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与实践 ——以肇庆学院-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4 13:38: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重要模式,本文在分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础上,以肇庆学院-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深入探讨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改革建设思路,分年级提出具体建设实施规划。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之适应更高的岗位需求,显著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此经验也可为同类基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建设思路;协同育人;实践教学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肖奇军,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与实践——以肇庆学院-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5):135-138.

Reform and Pract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Exemplified b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of Zhaoqing University and Audiowell Electronics(Zhaoqing)Co.,Ltd

XIAO Qi-jun1,LIANG Mei-yi2,LUO Zhong-hui3

(1.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Guangdong;2.Audiowell Electronics(Zhaoqing)Co.,Ltd,Zhaoqing,Guangdong;3.School of Mechatronic,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mode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tak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of Zhaoqing University-Audiowell Electronics(Zhaoqing)Co.,Ltd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thinking of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by grad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has improved the student’s technical practice ability and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made them adapt to the needs of higher posts,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this experience can als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bases.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base for college students;Reform and construction ideas;Cooperative education;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一引言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对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提出更高的需求。

二 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肇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具有良好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基础,已与风华高科、风华锂电等二十余家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目前,用于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实际经费投入人均300元。由于经费的限制制约了学生到外地实习或寻找实习的空间,现有的实习基地只能部分学生可以统一安排,其他学生只能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经常出现实习的实践种类与所学差别太大的问题,也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学生呼吁学校能尽快解决实习基地的规模扩大和落实问题。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位于肇庆高新区的专业从事敏感元器件和传感器及相应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超声波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声器件及超声波换能器件等系列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仪器仪表、智能安防、健康电器等行业和智能应用领域,该企业现有科技人员110名,具有传感器设计、制造、应用研究开发中心,该企业与学校合作密切,与肇庆学院正在进行“肇庆学院-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合作,完成了多项开发项目,每年有学生到该基地实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 实践基地的改革建设思路

为实现对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开阔视野,巩固所学理论。按照电子电气企业环境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相应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建立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大二接触到传感器、单片机及其应用电路,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掌握传感器应用系统的基础知识,积极申报大创项目,准备大学生电子大赛,提升工程能力,分层次进行工程能力培养,首先须在学校进行基础技能培养,主要由基础实验组成,然后进行设计能力培养,主要是课程设计,然后进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项目开发,参加电子竞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最后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奥迪威工程师和肇庆学院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企业项目,进行相关毕业设计,深入企业实习,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1,2]。

本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训的主要场所。它的实践环境建设包括在学校和企业两部分。在学校以现有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为主,在学校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在企业建设以实践教学为目的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尽早熟悉企业环境,尽快适应社会。在学校的学习期间,以“项目设计”为主体,模拟企业的工程实践环境,在学校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工程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与态度,为企业阶段的实践实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3,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

\

 
1.建设传感器相关实践项目

基于传感器应用系统开发的特点,紧密围绕并力求覆盖传感器应用系统方向课程知识体系,同时贴近实际工程应用并充分考虑开发难度与实施的可行性,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建设一系列的实践项目。

2.建设传感器应用开放实验教学平台

实践中心建立:在学校内模拟企业环境建设,建设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践中心,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实验室,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逐步满足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生实践教育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能力,提高工程素养。

3.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学校及学生的需求,研发新的实践课程,由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就业辅导,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为学生上课,部分课程由企业高管为学生做就业指导、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规划做详细指导。

四 具体建设和实施措施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分年级培养,逐渐构建学生适应生产实际的知识体系,以更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主要实施措施如下:

1.针对大二学生,主要在学校进行传感器基础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进行一些演示性实验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对传感器应用系统开发项目过程的理解能力,初步培养专业的工作习惯,包括对项目开发文档的总结,实验过程的总结,进行文档归档,熟练掌握传感器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的应用,能够搭建起基于位置、距离传感器应用开发系统,能读懂电路图和程序并能提出改进意见,建立从事专业的兴趣,触发创新思维。

2.针对大三学生,校企联合组成教学团队,由学校2-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给出相应课题,针对具体传感器应用系统开发案例,由学生自行设计开发,项目开发过程进行项目阶段性考核,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开发,教学团队在学生项目开发过程中给予项目指导,提供思路,并针对部分案例进行讲解,项目开发结束后由学生做出技术文档、总结报告,并进行答辩,给出成绩。

学生也可自选题目,内容以控制系统设计及目前工程上比较前沿的、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向:

(1)传感器应用线路开发设计,主要是对硬件线路进行开发和设计;
(2)传感器应用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是对距离、位置等物理量的检测和控制;
(3)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倒车系统、物位检测、流量检测等应用项目开发。

此环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学生主动探究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工程素养;
(2)培养学生项目开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项目拟题,项目功能设计,项目完成实施中形成一整套项目开发流程,这对将来从事的传感器应用系统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对实施方案进行改进,添加新的元素,激发创新思维,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开发中,学生组成项目开发团队,分工协作完成项目所设任务。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3.针对大四学生,由学院选派优秀学生进入奥迪威公司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签订合作协议,该实践环节可以使工程能力强的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入工程师职业状态,确定今后的职业方向,学生和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后,由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首先对企业文化和产品、生产管理进行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在相应的实习岗位进行实习,在传感器设计、项目管理、程序开发、质量管理、生产装配、软件测试等技术和管理岗位进行轮岗,进行超声波传感器/换能器的制作、测试和工艺流程自动化的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融入到企业生产过程管理。企业从毕业设计、实习教学环节中选取优秀学生作为员工,从而实现产学融合协同育人的目的[5-8]。

五 实施案例

肇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于2017年在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每年有15名左右的学生前往该实践基地进行为期6周的生产实习,学生专业涵盖电子、电气和通信专业,学生在企业里,与工人同吃同住,有的学生带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贴近生产实践的毕业论文,如完成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自动泊车系统,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液位监测系统和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车内安全报警系统等与超声波传感器相关的工程实践论文,学生在企业主要学习超声波传感器/换能器的生产和制造过程,进行数控加工壳体、传感器装配、电路板焊接、产品检测等实习工作,熟悉生产工艺,了解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学习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为即将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

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考勤和表现进行管理,学生需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实习,由企业进行实习鉴定,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企业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并希望学生能留到企业工作。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每周派遣一次教师前往企业进行实习工作督查,企业非常热情接待,相关教师前往生产一线探望学生,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关心学生的困难,如图1所示,在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学院党委书记、系主任和主管学生实践工作领导和学生进行相关交流,获得生产实习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好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如图2所示,在母公司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系主任和主管实践教学领导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企业毕业设计的进行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导师和相关超声波元器件的落实情况。通过上述实践案例表明,该大学生实践校外实践基地满足企业和学校对协同育人的需求,企业通过该基地培养和选拔学生,作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学校通过基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到企业的生产管理知识,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六 结论

通过和肇庆奥迪威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为肇庆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气等专业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方向提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对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培养,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时间,利用该公司的技术优势为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工程技术指导,快速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使之适应更高的岗位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目前有多届学生前往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和工程认知实习,实习效果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该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也为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林华娟,刘军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定位、建设思路的思考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广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9):136-138.
[2]崔振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8,5(53):132-133.
[3]钱莹晶,夏春华,周群.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以怀化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10):150-152
[4]祝景旭,卢艳.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和建设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3):161-162.
[5]高道才,林志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研究[J].农业教育,2014,(8):64-66.
[6]章炳良.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与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1985,(6):91-99.
[7]胡怡莎,郑丽群.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困境与推进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17,(2):35-39.
[8]李惠萌,齐水冰,刘彦雄,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5):159-1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