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光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8 13:58: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同时,要立足各自的学科背景、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适时开展思政教育,将知识点的传授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授课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统一。光学是经典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物理和诸多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基础,适于在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职业规范培养、团队精神塑造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等思政教育元素。本文以光学课程为载体,依据课程特点,对光学发展过程和光学现象、规律中隐含的思政内容进行了深入挖掘,对课堂讲授、实践环节指导、现代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管理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光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学生中心

本文引用格式:祁胜文等.光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42):105-108.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Optics

QI Sheng-wen,LIU Han-ping,LI Ming-zhen,WANG Hong-mei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Dezhou University,Dezhou,Shandong)

Abstract:New era requi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 the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y literacy at the same time,should be based on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es background,knowledge and research methods,explore the new teaching mode,timely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imparting the knowledge and student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real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values to develop.Op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assical physics and an indispensable basis for modern physics and many modern technologies.It is suitable to integrate patriotism,professional standard training,team spirit shap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such as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 guidance into the curriculum.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s hidde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optics,optical phenomena and laws,and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in classroom teaching,practical guidance,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optic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h;student centered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要求高校全体教师应注重非思政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肩负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积极思考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融会贯通,培养新一代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知识充备的社会主义后继者和开拓人[1]。很多学者从培养人的视角,立足专业课程建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健全与价值引领,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2-3]。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队伍保障策略[4]。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教育部于2020年1月16日刚刚下发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其中第四条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构建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配合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这些规定对高校课程思政提出了最新要求。青年大学生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袄,富于幻想,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同时又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基本观点不稳定,分辨力不强,看问题肤浅、片面,生活上容易追求享受,处理问题容易走极端。尤其是目前处在经济全球化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的某些哲学流派、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民主”意识随之进入中国,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难免会造成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这突显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 光学课程中的思政素材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不仅其成果为人类提供了制造机器、改善生活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而且许多物理原理、定律具有的深刻哲学含义,也为人类打开了探寻自然规律、认识客观世界的大门。光学是研究光的产生、光的传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光的应用等规律的自然科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职业规范培养、团队精神意识和人生哲理引导等德育元素是完全可行的。部分学者对实现光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5-6],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

 
第一,光学中蕴含着大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光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同时它又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证据。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就完美诠释了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当所研究的物体或空间的大小远大于光波的波长时,光可以当作沿直线进行的光线来处理;但当研究深入到现象细节,其空间范围和光波波长差不多大小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光的波动性。而研究光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时,还要考虑光的粒子性。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则印证了人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都要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以及真理的无限性原理,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教授光学就是讲授唯物辩证法。

第二,光学中有大量科学精神培养的案例。光学方法是研究大至天体、小至微生物以至分子、原子结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利用光的干涉效应可以进行非常精密的测量。物质所放出来的光携带着关于物质内部结构的重要信息,例如:原子所放出来原子光谱的就和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光学发展史中包含有大量体现科学精神的元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勇于探险精神的良好载体。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设计以及菲涅尔衍射理论的提出,都是年轻人不轻信传统、不迷信学术权威的典型事例,生动的诠释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爱因斯坦创造性地提出“光速不变原理”,则是科学思想解放的例证。利用了光的偏振技术的3D电影使生活更美好,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光学在医疗、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则可以坚定同学们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信念。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案例。

第三,光学课程蕴含大量树立民族自豪感的素材。光学是一门历经几百年发展至今依然生机勃勃的科学,光学与现代科技、人类文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我国科学家在早期光学研究和近代光学技术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春秋时期的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截至2019年8月28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近三年,现已实现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并且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我国在光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二光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笔者在光学课程讲授过程中,结合光学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光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思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课堂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光学定律中蕴含着深厚的唯物主义思想,光学发展史中体现着丰富的思政案例,光学应用中隐藏着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笔者在课程讲授中注意进行其中哲学思想的挖掘、思政元素的剖析和科学精神、价值观的引导。比如讲授光的干涉时,通过观察光的干涉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通过干涉仪器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精确测量的原理及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在讲授光的衍射时,通过衍射条件的分析以及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的区别,可以加深学生对质量互变原理的认识;通过介绍衍射光栅的制作可以让学生感受精密加工的神奇,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从而产生投身科学发展的原始动力。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联系起来,从哲学层面上理解和把握光学知识、规律,促进专业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科学精神和现代意识,使思想引领和专业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课外实践环节融入思政理念

光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进行思政教育。另外除了课堂主阵地外的与光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光电设计大赛、物理创新大赛等,也是良好的育人载体。在实验课上,通过光路设计实现简单几何光学成像,可以让学生认识复杂光学仪器的雏形,从仪器的发展变化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辩证认识过程。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和挑战传统的科学家精神。通过光的衍射实验中泊松亮斑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科学家严谨、求实、缜密、细致的科学品质。无论是完成实验项目还是组队参加比赛,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合理分工,默契配合,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或参赛流程,准确测量有关参数,规范进行实验操作或作品制作,细致记录和分析数据。这些工作要求实验操作规范、尊重事实、数据可靠,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规矩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严格规范的职业素养、勇于竞争大胆创新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差旅的辛苦、备赛的煎熬、赛前的紧张等,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如果比赛成绩不理想,可以告诉学生人生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正确认识与别人的差距,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三)教学改革中增加思政内容

教学过程中,笔者还注重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在这些改革中增加思政教育的元素。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学者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7]。传统的教学有三中心,即“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人们通常把“教”当成目的。在评价教师工作业绩时注重教师工作量的核算,即把教师上课时间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付出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的做法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另外,学校专业设置时实际上以教师有什么知识就开什么专业,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则要求“教”是手段、“学”是目的,不能把手段当目的。按照这个理念,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制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角。笔者在光学教学中积极采纳学生中心理念,采用讨论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对学生的知识灌输,锻炼学生的情境迁移能力和知识技能迁移能力,提高其终身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水平,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从角色互换中找到了乐趣,从克服学习障碍中收获了信心,提高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全程育人中传递思政能量

笔者还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整个光学学习过程中,在全程育人中施加课程思政。在教学管理中,从考勤、请假、课堂纪律维护、考风考纪宣传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遵章守法的教育,践行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学习态度、遵守纪律的情况记入平时成绩核定,学期结束时让学生撰写做人做事道理方面的收获和体会,也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新媒体,除了向学生推送光学知识、专业答疑释惑外,及时将思政的相关讯息、案例分享给学生,关注学生在微信群、QQ群内的言论,并针对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敏感话题、热点事件从正能量的角度在微信群、贴吧等新媒体网络上进行引导、纠正与宣传,进行网络育人。对发现的个别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私聊或者当面谈心谈话,进行点对点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价值观引领。

三结语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专业课教师不能仅仅传授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担负政治思想素质培养的职责。教师需要立足各自的学科背景、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的传授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授课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统一。光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巧妙设计授课内容,灵活点缀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光学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也能把思政教育全面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

\

 
参考文献

[1]周晓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9):4-6.
[2]张威.通识教育:高校课程思政的有效促进[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6-38.
[3]罗薇.“课程思政”: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庆社会科学,2018,211(6):37-40.
[4]毛锐.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队伍保障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5):68-71.
[5]王向贤.光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9,29(2):45-48.
[6]邓立儿.“应用光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10(87):292-293.
[7]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8):36-40.
[8]杨晓霞,薛彬,边琰,耿丽清.工程光学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18-2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