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研方法运用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提升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文章以管理学科为专业背景,从校企合作、知识积累与反馈、科研能力培养方、保障促进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纵向科研项目递进式综合科研能力培养模式,这些将助力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
关键词:管理学科;研究生;递进式;科研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冯羽生,等.管理学科新时代研究生纵向项目递进式科研能力提升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41):52-54.
Research Capability Improve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Vertical Projects in the New Era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
FEng Yu-sheng1,YuAn Juan-di2,Xu Shui-tai1,WAng Xiu-li1,TAn Ji-yu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Jiangxi;2.SLon Magnetic Separator Co.Ltd,ganzhou Jiangxi)
Abstract:The ability of literature retrieval,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and writing papers of postgraduates should not be ignor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this paper takes the management discipline as th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and puts forward the vert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progressiv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mode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feedback,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party,guarantee promotion mechanism,evaluation system,etc,which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management discipline
Key words:Management discipline;Graduate student,Progressive type;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一 引言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而科研实践被引入教学环节,成为我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显著特征。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着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重要转型,坚持内涵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2013年初,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性意见,其中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可见,科研能力作为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
罗素大学集团是由英国20所顶级研究型大学组建的战略联盟。多元密集的科研资金、卓越导向的大学科研评估机制、高水平的协同科研集群和国际科研合作等多维策略共同推动了罗素大学集团卓越科研能力的提升。
国内的研究主要有:文献[1]探讨了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促进机制。文献[2]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培养政策设计、导师规范改进、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建议。文献[3]对短期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对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文献[4]对基于知识转移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主要关注组织学习,从知识战略联盟的角度上研究了高端人才科研能力提升的机制、策略等;国内学者们对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研究很多,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但多是从经验层面上探讨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方法,较少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文章拟将针对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江西理工大学的办学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过程培养“2+2+1+3”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5-7]。
二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能否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前提应是研究生是否具有积极的科研意识和良好的科研态度。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科研意识虽然明确,但对于从事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认识却不甚明确,结果不甚乐观,有近一半的学生看重的只是科研活动的短期效应,而对于在学期间培养科研品格和能力以便未来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的长远意义认识不足,科研活动“短视”特征还是很明显的。
2.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研方法运用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都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便让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和发展理论,再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基于科研实践能力、方法和手段的相关调查表明:其科研意识虽然明确,但科研实践和科研活动的实际表现却是不容乐观的,从主观方面看,主要表现为科研实践少,主动性不够,独立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有限,主动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机会少;从客观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学校科研氛围不浓厚,培养模式没有真正实现从本科到研究生教学的转换,教师只满足于已有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科研品格和能力的培养[8-10]。
三 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过程培养“2+2+1+3”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探讨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能否发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完成相应的科研课题也被绝大多数高校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事实上,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教育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教育,更加侧重学生的科研创新,而科研创新则可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物质或精神产品,这就要求研究生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国富民强”的新时代对管理学科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然而,肩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的高等院校,其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高等院校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主动性差,发展理念尚未转变到位,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机制还不健全;二是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短视”特征明显,培养模式还不完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研究生的整体科研能力偏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机制和监督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文献[1]中这些突出问题在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因此,进一步开展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的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研究受文献[8]启发,从校企合作、知识积累与反馈、科研能力培养方、保障促进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了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过程培养“2+2+1+3”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11-14]。
作为第三批全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始终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实施“特色、人才、质量和开放”四大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新时代的五大任务,围绕学术思想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以构建科研能力提升促进机制、培养过程保障体系和科研能力评价体系为抓手,通过“以科研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注重两种渠道知识积累、多种途径并举”的“分层递进培养,全程育人”方法,拟创建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过程养“2+2+1+3”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第一个“2”是指以“校内和企业”两种项目融合平台,第二个“2”是指两种知识积累渠道,“1”是以培养具有“学术思想”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管理实践能力的一流管理人才为目标,“3”是“三位一体”的科研能力提升促进机制、培养过程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15-19]。
文章围绕江西理工大学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的内容与方法”和“改革的成效”和“突破与经验”四个方面,呈现深化综合改革的成果与绩效,为兄弟高校探索和构建研究生人才过程培养的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提供借鉴[20,21]。
四 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过程培养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的教学作用和意义
(1)培育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内生动力机制:以科研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注重两种渠道的知识积累,构建“分层递进培养,全程育人”科研内生动力促进机制和过程保障措施。
(2)拟创建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过程培养“2+2+1+3”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以科研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助力,探索符合管理学科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分层递进培养,全程育人”的人才过程培养“2+2+1+3”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途径和评价方法。
(3)从人才培养过程保障、科研能力促进机制、项目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找准差距和不足,对改善非985、211高等院校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主动性差、“短视”特征明显、整体科研能力偏低等现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五 结语
文章提出了目前研究生科研能力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效构建了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才过程培养“2+2+1+3”项目递进式科研能力提升新模式,这些将有助于江西理工大学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促进相关资源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毕兆明.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促进机制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04):50-54.
[2]高锡荣,万倩,陈玉宝.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2):114-118.
[3]初旭新,李娟,宗刚.短期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对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2):67-72.
[4]杨斌,熊万玲,游静.基于知识转移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08):60-64.
[5]郭晓剑,廖志浓,姜天赐.CDIO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31(4):54-57.
[6]刘建兵,许海.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26(5):67-69.
[7]彭频等.国内外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7(05):43-45.
[8]刘景东,蒋有录,刘华,等.多方位、递进式科研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以“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02):60-63.
[9]杨瑞,杨瑞成,滕清安.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优化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9,40(02):57-65.
[10]汪俊辉,胡烨.理工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7(7):81-82.
[11]杨书新,王吉源,谢丽芳.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39(04):84-88.
[12]熊芳芳.基于行业需求和学科前沿的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39(04):89-93.
[13]冯羽生,等.BIM技术引领下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教学模式革新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1):83-85.
[14]赵康,严雅静.矿业类院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37(6):63-67.
[15]孟军,刘冰璇,翟洪江,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5):166-171.
[16]罗家国,邱庚香,蔡汶含.实验课程分类研究:基于对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聚类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7,38(02):68-71.
[17]刘高常,金阳,谭吉玉.研究生创新能力关键属性识别及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39(04):63-68.
[18]邹晓萍,李萍.大学英语多模态PPT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2):78-81,92.
[19]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4):156-159.
[20]许礼刚.赣南有色金属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6):29-32.
[21]成海涛.基于雨课堂的机械制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39(6):86-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