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互联网 +”图书共享平台的大学生文献满足率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8 16:51: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纸质图书的作用始终不能被电子化取代,仍然是教师和学生重要用书,是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同时,外文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受到经费和空间限制,图书馆无法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借到教学参考书和外文图书。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应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区域性资源共享的功能,通过馆际互借服务,扩大读者获取资源范围,有效弥补单馆馆藏资源不足的矛盾。首先介绍了馆际互借服务发展历程及实际意义。然后详细分析了有效实施馆际互借服务应具备的要素,包括运行良好的网络环境、基于大数据的图书资源共享体系、方便快捷的统一检索功能、优质高效的图书馆服务以及切实有效的宣传推广。本文对于高校图书馆加强资源共享服务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资源共享;大学生;文献保障

本文引用格式:步宏婕.基于“互联网+”图书共享平台的大学生文献满足率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5):148-151.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Document Satisfaction Rate Based on"Internet+"Book Sharing Platform

BU Hong-ji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Abstract:The role of paper books can never be replaced by electronic,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book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it is an important collection resource of libraries.At the same time,the demand for foreign language books is increasing.Due to funding and space constraints,the library cannot guarantee that every student can borrow teaching reference books and oreign language books.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in the“Internet+”era,network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to fully utilize the func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 sharing,and through the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the scope of readers’access to resources should be expanded to effectively compensate for the shortage of single library collection resources.Firs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 are introduced.Then it analyzed in detail the essential elements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s,including a well-functioning network environment,a big data-based book resource sharing system,a convenient and fast unified search function,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library services,and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publicity Promotion.This article has a strong guiding role for college libraries to strengthen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s.

Key words:Resource sharing;College students;Document security

一 引言

经过长期的验证,纸质图书不但没有被电子化文献资源取代,反而读者对纸质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大,覆盖的学科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受到经费和空间的限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图书馆能够购买所有图书文献资料[1]。另一方面,由于经费压缩,很多高校图书馆近几年引进新书的复本量大幅下降,由以前每种书引进5册,减少到现在的1-2册。也就是一种书,只有1-2位读者可以同时阅读,导致图书的保障率有所降低。同时,高校的本科教学已进入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本科生对外文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国外原版外文图书费用非常昂贵,中小型高校图书馆每年引进的外文原版图书数量很少,完全无法满足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

 
以上现状表明,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外文图书的保障率应成为图书馆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事实证明,仅凭单馆之力难以实现完备的文献保障,必须借助其他途径扩展文献资源获取渠道[1]。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以资源共享为平台,以馆际互借服务为手段,提升大学生对中外文图书的保障率。

二 资源共享服务对提升图书满足率的作用

(一)资源共享服务的意义


资源共享的概念产生于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产生,由此资源共享服务应运而生。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2]。国家提出的这一指导性纲领,给图书馆实现以区域性资源共享为平台的资源共享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使单馆的馆藏量呈几何级增长,为缓解馆藏不足开辟了新的渠道,最终受益的是读者。

资源共享服务的开展使读者在本校图书馆没有借到所需图书时,可以利用资源共享服务借阅外校图书馆的图书[3]。这一服务的开展充分利用了各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形成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补[4],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分割界限,扩展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实现了区域内不同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其意义在于,降低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5],最大化读者的文献获取范围,最小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3]。是一项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措施。

(二)资源共享服务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中叶,普鲁士10所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由此开启了馆际互借服务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内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双馆到多馆协议、从手工管理到系统管理的转变。资源共享服务的产生和发展,使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图书文献保障率发生了重大变革[6]。

三 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资源共享服务有效性分析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服务依托物联网、移动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建立了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网络化、系统化的管理和服务,使查询和获取图书的时间、范围、传送方式和成本等方面都得到了变革性的改进[7]。从图书馆馆员的管理到读者获取图书的服务,都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足不出校园借阅外校的图书。本文以北京市高校图书馆BALIS馆际互借服务平台为例,详细分析实现资源共享服务需具备的要素及有效性分析。

(一)运行良好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技术加快了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产生和发展,如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盟CALIS、北京市高校图书馆联盟BALIS,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系统化的服务。创建运行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服务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大体分为两种: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指以提供服务的馆为中心,获取服务的用户馆要在服务馆的服务系统中开户,并在用户馆系统的读者网关上提交文献传递请求而实现馆际互借。分布式是指每个成员馆有一套完整的馆际互借协议机和管理客户端的馆际互借系统,系统之间通过协议机相互进行联络,并相互传递请求,无须到提供服务馆的系统中开户[8]。

北京市高校图书馆联盟BALIS馆际互借采用的软件系统是基于B/S的体系架构以及JSP等编程技术实现的。服务模式是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9]。从系统运行模式来看,应用系统安装在中心馆,实现在技术上集中控制。各成员馆通过Web方式访问馆际互借系统。由中心馆负责各成员馆的账号管理。中心馆的对象是成员馆,而不是最终读者。分布式服务是由各成员馆分别管理本校服务的具体事务和读者管理。各成员馆均设有馆际互借员,直接面向本校读者,负责处理与读者间的馆际互借事务[10]。这种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统一性以及便于集中管理,又增强了各成员馆管理和读者使用的灵活性、便捷性,为开展馆际互借服务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基于大数据的图书资源共享体系

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开展资源共享服务的核心是图书资源的共享。服务系统将各成员馆的馆藏图书查询系统进行整合,读者通过系统可以查询到联盟内所有图书馆的图书目录。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图书资源共享体系。以BALIS馆际互借系统为例,系统集成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北京市近90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数据。读者可以借阅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中外文图书,以及北京市各高校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可借中外文图书条数达上亿条,是对单馆图书资源极大的扩展。

(三)方便快捷的统一检索功能

检索功能是读者通过馆际互借服务系统查询图书数据的手段。针对拥有海量数据的服务系统,检索功能是否方便,直接影响着读者的体验和感受。因此,统一检索功能的实现也是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要素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统一检索技术已日趋完善,并得到广泛应用。统一检索功能可以对不同应用系统数据源进行整合,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法的各类数据库纳入统一检索系统,实现跨平台的无缝链接。用户只需一次检索,就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一次查询所需信息,使用户能方便、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11]。

BALIS馆际互借系统包含90多家成员馆,各成员馆采用的OPAC书目查询系统格式、检索方法都不统一。BALIS馆际互借中心采用JAVA程序获取远程浏览器上显示字符的功能,将远端浏览器显示的信息进行获取,经过整理后在系统中显示,实现了多家图书馆异构系统的馆藏书目统一检索功能(见图1),为读者检索提升了效率。

\



(四)优质高效的图书馆服务

馆际互借服务是纸质图书的返还式服务,在图书借还的过程中,仍离不开图书馆馆员的人工服务。BALIS馆际互借服务采取服务分布式的模式。各成员馆是服务的执行机构,负责管理本校的读者用户[10]。

馆际互借服务整个过程分为两种方式(见图2、图3)。一种是本校读者向外校图书馆借入图书。外校图书借入到本校后,需由本校图书馆馆员接收并确认,然后通知读者取书。读者还书时,需还到本校图书馆馆员处,再递送到外校图书馆。另一种方式是,外校图书馆向本校图书馆借书,需由图书馆馆员到书库找到相应图书,再递送到外校图书馆。由此可见,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效率直接影响着馆际互借的服务效率。馆际互借员对每个环节都应及时响应,用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馆际互措的服务质量,才能保障读者及时获取到教参书。

\

 
(五)切实有效的宣传推广

随着海量信息的涌现,宣传推广越来越受到图书馆重视。宣传推广工作是图书馆服务于读者的窗口。只有提升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认知度,才能使服务发挥最大的效应。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为例,2008年加入BALIS馆际互借成员馆。服务初期,没有注重宣传推广工作,2008年到2013年六年间,每年馆际互借图书数量不超过50册。从2014年起,该馆开始从宣传推广工作寻找提升服务量的突破口,每年开展服务宣传月活动。通过讲座、现场咨询、发放宣传页、张贴海报、阵列展板等各种方式,向读者进行服务推广。同时,还在图书馆馆藏查询终端处,长期张贴馆际互借导引图,读者在本馆没有查到所需图书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馆际互借服务,起到了“小举措大效应”的作用。

从表1各年服务量数据可以看出,我馆的馆际互借量从2008年的0册增加到2018年的492册。数据表明,切实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对于提升读者对服务的认知度,以及充分利用服务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实际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化水平,最终受益的是读者。读者获取图书资源的范围最大限度地扩大,满足率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科研不断发展。

\
 


参考文献

[1]张艺缤,楼茜,王蒙等.馆际互借率是馆藏资源建设的风向标[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3:122-125.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用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习近平精心谋划部署[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0-4-19.http://www.cac.gov.cn/2020-04/19/c_1588848769030723.htm
[3]于曦.基于续借、预约和馆际互借分析的读者阅读倾向研究[J].情报探索,2010,12:32-34.
[4]马学伟.基于读者满意的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补救策略[J].图书馆论坛,2010,30(2):160-162.
[5]郭伟,张红.基于高校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数据的图书馆馆藏文献需求分析——以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6,12:92-97.
[6]宋秀芬.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国内馆际互借研究分析[J].科技广场,2014,5:142-145.
[7]何国莲,刘涛.基于网络环境的馆际互借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5,7:73-77+88.
[8]杨力,姚乐野.论构建基于网络的四川省高校馆际互借服务系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3:33-35.
[9]吴雪芝.BALIS馆际互借用户行为与期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32(3):113-118-128.
[10]王茜.基于系统的BALIS返还式馆际互借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6:62-64.
[11]安艳茹.信息资源整合与统一检索平台设计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2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