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中央银行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央银行学》在金融专业留学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课程教学不仅要实现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更应着力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中外经济合作输送人才。为适应留学生灵活开放的学习特点,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国家留学生间以及同层次中外学生间的交流研讨,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基于实践的活动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中央银行学;跨文化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杨芳.关于留学生《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50):113-115,126.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Central Banking for Overseas Student
YANG Fang
(School of Finance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Abstract:With central bank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the importance of the curriculum of Central Banking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studying abroad for financial majors is increasing.The course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but also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exchang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students,it is necessary to organize 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among foreign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at the same level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and actively use the resources outside the school to organize practice-based activity-base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Overseas student;Central banking;Intercultural education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中央银行又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在日趋复杂的经济金融运行条件下,各国中央银行都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与历史使命。尤其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因素日益上升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中央银行及其角色定位和职能发挥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践的发展对掌握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的人才培养提出迫切的要求,《中央银行学》在金融专业留学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等对外宏观经济政策的推进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中央银行学》在留学生人才培养上也应发挥出更积极的经济文化交流价值[1]。
二留学生《中央银行学》的教学目标
按照2018年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关于留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2],结合《中央银行学》课程研究生教学目标,留学生《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目标应由学科专业知识目标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目标构成。
(一)学科专业知识目标
留学生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应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符合相应教育层次、专业的教育教学标准或相关规范。《中央银行学》是一门以中央银行以研究对象,以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与金融体系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为出发点,以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的内部运作方式和对金融及经济产生的客观影响为主要线索,从宏观角度探讨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机制为核心的课程[3]。在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性调整日益深化、现代经济与金融迅猛发展和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各国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扎实中央银行学基础理论与实务的人才,中央银行学的教学活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央银行的职能履行与作用发挥,不仅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依据,同时也是金融从业人员等社会各届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对中央银行发展历史、角色定位、职能作用及面临的挑战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中央银行各项决策和政策效果的理解与考量。
从教学内容上,该课程包括中央银行制度、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共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中央银行制度梳理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央银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职责的产生及其外延与内涵的演进、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责特别是不同央行其职责所具有的共性和差异性。第二部分所阐述的货币稳定是现代央行的首要职责,从内容上应包括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稳定而采取的政策手段以及对这些手段的评价、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及经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三部分所关注的金融稳定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被赋予的另一重要职责,这部分内容应包括金融稳定的理论研究、中央银行识别和监测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和手段等。
从教学目标上,课程教学既要继承学科长期发展的成果积累,又要充分考虑金融业发展的新特点和中央银行学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包括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遵循继承、发扬与发展的逻辑,力求在理论上、观点上与内容上与时俱进,使学生既掌握中央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又能探索在中央银行领域中的新情况和新的理论成果。对硕士研究生阶段上的留学生,课程教学目标除了要在基础理论之上突出中央银行领域内的实践新兴动向与理论研究前沿,还特别需要加强对中国中央银行制度设计与宏观政策的研究,以达到交流学习的要求。
(二)跨文化交流能力目标
来华留学生应当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4]。为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中央银行学》课程教学还应特别突出对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监管体制等方面内容的安排[5]。为方便语言沟通,留学生课程通常选择英文教材,但目前中央银行学英文教材均以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与宏观经济运行体系为实践背景,大量采用包括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及日本银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宏观调控案例,缺少对发展中国家央行制度与政策行为的分析研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被国家赋予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能。当前,在全球经济结构性调整日益深化、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为更好地履行职能,在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选择、政策传导机制建设、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建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积累了转型经济体央行宏观调控的丰富经验,具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央行治理能力的积极借鉴作用。来华留学生中一部分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向他们介绍中国央行制度与政策,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使他们对于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往来建立正确的理解,从而培养跨国经济交流的友好使者[6]。
三留学生《中央银行学》教学实施策略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首先,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与宗教背景。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教师秉持对多元文化共生的理解与尊重,充分认识学生所在国的文化价值与信仰习俗,建立起师生交流的情感基础。其次,留学生在英语表达及专业素养上表现出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来自于各国教育制度与要求的不同,也与留学生个人的求学及工作背景有关。充分了解学生教育背景差异是合理的课程设计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7]。
2.培训教师。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有海外学习经历、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国际视野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无疑将更适宜留学生教学工作,但在授课前进行集中培训仍然是有必要的。集中培训应包括语言培训、专业知识培训以及跨文化交流培训,目前比较欠缺的是跨文化交流培训。文化交流培训不仅要让教师学习了解留学生来源国的文化与宗教,更应培养教师文化交流的意识、对多元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摒弃本土文化的主导优势心态,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氛围中学习交流。
3.教材选择。根据留学生《中央银行学》的教学目标,该课程应使同学深入理解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能、其指导思想及实际操作。尽管当前中央银行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但面向硕士阶段留学生的中央银行学英文教材仍然相对有限,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涉及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的英文书籍大致有这样两类:一是由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中央银行从业人员所编写的专著,它们常常假定读者在货币经济学、银行监管等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因此从中央银行制度设计、独立性、货币政策透明度、金融监管政策等方面进行专业和深入的论述,对于留学生硕士而言缺乏一定的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理论基础的层次性。二是一些与中央银行相关的例如货币经济学类英文教材,虽然这类教材会阐述货币政策严密的理论基础,但通常并不会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实际操作进行祥细介绍,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其关于货币政策操作的描述或案例分析已经过时。因此,目前英文版硕士留学生教材的选择面临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现实的方案是组合选择:即首先选择一本在教学层次上适宜并且在内容上包含了较新理论成果的货币经济学类英文教材为基础,以其完备的理论体系作为主导教材;其次再选择若干本中央银行相关领域内的研究专著,以其深厚的专业研究或实践探索对主导教材形成补充。主辅教材体系的建立是利用现有市场教材资源的一种现实选择,当然也可以从留学生硕士《中央银行学》课程建设的长期目标出发考虑自编教材。
4.编写教案。不同于要面向学生推荐的教材,完备的教学材料是授课教师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并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是教师对包括教材在内的大量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设计,是教学准备活动中投入最多时间与精力的环节,并最终会形成备课笔记、教案、PPT、习题集、案例库、试题库等一整套教学资源。就留学生硕士《中央银行学》教学材料的准备而言,考虑到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性,并应力图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有两点需要重视。一是知识体系的延伸性。建立起围绕基础知识点的双向拓展体系,既可以应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对先行概念的理解需求,又可以引导部分专业水平较高的同学对前瞻性及探讨性问题的思考。二是案例材料在文化与经济背景上的多元性。既要有西方国家发达经济体经典案例研究,更应重视对发展中国家或相同发展阶段上经济体的案例分析,包括中国央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探讨,以加深留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制度与理念的理解,为未来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奠定基础。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留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思维开放,喜欢随时提出问题并在互动中探讨交流。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方法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全部的授课内容,同时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更为灵活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可适当增加研究性教学环节[8],同时辅助以下几种强调交流与合作的项目学习法可作为单一讲授的有益补充。
1.不同国家留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中央银行在当今各国经济生活中均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经济金融结构的不同、政治体制的不同安排等使得央行的职能发挥呈现出各自的特征。不同国家留学生围绕本国央行制度开展交流探讨,为同学拓展国际视野、审视内外差距并获得启发提供有利条件。
2.同层次中外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同层次中外学生具有大致相同的关于中央银行制度的理论认知,具备彼此间交流学习的基础。通过中外学生间交流合作项目,不仅可以让中国学生了解中央银行制度在各国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更可以让留学生认识学习中国央行制度。中国是经济总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在应对和超越“中等收入陷阱”上也在积累经验,中国人民银行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学习中国央行的宏观调控经验,服务于本国的经济增长并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留学生项目的重要目标。中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项目不仅能适应留学生学习特征,更有利于促进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目标实现。
3.校内外资源的合作交流。基于实践的活动式教学方法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这类项目可以采取专家讲座、主题参观、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利用校内外资源的实践交流项目可以让留学生亲身感觉中国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是对校内教学活动有益补充。
四 结论
《中央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硕士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专业课程,是联结金融类专业课程与经济类课程的具有宏观视角的课程,也是不同国家经济交流与合作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留学生《中央银行学》教学也面临课程建设的长期任务。针对留学生在文化宗教、语言交流、专业背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特征,课程应首先明确建立起学科专业知识目标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体系,从了解学生、教师培训与教学资料等方面开展充分的教学准备,在教学实施环节适当开展研究性教学与合作性学习项目,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推动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彭喆.“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6):45-49.
[2]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810/t20181012_351302.html.
[3]杨芳.资产负债表分析在《中央银行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10):230-232.
[4]谭旭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20(1):37-43.
[5]苏瑞.来华留学生思政进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新媒体教学在“中国概况”课程中的应用为例[J].科教文汇,2019(10):52-54.
[6]刘占宇.“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93):111-112.
[7]徐琼.医学留学生《实验动物外科》教学探索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3):286-287.
[8]周萍萍,顾丹,郑成坤,等.多元化教学在留学生微生物学英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12):1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28.html