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本文以镇江市高校为例,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及线下访谈的方式,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镇江市高校的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高,且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景名胜较为感兴趣。本次调查为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探索性建议的提出,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调查研究;镇江市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庄媛,等.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调查研究——以镇江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5):186-189,196.
A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Take Zhenjiang City as an Example
ZHUANG Yuan1,ZHANG Fu-bin2,SHE Gu-yu1
(1.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Jiangsu;2.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Jiangsu)
Abstract: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deepest level of identity and the foundation of cultural community.Its core is the identity of a nation’s basic values.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ffline interviews,takes the university in Zhenjiang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of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seas students from university in Zhenjiang have a high degre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Chinese culture,and they are mo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scenic spots.This survey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roposal of improving 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Key words: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University in Zhenjiang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同不同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之间的教育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1]。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6年,来华留学生达44.3万,比2015年增长11.35%,是世纪之初的8倍之多[2,3];2017年内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留学生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和生活[4];2018年来华留学生数量、接受学历教育的占比均比2017年有所增加[5]。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加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2,6]。
然而,我们在增强外国留学生吸纳能力、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及教育对外开放等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文化自信根植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凝结文化共同体的基础,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是实行文化外交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有助于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镇江市高校为例,通过调研了解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从调查结果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索性建议,旨在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发展成果,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二 镇江市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方式及基本内容
本次调查于2019年9月1日-2019年10月31日在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两所高校进行,采用的是线上问卷调查及线下访谈的方式。有60名留学生参与了线上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0份;有48名留学生参与了线下访谈,获得有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共计98份。
如表1所示,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留学生的基本信息,由性别、年龄、学历、大洲分布、来华时间、汉语水平六方面构成;第二部分为被试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程度,包括中国历史、传统节日、饮食、传统服饰、风景名胜等;第三部分为被试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意愿,包括是否愿意介绍朋友来中国留学或旅游、毕业后是否愿意留在中国工作和生活。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被试留学生基本情况。有效问卷中,被试留学生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就性20-23岁年龄段人数为30人,占比30.61%;24-26岁年龄段人数为22人,占比22.45%;27-29岁年龄段人数为16人,占比16.33%;3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数为30人,占比30.61%。就学历方面,被试留学生中本科生有50人,占比51.02%;硕士研究
生有30人,占比30.61%;博士研究生有18人,占比18.37%。就大洲分布方面,被试留学生中有24人来自亚洲,占比24.49%;有72人来自非洲,占比73.47%;有2人来自北美洲,占比2.04%,无人来自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就汉语水平方面,被试留学生中48人处于HSK基础水平,占比48.98%;有40人处于HSK初中等水平,占比40.82%;有10人处于HSK高等水平,占比10.2%。就来华时间方面,被试留学生中有12人来华不到1年时间,占比
12.24%;有14人来华1-2年,占比14.29%;有18人来华2-3年,占比18.37%;有54人来华3年及以上,占比55.1%。
2.被试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和认同情况。被试留学生中,有72人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占比73.47%;有26人不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占比26.53%。在“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这题测试中,被试留学生表示主要通过朋友和网络了解中国文化,占比高达75.51%,其次是通过书籍和电视了解中国文化。尽管如此,53.06%的被试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只是略知一二,38.78%的被试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甚多。为了更具体地了解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了解和认同的情况,问卷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节日、饮食、传统服饰、风景名胜等几方面分别设置了常识问题。1)被试留学生对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了解和认同情况。对于“是否知道四大发明”这题测试,被试留学生中76人表示知道,占比77.55%。对于“是否知道《四大名著》”这题测试,被试留学生中54人表示不知道,占比55.1%,44人表示知道,占比44.9%。对于“知晓几位中国诗人”这题测试,46.94%的被试留学生表示知晓李白,其次为杜甫、王维、李清照、辛弃疾。2)被试留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和认同情况。被试留学生中,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一二和了解甚多的占比相同,均为42.86%。对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这几个中国传统节日,均有超过65%的被试留学生知晓。其中春节知名度最高,占比高达95.92%,端午节次之,占比91.84%。并且春节也是被试留学生最喜爱的中国传统节日,占比高达75.51%。63.27%的被试留学生知晓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69.39%的被试留学生知晓端午节吃粽子。被试留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较好的认识。3)被试留学生对中国饮食了解和认同情况。81.63%的被试留学生喜欢中国食物,并且愿意将中国美食带回国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但是,知名美食,如火锅、煎饼、小龙虾、豆腐、粽子,均只有不超过40%的被试留学生表示喜欢。4)被试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了解和认同情况。对于唐装和汉服,48.98%的被试留学生表示知晓,但是只有16.33%的被试留学生表示穿过。5)被试留学生对中国风景名胜了解和认同情况。被试留学生中,有64人去过中国2-4个省份,占比最多,达65.31%;有24人去过中国5个以上省份,占比24.49%。
3.被试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意愿。1)是否愿意介绍朋友来中国留学或旅游。被试留学生中有92人表示愿意介绍自己的朋友来中国学习或旅游,占比高达93.88%。2)毕业后是否愿意留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被试留学生中有66人表示毕业后愿意留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占比达67.35%。
三 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的探索性建议
1.多源化来华留学生。从来华留学生大洲分布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效果凸显,合作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明显更加积极踊跃,来华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是,镇江市高校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其他大洲来华留学生数量甚少,留学生来源过于单一。多源化来华留学生,吸引更多其他大洲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更有助于推进中华文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的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2.发挥教育功用,创新教育方式。2017年国家有关部委颁布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其中第十六条规定,“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的必修课”;第二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华优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7]。调查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景名胜更为感兴趣,教育时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创新中国民族文化课程,组织特色实践活动,贴近来华留学生实际,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3.强化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考核。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目前正从数量式提升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来华留学生素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我们在为来华留学生打开大门的同时,更要把好入门关,宁缺毋滥,加强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素质考核,从源头吸收真正认同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来华学习交流。
四总结
中国70年来对世界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不容置疑,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生数量有了新的突破,且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高。目前来华留学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更要不断创新探索,教育管理两手抓,让来华留学生不仅认可中国文化,更要深刻理解中国文化,让他们真正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使者。
参考文献
[1]陈宝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Z].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1-8.
[2]中国已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Z].新闻发布会,2017-3-1.
[4]2017年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N].扬子晚报,2018-4-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Z].新闻发布会,2019-4-12.
[6]陈宝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Z].记者招待会,2018-10-22.
[7]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42号)[Z].2017-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