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解决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与企业就业职业能力培养相脱节以及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本文以地方高校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一体化”、实训教学“校企合作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适合转型期实践教学特点的评价机制的改革研究,以此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职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评价机制,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转型期;实践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改革;地方高校
本文引用格式:林静雯,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9):82-85.
Reform Research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LIN Jing-wen,YANG Jie,GAO Dan,NIU Zhi-xin,WEI Jian-bi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rans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universities,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and the employment voc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of enterprises and the backwar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practical teaching,this paper takes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 of Shenya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teaching“integration”,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the reform of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teaching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we strengthen th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cultivat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employment.We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during the transition development,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transition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ransition period;Practical teaching mode;Evaluation mechanism;Reform;Local colleges
一 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要引领一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1]。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2]。因此转型发展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突出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而对于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又是实践教学高质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目前对于实践教学模式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科学公正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改革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4],但对于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相适应、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的研究,却鲜有研究涉及。
二 地方高校转型期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改革研究必要性
从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教育来看,其与学术型本科教育的地位是完全独立和平等的,而在办学要求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难度甚至比学术型人才更高,构建理论和实践无缝对接、高质量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发达国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点[5]。
我国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表明,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作为构建科学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重要支撑点的实践教学[6],与普通本科大学的实践教学是截然不同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高质量对学生进行工程、科研和应用等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整体落后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距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要求相差较远[7]。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内容涉及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度高[8]。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一些工程概念和设计方法,同时锻炼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实践能力。目前,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以“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组成,实践教学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训教学组成。从目前教学过程来看,普遍存在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较少现象。另外,在一些工程类主干专业课程中,课程教学内容中缺乏融入工程实例的实训教学内容。这种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相脱节的情况,严重制约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如何从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拓宽和创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急需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企业参与,而实现这一目标最佳途径就是实训教学过程[9]。在实训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运行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缩短与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磨合时间,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而目前实训教学与社会及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第一是缺乏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实训教学场所整体投入不足,实训教学基地管理体制陈旧,不能实现专业培养与社会企业的无缝对接。第二是缺乏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的案例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内容陈旧,使学生不能掌握行业、专业前沿发展动态,不能精通行业、企业的生产操作技术。因此,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通过校企联合,创新和改革实训教学模式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迫切要求。
(3)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在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活动程序。教学质量评价是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判的重要依据,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10]。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已日趋完善。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及模式单一,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更无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现行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都重视校内实践教学评价,但未深入开展校外实践、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无法较好地反映出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的特征。转型发展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建立怎样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才能正确评估实践教学质量,给教学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拷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定带来质量评价机制的重新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创新改革,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构建研究一套符合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特点以及符合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价机制,是全面考查和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所必须的。
因此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的创新改革,关系到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成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向应用型转型的地方高校沈阳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对象,通过对其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探析研究,可以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的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对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体系思路也具有引领作用。
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的改革实践
(一)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为了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相脱节、严重制约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薄弱等问题。环境工程专业在实践中,探索在主干专业课程中,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构建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践为:
(1)利用学校在转型发展中,学校对实践教学学分不断增加的契机,开展每一主干专业课程中都增加设置“课程实践”或“课程设计”等实训教学环节的实践体系改革,比如在原来只有3门主核心课程有实训教学内容,增加到现在7门核心课程主干课程有实训教学内容,通过这一改革措施,安排课程教学主讲教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中,使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体系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构建实践教学与课程教学的“无缝连接”模式,以此突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在工程实践性强的核心专业课程中,开展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进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融入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改革。比如在专业核心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通过每一模块化教学内容中都增加了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见图1。
通过实训教学,把实际案例教学内容融进实训教学环节中。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把学生从课堂教学带入到实际生产中,让学生得到“真刀实枪”的实践能力培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训教学“校企合作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为了解决在转型发展中,实训教学基地缺乏、实训教学内容陈旧等制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构建实践教学环境“企业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训实践教学与企业相结合培养的目的。具体实践为:
(1)利用学校在转型发展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契机,以构建企业和学校双向互聘任机制,开展与签订合同的企业进行实训教学联合培养的改革内容,一方面,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作为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训教学兼职教师或兼职导师,与学校教师合作共同担任课程设计和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实现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与企业合作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毕业设计(论文)实训教学环节中聘任企业指导教师,学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教师参与企业科研课题,双方联合作好科技攻关,以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构建双方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2)在校企合作中,开展与签订合同的企业进行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改革内容。通过建设2-3个高水平企业实训基地,以此建设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的校外企业实训网,构建实训教学环境“企业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快地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中的系统完整、环节连贯的设备和工艺,实现学生在这些校外企业的实训基地中,完成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三)适合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特点的评价机制改革实践
为了解决现行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无法科学地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无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等问题。环境工程专业在实践中探索“评价主体企业化”和“全过程”实践教学评价改革。构建适合转型期实践教学特点的评价机制,实现评价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效果的目的。具体实践为:
(1)通过转型发展中进行“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实训教学的契机,改革考核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主体为学校教师评价等传统评价机制,构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引进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作为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多样化。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职业技能掌握与职业道德等方面展开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真正了解学生能否受到用人单位和企业的欢迎。从而使实践教学评价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实践教学质量,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预期教学目标。
(2)构建实践教学过程的“全过程”质量评价机制。在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和质量标准建设中,创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习基地质量评价办法。从课程实训教学到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立短期、中期和长期3种周期全过程评价模式。运用网络、手机APP等载体对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及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从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多要素全过程考查和评价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实践教学效果。
四 结论
(1)从课程教学过程中构建突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鲜活了实践教学生命力的同时,使课程教学变成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的真正重要的平台。解决地方学校转型发展中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相融合的问题。
(2)依托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相融合,训练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缩短了学生与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磨合时间。解决学生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基地和教师资源等“硬件”和“软件”存在的问题。
(3)根据转型发展中实践教学特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相连、与实践教学改革融合在一起。真正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解决现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转型期实践教学特征不相符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建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制度性困境、成因与机制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117-122.
[2]晁伟鹏,张长江.学生实践能力对就业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7):90-93.
[3]王军涛.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37):325-326.
[4]王红丽.建筑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52-53.
[5]季晔.多元化基础教育支撑下的德国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探析[J].价值工程,2018,(1):262-264.
[6]李永.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9):270-273.
[7]严太山,文怡婷,黄红霞,等.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3):125-127.
[8]翁伟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基本特性和推进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
(3):62-68.
[9]周静,刘全菊,张青.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3):165-168.
[10]王林毅,于巧娥.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2):48-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