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0:30: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质量监控等方面的不足,研究借鉴国内外师范生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出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对策。旨在为民族地区中小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范生;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周杰.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20,7(53):19-21,29.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of Private Colleges in the Minority Areas

ZHOU Jie

(LiJiang College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team,curriculum,practical teaching,evaluation mechanism,quality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normal students of private colleges in ethnic areas,as well as study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training normal students at home and abroad,and putting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talent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Ethnic Areas.

Key words:Minority areas;Private colleges;Normal college students;Cultivate

一 引言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加强师范特色校园、学院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在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中,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工作。目前,广西民办高校(包含独立学院)为中小学培养大批人才,据统计近两年师范生招生势头良好,是众多学生喜爱报考的专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师范生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基本工作。然而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在师范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因时而动、主动作为,培养具有教育情怀的下得去留得住优秀的师范生是民办高等教育应担当的责任[1-5]。

二 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薄弱


调查发现,广西民办高校师范专业教师队伍相当薄弱,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教育学专业硕士的教师仅占10%;具有中学教学经验或挂职经历的教师仅占4%,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不了解中学新课程要求,不清楚中学生特点,不知晓中学教材内容安排等;民办高校还有一部分教师是来自母体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常常按照母体学校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定位设计教学。这些因素导致培养的师范生与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需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民族地区培养师范专业人才的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缺乏办学经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往往是照搬母体学校或其他公办高校的做法。因此,民办高校的办学往往是母体学校和其他公办院校的复制版,导致民办高校产生不了自身的办学特色,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如理论课程设置太多,实践性课程不足,针对民办高校学情设置的特色课程及地域性课程不凸显等。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

(三)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民办高校培养的是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调查显示大多数民办高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校内实践平台缺乏,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不够,课程实践环节没有真正实现等。因此,导致人才培养手段单一,远离专业实际,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没有充分体现。

(四)评价机制不健全

合理科学的评价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打造专业特色的关键。当前,民办高校还没有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没有发挥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来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评价手段往往沿用传统的评价手段,如期末闭卷考核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导致民办高校在打造办学特色方面进展缓慢。

(五)质量监控不得力

调查发现广西民办高校由于办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体现诸多的不合理。目前,主要体现在加重理论课程监控,如校内监控较严格,每天教务处查课、辅导员跟班等。缺乏对实践活动的监控,更缺乏用人单位的监控等,这些都不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6]。

总之,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毕业后大多在民族地区基层任教,由于民族地区教师短缺,急需专业优、能力强、方法活、下得去、留得住的教师。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性质等诸多因素原因,教学中出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基层教师需求吻合度不高的问题。再加上当前师范专业认证、专业转型的需要,民办高校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势在必行。

三民族地区民办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引进力度。加大对具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引进的力度,这也是师范专业认证的需要。实践证明,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在师范生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方面成效显著,如指导学生设计教案,教学方法的指导,教学步骤的安排等,会让师范生沿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快速发展。尤其在指导师范生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师范生技能等方面效果突出。另外,民办高校可以发挥灵活的办学机制,聘请高校刚退休的高级职称的老师来带领青年教师发展,成为专业和学科的带头人。这样,师资结构也会得到优化,教学质量也会逐步提升。

2.强化自身建设。民办高校发展最终依靠自有教师,自有教师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依靠,加强自有教师队伍建设能够很好地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围绕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青年教师尽快转型,如有计划选派任课教师去中学挂职锻炼,增强对中学人才培养,中学知识结构,中学生特点,中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了解,并鼓励教师开展关于中学教法、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可以与中学教师共同教研、共同申报项目,共同编写教材等,这也是专业转型发展对教师的刚性要求。

3.借助社会资源。在师范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尽可能挖掘多方资源,实现校地、校校合作,建设一批优秀校外实习基地,拓展联合培养单位,遴选中学优秀教师担任师范生指导教师,确保师范生与中学教师沟通顺畅,有更多机会参与中学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学教师工作的常态。同时,聘请中学校长给学生开展讲座等,让学生明确中学合格教师的要求,树立为基础教书育人奉献人生的教育理念,确保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就业单位需求相一致,实现高校、中学、师范生的“三赢”。

(二)重构课程体系

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作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要过硬,专业基础必须要夯实,才能确保将来交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专业水准。专业的基础模块主要涵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所占的学分和学时较多。学生在大学的前两年,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让学生把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为后续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是指与专业教育必修课形成逻辑上拓展和延续的课程。指“以就业或职业为导向”,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民办高校课程体系设置要以能力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专业选修课要体现职业性。如班主任工作,中学教学技巧,教案设计,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等课程,为学生将来的教师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3.特色课程模块。作为民族地区的民办高校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由于民族地区条件艰苦,人才下不来,也留不住,师资短缺,常常出现几人包班的情况,需要教师一专多能。特色课程模块可以设置涵盖东盟民间艺术理论与实践、东盟国家概况、大学语文、歌曲、美术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突出能力特长培养,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充分融入中学教学案例。同时,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模块课程之间立体交叉,融通互补。如采取将教书育人楷模、杰出校友、优秀中学班主任等请进课堂等形式,丰富师德育人的内涵与形式,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农村,扎根边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师德情怀。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1.改革创新毕业论文。对于修读师范专业或方向的学生,要求撰写毕业设计,改变传统的论文写作。如可以利用学生在实习期间进行中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中学生学习策略调研,中学教师课堂话语分析,教学法在中学课堂运用等,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这样把在高校课堂学到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专业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现培养的职业性。二级学院可以成立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专门的师范生校内实训基地,如微格教室、录播室等。培养手段要从单一的教师指导或模拟,改变成为专业的模拟加实践,使得培养手段和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专业实际,体现出师范生培养的职业性。

3.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人才培养的练兵场,根据专业培养人数,二级学院要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基地主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一至第六学期进行,内容包括教案撰写、模拟课堂、班主任工作等,使学生受到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校外实践基地为师范生建设办公场所,配备专门的档案柜、打印机、电脑等。必要时可以在中学顶岗,既锻炼自己也为实习基地做点奉献。让学生在高校课堂学习和经常访问实践基地成为一种常态[7]。

\

 
(四)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1.实施学分对接办法。对于本科生来说,开阔视野尤为重要,每年学生均有赴境外学习或实习的机会,为了鼓励家境优越的同学到国外体验教学模式,风俗习惯等,可以采取相同或相似的课程学分对接的办法,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去,也可以拓宽国外实践平台,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范生。

2.采取证书算学分举措。民办高校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须加大第二课堂的开展和以赛促教学的力度,即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和专业竞赛,如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朗诵、师范生技能比赛、师范生信息化比赛等。对于在活动和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依据取得的证书等级计算相应的学分,通过此举也可以促进学风建设。

3.创新课程考核评价。依据人才培养需要,鼓励教师采取创新考核,改变传统的期末考核办法。创新考核应该在课程大纲中结合课程性质认真设计,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估。联合培养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大学任课教师与中学专家双向考核的方式开展,任何一方的考核不合格视为该课程不合格,课程考核总分采用大学任课教师和中小学专家各自考核分数按一定权重相累加的方式计算。因此,创新考核的工作量远远大于传统考核,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开展创新考核教师工作量的认定,通过创新考核推动教学改革,彰显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五)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三条线”。依据高校任课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用人单位需求检验和监控教学全过程和主要环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把握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同时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也是改进教学的必然选择[8,9]。

2.做好学院和社会“二个面”的管理。通过二级学院和社会反馈机制两个层面对专业教学进行管理和调节。二级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工作的实施,同时反思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并持续改进,进而优化人才培养。

3.形成质量监控完整的“一个回路”。让教学质量监控的“三条线”和“二个面”在具体运行中责任到人,及时反馈,并督促改进,如建立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制度,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由“知识输入导向”向“能力输出导向”转型,最终形成质量监控一个完整的回路,达到持续改善办学品质的目标。

总之,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师范生素质决定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也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建设,高等院校应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发挥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同时争取地方政府提供政策保障,联合当地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练兵场,教育企业提供新媒体技术支持的四方联合协同育人,保障师范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岩.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西部论丛,2017(01):15-18.
[2]徐向阳.以卓越教师为目标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J].大学(研究版),2016(04):45-48.
[3]衷田田.乡村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观察,2018(12):32-35.
[4]叶剑锋,石美霞,衷明华.以化学说题浅谈化学卓师班与普通班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8):123-126.
[5]奚振海,刘雯.构筑多元帮扶体系助力乡村教师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8.
[6]王志远,等.新工科视域下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6):1-2.
[7]白宗锋,等.男幼师独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6):5-6,12.
[8]钟小娟.中职财会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22):336-337.
[9]覃丽萍,等.广西职业学校“双师型”职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9):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