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教育实习评价方法改革的探索与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1 13:35: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质量、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一环就是教育实习.相应的评价则是其极为关键的构成。在教育实习中使用过程性评价,是对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加强和改革,能够使学生在实习中明确任务、规范过程、加强保障,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探索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好教师,是推动理论、实践就业一体化、着力促进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教育实习;过程性评价;个性化;全过程

本文引用格式:董金茂.教育实习评价方法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教育现代化,2020,7(54):36-38.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on Evaluation Method Reform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DONG Jin-mao

(Mathematics Science School,Baotou Normal University,Baotou,Inner Mongolia)

ABSTRACT:Teach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improving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clas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with key component of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can strengthen and reform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help them clarify tasks,standardize process,strengthen guarantee,enhanc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It is urgent need for exploring and cultivating quality professional“Four Havings”teachers,promoting integration of theory,practice and employment,and employment of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

KEY WORDS:Educational practice;Process evaluation;Individuation;Whole process

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是师范类本科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围绕怎样当好一名教师这个中心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1],也是教师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措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通过系统设计和有效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深入体验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更好地理解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等能力,为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然而就现今的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而言,尚有着诸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育实习的初衷,导致教育实习的价值被弱化,成为制约教育实习稳定、持续发展的桎梏。对教育实习评价方法加以改革,对教育实习有效且顺利的实施给予保障,理应成为各大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其中一大核心任务,即围绕教育实习评价方法改革展开深入地探索,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一我院教育实习的现状分析

我院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秋季进行,为期14~15周。由于教育实习持续时间长,实习环节多,在形式上不能与课堂教学那样有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存在学生们对实习的缺乏积极性、认识不全面、环节不清晰,各段的目标任务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与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生深造学习、教师考录等就业问题的一体化考虑不连贯。实习现状在指导教师中普遍存在,过程中不易及时发现问题,即便发现问题,又难以给予帮助和解决;对学生的能力技能、管理方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成果不好量化;在教育实践的研究上过多的关注于实际的操作,对教育实习的理论探究、学生的职业情感关注还有欠缺等。

针对教育实习的这一特点,我院在进行教育实习时,从过程中体现对人的培养,更多的从认识论方面进行关注[2]。将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改变改变为过程性评价[3],使评价贯穿于实习的始终,成为学生实习的“指南针”,收到了好的效果。

二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以往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效果上,总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分析其原因发现,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仅与实习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关,还与实习前的准备和实习后的总结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实习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对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都进行关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考核。评价就离不开测量,因此在实习成绩评定上,也改变以往只对实习中的成绩进行结果性统计,而改变为:实习成绩=实习前考核(20%)+实习中评定(60%)+实习后总结(20%),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

 
(一) 实习前对学生的师范技能与参与表现进行评价

实习前的准备不再是开个动员会,说明纪律安全、分配指导教师、简单随机的分组就完成。实施过程性评价后,首先,要对全体参与教育实习的同学进行统一的钢笔字、粉笔字书写和课堂片段教学教师技能考核,由学院教师担任评委,按照各项分值统计排出名次,此项成绩占总成绩15%;其次,请实习学校和学院的相关教师对实习同学进行职业认同教育,知识技能和纪律安全三方面的讲座,解决学生思想、知识、技能和纪律方面的困惑;最后,举行各小组的指导教师拜师会。根据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折合成分数,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的5%。

(二)实习中对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研究进行评价

通常学生教育实习就是到实习学校听课、帮助教师批改作业、上自习课、上几节正式课;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的考勤、两操;完成学院规定教学调研报告和教案,最后由学校和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成绩评定。实施过程性评价后,实习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注重过程中的关注与引导。我们给实习生统一印制《数学科学学院实习生的日志》,在日志中记录一天的听课、教学、作业和班主任工作内容,同时主要增加了反思的环节,对于学习的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等进行反思[4]。指导教师通过日志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困惑,进行指导,不单单从“教”的方面来强调实习生“教授”的基本功,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指导[5]。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主要指导实习生从中小学生的心理了解,与学生沟通,班级活动的制定、参与、组织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考核。加强对实习生教育调查研究的指导,在开始实习之初,就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契合度,从研究的角度去发现分析和努力解决问题。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去选择课题、收集分析数据、形成或验证自己的观点[6]。主要从选题和研究的实际意义,研究的内容能否为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实践经验来评价。三项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是:24%,18%和18%。

(三)实习后对实习反思、调研报告和课堂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实习总结评价主要体现在总结过程中,实习结束后,所有实习生进行过程性总结。由实习生从实习反思交流、调研报告说明和课堂片段教学三个项目中,抽取一个内容完成。由评委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习期间的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针对每个人的进步情况给出评价,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 教育实习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合理充分的利用好实习机会


由于教育实习没有明确统一的课本参考,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不同,很难进行“一刀切”式的要求,再加上学院和学校指导教师本身又承担着教学任务,有时不能够及时的指导,所以许多学生进入实习后觉得工作缺少条理,不清楚需要从哪些方面开始、完成到什么程度、怎么完成。要求严、负责任的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实习生每天工作多些的,否则感觉无所事事,只能是等时间白白失去实习机会,实习效果不好。过程性评价对每个环节的考核,需要学生填写的《数学科学学院实习生的日志》就是一个导习案,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引导。学生们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逐步的完成任务,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从教学工作中反思、参与班主任工作中的介入、设计;到调查研究开展的方向、方法和结果,再到准备总结的积累等各个环节,使整个实习的全过程,在评价的指导下步步深入,学生充分利用实习时间,完成实践经验的积累与科研意识的培养。

(二)精准发现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在教育实习过程评价中,从开始的技能考核就可以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实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引导来努力弥补。在实习中的反思、教育调研报告进展的汇报等方面,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困惑,这样教师指导会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在总结阶段的交流,同学们自己又会取长补短。在整个过程中都能比较精准的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调整,同时又不失个性化的本真,实现了在自身基础上的进步与成长,评价也体现对每个学生的实习前与实习后的进步比较。

(三)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合作精神

教师工作的性质就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更加好的完成任务。在实习中进行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本身,另一方面也培养实习生团体合作共进的品质。通过实习前技能考核,根据技能的不同优势进行合理搭配,小组成员选技能全面者为组长,进行引领与影响。在实习中教学、班主任工作的互评互学,在教育调研和总结中的互相探讨中,在实习总结中的交流,这些都将体现集体的力量,促进集体合作思维的形成[7]。

(四)对评价内容进行丰富,遵循“德才兼备”原则

对于师范类院校而言,整个教师培养过程中,教育实习是其关键的一环,而且教育实习也是增强师范生实践技能、师德意识培养的关键途径。不过近些年在教育实习评价领域呈现出典型的“重技轻德”的问题,这显然与增强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同时也将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弱化。另外,教育实习评价忽视“师德”也容易使得相关参与主体对其缺乏应有的关注。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对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评价之时,就需要对评价内容进行相应丰富,不仅对他们的教学知识的完善度、教学技能、课堂管理水平等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对他们的师德进行相应的考察,观察这些实习生有没有主动对学生进行帮助与关心,是不是主动与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没有恪守“为人师表”的职业规范。只有在教育实习评价中始终遵循“德才兼备”准则,将师德与教学技能做到两手抓,才能使得教育实习评价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为师范教育培养出更高综合素养的教师提供助力。

\

 
四结语

在学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中,伴随每个环节的评价考核,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实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科研思维的启蒙和合作品质的培养都将起到很大作用,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保障教育实习达到实效,收获成功。在教育实习中,评价虽然仅为其中的一项构成部分,然而评价的功能却不可小觑,应基于充分重视。对于师范而言,教育实习评价方法的改革,除了应当着眼于对被教育对象即实习生的评价,更加应对实习生今后的发展基于充分关注,为此群体顺利走上教师岗位打下良好、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涛,刘霄.教育实习指导[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
[2]郭华.文化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段玉梅,郭凯敏.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物理教学改革探析[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01):95-96.
[4]李渺,梅全雄,王振平.高师数学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01):39-40.
[5]李渺,喻平.实习教师数学教育观念的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9,(03):29-30.
[6]李开慧.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引起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0,(01):93-94.
[7]信晓婷,刘为影.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工作改革路径——以衡水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73):91-92+144.
[8]李政云.论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标准构建——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06):85-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4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