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承担着高校教学和管理的职能的一线人员,通过分析目前这两类职位的优缺点和学生需求,根据目前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教学与管理分离的突出问题,提出设立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制度,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再升级,同时为学校学院长远发展积累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就如何维护该制度的运行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关键词:专任教师;辅导员;深度融合;学术
本文引用格式:洪诗迪.基于高校教学与管理职能深度融合的新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49):145-148.
New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Func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NG Shi-di
(School of Architecture,Chang'an University,Xi'an Shaanxi)
Abstract: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are the frontline personnel who undertake the functions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wo kinds of positions 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and according to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f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 first-class”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nselor teachers and academic counselors system,so as to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and promote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urricula upgrading.At the same time,the system can accumulate the compound talents that needed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afeguard measures on how to mainta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Professional teachers;Counselors;Deep integration;Academic
一引言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瞄准世界一流,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加快走向世界一流[1]。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2]。从大学发展的内在源泉、动力角度而言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学风[3]。本科生在校学风养成核心要素在学生的学风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暨学生需要管理和教育贯穿于其大学始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是第一课堂的督促监督者,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者,其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学风教育与管理的第一责任田是专任教师和辅导员。面对“双一流”建设和2020新一轮“双一流”评估,如何更好地加强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管理优势,构建协同高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学术共同体,创新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实现教育与管理之间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引导学生到学术学习上来,实现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发挥作用,是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现有制度优势与存在问题
(一)客观条件、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前,学生人数较少,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辅导员,均有经历和时间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教育与管理的问题不是很突出,随着高校改革扩招,新任专业教师的职称职级改革,教育与管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专任教师面临非常重的学术创新压力(包括论文、项目等),辅导员面临越来越多的事务性管理压力,导致教学与管理口的教师对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国家从不同层面出台制度保证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时间投入,例如在评职称领域划分为教学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要求各高校保证1:200的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教师与管理人员于对学生投入时间较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二)现有职位的优势与不足
1.专任教师教育管理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专任教育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中,从学生在课堂的到课率,作业情况,甚至于抬头率等来掌握学生上课状况,但无法对学生课余学习生活进行监督,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于个别不在乎成绩的、甚至挂科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专任教师的管理教育手段相对较弱。在课堂教学、毕业设计,尤其是专业类比赛中专任教师对部分优秀学生的带动明显,能够做到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实现优者更优,实现对学生学业,品格,科研素养,钻研精神等各方面的提升。且专任教师的专业教育指导更能令学生信服和尊重,更有利于开展相关工作。
2.辅导员教育管理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教育管理者。辅导员了解学生日常生活表现、学习学业、心理、家庭、评奖评优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对综合评价学生在校表现较为熟悉,较能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但辅导员没有参与到学生课堂教学第一线,且无法就学习学业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故辅导员对学生学习学业的了解相对较弱,同时在学生中相较专任教师而言缺乏专业权威性。
3.班主任教育管理及本科生班级导师制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班主任不同高校的具体规定不一样,大体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为主线,作为辅导员的管理辅助者,学生学业指导的主要负责人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但在实际执行中,班主任角色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制约手段,造成班主任在学业和活动管理两方面难于执行,班主任为了考核顺利完成,个别班主任甚至对学生部分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以避免给自己造成不良的评价,因而无法及时有效纠正。且目前班主任制度考核中仍以班主任关心的职称评定条件为标准,采用的是条件制度,对于不想评职称等其他不需要此类荣誉的教师积极性调动不大,限制了该制度优势的发挥。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度是与班主任类似的一项制度,旨在通过引导、关心等方式来服务学生,但缺乏对学生有效的管理手段,其在实践中这两类方法都存在流于形式、实践形式单一,监督缺失,评价形式单一,对学生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从而限制了这两类制度的优势发挥。
4.学生对教育管理的现实需求与要求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专业学习和学术钻研两方面对学习学术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学生来校就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学生来校的第一职责。在专业学习上,学生的主要专业学习来源于专业课堂教学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其核心点在于教师必须在专业上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对话。在学术钻研领域,学生在学术研究、参与项目、专业竞赛等领域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教师。同时,我们应看到,只有专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学生对于学业的学习必须以必要的管理进行辅助,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而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教学与管理职能深度融合新探索
(一)基于前述基础,开展新的研究
为了促进教师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投入,弥补由于不同岗位职能导致的专业化分工弱点,排出由于制度层面的不合理作用,强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职能的发挥,基于以上论述的现有职位的优缺点及历史经验,发现专任教师与学生辅导员职业职能进行叠加,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叠加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管理职能、侧重于专业教育的教师,或者叫辅导员教师;一种是具有专业指导能力,侧重于辅导员职能管理的,暂称为学术辅导员。这两类职位是专业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深度结合的产物,能有效地履行教育与管理两项职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对
学生的教育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向思政教育与教育思政转变;从旗帜鲜明向潜移默化转变;从分工合作向深度融合转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无缝对接,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同时,教师与管理的双重结合也促进了专任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促进教改项目等一系列项目和措施更加接地气、落实效。
(二)重大意义
本文提出设置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两项新的职位,满足教育与管理双重职能,同时将这两个职位中影响教师与管理者与学生接触的事务性工作和研究性工作进行剥离,让教学管理人员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线的学生身上,在教学中贯穿管理,管理中运用教学,实现教学与管理的深入融合,发挥教学与管理各自优势,有力促进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同时,其适应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要求,专业辅导员将作为辅导员专业化工作的一个分支,在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新的作用;辅导员教师将为专业教学岗老师开辟新的晋升途径,有力地促进以本为本及建设一流本科,促进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推动教学改革等项目的落地生根。
(三)定义与职能
1.定义
基于以上论述,在大学教育与管理中引入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两项职位。其定义如下,辅导员教师:指具有辅导员的日常管理职能,拥有完整的专业指导能力和职能的专业教师。学术辅导员:指具有专业教育指导能力和职能,具有完全管理职能的辅导员。
2.职位职责
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是两项职能交叉所产生的职位,其必然决定职位需要具备两项职位的优势,而忽略职位中的不足,同时,应在评定考核中打破相应的界限,实现工作评定中的互联互通,真正发挥相应职位的作用。因此,这两项职位的职责限定如下:
辅导员教师:其具备辅导员日常管理职能,具有在学生重要的评奖助贷偿免补,评优,入党,保研,学生日常政策制定中参与讨论及决策过程的权利和义务,但其应避免负责辅导员具体专业型事务(如:党建、资助工作、指导学生组织),从而保证其所需要的辅导员职能的时间及精力投入度。其必须具备教授本专业课程、在本专业进行初步科研的能力,其职称评定的条件可以而且应当来自学生工作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侧重于专业教育。其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量应该有部分可以抵消其专业教师所要求课程的课时量。
学术辅导员:其具备协助专任教师教授本专业课程的能力,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近或互补的专业,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具有完整的辅导员管理职能,具有参与辅导员全流程工作的经验,其应具备在学生重要的评奖助贷偿免补,评优,入党,保研,学生日常政策制定中参与讨论及决策过程的权利和义务,但其应避免负责过多的辅导员具体专业型事务(如:党建、资助工作、指导学生组织),从而保证其所需要的学术有足够的时间及精力投入。其职称评定的条件也应当来自学生工作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侧重于辅导员工作。其专业教育的工作量应该有部分可以抵消其辅导员工作所要求的工作量。
四 运行保障措施
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是在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根据新形势设立的职位,其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在学校层面理顺管理体系,配套相应的保障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等。
(一)新职位身份及权责问题
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是原归口于学校不同部门下的教师与辅导员职能重合设立的职位,必须理清其管理权利与责任界限。按照原有的职能部门和新职位的职能,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应将身份认定为专业教师身份。定义为此序列有以下原因:(1)给予教学型教师新的发展机会和通道,教学型能通过花费部分管理工作实现绩效考核合格,甚至实现职务晋升,使教学型老师能够也愿意在教育管理学生上花时间、花精力;(2)打通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身份界限,给辅导员和教师互相进入彼此领域提供通道,以更加适应人才成长规律。
(二)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制度能够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于对教师权利和权益的保护
学校应在保障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年度绩效考核制度、培养培训制度、职位晋升、职称评聘制度等方面提供全方面的改革以为新职位的提供保障,重点解决教学管理工作量抵扣或互换互认;职称评定的“双线”晋升制度,如教学和管理之间评定职称可以允许以本职位职能为主,辅助职位为辅的方式;职位身份转变制度。
(三)加强全流程管理控制
学校学院各个层面应加强对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全过程管理。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不应成为投机取巧,曲线救国来谋取职位晋升和支撑晋升的大门,应该明确评定职称主要指标不应或不应过分低于原有的本职位职称评定标准,其抵扣的工作量应进行完整的严格的审核和评价。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作为教育管理人才的的储备库,人选应来源于一线年轻的教师和辅导员,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应入选该层次人选。其次,学校学院人事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把关,尤其是辅导员的入选相应学院应具有入选学院专业或相似专业或互补专业背景的求学经历。
(四)建立协调机构或议事委员会
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位制度尝试,在初期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学院应该设立主要领导主导、教务、学工、团委、人事、宣传等多部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定期解决该制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理清思路,化解分歧。保障和督促各项制度完整准确贯彻落实。
(五)提供干事平台和通道
人才的培养的锻炼离不开平台和通道。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制度也是如此。为此,学校学院应大力推行以学术辅导员上课担任助教和辅导员教师进学办等制度来加强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各个层次的平台加强锻炼该职位的教师树立融合理念,打通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生层面的教育管理全融合。
五 结语
辅导员教师和学术辅导员是根据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探索提出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最终目的是通过辅导员教师实现小班管理教学,通过学术辅导员实现重点难点问题,例如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学业问题等学生把控的专业化方向迈进,从而实现学生教育管理融合,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做人做事等方面完整的教育,确保各领域教师将主要精力与时间花在学生身上。同时,该制度能够为学校学院“双带头人”培养后备人选,逐步实现,学院层面院长书记全面专业化,即辅导员教师对标学院院长、副院长,专业辅导员对标学院书记、副书记,最终在学院层面形成人人都能懂管理,会业务,能教学,有科研,敢创新的良好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DB/OL]
[2]中华人名共和国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DB/OL]
[3] 郝贵生.“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学风”[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64-67.
[4]郑芙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6):183-184.
[5]董奇.一流大学须有一流学风[J].教育与职业,2014(19):46.
[6]焦兰光.优良学风的构建与一流大学的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83-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