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修辞与翻译渊源已久,而当代西方修辞学对“修辞”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与解读,因此在修辞框架下翻译活动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翻译教学也因而有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当代修辞“同一论”的视角出发,对翻译教学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指出翻译教学教师应使学生了解翻译其交流的本质,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从而得到“认同”,完成翻译这一修辞活动。翻译教学教师也应将翻译课堂当作双向的交流过程,从而增强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关键字:当代修辞;翻译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常霜林.当代修辞关照下的翻译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7):136-139.
Translation Teaching under the Care of Contemporary Rhetoric
CHANG Shuang-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Zhengzhou Henan)
Abstract: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have a long history,while contemporary western rhetoric has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ssence of“rhetoric”.Therefore,translation activities are endowed with new significance in the framework of rhetoric,and translation teaching has a new way of think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rhetoric“identity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an all-round and in-depth way,and points out that translation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consider the reader’s receptivity in translation practice,so as to get“identity”and complete the rhetoric activity of translation.Translatio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lso regard translation class as a two-way communication process,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Key words:Contemporary rhetoric;Translation teaching;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reform;Strategies
一 修辞与翻译
修辞与翻译作为两门传统的关于语言的学科,自古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修辞”一词源于古希腊,当希腊公民在法庭和议会上需要争取土地的所有权,以及为自己争取其他权益时,便逐渐形成了这种“劝说的艺术”。因此古典修辞学时期的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能力”[1]。西塞罗、昆体良等修辞学家进一步从修辞人格以及修辞教育等方面对修辞的内涵进行了拓展[2]。西塞罗的论著中可以不止一次的提到修辞与翻译的论述,而西方的翻译理论也最早源于此时,翻译被当作是修辞学的一个分支,翻译被认为是“最富成效的翻译手段”。可见二者之间的渊源之深。
而随着当代人文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细化,修辞与翻译越来越多的当作两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国内高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也都是将英语修辞学与翻译作为两门课程放在教学大纲中,分别由不同教师授课。因此,出现了修辞与翻译的互动越来越少的局面,使得翻译教学脱离了修辞的框架。
二 当代修辞关照下的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教学属于一个跨学科、跨国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所以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在实际翻译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受汉语的思维影响,译文模棱两可,不尽人意。在学科发展多元化的今天,翻译教学并不应该画地为牢,而是应多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从多重视角来审视翻译活动和翻译教学,才能使翻译教学和授课对象全面、深入的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从而拓宽视野,提高译文的质量,促进翻译学科及翻译教学的发展。
相较于古典修辞学的研究,当代修辞学对“修辞”的内涵有了新的解读:修辞被认作是“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3]。当代修辞学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提出了Identification(同一性)的理论,他提出修辞的本质是交流,以劝服为目的的话语要受到接受者的认可,因此修辞行为是否成功取决于接受者对修辞者的认可度[4]。而翻译的本质是交流,作为修辞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当代修辞学给翻译活动以及翻译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索与启示。目前,翻译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翻译教学教师对当代修辞的认识不够深入
当代西方修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萧条发展期以后浴火重生,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研究语言和意义的跨学科理论,即西方修辞学。这种当代修辞学与传统的修辞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也是为什么翻译教学教师必须重新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代西方修辞的价值是去解决过去有关意义理论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修辞学是把语言升级为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目的等,所以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延伸和发展,有效带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也让人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翻译教学工作。由于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了“知识是如何由论辩创造出来,意识形态和权力是如何通过语言行为来扩展的”,所以其已经升华成一门研究语言交流行为的综合性理论。事实上,当代西方修辞的发展和崛起与语言哲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当代西方修辞以语言哲学为突破口,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个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新路径,把修辞拓展成为一种双向的交流。
而目前的翻译教学中,教师普遍关注的是语言层面文本的翻译技巧的讲授,而很少从宏观的层面将翻译放在修辞框架中,关注其交流的本质,追求“同一”的效度。主要表现为两点:1.从教学内容来看,教师更多的考虑的是针对不同翻译素材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翻译技巧,而很少引导学生将翻译活动作为一种“劝服”,而“若要劝说一个人,只有当你能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即通过言语、手势、语调、秩序、形象、态度、思想等,把你的行为方式与他的同一起来,劝说才有效能”[5]。因此,在翻译策略的选择背后必定是有一个清晰的劝说目的在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更多站在翻译受众,即接收者的角度思考,从各个维度综合考量,选择符合自己劝服目的的翻译策略。2.从教学方式来看,翻译教学中教师依然是主体,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修辞框架中,翻译是双向的交流,翻译教学也应是双向的交流。而教师较少将翻译教学作为双向的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更多的仅仅是展示或布置翻译素材而后再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翻译,缺乏参与翻译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将“同一”理念引入到翻译教学环节,尽可能地从各个维度激发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内驱力,提升其认同度,增强课堂课下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由于翻译教学教师对当代修辞的认识不够深入,不能够认识到翻译所以很多时候都不能将当代西方修辞的作用体现在翻译教学过程,对翻译教学领域的发展也非常不利。
(二)学生所具备的当代西方修辞学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
众所周知,当代西方修辞学主要以语言哲学为立足点,同时融入了一些当代西方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对翻译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所谓的翻译教学并不应该是一味地教授给他们基础知识或者翻译技巧,而是要追本溯源,从西方语言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入手,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而不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要求。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翻译教学教师就必须学会用当代西方修辞学的思想去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要提高自身对当代西方修辞的认识,为将其引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有关当代西方修辞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翻译教学知识的效率。翻译教学与一般的语言教学活动不同,因为翻译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既要求学生对当代西方修辞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求他们有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服务对象条件下合理选择翻译语言,提高人们对其翻译工作的认可。当代西方修辞并不是对劝说进行心理描写的传统修辞学研究范式,而是逐渐涉足到关于人类使用语言的本体论假说问题,所以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去查找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这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当代西方修辞学知识创造了条件。但事实上,由于翻译教学教师并没有着重向学生介绍当代西方修辞学对提升他们翻译能力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学生也没有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导致其所具备的当代西方修辞学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当前的翻译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
(三)翻译教学方式单一
翻译教学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不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否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翻译活动的理解情况。翻译教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学生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很多的问题,比如语境、服务对象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不同的翻译环境下一些语词很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考察语词时一定要同语境紧紧地联系到一起,避免脱离实际问题而造成翻译结果产生偏差。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理解其意义,掌握其用法。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切合实际,能够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彻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良好的课上互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们所理解的“语言”,其实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的考察,而语词的生命往往是由语境给予的,或者说是通过使用获得的.脱离了语境,无法进入交流,语词也就失去了意义,只剩下抽象的、没有任何生命的符号了。通过引入修辞可以把传统意义上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语言转化成动态的、有目的的与受规则规定的、语境化的社会实践,从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使这种翻译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语言的存在意义和翻译过程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深化翻译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翻译教学似乎仍然未能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的翻译教学方式仍然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重点,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证,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 当代修辞关照下的翻译教学改革策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能够通过语言去把握生活,让其感受到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没有语言这种交流工具,人们就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翻译教学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翻译教学同时也不可能脱离当代西方修辞的影响,所以归根结底教师在开展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当代西方修辞的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当代西方修辞与学习翻译教学知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对翻译的本质多做思考,同时在翻译具体文本时,能够彰显译者的主体性,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从而得到“认同”,完成翻译这一修辞活动,由此逐步提升翻译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社会翻译领域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推动翻译领域的健康发展。由于受到当代西方修辞关照环境下的影响,翻译教学活动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教师要正确看待当代西方修辞关照下对翻译教学工作的影响,确保教学框架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代西方修辞学知识
翻译与修辞渊源已久,而对学习翻译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考虑到修辞技巧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虽然当代修辞的关注点与传统修辞学相比更加多元化,但其核心内容并没有颠覆性的改变。如伯克的统一理论也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修辞以劝说为目的”的前提之上。因此,传统的修辞技巧和手法依旧是学习的重要素材。严复曾提出“信、达、雅”三个翻译的标准,其中“信”和“达”能否达到是由译者的语法能力所决定;而能否达到“雅”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由译者的修辞能力决定的。如翻译课上的经典例子:“We want to establish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学生大都能准确的传达出原文中的意义,给出“我们想要建立一个人民所有,人民参与,为了人民的政府。”从而达到“信”和“达”的标准;但如果站在更高的修辞层面考虑,译文并未达到原文中句法层面的对照。因此,将此句翻译成“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民主、民治、民享的政府”由于关注了原文尾语重复这一修辞格的用法,因此更能还原原文的句法特点,从而达到“雅”的标准。由此可见,对修辞知识的掌握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所以从学生,到授课教师,到院校层面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学生培养修辞意识。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修辞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资源学习当代西方修辞学知识,并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资源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代西方修辞学知识,为后续的翻译教学奠定基础;其次,学校也要加强对当代西方修辞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宣传,多举办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写作比赛、翻译比赛等活动或成立语言实践相关社团,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当代西方修辞学知识的条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站在更高的语言本质层面看待语言学习,尤其是翻译学习,保障翻译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最后,教师也应将翻译课堂当作双向的交流过程,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用交流与谈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当代西方修辞学的认识。翻译教学大纲只能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翻译教学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学大纲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二)改革教学方式
语言让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基础,没有语言的世界是黯淡无光的。翻译教学的存在价值就是让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民可以更好地用语言进行交流,从而构建一个“地球村”,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让人类的文明得以永世长存。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并不梦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同样非常的重要。熟能生巧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业余时间的利用率,将教学延伸到课下。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使整个翻译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地指引帮助学生发现翻译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翻译知识和技能环节。除此以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对于翻译教学而言,不可能脱离这一大的时代背景而进行。因此怎样适应信息技术的环境,结合现代化手段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翻译教师当务之急所要考虑的问题。翻译教学中必定包含有针对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等知识性内容。传统教学中完全将知识性内容放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把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的锻炼完全放在了课下进行,课堂上单向的传输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而课下的作业完成的时效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授课教师应该加强自己信息技术素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采取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利用慕课或微课的方式呈现,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学习,而课堂的时间主要以工作坊的方式进行翻译练习。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跟传统授课模式相比优势在于:由于录制课程内容精炼全面,又可以有效利用视听等多媒体手段,因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上的工作坊形式的教学保证了双向交流的可能性,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将“同一”的理念在翻译活动中实现。
(三)提高教师对当代西方修辞的认识
语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虽然其属于抽象学的领域,但是语言对于推动世界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性却显而易见。在谈论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的世界时我们必然需要应用到各种各样的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民所应用的语言种类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却可以借助于翻译这个过程而实现无障碍交流的目标。语言是人们表达想法、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翻译教学工作者,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翻译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所不同的地方,并通过学习当代西方修辞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翻译技巧,逐步提升他们的翻译能力。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创造,而如何才能让每个认都可以为构建一个美丽、和谐的环境而做出贡献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学习当代西方修辞学不但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翻译教学能力,促进现代化翻译教学的健康发展。翻译教学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教育活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它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因此,这就要求翻译教学教师能够对当代西方修辞关照下的翻译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方向,加强对当代西方修辞方面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构建更理想、更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从当前当代修辞关照下的翻译教学现状来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整个翻译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为促进翻译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由此可知,《当代修辞关照下的翻译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Trans.W Rhys Roberts,Aristotle.Rhetoric[M].New York:Modern Library,1954.
[2]张秀国.英语修辞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Burke,Kenneth.A Rhetoric of Motive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4]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三联书店,2004.
[5]袁影.西方修辞学经典选译-核心概念地图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6]李秀香.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