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路径探究 ——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5 16:04: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存在资助政策落实不精准、资助对象不精准、资助项目不精准等情况。本文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从“资助制度精准保方向”、“资助对象精准抓源头”、“资助项目精准促落实”三个环节探索精准资助有效路径,初步形成了“四式”模式的精准资助路径。当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资助组织机构实行双组长制,由书记、院长共同担任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目前学校从事资助工作的8人,近两年资助学生9000余人次,资助金额5400余万元。近几年,我校着力探索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形成了资助项目种类丰富、资助活动形式多样、受助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校;精准资助;“四式”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胡大勇等.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路径探究——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9):162-165.

Research on the Precise Funding Path for Colleg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

HU Da-yong1,CAI Lin-fen1,2

(1.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Chongqing;2.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Abstract:The accurate financial aid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inaccurat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aid policies,inaccurate objects of financial aid,and inaccurate projects.Taking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path of accurate fund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the direction of accurate funding system”,“the target of accurate funding to catch the source”and“the implementation of accurate funding projects”,and initially forms the precise funding path of the“four-mode”model.At present,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 has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sound mechanism for student financial aid work.The financial aid organization implements the double leader system,with the secretary and the President serving as the leaders of the leading group for financial aid work.Currently,there are 8 people engaged in financial aid work in the school,and more than 9000 students have been funded in the past two years,with a total amount of more than RMB 54 million yuan.In recent years,our school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explore the precise financial aid work for students,and formed a good situation in which the types of financial aid projects are abundant,the forms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activities are diverse,and the aided students grow into talents.

Key words:university;targeted funding;“Four”mode

一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制度不够精准,阻碍精准资助的有效推进


在教育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客观上民生工程的推进与学生对资助的需求都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都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尤其是精准资助提出了挑战。一是来自原有制度的阻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资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来自资助对象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利于精准资助学生需求;二是来自制度修订周期,从制度修订到执行需要一个较长时间,不利于及时精准对接学生需求;三是来自新制度尚未建立的空档期,随着时代发展,受助对象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而对满足新需求起着规范保障作用的制度尚未建立,导致新需求不能及时获得资助。

(二)认定不够精准,弱化资助目的精准落实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但困难学生认定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标准比较笼统、证材料不够丰富、未形成联动机制、参杂有人情因素、侵犯学生个人隐私和认定途径单一等问题。例如,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年(或月)收入、在校消费水平、学费缴纳、受灾情况等因素来认定。这些因素能反映学生家庭贫困部分情况,但这些因素真实性很难辨别。虽然在认定过程中会参考影响学生家庭困难的其他因素,有认定指标,但这些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家庭困难情况,也没有对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没有可供操作的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不高。如此便会影响资助项目的精准落实。

\

 
(三)项目不够精准,增加学生资助供需矛盾

当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和教育脱贫攻坚有效推进,高校学生资助需求发生深刻变化,“要突破以往困难学生资助就是经济援助的误区”[1],而传统意义上建立起来的“奖、助、贷、勤、免、补”等资助项目只能满足学生在校期间费用需求,但精准资助过程中学生人文关怀、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能力培养等内容,则往往被忽略或弱化,造成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普遍淡漠现象。

二 高校精准资助对策建议

(一)确保制度精准


一是抓好制度建立健全,如我校及时健全了《学生动态资助管理办法》《家访管理办法》《爱心助学基金管理办法》《国防教育奖学金管理办法》等20项资助制度;二是及时修订资助相关制度,如修订并印发《学生资助管理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三是做好短时间内“无制度可依”时弥补工作,如在困难学生的动态资助与管理制度尚未出台之前,采取相关补充措施。

(二)确保对象精准

一是认定标准创新,着手建立并完善适合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创建有关认定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提高困难学生认定可操作性和认定结果科学性与精准性。二是研究方法创新,根据通过科学统计和信息化手段得到的数据、实际案例,建立认定指标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手段对认定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验证;“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在教育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成功应用。”[2]优化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资助模块功能,做好相关数据收集,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动,加大对数据应用;推行审核签字制度,逐级核实签字确认,层层落实责任,力保报送数据“0偏差”。三是联动机制创新,困难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学生的基础数据在相关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残联等部门都有,如果能实现这些部门与高校之间数据共享、创建联动机制,直接取消学生开证明、写说明环节,确保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和精准性,有助于提高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质量和效率。四是认定途径创新,突破认定小组民主评议、大数据分析固有思维,创造性开展“暑期家访”和“寒假电话访问”路径,从源头上收集更多客观有效的学生家庭经济实况材料;加强诚信教育,提高认定佐证材料真实性,了解学生对困难程度的认识,便于开展学生自评。

(三)确保项目精准

完善“奖、助、贷、勤、免、补、家访、慰问”等资助项目体系,确保入学时有“绿色通道”,平时有“勤工助学”“助学金”等,无力缴纳学费时有“学杂费减免”“助学贷款”,遇到突发情况时有“特殊困难补助”,参军时有“入伍奖励”,节假日期间有“品月饼”“尝粽子”“寒暑假家访”等人文关怀活动,毕业时有“求职创业补贴”等种类丰富的资助形式。如在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开展慰问活动,在寒假暑假期间开展家访、“宣传大使”送政策;寄送“荣誉喜报”话感恩活动;持续开展勤工助学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感恩励志征文、演讲和公益志愿者活动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需求,选择最合适项目进行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应扶尽扶”。

三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精准资助“四式”模式初探

“坚持‘需求为基精准施策’的价值导向时,强化人文关怀,提高资助育人的有效性。”[3]资助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为了充分达成育人目的,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资助模式是高校应当走的一条正确学生资助之路。在近几年实践探究中,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逐渐形成了以强化人文关怀为目的的“四式”资助育人模式,即贯彻式、访问式、座谈式和结对式。

(一)贯彻式——落实相关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重要指示和重庆市教委关于教育精准脱贫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首先,坚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4项认定原则,修订认定办法、规范评选程序,开展每学年两次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并重点对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成员结构进行优化,把寝室长增加到成员当中,同时注重与民政局、扶贫办、残联、乡镇政府等部门联系与数据对接,力保“不错认”“不漏认”和“及时认”。“由于资助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强的事务性工作,出成果相对困难,所以,大多资助工作人员没有时间或是不愿在这方面投入精力来深入研究,造成了资助工作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4]。其次,加强对资助工作队伍培训。在奖助学金评定前,我校都要对学工人员开展2-3次资助工作培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教育部、民政部和重庆市教委、扶贫办等部门关于扶贫与资助相关文件制度,让他们高度重视资助工作,更加熟悉资助政策,为精准开展资助工作做好准备。最后,不断加强资助队伍工作能力提升,我校资助中心成功申报重庆市教委2019年度学生资助研究课题,“沛雨甘霖”资助工作室也获得校级立项,“高职院校扶贫工作实践与研究”获得重庆市教委“学习习近平扶贫思想暨中国扶贫改革40周年主题论文征文比赛”奖项;学校资助工作也受到“半月谈”“人民网重庆频道”“华龙网”等主流媒体及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商务委官网多次报道。

\

 
(二)访问式——深入摸排情况

连续几年开展“暑期家访”和“寒假电话访问”活动。近两年暑期家访共派出老师100余人次,访问学生家庭90户;全体辅导员参与寒假电话访问活动,访问学生家庭5586户。通过我们走访发现,很多学生家庭困难程度难以想象:如重庆市南岸区的刘某同学,4口人挤在20平米不到的卧室里生活,因空间有限,该生只能和上高二的弟弟挤在阳台上睡觉,一个20来岁的女生还要和十五六岁的弟弟挤一张床,几乎没有私人空间可言;而床下是堆放还没来得及变卖的各种塑料瓶、硬纸板等,据了解这些塑料瓶是他们重要经济来源之一;重庆夏天气温至少三十八九度,而该生家里只有一个老式电风扇可用,我们一行人访问完已经汗流浃背;家里还有一台老式21英吋显像管电视机,但他们却是一直生活在这样环境中,艰难程度难以想象。单亲家庭周同学严格讲是一个“没有家”的学生,1岁时母亲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父亲刚劳教出狱,且患有帕金森氏病,无劳动能力,家中房屋在她父亲劳教期间垮塌,现无房屋居住,和父亲一起寄居在姑姑家,姑姑年迈且家庭条件也不好,也是三代人居住在一起,该生父亲只有睡在家门外的沙发上;……参与家访的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回校后,心情都非常沉重,感觉我们肩上扶贫任务和育人责任更为迫切与重要。通过家访总结交流,我们发现贫困学生的困难程度只有走进家里、走进现实生活中、与他们家人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发现通过这种家校联动、面对面交流对学生励志成长也有着较好促进作用,同时这也是我们开展贫困学生精准识别有效方法。

(三)结对式——动态跟踪情况

一是我校开展“爱心助学基金”资助项目,由部分捐助人与获得基金受助学生结对子,二是资助工作者与“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结对子。实现了8名资助工作者与50名由困难学生担任的“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结对子、“资助政策宣传大使”与高中母校结对子。三是党员同志与“特殊困难”学生结对子。学校近400名党员与505名“特殊困难学生”成功结下帮扶对子,43名资助工作者一对一与43名“孤残学生”结下帮扶对子。通过“结对”帮扶,不仅把新生的困难情况精准掌握在入校之前,而且动态跟踪贫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实现了困难学生在“入学、上学、就业”三个环节中的有效帮扶。

(四)座谈式——广泛掌握情况

一是会议座谈,近两年,召开学校及院系困难学生代表座谈会50余次。如:召开建卡贫困户、低保、孤残、烈士子女和特供等六类学生代表,在入学、年终或就业前夕等不同时期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困难、意见,并积极落实好相关帮扶,注重励志帮扶。二是一对一座谈,由班级、院系推荐座谈学生人选开展一对一面谈,次数达480余人次。通过带着问题去座谈,了解、收集影响资助对象精准性的因素和导致经济困难因素等,为提高资助对象精准度、调整资助项目和资助标准提供充分参考依据。

四结语

精准资助“四式”模式在学生资助、教育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该模式在实践中还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它是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资助的路径探索贯穿资助育人过程始终,构建体系化、过程化的精准资助模式,有助于“跟踪大学生发展情况,让大学生始终生活在全面、透彻的思想政治环境中,对大学生无形中形成一种思政教育环境,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思维”[5-8],有助于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成才、进而帮助其家庭早日脱贫致富,有助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各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就如何开展精准资助、精准育人工作而不懈努力[9-20]。

参考文献

[1]白文静.高校发展性资助的实施策略:精准资助[J].天中学刊,2017(06):148.
[2]王万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实施精准资助的方法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8):232-233.
[3]段辉艳.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识别机制的研究及方向[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06.
[4]张润华,常玉光.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探析[J].高教论坛,2018(7):90.
[5]邓楚云,杨慧君.立足大思政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6):263.
[6]樊一眉.精准扶贫背景下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模式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94-95.
[7]段蕴芳.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模式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20(11):22-23.
[8]王博.精准扶贫视阈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20(14):98-99.
[9]杨英.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2020(10):127-128.
[10]陈凯.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思考[J].智库时代,2020(10):107-108.
[11]沈秋欢.大数据与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实现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5):255-257.
[12]张冬.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2):71-72.
[13]骆洋.攻坚阶段西部高校返贫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115-116.
[14]张一弛.高校立德树人任务下精准资助育人路径探析——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01):99-102.
[15]何鹏飞.精准扶贫视野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J].新乡学院学报,2020,37(02):71-76.
[16]吕涵.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智慧资助[J].智库时代,2020(07):59-60.
[17]郭聪如,靳秀兰,杨海燕.基于大数据驱动的高校“四精”资助工作体系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3):14-15.
[18]杨杰,梁尘钰,徐良,徐敏.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发展性资助模式探索[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03):49-50.
[19]王馨慧.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扶贫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20(02):57-58.
[20]郭巧,杨兵.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1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