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导师制”项目学习的课程思政体系实施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3 15:32: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深挖导师制指导下的项目学习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内容和知识内容深度融合,可以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无痕迹地将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融合入项目学习中。课程思政让导师制培养过程更富有培养价值和人格魅力,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思政教育,反过来也增加了培养过程的人文关怀。导师制下的项目学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立德树人的效果,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也体现在多学生日常行为的培养。例如怎样用专业课中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项目学习中的物理和化学现象,让学生形成了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待实验失败的态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导师制;课程思政;大一年度项目;工程领军人才

本文引用格式:夏龙,等.基于“导师制”项目学习的课程思政体系实施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5):119-122.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Based on“Tutorial System”Project Learning

XIA Long,YU Jing-bo,WANG Mei-ro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eihai),Weihai Shandong)

Abstract:By digging deep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proje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utorial system,and deeply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and knowledge content,it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value guida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ject learning without trace of imparting knowledg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s th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process more valuable and charming,which not only strengthens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ut also increases the humanistic car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Project learning under tutorial system plays a good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It is not only limited to learning,but also embodi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ny students’daily behaviors.For example,how to analyz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henomena in project learn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professional courses,enabling students to form a rigorous and realistic scientific attitude.In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failure of the experiment,the students are cultivated perseverance and indomitable attitude towards life.

Key words:Tutorial syste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First year project;Leading talents in engineering

一 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深入贯彻到高校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将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和价值观与整个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进行有机结合,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帮助学生解答人生价值观方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明确学生在未来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自身的所起作用和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定位。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与思政课程一起共同发展、相互补充,共同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新格局。

\

 
基于上述观点,在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基础上,高校应关注构建课程思政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在大力发展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发展,让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重要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和持续改进专业教学的立德树人的效果。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引领下,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课程思政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工作。但是关于课程思政的主要内涵和核心理念还需进一步明确。并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案的缺乏具体设计与规划。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以导师制为主的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并对导师制下的课程思政实践进行探讨与思考。将导师制的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

二导师制的内涵及切入点

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基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等项目,学生采取单独或组队的形式加入到项目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本科生在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科创竞赛和实验统筹安排等方面进行指导,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1,2]。目前,导师制已经在研究生的培养中成功实践,这就为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大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但是,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受到专业特点、师生比等因素的限制[3]。本科生导师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当前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切入点。

(一)大一年度项目

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为了大一新生更好的融合课题组的研究中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院对大一的学生实施大一年度项目计划,目的是让大一新生通过参加项目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以及跨学科的沟通能力。通过项目组织、研制作品或系统等,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系统设计方法。大一年度项目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跨学科的交叉性,需要学生面向问题求解掌握跨学科、跨学年的知识,学会和提高运用各种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项目一般以组队形式开展工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项目组是在组长的领导和协调下共同工作,可培养作为项目负责人等精英学生的工程领导力与责任心。

(二)工程人才领军计划

工程领军人才计划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院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启动的重大改革项目,根据材料学科的学科特点,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领军人才作为的工程人才领军计划的重要任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强调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创造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领导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为未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该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全面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础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实施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对具有领导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专门训练与培养,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工程领导力[4]。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参与该计划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为使他们成为具有工程领导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计划的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综合选才、课程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校企结合、本硕贯通、个性化培养。首先,要选择品学兼优、具有领导潜质的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在其高年级阶段,加强其工程领导力理论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领导素质;然后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或研究所在企业高层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在实际环境下提高学生的工程领导力;实施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贯通式培养,将由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各试点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由校内和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为入选计划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因材施教。

(三)科创竞赛

科创竞赛一般是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全国金相技能大赛是一项大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备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的技能。目前已经成为材料类专业影响力最大的一项赛事。赛事注重提高高校材料类专业大学生的金相技能及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对专业基本功的检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与本科培养过程相比,基于项目牵引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解决目前人才培养的弊端。一方面指导本科生的项目来自于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可以形成导向作用,便于学生根据社会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作为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工作,训练自身的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成为专门人才,获得自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供其受用终身。通过开展这样一种基于导师制的、以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学习过程,可以探索一种工科本科生培养的新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所学、有所成。成为国民经济与现代生产继续的专门人才,成为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对于我国的高校而言,本科导师制目前仍停留在小范围退关,尚未实现规模话,导师在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这与导师制在推行过程中缺乏具体项目牵引与目标带动密切相关。

三 导师制课程思政的优势

(一)导师制的人文关怀


首先是导师制具有人文关怀,导师一对一、面对面指导学生,课程思政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针对课题相关内容,将富有教育价值与人文素养的内容进行提取与凝练,不但能够对教学内容的进行补充与丰富,还能够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具感染力,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例如在实验技能指导中,培养学生使用X射线对物质进行分析,为学生进行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给学生讲解,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教授谢绝了贵族的称号,不申请专利,不谋求赞助,使X线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由此引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推动社会发展,希望我们学生也树立进行材料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的人生理想。

(二)导师制渗透到培养的各个环节

课程思政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与专业契合。导师制指导下的专业实践是通过“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熟悉实验和理论综合运用和技能培养,注重的是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而思政教育元素更多注重于正确“三观”的引导和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在实践中坚定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等。如何将这些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实践中,进行有机的无痕迹融合。融合既不能牵强附会,又不能简单拼凑,要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这就需要有机融合、无痕迹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工科类的学校,毕业设计的学生在进行相关专业实践的时候可以把工匠精神对“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追求融入指导环节中;将科研人员的具体研究案例融入实际指导中,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需要经过制粉、球磨、预制体、烧结、机加工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对学生实验细节的培养,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5]。当学生实验遇到失败时,可以以居里夫人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为例,讲述他们的成就,讲述他们实验遇到3000次以上的失败,而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教育。导师制下的思政教育更像“盐”,均匀的融入到培养的各个环节。

(三)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

导师制下的课程思政将是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与专业课程所起的支撑作用结合起来,并且在其中融入相应的价值理念,这是因为专业课程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理解和识记基础部分知识外,融入课程思政部分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导师指导下的项目中,除了要求培养学生技能外,还要有思维上的分析、批判、创造、实践等,以及团队合作、沟通交流、项目管理等,还要融入生活、学习、职业素质、人文素养等。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利用现代信息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课程、发现问题。还要对学生情感发展、兴趣所在、价值取向进行关注和引导。因此基于导师制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6]。

四 导师制下课程思政的优化设计与实践路径

(一)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见图1。



\

(二)课程思政的案例

1.专业兴趣和自豪感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该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8]。大一年度项目在给学生选题时,从题目难易程度、技能培养、与应用契合度等几个方面考虑,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兴趣,坚定专业发展的信心。

例如,复合材料方向,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羽毛球拍和钓鱼鱼竿等常见复合材料进行分析、拆解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复合材料的认识,介绍碳纤维是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的特性,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以此为基础启发学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无人机机翼方向的应用,上述选题能够使大一学生快速认识到材料的重要作用,加强专业的自豪感和对专业的兴趣。

2.加强大国重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入国家取得的系列成就中的材料所起的作用,包括港珠澳大桥的钢索防腐蚀、蛟龙号壳体的材料选择与连接问题、神舟系列飞船返回舱的抗烧蚀问题等,上述材料问题是整个系统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都是材料工程领域中工匠精神精确而生动的诠释,工匠精神在大国重器中起到作用时不可替代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材料制造业规模和总量虽然较大,但与发达国家材料制造业相比仍有差距,高精尖产品和设备仍需进口,部分高精尖技术还未取得突破。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雕刻玉器般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蔚然成风,鼓励用专业知识来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发展作为贡献,推动社会发展。

3.科研道德的培养

在科研诚信教育上,应拓展科研诚信教育的内容,扩大其覆盖面。一是积极主动开展科研诚信教育,尤其是在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尽早告知其科研诚信的重要性以及科研诚信对他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对科研诚信的重视程度。二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形成系统、完整的科研诚信教育体系,从而营造良好科研环境。高校文化氛围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行为,进行科研道德建设,宣传优秀科研榜样,从而提高科研诚信意识[7]。

五 结语

通过深挖导师制指导下的项目学习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内容和知识内容深度融合,可以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无痕迹地将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融合入项目学习中。导师制下的项目学习,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立德树人的效果,不仅局限于学习,也体现在多学生日常行为的培养。例如怎样用专业课中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项目学习中的物理和化学现象,让学生形成了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待实验失败的态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魏汝飞,龙红明,李家新.本科生导师制团队式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77-78.
[2]李丽娟,李山勇.对本科生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若干思考[J].课程探索研究,2018,10:217.
[3]贾绘泽.高校推行本科导师制的几个主要问题[J].教育探索,2016,10:44-47.
[4]刘呈雄,涂志英,唐明,等.四维度研究探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137-138.
[5]刘志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的要素融合探索[J].广东化工,2020,2:191-192.
[6]李义.“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20,3:162-163.
[7]刘志莲,崔玉,刘思全,等.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J].大学化学,2020,35:1-6.
[8]赵长生,顾宜.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