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的概念,全科师范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应该处处体现“实践性课程”的理念,本文通过分析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课程现状,探讨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路径,以期改善语文教学课程设置,优化全科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全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丁敬伟.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2):127-130.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Practical Course for General Normal Students
DING Jing-wei
(Education and Science Institute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Henan)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that Chinese is a“practical course”.The concept of“practical course”should be embodied everywhere in the Chinese course learning of general normal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practical course of general normal students,discusses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practical cours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hinese teaching curriculum,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teachers,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general teachers’quality of cultivation.
Key words:General normal students;Chinese practical course;Construction path
一 引言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的概念,对于全科师范生来说,不管是未来教学语文,还是现阶段的在校语文课程学习,都应该无处不在地渗透“实践性课程”观念,这样才能更深刻的让全科师范生理解语文是“实践性课程”,一些教师呼喊着“语文是实践性课课程”,而在自身的教学中却持续性讲授式教学,无异于“言行不一”。因此,全科师范生的语文课程也应考虑作为一种“实践式课程”而实施。对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进行探讨,找寻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的路径,对于提高全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
二 语文实践式课程的内涵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学习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2]本文探讨的语文实践式课程,是指教师在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宜的语文教学技能实践。这里的语文教学技能实践,既包括课堂上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读、说课、试讲等),也包括一线小学实地观摩、教学等。具体来讲,可以使学生先组成固定小组,小组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问题等进行系统研讨(可分为小学研讨备课、集中试讲、同课异构、课后研讨磨课、小组代表展示、班级讨论及适时的课堂观摩和试讲等),然后以组为单位展示。小组的展示成果计入期末成绩。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师范院校有现代汉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儿童文学等几门不同的语文课程,所以,教学这几门的教师需要组成语文课程教研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研讨,以避免学生学习这几门课程时,老师布置的课程技能实践训练简单重复。
三 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 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设置较少
全科师范生的语文课程主要有《现代汉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儿童文学》等,另外会在不同学期安排见习实训实习等。但总体来说,学生语文实践学习仅依靠这三种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也不能让学生真正的达到提高语文实践技能和改善语文教学能力的目标。但限于大学课程学时有限,提高实践技能的目标需要考虑建设“语文实践式课程”来实现。但目前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些教师教学,还仅仅是用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来完成,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多推脱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达标》,在这样的观念下,学生的语文实际教学能力很难全面提高。
(二) 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能力薄弱
目前高校毕业的小学教育师范生在参加各地市的招聘考试时,多会报名市场培训机构,尤其是在面试环节。培训机构面试环节的“试讲(说课)+答辩”多是技巧性、固定环节甚至固定话语的固定套路。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但大部分进入面试者依然会掏高额费用学习。其背后原因就是自己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练就本事,实践教学能力薄弱,需要依靠培训机构达到“临阵磨枪不利也光”的效果。同时,据笔者调查,目前在新入职的小学语文教师或全科教师,虽然在学校期间学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但在面对入职后的教学任务时,依然缺乏教学设计、教学管理、课内外指导能力。需要再去依赖各种教辅资料,长久的摸爬滚打才能称职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薄弱,是当前小学全科师范生乃至整个小学教育专业共同的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三) 全科师范生对实践机会的呼求较高
笔者多年执教小学全科专业发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期待往往比单纯课堂讲授要高,同样,全科师范生们对实践学习机会比较期待,认为通过实践学习可以掌握实际教学技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技巧和教学管理方法,只有亲身经历,才更能引发心灵的触动和自身的提高。
(四) 各小学校不愿接受课程实践学生
相对于初高中来说,小学的教学压力小很多,但各地小学也依然是有教学质量的排名,各小学考虑教学质量以及正常教学秩序,不愿接受师范院校全科师范生的语文课堂实践观摩学习。这也给师范院校安排学生实践式课程模式展开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 师范院校教师小学一线教学经验不足
2006年至今,小学全科教育试点培养已有十余年,但在2014年深圳召开的全科教学研讨会后,全科教育才在全国逐步开展[3]。小教全科专业在近些年才在高校发展起来,很多小教全科的教师并没有足够的小学一线教学经验,甚至有些师范院校教师虽然教着全科师范生,却从未教过小学,课堂教学小学的技能多是纸上谈兵。由此看来,师范院校教师小学一线教学经验严重不足。据了解,很多高校教师很愿意再去一线小学参观观摩学习,但各种原因,未能达到。因此,重新到小学一线去,既是师范院校的小学全科专业教师之意愿,也是小学全科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之必须。
(六) 个别教师对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不够重视
部分高校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对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不够重视。认为科研已给师范院校教师无形的压力,再加上行政、家庭等的压力,很多教师便把语文课程实践教学或改革的问题放置之后,逐渐淡化,即便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实践教学技能较弱,稍加改进也呈效甚微。
四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路径
(一)政府
1.鼓励师范院校与小学的课程实践建立合作互惠机制
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师范学院与小学建立课程实践教学合作,教学成果优秀的小学或教师实行一定的奖赏制度,可计入学校排名或职称评定、教学考核和绩效积分范围内,使得师范院校教学与小学的发展互惠共赢。还可以探索“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积极展开师范院校、区县政府、教研机构和小学“四位一体”的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真正从政府角度加大对实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视与激励[4]。
2.加大对实践式课程教学的资金支持
全科师范生的培养是在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推动下进行的,全科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是全科教育的重点也是弱点,政策的带领下定然会有部分教育者勇往前行,但若受到资金物质等的现实制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免会加大实践式课程建设的难度。无论是用于实践教学的虚拟仿真实训室、微格教室,还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师生同习”去小学观摩实践,包括探讨如何建立“高校·政府·小学(U·G·S)”或“高校·小学(U·S)”的合作教学机制,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使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更为高效和完善。
(二) 学院
1.积极开展与小学的实践式教学合作
师范院校都有自己的实践实习教学基地,但对于当前全科师范生的实践技能仍需提高的现状来讲,基地数量和实践合作机制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量。缘此,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一是在数量上增多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合作单位;二是在深度上加大合作力度,开展实践式课程教学。在某些课程需要时,可以及时与合作单位联系,进行实践学习。为避免给小学教学秩序带来困扰,可提前申请安排。另外,师范院校应积极行动与小学建立互惠制度,达到双赢的效果。
2.建立语文课程实践教研小组
全科师范生的授课教师需要有计划的定期培训,并展开例行的教研活动。整体教研活动之余,需要建立语文课程教研小组,进行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的研讨,尝试语文实践式课程方案设计。合理优化全科师范生的语文实践式课程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全科师范生培养解决的是农村教育问题,所以应适当增加关于农村小学的实践式课程研讨比例。
3.建立“师生同习”的教学机制“师生同习”即师范院校教师和全科师范生一同进行小学一线教学的观摩学习,师生共同进步,主要形式是“课前同去观摩学习—课中共同讨论评价—课后协同演练反思”(此“课”指全科生课程)的参与式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教师可以进行分工合作,班委与各科教师进行沟通,决定本门课是否需要课程观摩、见习等,若是需要,则有几位课程教师带队进行见习,教师分工,一个教师可以带队一组或一班,和学生一起观摩学习,也可以建立课程观摩(见习)指导老师制度,指导教师固定负责自己所带的学生。
(三) 教师
1.积极开展语文实践式课堂教学,合理安排课程计划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课堂讲授,但全科师范生对传统的单纯讲授式教学评价普遍较低,部分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会安排学生演讲、试讲等以学生为主的语文活动,较前者稍受学生欢迎。语文实践式课堂建设建议语文课堂中学生主题活动,可以丰富为朗读、说课、试讲、演讲、展示等更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应该相机在课程计划中安排适当的实地观摩见习等实践活动,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式演练,教学效果更好。
2.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并计入学生期末成绩学生进行分小组备课研讨和试讲时,可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室”,既锻炼和提高了全科师范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利用微格教室,微格教室把小组与小组分开,互不干扰,效率更高。教学时可安排课堂中分组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课外练习。建议在学生进行一定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和微格教学后,再让学生去实习实践,带着问题有准备地去实践、检验,学生和教师的收获会更丰富。
3.努力强化实践自觉意识,踊跃参与学院组织的“师生同习”活动这里的实践自觉意识,既是学生需要积极建立的,也是教师需要努力提高的。据调查了解,美国、波兰等一些西方国家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每年到小学一线实际教学,甚至有的地区要求高校教师一学期在高校,一学期在小学。相比较,中国高校教师的小学一线教学经验严重不足。因此,建议师范院校教师特别是教语文类“实践性课程”的教师,跟学生一起真正深入小学现场,积极参与“师生同习”活动,和学生一起丰富自身的一线教学经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4.善于总结课后经验,反思语文实践式课程不足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中,不论是课内实践,还是课外实训实习,都要做到重实践的同时也加强理论学习,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将是无源之水。整个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有高度的自律性,课上仔细听,课下认真练,善于总结课后经验,反思课程不足,改善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授课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小组问题研讨、语文教师教研组探讨、小学一线教师参与、高校培养单位评估、政府管理部门评价等等多维视角反思归纳,共同探索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的立体范式。
五 结语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师范学院应逐渐重视小学全科师范生的语文实践教学能力,为小学全科师范生提供完善的教学环境。同时提供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我实践意识,形成大语文观,让学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切实提高语文实践技能。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全科师范生语文实践课程现状,探讨语文实践式课程建设路径,改善语文课程教学设置,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小学全科师范生和师范院校教师的实践技能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3]黄俊官.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4(7):60-62.
[4]袁丹,周昆,苏敏.基于能力标准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6(4):114.
[5]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5):83-85.
[6]马文起.论高校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模式的优化[J].教育评论,2017(1):122.
[7]陈勤.农村小学定向全科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7(3):124.
[8]钟秉林.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8):1.
[9]张虹.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地方经验及其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6(10):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