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05.
[4]殷姿.高校学生干部建设与班级建设的关联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4):65-69.
[5]郑庆柱.改革高等学校的班级干部体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46-48.
[6]刘永武,张兴.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大学组织结构的调整[J].教育科学研究,2000(03):46-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