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间,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具体实践中,环境监测扮演着“哨兵”、“耳目”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现阶段环境监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最后重点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环境监测;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王磊,彭祥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0,7(37):148-150+165.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aching
WANG Lei,PENG Xiang-jie
(Zhuhai College,Beijing Institue of Technology,Zhuhai,Guangdo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balance maintenance has become attention focus of all countries.In practic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lays role of"sentry"and"eyes and ears".Based on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aching,this paper analyzes applicability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 teaching,and explores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aching.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Environmental monitoring;Teaching mode
《环境监测》是一门高校环境类相关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党和国家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活动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将更多的资源优势倾斜向环境管理、环境监察、环境工程等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环境监测人才。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运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本文中,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特征的新兴教学模式引入环境监测教学当中,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及特征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将由教师制作的微课程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由学生独立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学习,并利用平台提供的互动功能与学生进行讨论,与老师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互动交流或利用教学平台、QQ群、微信群等向老师求助。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也有布置一定的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了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等重要环节,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目前,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其他教学模式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具体体现在:
一是,视频长度较短,但内容完整深刻。翻转课堂中教师设计制作的微课视频大多是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惊喜有针对性的论述,一个视频通常只包括一个主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契合学生兴趣点的帮助学生来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自由的暂停、回放等操作,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学信息结构清晰,明确。翻转课堂教学中,视频中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教师讲授视频的过程,通常学生只能看到讲解的内容,而不存在其他例如教师中物品摆设等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东西,因而更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微视频中的教学内容都有着准确的信息结构,层次感较强,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取完整的脉络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掌握。
三是,具备较强的互动环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前的学习,实则可代替传统的课堂的知识传递过程。知识的传递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传递的,而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有效交流、释疑等过程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促进知识的内化,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是,课程可以反复观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程视频发布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的进行复习。这对于学生检验和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供了重要的条件。通过完善的平台学习功能、复习模块以及巩固模块、评价模块等的有效设置,可以更弄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平台实时记录的学生的学习数据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予以优化,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信息化高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代表,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备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的欧晓补充。翻转课堂的兴起和发展,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转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为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总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教学地点扩展到世界各地,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二 现阶段《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但在具体教学环境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学习主动性不足。学生是否对课程开设的目的及其重要性有清楚地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目前,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由于缺乏关于环境监测行业最新动态以及相关领域的信息的导入,造成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听讲,逃课等。
二是记忆性内容较多,学生的兴趣下滑。《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污染情况、污染物性质、质量标准、检测手段、防治措施等多方面内容,虽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但是,这些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彼此之间关联度比较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需要过多思考与分析,只需要听、记、背即可,难以掌握实践技能。为了使这种局面得以扭转,就要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使他们能自主、自觉地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锻炼,进一步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践意义。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学生兴趣难保持。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作,检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还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采集样本、设计方案、撰写检测报告、费用预算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只是满足于教材中的内容,而要依托于工作实践开展教学活动,缩短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三 翻转课堂的环境监测课程适用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运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1]。在环境工程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环境监测是一门主干性、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其学习效果如何,将会对后续专业学习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掌握检测技术与方法时,需要对仪器的原理产生足够的理解,这些知识较为复杂、枯燥,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能了解各种复杂的检测技术,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表现得手足无措。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能给学生留下直观而形象的印象,使他们以较快速度掌握操作技能。翻转课堂问世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凭借独特的优势赢得了学术界与实践界的一致认同,使教学由一种单向活动转变为双向活动,使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好了准备[2]。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优势,既要结合实验教学具体情况,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在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的基础上,下文重点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教学中的应用[3]。具体如下:
(一)结合学情提供针对性学习资料,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自主学习与交流是首要环环节。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具体如下:
一是,结合学情提供针对性学习资料。教师既要吃透教材、明确实验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为学生准备教学微视频。通过讲课视频,学生能清晰地感知到实验的目的、原理、流程、要求等内容,特别要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告诫学生注意实验安全,视频一般应该控制到15分钟之内。操作视频只是针对实验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某项技术而录制的,即实验重点、难点内容,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0分钟。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针对整个实验过程录制了视频。
二是合理布置教学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学习。结合教师推动的ppt课件和微视频,完成自学任务。有些实验具有系统性、验证性等特征,为了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教师需要制作课件。课件不仅应该包括基础性知识,还需要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任务单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导向性作用,包括观看视频的时间、怎样使用教材、考核试题等内容[4]。
三是,通过平台及社交工具,实现资料的共享以及学习心得的交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一个星期之内,教师要将上述三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学生先要阅读学习任务单,然后观看教学视频、PPT课件,也需要阅读各种学习参考资料。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反复观看。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可以在线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对学习内容产生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以完成学习检测题。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中生成的数据资料,能了解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长、与他人的互动等,也能及时对学生的测试题进行批阅,进一步明确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存在哪些欠缺之处,有针对性地对实验教学进行设计。对于设计性实验,则要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学生与小组同学一起居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将共同设计的实验方案提交到网络平台中。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审阅、修改,提高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二)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完成释疑、讨论与交流
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上,在环境监测课程课题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完成释疑、讨论与交流,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具体如下:
一是释疑阶段。学生在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实验内容、方法、流程等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需要将时间浪费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上,能集中精力为学生答疑解惑,或是向学生抛出一些能启迪他们思维、引发他们深思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但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再次强调安全问题,尤其是一些极易被学生所忽视的细节问题,给学生敲响警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离开实验室,要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行为加以纠正,及时向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伸出援手。在实验过程中,会生成许多新问题,也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些都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内容[5]。
二是,讨论与交流阶段。课题学习机释疑完成之后,应该组织学生适时对实验过程中生成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反思、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教师要认真面对每一份实验报告,对于一些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在课堂中进行重点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到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源,为师生之间的联系搭建了平台。翻转课堂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授业”过程前置,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解答学生的疑惑、探究重点问题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育资源的丰富、科技水平的提升、网络覆盖面的拓宽,这些都为翻转课堂的推广与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然而,自主学习意识属于一种重要的“软实力”,需要得到教师的引领、敦促。所以,要想让翻转课堂更好地服务于环境监测课程,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盛萍,笪春年,岳梅,卫新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Z1):143-145.
[2]张倩,洪俊明.翻转课堂在环境监测课程中运用面临的挑战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33-234.
[3]张倩,洪俊明.翻转课堂在环境监测课程中运用面临的挑战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27-228.
[4]陆豪.互联网模式下翻转课堂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6(00):180-183.
[5]刁红丽,夏世斌,黄永炳,刘艳丽.基于SPOC和翻转课堂的《环境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60):162-163+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