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药学教学是中西医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到诸多的中药名称、性能、来源等内容,学生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导致教学难度比较大。信息时代下随着教学信息化发展,中药学教学开始与网络高度融合,微视频、微测验以及微讨论等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对教学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基于微理念的中药学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微理念;中药学;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赖利平.基于微理念的中药学教学改革实践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51):75-78.
一 中药学实践教学情况与改革作用
中药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在中医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中药学实践教学基本形成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中医药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有所提升。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药学的崛起,中药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逐渐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具体表现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不完善,教学计划中理论重于实践,实践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中药学人才培养要求[1]。中药类专业教学开展中,临床实践时间和机会比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弱,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辨证思维,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综合处理能力不足,理法方药运用难以提升。
同时中药学教学中由于对流通、销售、商务等知识内容不了解,导致在今后社会的发展中难度加大,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中药学实践教学条件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辩证思维与实际要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医药学生毕业后就业单位的评价往往不高,主要集中在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中药学课程实践内容的改革。
二 微理念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
当前中医药大学中大部分都开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并将中医药学课程融入其中,根据课程设计要求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包括课程信息、教学研究、在线测试、答疑讨论等项目。中药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有利于落实微理念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内容、资源、活动以及评价等各个模块的设置,以及知识点的设计和选用等使中药学知识点以演示文稿、视频演示、在线测试与答疑等方式进行呈现。注重对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针对微理念实现课上课下双重研究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中,学生可以先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微测试和微讨论的方式对教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2]。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线下的师生以及生生交流与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一定的点评,通过大家的思维碰撞和分享,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在课后可以结合课堂上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同时可以进行线上教学反馈,包括线上答疑和线上讨论。并将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设定教学评价以及标准量表,注重对学生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方式中包括线上的讨论以及研究性课后线上测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目标知识点完成课程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微环境,包括微课件、微视频等内容。比如,在“十九畏”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结合背景音乐形成诵读的模式,学生不需要进行死记硬背,在听音乐的过程即可以掌握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微视频”的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开展“微学习”活动。
三 微理念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微理念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途径,在微理念的引导下,当前微课成为中药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具体应用情况来看,其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升教学效率。
(一)教学效率低
通过对我国当前微课资源构建情况来看,课程资源大部分都是名校名师录制的专业化视频内容,这些教学内容虽然重点难点突出,与考点更契合,但是却缺乏个性化和趣味性,导致课堂教学中无法利用宝贵的资源进行思维碰撞[4]。同时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中医药时间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此外,当前微理念教学思想宣传和推广不足,使得学生对这种教学理念的理解有限,参与兴趣不足,无法体现教学效果。
(二)微资源整合不利
中药知识学习过程中本身具有系统性、阶段性等特点,当前微理念在中药教学中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围绕一个教学环节、知识点或者专题开展的活动,没有意识到对知识点的整合,使得学生在中药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中缺乏系统性[5]。同时中药学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而学时有限,在药理、药化以及药用植物应用等方面难以进行直观的认知。同时其中还涉及到很多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以及方剂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学时的压缩,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实践经验。
(三)微课缺乏特色
通过对当前微课应用情况来看,在分类方面主要是以学科知识内容、教学方法和环节等进行设计的,而这种设计方式导致微课时间过程中过于局限,完全被限制在学历教育以及专业学习中,对非学历教育方面资源的挖掘不重视,这种情况下使得中药微课资源大部分的知识内容都是记忆型的资源内容,操作能力以及辩证选药等方面的应用性比较弱,比如对饮片的辨识、药用植物的选择或者炮制品制作等方面都难以掌握[6]。
(四)微课质量比较弱
中药学教学中微课大部分还是以视频的方式为主,在微课视频制作中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同时视频的镜头不变、单一、形式单调,画面不美观、不清晰,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比如在中药学大黄、麻黄等药物讲解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微视频的制作大部分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导致很多具体的内容没有讲解完整,药理知识无法讲透,因此需要适当的对视频进行延长。
四 微理念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微理念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教学方面的手段、方式和技巧等,因此微理念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必须要结合教学特点合理采取微理念的应用方式。包括微视频、微讨论、微测验以及微实训等不同的应用方面。
(一)微视频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微视频是现代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与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相适应。中药学教学中微视频的设置本身具有碎片性特点,而且蕴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而且趣味性比较强。“微视频”是学生“微学习”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前测试、学习小结以及学习后测试等内容[3]。微视频的时长一般设定为5到10分钟。通过对中药学课程内容的统筹设计和整体架构,可以将教学单元形成一个逻辑关系比较强的教学模块。并通过“微视频”系列的制作,使整个教学内容形成教学单元。在中药学教学课程中,每个重点教学内容都可以设置为一个“微视频”。比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理气药”作为一个核心点设计微视频,将理气药的特点融入其中。或者结合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人参与党参、陈皮与青皮等药物内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掌握相似药物的不同功效。通过微视频的发布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内容,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合理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
(二)“微讨论”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中药学网络课程在教学平台上的应用指的师生以及生生间通过网络进行在线交流和活动,在线活动的设计中包括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研究学习、课程作业和在线答疑等。在教学中需要结合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实现网络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的延伸,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微讨论”的方式针对中药学的文化、创新以及临床应用等设置“微讨论”的相关话题。通过“微讨论”主题内容的融合,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同时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交互教学、讨论教学等,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中药学教学内容提炼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对这个课题进行“微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完成自主探究,并将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形成学习报告的形式在中药学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其他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的评论区进行讨论,引导师生以及生生间的交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设计“微讨论”话题。比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何减轻乌头类药物毒性”讨论主题内容,使学生在讨论前可以先查阅相应的资料,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拓展。
(三)“微测验”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微理念”指导下教学评价设计中的形式具有多元化特点,包括讨论区活动评价、在线测试等。其中“微测验”是对教学内容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微视频”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结合“微视频”的教学内容进行“微测试”,实现对“微视频”教学内容的考核。在“微测试”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微视频”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微视频”内容掌握程度的了解,并通过在平台上对学生测试结果数据信息的收集,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加强对教学设计以及“微视频”制作的完善。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使得“微测试”与网络教学内容能够更深入的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师的“微测验”工作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正和审核,并将调整后的内容在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传。通过“微测试”能够为学生对中药学课程内容进行阶段性复习,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进度的调整和教学方式的优化。
(四)“微实训”在中药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加强对实训内容的完善和改革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实训课程教学的重视,包括中药饮品的辨析和识别。当前我国中医药院校在实训课程开展中,部分学生难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完成对中药饮片性状等方面的同步辨识和细节掌握。通过“微视频”实训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而且不需要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到10分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将重要实训课程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融合,对学生在课下对中药饮片性状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微实训”工作开展中,必须要结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重点细节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并通过字幕或者放大特写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能够将中药饮片的学习内容通过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加强学生对实训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强化的实训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节省教师的授课时间,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问题的解答中,同时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更多的互动和探讨,将课堂彻底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客教育理念
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为研究型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形成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混合的教学模式。“微理念”下研究型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微视频”为教学载体,并将“微实训”作为教学内容核心,实现对实训教学内容的“微情景”创设,保证中药学教学内容实训课程教学的多元化,提升中药学实训教学的效果,促进中药学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微情景”视频内容在中药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应用,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更好地解决生活以及临床方面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药思维。中药学课程教学开展中,可以通过创客研究教学活动探究创客教育理念,并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使中药学教学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比如市场营销学的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创客研究型教学方式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创造体,根据中药学相关知识内容,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中分配一个专题,进行写作探究以及策划方案的完善。
小组创客作品需要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展现,并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布,为研究型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课堂教学内容中设计内容包括案例教学、小组活动、课堂答疑以及讨论等。各小组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客主题汇报,加强对中药产品的营销和研发,还可以通过答辩的方式保证研究的深入性。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共同体的学习和沟通,并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合作情况做好自评和互评工作。创客式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五“微理念”下中药学教学实践的创新
除了微课程方面的应用之外,“微理念”下还可以对中药学教学进行创新,利用微电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药学教学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先进行开课语的设计,在微电影中开课语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对微电影的方法、环节等方面进行介绍,同时简介微电影的评分和奖励等内容,最后对创作作品进行举例。
(一)做好分组与主题确定
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需要先结合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课程教学进行自由分组,分组可以不固定,根据后期学习要求进行调整。在授课进度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对已经讲完的几章内容进行总结和讨论。在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教师对《中药学》的讲解,对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其二,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知识内容和教学进度,对其他班级的微电影作品进行点评,通过观摩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活跃,使学生间能够取长补短。此外,每组学生还需要选择一位后期剪辑人员,并进行剪辑软件的学习,能够熟练的应用相关剪辑软件。教学计划完成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后,各组成员可以根据中药知识内容对合理的主题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上报。
(二)做好剧本撰写和场景设置
各个小组的成员中选出一位文笔比较好的学生,根据设定的主题内容编写剧本,同时保证剧本设计的趣味性、完整性和创意性,在设计的内容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中药知识内容。在初稿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和修改,并进行共同探究工作,通过网络查询方式对中药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小组成员中还需要选拔出一位协调能力比较强的组长和创意性强的导演,根据剧本内容进行人员分工,场景创设。
(三)微电影拍摄
微电影拍摄以及前期组织活动都需要围绕中药学的内容进行,不得出现跑题的情况,比如在针对“理气药”这部分内容的拍摄中,学生的微电影创设主题必须要围绕需要理气治疗的疾病以及理气药物进行拍摄。可以先设定一个治疗场景:一个病房门诊内,“病人”主诉腹胀、胸闷、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由负责扮演“医生”的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开具药单,主要针对病人疏肝理气的症状。这些剧本和台词都需要由学生自己创建,在创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复习和拓展的过程。同时在微电影拍摄完成并上映后,教师可以组织其他小组成员对微电影中设置的情节进行评价,特别是不符合现实的内容,在后期的评价中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四)做好时间控制
微课教学的特点为短小、精悍、重点突出,而且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人会认为微课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这样符合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但是还有研究发现在学习不同知识点的过程中微课设计的时长不同,但是结合微课的特点,我们一般需要将时长控制在15分钟左右,而且为了使知识点能够被巧妙的引入其中,更加吸引受众的情况下还需要做好教学导入工作,一般导入时间为1-2分钟之内。这样通过导入故事与精简内容的结合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此外,在微课教学中还需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在微课的末尾针对教学提纲逐步总结,并实现对知识点的拓展与教学衔接。
(五)加强离线第二课堂教育
微理念下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将中医药学教育与数字化时代结合的目的,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广泛存在同质化、专业化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当前微课等“微”方式的应用仅能够作为一种补充形式,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知识内化或者共性等方面的问题。离线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参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改善线上教学以及课堂教学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做好精深中药学内容与医药、针药教学知识内容的结合,将单一的临床医药专业知识传输内容与实验室教学结合,同时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拓展思维,构建更团结的团队精神。比如,在微理念下可以将课堂时间进行分解,利用少量的学时,组织学生到中药植物园或者中药标本馆等进行药用植物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
六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教学领域中科技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特别是教学软件的更新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微理念”是结合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和时间的碎片化而形成的一种理念,而“微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包括微课、微视频、微电影、微测试以及微实训等内容,有利于学生利用课堂外时间的自主学习以及中药学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立萍,李然,任艳玲,等.基于微理念的中药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4):20-22.
[2]周桂生,陈佩东,尹莲,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中药化学教学改革及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9):3057-3060.
[3]马勤阁,魏荣锐,柳文敏,等.浅谈微课在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7,46(3):116-117.
[4]徐新华,文德鉴,殷智,等.应用型人才视角下《中药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4(45):41-43.
[5]袁志鹰,周小江,裴刚,等.中药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6):118-120.
[6]赖利平.论高职专科院校中药学信息化教学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1):167-168,2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